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北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高中校長政策領導之個案研究(2022) 曾曉柔; Tseng, Hsiao-Jou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下高中校長政策領導之現況、所面臨之影響因素及其所採取之行動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設計,選取臺北市一所具研究代表性的高中為個案學校。並且,透過訪談個案學校校長及相關重要人士,以及相關文件之蒐集來獲取研究資料。最後,將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與統整後,提出本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改善十二年政策實務之參考,並供相關教育人員政策領導之借鏡。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校長政策領導,能轉化十二年國教變革挑戰為學校發展契機 二、校長政策領導,能催化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社區化及108課綱目標的實現 三、校長政策領導採取「政策溝通」行動策略,能緩解政策文本不清及規劃不全之影響,強化成員及家長對政策的掌握 四、校長政策領導採取「資源整合」行動策略,能應對教學空間及師資經費不足之影響,有效化解資源不足的困境 五、校長政策領導採取「士氣激勵」行動策略,能化解成員壓力及投入意願低落之影響,有效提升成員執行的意願 六、校長政策領導採取「專業支持」行動策略,能尊重成員專業並鼓勵社群發展,有效提升成員應對政策變革的能力 七、校長政策領導採取「組織認同」行動策略,能改善教師文化偏消極之影響,增強成員對實現學校組織目標的投入 八、校長政策領導採取「樹立典範」行動策略,能以身作則成為成員學習典範,有效取得成員追隨與信任 九、校長政策領導採取「衝突管理」行動策略,能預防政策多元利害關係衝突之影響,促進政策執行的順利 十、校長政策領導採取「關係經營」行動策略,能增進與鄰里社區及其它教育單位的連結,有效提高學校能見度與競爭力 關鍵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領導、校長政策領導、校長領導Item 臺灣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教育發展研究(1950-2022)(2023) 高楷鈞; Kao, Kai-Chun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階段,中小學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教育發展的脈絡、現況與問題。本研究屬歷史研究,運用一二手史料及相關法規文件,從時間變化角度,探討我國情障教育的發展。研究發現,根據不同的教育支持服務內容及人數變化,臺灣「情障」學生的教育可分為「訓導時期(1960年代中期以前)」、「心理衛生時期(1960年代中後期至1998年)」、「特殊教育時期(1999年至今)」三個時期。本研究發現影響各時期間變化的關鍵因素是「提高就學機會的法令規範」與「落實情障鑑定工作」,而至今尚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情障定義與精神醫學名詞混用」以及「特殊教育教師在專業團隊中的角色未落實」,因此提出「修正情障學生鑑定辦法」、「調整特殊教育教師對情障學生教育的服務方向」兩項建議,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的方向。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之民主意涵檢視分析(2021) 邱裕勝; Chiou, Yu-Sheng此份研究以論述分析法檢視政府當局如何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研修與審議之歷程實踐民主意涵,使人民能夠多元參與和發表論述,並分析政府透過哪些互動來匯聚各界意見,將此課程綱要順利發布。本研究透過官方文件、法規、各家網路媒體新聞等管道與素材,進行觀察、描繪、論述此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在研修歷程內,政府當局如何與社會進行互動、溝通、回應、澄清等。透過此研究來分析此次108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如何將「民主意涵」實踐、運用何些策略與作法與當時的社會進行互動以讓民眾參與,使民眾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並藉本研究瞭解此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的時空背景、社會脈絡、發展過程當中的民主意涵實踐、對話溝通等作為。本研究著重在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引起的社會關注與互動,也關注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如何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生成,在文本論述資料分析後,得出幾點結論: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受103高中課綱微調漣漪影響進而留意民主程序並落實溝通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的論述管道多元,各界得透過論述管道參與並表示意見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匯集各界多元身分參與,並凝聚各界多元意見看法四、政府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透過媒體傳遞訊息和澄清誤解五、此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有四個特點:(一)由第二屆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成員完成研修(二)學生被賦權成為實質教育主體(三)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論述場域大多聚焦在去中國化議題(四)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修歷程中地理科受媒體關注程度最低Item 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普通型高中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科教學的行動研究(2021) 劉思妤; Liu, Szu-Yu本研究立基於108學年度起於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之架構,採取質性方法實施為期一學期兩循環之行動研究,欲對教學實務現場教師與學生面臨的學習困境帶來改變與省思。本研究以109學年度入學的高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在高一上學期的公民與社會科課堂進行包含暖身活動、前導教學和問題導向學習式教學,共十堂課的問題導向學習課程。期望透過教學策略的創新、有效結合新課綱強調之素養精神,引導學生以自身為學習主體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習」所需的專業知能,在學會公民學科課程所期待的學習內容、學習表現目標的同時,亦在素養能力上有所成長。分析研究者自身課程設計歷程紀錄和教學省思札記、協同研究教師的課堂觀察記錄與訪談回饋、學生的學習產出與學習反思回饋等質性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學,能幫助學生增進探究思考、理解與表達、統整分析公民科學習內容的素養,累積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學習經驗;透過「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能引導學生發現公民與社會科課程與實際生活的連結、提升資訊擷取和實作能力,並建立學生自我引導學習、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的方法和歷程。由本研究結論可知,問題導向學習對於學生達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的社會領域核心素養,以及普通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皆有正面助益。Item 均等與適性的政策探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評估(2021) 邱仕凱; Chiu, Shih-Kai本研究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前後,在教育機會均等與適性教育兩個主軸的成效。使用後中資料庫102及104學年度已釋出的公共版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臺北市某完全中學教師10人進行訪談。統計方法以SPSS 24.0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十二年國教政策實施初期:(一)在均等與適性兩個主軸的實施成效顯著提升;(二)學生對學校硬體設備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但可能因教師的使用率偏低,故學生對學校教學設施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降低;(三)學生在擇校時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四)學生對國中適性輔導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但個體的適性發展仍受到家長意見、主流價值、大眾媒體與流行產業的影響;(五)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地位屬中間層級的學生,對國中硬體設備與教學設施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六)無論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地位為何,學生在擇校時皆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七)家庭經濟困難與尚可的學生,在擇校時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八)家庭經濟充裕的學生,特別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反而對傳統的升學考量較不重視;(九)無論父親教育程度、職業地位與家庭經濟程度為何,學生對國中適性輔導改善的知覺程度皆顯著提升。最後針對研究的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Item 臺北市公立高中資源班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之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2016) 賴柏聿; La, Pa-Yu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公立高中資源班教師於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的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的高中資源班教師在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之情形。 以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公立高中資源班教師於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之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調查問卷」,針對臺北市設有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之26所公立高級中學進行調查,並以各校之資源班教師作為調查對象。本研究共發出問卷50份,回收問卷47份,問卷回收率達94%。 調查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資源班教師在「溝通與諮詢」的服務現況程度最高,在「鑑定與評量」服務現況程度最低。 二、資源班教師在「鑑定與評量」的支援服務需求程度最高,在「行政與計畫」的支援服務需求程度最低。 三、背景變項為「女性」、服務年資「未滿3年」、學校規模「24班以下」以及資源班級數「1班」的資源班教師在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程度上皆為該背景變項中最高。 四、背景變項為「男性」、年齡「31-40歲」、以及資源班級數「2班」的資源班教師在服務現況與支援服務需求程度上皆為該背景變項中最低。Item 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2013) 徐新雅; HSU,HSIN-YA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學校將面臨許多接踵而至的衝擊與挑戰。爰此,學校勢必要做些調整與改變,方能在變動的環境下,突顯學校辦學特色與創新學校價值。故本研究將以一所公立個案高中為研究對象,採質性個案研究法,運用訪談、觀察和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研究資料,以描繪出個案學校於發展特色課程的脈絡中,所歷經的變革階段以及涉及的變革影響因素,同時亦會針對學校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加以探討,進而勾勒出個案高中如實的變革路徑。 根據個案的研究分析與發現,歸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透過校長與特色課程推動小組的藍圖形塑,確立學校變革方向與願景。 貳、經由例行性、任務性與自發性會議的頻繁交流,引導成員採取變革行動以及解決各方衝突與意見。 參、針對特色課程規畫與實施情形進行成效評估與改進。 肆、鞏固學校變革動力因素,減低與因應成員的抗力因素。 伍、學校發展特色課程尚待解決結構面、技術面、人員面的困難與挑戰。Item 臺北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對學校經營衝擊之研究(2014) 章政榆; Chang, Che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不同背景公私立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之感受,以及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學校經營遭遇哪些衝擊,並求其兩者之相關。研究以文獻探討為基礎,以改編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之衝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臺北市所轄之公私立國中進行問卷分析,依學校規模大小以分層隨機方式進行抽樣,共發放527份問卷,取得有效樣本423份,故有效回收率為80.27%。並針對問卷所得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國中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回應性不足 貳、教育人員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使得行政人員業務負擔沈重 參、年齡及服務年資越高之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及學校經營衝擊較為無感 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導致學生學習適應困難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 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基北區學校面對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影響及其學校行銷策略運用之研究(2014) 陳梵煦; Chen, Fan-Hsu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面對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影響與學校行銷策略運用之關係。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影響與學校行銷策略運用」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基北區45所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兼導師及專任教師。共發放750份問卷,回收602份,回收率為80.27%,有效問卷計559份。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19.0 for Windows處理,採描述統計、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階層性多元廻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文獻探討、訪談及調查資料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壹、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改變之影響,整體在有點符合到很符合之間,其中以學校經營層面的影響程度較高。 貳、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學校行銷策略之運用,整體在有點符合到很符合之間,以產品策略的運用最多,價格及人員策略最少。 參、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之影響,不同年齡、學校區域、公私立、學校類別、校齡、是否為完全中學有顯著差異。 肆、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學校行銷策略之運用,不同年齡、現任職務、總服務年資、學校區域、公私立、學校類別、校齡、學校規模、103學年度有無核辦特色招生有顯著差異。 伍、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影響」各層面與「學校行銷策略運用」各層面具正相關。 陸、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在學校經營層面的影響」對「學校行銷策略在產品策略層面的運用」之預測力最高。 根據上述結論,就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供參。 關鍵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度、學校行銷策略Item 臺北市國中國文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研究(2014) 邱韻如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現況,探討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關係。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根據文獻探討及相關實證之研究結果設計問卷,以臺北市公立國中現職國文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382份,最後將調查結果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一、臺北市國中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之教學認知程度良好,以「理論認知」向度表現最佳。 二、臺北市國中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之教學實踐程度良好,以「教學方法運用」向度表現最佳。 三、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因「不同最高學歷」、「任教不同班級學生數」、「學校所在區域」與「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教學實踐因「不同最高學歷」、「不同教學年資」、「學校所在區域」與「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臺北市國文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認知整體與教學實踐整體之間呈正相關。 六、國中國文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程認知,在四個預測變項上,對教師教學實踐表現有較高的解釋變異量,達57.1%,其中又以「教學方法認知」的解釋變異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