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同儕社會地位的影響因素探討(2011) 吳宗浩本研究主要在了解幼兒氣質、父母社交技巧與幼兒同儕社會地位之現況,也探究年齡、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分別與幼兒氣質、父母社交技巧以及幼兒同儕社會地位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幼兒氣質和父母社交技巧對幼兒社會地位的預測力。 本研究以358位四足歲和五足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這些受試幼兒分別來自大臺北地區的八所公、私立幼稚園。使用家長填寫之幼兒氣質量表、家長社交技巧量表,以及照片式社交計量法為研究工具。透過資料蒐集與分析,重要研究結果發現:(ㄧ)受試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狀況五歲組幼兒的受歡迎比例較四歲組高,而四歲組幼兒的受忽視的比例較五歲組高。(二)受試幼兒的氣質狀況男生的分神度較女生低,女生的反應閾則較男生低。(三)低社經地位受試幼兒的活動量高於中社經地位之受試幼兒,且中社經地位受試幼兒的活動量高於高社經地位之受試幼兒。(四)低社經地位幼兒家長的之社交敏感為最高,而高社經地位家長的社交技巧中的情緒敏感、情緒表達與覺察較高。(五)幼兒氣質以及家長社交技巧能夠準確的預測將近40%的幼兒同儕社會地位。 針對本研究的結果,建議未來可以加入其他幼兒同儕社會地位的影響因素進行更多面向的探究,或是進行幼兒同儕社會地位預測工具的後續發展,期望會因為加入更多因素而使得工具更加的精進,可以準確預測更多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Item 幼兒人際知覺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2011) 張瓊文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人際知覺的狀況,以及幼兒的人際知覺和同儕社會地位之間的關聯,並探討性別、年齡對不同人際知覺群體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之差異。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方式,以407位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的四至六歲幼兒為研究對象。研究者透過自編「人際知覺測驗」與「照片式社會計量法」,進行一對一施測及記錄幼兒的人際知覺與同儕社會地位情形,藉此瞭解受試幼兒的人際知覺現況,並分析其與同儕社會地位的關聯。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試幼兒人際知覺現況傾向:在「人性可信」方面多傾向信任;「人性利他」方面多傾向利他;「人性獨立」方面多傾向獨立;「人性意志」方面多傾向外控。二、幼兒人際知覺的人性利他與同儕社會地位有顯著關聯:幼兒人際知覺屬公平、利他者,在同儕之間較受歡迎;而人際知覺屬利己者則易被同儕拒絕。三、在不同人際知覺群體中,受試幼兒的年齡與同儕社會地位無關。四、在不同人際知覺群體中,受試幼兒的性別與同儕社會地位有關:(一)「人性可信」方面:信任組幼兒在受歡迎組的女生百分比高於男生、被拒絕組及受爭議組的男生百分比則高於女生。(二)「人性利他」方面:利己組幼兒在受歡迎組及受忽視組的女生百分比高於男生、被拒絕組及受爭議組的男生百分比則高於女生;公平組幼兒在受歡迎組及一般組的女生百分比高於男生、被拒絕組的男生百分比高於女生。(三)「人性獨立」方面:獨立組幼兒在受歡迎組及一般組的女生百分比高於男生、被拒絕組及受爭議組的男生百分比高於女生。(四)「人性意志」方面:內控組及外控組幼兒在受歡迎組的女生百分比皆高於男生;被拒絕組的男生百分比則皆高於女生。Item 幼兒自尊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2012) 連士慧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自尊發展的現況,並探討幼兒的自尊與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研究採立意取樣之方式,以405位來自台北市、新北市之公、私立幼稚園中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學齡前幼兒為研究對象。施測工具包括「照片式社會計量法」與研究者自編之「幼兒自尊量表」,對受試幼兒進行一對一個別訪談及施測。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受試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均呈現正向反應。 二、不同性別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的評價也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同儕社會地位的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的自尊表現上無顯著差異存在。但是,在「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表現上則有顯著差異存在,同儕社會地位為「受歡迎」、「受忽視」或「受爭議」的幼兒,對自己「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高於同儕社會地位為「被拒絕」或「一般」的幼兒。Item 國小一年級學童社會行為 的相關因素探討(2015) 王綺涵; CHI-HAN, WANG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一年級學童的社會行為、體型、學業成就、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現況,也探究他們在幼兒園時的同儕社會地位情形,再分別檢測同儕社會地位、小一體型、學業成就、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與小一學童社會行為的關聯。 本研究以127位就讀臺北市公立國小的一年級學童為對象,這些學童幼兒園大班時曾接受同儕社會地位測量,一年級時再由班級教師提供受試學童的性別、學業成就、身高及體重資料,並填寫「國小一年級學童社會行為量表」,家長提供受試學童父母的教育程度與職業資料。經由SPSS 22.0的資料分析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女生的正向社會行為表現高於男生(遵守規範、合群合作、利社會),男生的負向社會行為表現高於女生(攻擊)。 二、幼兒園同儕社會地位與受試學童的社會行為表現有顯著關聯。 (一)在幼兒曾受爭議或被拒絕的學童表現較多的攻擊行為。 (二)在幼兒園曾受歡迎的學童表現較多遵守規範、合群合作、獨立與利社會行為。 三、體型與受試學童的社會行為沒有顯著關聯。 四、學業成就中下的學童表現較多的負向社會行為(退縮),學業成就中上的學童表現較多的正向社會行為(遵守規範、合群合作、獨立)。 五、家庭社經地位低的學童比家庭社經高的學童表現較多的負向社會行為,尤其是退縮行為;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學童比家庭社經地位低的學童表現較多的獨立行為。Item 幼兒氣質、友伴、同儕社會地位與遊戲類型的關聯(2016) 王沛瀅; Wang, Pei-Ying本研究探討幼兒氣質與友伴氣質的配對型態、同儕社會地位、遊戲類型之間的關聯。研究樣本選取臺北市兩所公立幼兒園,中、大混齡班級,共計90位幼兒為對象。透過家長填寫的幼兒氣質量表、與幼兒一對一的照片式社會地位計量、與訪談收集資料。先以SPSS22.0統計軟體分析性別不同,各變項現況是否有所差異,再以卡方考驗分析幼兒「與友伴的氣質配對型態」和「與友伴互選為好朋友」、幼兒「與友伴的氣質配對型態」和「共玩遊戲類型」、幼兒「同儕社會地位」和友伴「共玩遊戲類型」兩兩之間的關聯,結論歸納如下: 一、除了氣質的堅持性與分神度之外,一般幼兒的友伴氣質配對以相 同型者居多,互補型的組合較少。而且,男生多跟男生玩,女生 多跟女生玩。 二、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表現,被拒絕組的男生最多,受歡迎組和一 般組以女生佔大多數。 三、幼兒的氣質在「規律性」與「情緒本質」上與友伴互補者,會互 選為好朋友。 四、「情緒本質」相同的幼兒會一起玩規則性遊戲,「情緒本質」互補 者則一起玩建構性遊戲。 五、被忽視組幼兒和受歡迎組幼兒與友伴共玩建構性遊戲者居多,受 爭議組幼兒與友伴共玩規則性遊戲者最多。Item 幼兒自尊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連士慧(Shih-Huei Lien); 鍾志從(Jyh-Tsorng Jong); Shih-Huei Lien;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自尊發展的現況,並探討幼兒的自尊與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研究對象為405位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學齡前幼兒,使用「照片式社會計量法」與研究者自編之「幼兒自尊量表」進行個別訪談及施測。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試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均呈現正向反應。二、不同性別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上並無顯著差異。三、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的評價也無顯著差異。四、不同同儕社會地位的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的自尊表現上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在「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表現上則有顯著差異存在,同儕社會地位為「受歡迎」、「受忽視」或「受爭議」的幼兒,對自己「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高於同儕社會地位為「被拒絕」或「一般」的幼兒。Item 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與其同儕社會地位的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6-11-??) 張瓊文; 鍾志從; Chiung-Wen Chang;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對人性哲學觀的人際知覺狀況,以及此人際知覺和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間的關聯,並探討性別、年齡不同,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是否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是否不同。以407位來自臺北市、新北市公、私立幼兒園的滿四歲及滿五歲幼兒爲對象,他們參與了自編的「對人性的人際知覺測驗」以及「照片式社會計量法」。結果發現:一、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現況傾向「人性可信」、「人性公平」、「人性獨立」以及「人性外控」;二、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中的「利他」與同儕社會地位有顯著關聯:受歡迎的幼兒表現公平者最多,而被拒絕的幼兒則是以利己最多。三、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中的「利他」有年齡差異,五歲組表現公平者最多、四歲組則是利己者多。四、受試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有性別差異,受歡迎的幼兒女生比男生多,而被同儕拒絕的幼兒則是男生比女生多。Item 幼兒自尊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連士慧(Shih-Huei Lien); 鍾志從(Jyh-Tsorng Jong); Shih-Huei Lien;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自尊發展的現況,並探討幼兒的自尊與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研究對象為405位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學齡前幼兒,使用「照片式社會計量法」與研究者自編之「幼兒自尊量表」進行個別訪談及施測。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試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均呈現正向反應。二、不同性別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上並無顯著差異。三、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的評價也無顯著差異。四、不同同儕社會地位的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的自尊表現上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在「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表現上則有顯著差異存在,同儕社會地位為「受歡迎」、「受忽視」或「受爭議」的幼兒,對自己「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高於同儕社會地位為「被拒絕」或「一般」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