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一位中學校長多元文化領導意識覺醒的敘事研究
    (2024) 廖純英; Liao, Chun-Ying
    研究者自我敘說從初任教師階段到跨越超過11年校長生涯多元文化領導實踐歷程的生命經驗,透過敘說不同階段的關鍵事件與遭遇的多元文化領導難題,分析多元文化意識覺醒歷程及教育實踐經驗如何轉化為領導智慧,以做為校長多元文化領導及校務經營的參考。本論文採用Freire意識覺醒三階段理論與校長多元文化領導概念交互作用後,對照反思研究者多元文化領導的實踐行動。本研究採敘事研究法,針對案例故事中有關弱勢族群、階級、性別平等意識、學校組織權力、課程與教學等議題進行深度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一、意識覺醒歷程隨著不同學校多元文化脈絡而轉化,校長勇於突破權力結構的限制,做一位多元文化領導人。二、面對多元文化領導難題,校長做為弱勢族群的守護者,敏覺文化差異造成的偏見與歧視,透視問題背後隱藏的權力結構問題,以對話溝通跨越邊界,捍衛公平正義。三、校長以勇氣與智慧跨越邊界處理多元文化教育議題,培養自我覺察力與敘事力在領導中完成意識覺醒。四、校長多元文化概念意識覺醒與多元文化領導實踐是交互影響的歷程。五、在多元文化領導過程,校長以學生需求為主體,基於捍衛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與維護公平正義精神作價值判斷的準繩。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對教育現場校長多元文化領導的建議(一)校長可以轉化視角看見自己與師生的需求,敏覺現象背後的文化意涵,跨出疆界與師生對話以提升自我意識達批判層次,達成多元文化領導。(二)校長可以運用自身所擁有的領導力,促進提升校園多元文化意識,促進不同文化個體或族群自由解放,創建多元文化校園。二、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教師應敏覺教育現場的不公不義現象,促進以文化回應教學的課程設計。 (二)建議提供教師增權賦能,鼓勵開設多元文化課程以建構學生平等、民主的多元文化概念。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在校長領導的培育與訓練課程應培養校長敘事力,讓校長成為能透過敘事歷程達意識覺醒的多元文化領導人。 (二)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學校推動多元文化教育,建構多元文化校園。
  • Item
    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6-??) 洪麗卿; 劉美慧; Li-Ching Hung, Meihui Liu
    本文旨在探究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以及政策從州層次至學校層級轉化之實施情形。本文以華盛頓州為研究場域,進行九個月的田野研究,並以西雅圖學區一所具移民族群多樣性之K-5公立小學為個案學校,藉由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和文件分析等方法來蒐集資料。研究發現有四:一、華盛頓州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趨於雙文化教育取向與針對特殊及異文化者取向。二、移民學生學習輔導注重全人需求的整體性安置。三、強調友善的語言無障礙環境可促進移民家庭參與教育活動。四、學校績效責任制產生對教育公平性實踐的質疑。最後,根據臺灣特殊脈絡提出未來擬定跨國轉銜學生學習安置制度之參考建議。
  • Item
    多元文化觀點的文化政策分析—以金曲獎為例
    (2009) 連婕; Lian, Jie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金曲獎為例,從多元文化觀點反思多元文化政策。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國內「族群」音樂現況、以多元文化觀點探討金曲獎的獎項分類、並探討多元文化治理與金曲獎的關係。為達成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深度訪談金曲獎主辦單位新聞局以及民間音樂工作者,以蒐集相關資料。 本研究發現從批判性多元文化觀點來檢視國內「族群」音樂,其社會結構性問題包括大眾對「族群」音樂的既定印象、音樂聆聽習慣與消費方式、「族群」音樂缺乏宣傳與經濟資源。其次,就金曲獎而言,本研究發現當前的獎項分類方式不僅分割了市場資源(此乃如同「巨傘論」呈現的困境),也因過多的政治考量而忽略音樂的本質。綜言之,金曲獎的現行制度展現了文化多樣性,卻忽略了「族群」音樂的結構性問題。 依據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三層面的省思與建議: 一、多元文化的政策:由金曲獎檢視多元文化政策,可以發現國家透過相關政策將各族群文化納入治理範疇,不僅形成一種收編,而且政策若僅是考量政治正確性而忽略文化層面(如音樂)的本質,將會阻礙文化與社會的發展。 二、金曲獎與文化治理:由金曲獎語言獎項設置的社會背景與脈絡來看,音樂的文化治理符合「多元並重導向」之模式,其中包含官方政府、經濟產業與市民社會三種影響力。 三、相關建議:政府應正視「族群」音樂之結構性問題並致力活化相關產業,尤其應透過文化產物(如音樂、戲劇等)建立「族群」文化的價值;此外,應重視民間社會意見的改變與趨向、考慮階段性增設音樂類型獎項,並改善目前政策缺乏連續性、業務劃分零散、調查資訊不足等缺點。同時,社會大眾與音樂產業均應培養與提昇多元文化的素養。 關鍵字:金曲獎、多元文化、「族群」音樂、文化治理
  • Item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營運策略之研究
    (2009) 鍾丰琇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營運策略之研究 論文摘要 本研究以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為主,採質性研究為探討方式,透過蒐集資料、文獻檢閱、深度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利用歸納與SWOT分析將蒐集之資料予以檢驗。對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之現況作分析,且依據客家文化園區設置目的,以利潤觀點,探討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對地方文化產業之間的關係與影響,能否創造文化產業鏈,能為地方文化產業帶來效益,使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設立,能對客家文化、地方產業推廣進行評估與瞭解,並對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策略,以及對政府客家文化施政提出建議。 透過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三鶯地區的互動進行了解,找尋營運策略以達成振興客家文化與促進地方經濟的目的,並企盼都能以帶動地方與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創造客家文化產業鏈,促進地方繁榮。擺脫客家館舍、文化園區被戲稱為「蚊子館」的惡名,並提升參訪率,使客家文化園區設立達到其應有的功能。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的設立實屬不易,館舍興建工程所費不貲,所以,應著力使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為其他館場的典範,發揮應有的效益與功能。根據研究的結果,得到以下發現與建議: 一、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的內部組織規模發展受限;政府補助是唯一收入來 源。 二、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園長與工作人員異動頻繁,人員配置及到達園區交通 的便利性不足,在台北縣成立客家事務局後,希望能有所改善。 三、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餐廳、商店委外經營,喪失主導權,但在2008年12 月合約到期後有機會改善現況。 四、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媒體互動不夠,在宣傳行銷上明顯規劃不足,可編 列預算及加強傳媒之間的互動。 五、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地方文化產業合作不夠,可多徵求企業贊助,共同 打造客家文化形象,並帶動三峽地區的地方產業。 六、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應朝向多元永續的經營發展,且研擬適合臺北縣客家 文化園區的教育推廣與文化創意策略,以作為客家文化園區未來營運及推 廣之參考。 關鍵字:文化、客家文化、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鏈、多元文化
  • Item
    東南亞新移民家庭第二代子女親子互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2008) 葉菁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取向,透過東南亞新移民家庭第二代子女的敘說,探討跨國婚姻家庭親子互動情形及第二代子女自我概念之現況。本研究以台北縣國中階段青少年主要研究對象,基於考量樣本的代表性、經濟性與方便性,取樣方法採立意取樣方式進行,選取國中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生為訪談對象,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親子互動時間受父母長時間工作影響,親子互動時間不多,而父母親所持的管教方式與態度影響親子互動的親密與疏離,部分父母親的親職效能有待加強。 二、家中以飲食為最常出現的多元文化交流,第二代子女對於多元飲食口味的接受度極高。而與母親原生家庭的聯繫會影響第二代子女族群身份的認同,像是語言的學習與接受度即會受到影響。有關不同語言的學習,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子女學習不同語言的意願與想法,惟因生活中使用機會少,因此影響青少年子女的學習意願,而跨國婚姻家庭中語言的多元文化交流並不多。 三、父母對子女教育的主張、家庭功能及價值觀等,將會影響自我概念形成。跨國婚姻家庭第二代子女學業表現與人際互動優劣皆有。若在家乏人照顧,學業表現不是很理想,易對自己行為表現沒有自信心,或以負面詞語進行自我陳述,顯現對自我概念與自我肯定的不足。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作為相關教育輔導工作人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 鑑於跨國婚姻家庭第二代子女就學人數的逐年增加,對於學校環境中的教師及學生,宜提供適切的輔導措施,使其能以健康的心態,接納並協助學子能夠在多元包容的環境中順利成長。 二、 對於跨國婚姻之新女性移民宜提供各項社會融入的資源與親子教養的協助,使其及早適應新環境,並使其子女在學習及成長過程更為順利。
  • Item
    社區文化數位典藏之研究
    (2005) 彭朋薰
    摘 要 當多元文化主義在全球化的時代中,成為普世的價值,社區的營造、社區的文化、社區的共同記憶應該是「數位典藏計畫」的源頭活水,目前國家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要是以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器物、書畫、地圖與遙測影像、金石拓片、善本古籍、考古、新聞為典藏內容,然而在現今提振本土文化社區營造和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文化內涵與鄉土佚事風情是否更值得紀錄傳承?因此數位典藏應該不只是規格、標準、大小、解析度這些數位化的數字與數值,它也應該包含社區民眾的故事、民眾共同記憶的部分,一種超脫物化而較人文精神思考的部分。 新竹地區大部分是客家族群,長期以來都處於文化的邊緣地帶,透過社區意識的抬頭與多元文化的百家齊放,客家文化才慢慢揭開它的面紗,身為客家子弟,客家話本是我的母語,客家精神、文化是我的根本,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是刻不容緩的事實且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 本研究嘗試以紀錄片方式紀錄典藏社區記憶,透過紀錄片的實驗創作,實際拍攝及紀錄被攝者思考家庭及生活的過程,期能提供開放生命的多元想像,用不同的創作形式來探尋家與家庭成員的生命對話;對台灣家庭集體記憶發展及研究提供一個現實實踐的影像紀錄。 這是一段家族成員的生活與訪談紀錄,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數位紀錄,在影片效果的評估上應有助以下各項達成: 1.作為二十一世紀台灣家庭變遷的家族記憶,提供一個發展樣本。 2.呈現多元的生活型態與生命思考,有助國內生命教育參考之素材。 3.對台灣客家女性形象描繪,提供一個現實實踐的影像紀錄。 4.提供給對自己的成長及對生命價值渴望改變的女性一個思考的案例。 5.為地方社區文化數位典藏,提供具體可行發展的模式。
  • Item
    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初體驗—從電影關懷多元文化
    (2004) 洪琦婷
    在政府大力推廣終身學習概念,社區大學快速成長及傳播科技發達、媒體普及的今日,民眾在社區大學裡透過媒體學習的機會大為增加,嘗試批判性解讀電影內涵,或透過媒體自我表達,幾乎已成為當今公民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以媒體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師,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在多元文化議題不斷升溫的今天,本研究以成為社區大學初任教師為對象,旨在探究其運用電影的教學實踐歷程及反思的過程,研究目的為:1.探究社區大學教師的教育認知。2.探討社區大學電影教學的教師如何在教學歷程中實踐其教育理念。3.論述社區大學教師運用電影輔助教學意涵,作為日後社區大學改進教學策略之參考。研究過程是採用質化研究取向的個案研究方法,深入個案教師的教學現場,以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以及文件資料為分析方法。個案教師的教學初體驗分別從其教育理念、對教學策略與情境的認識、電影教學實踐過程以及個人反思部分加以敘述及論述,並以多元文化與族群認同、電影與教師多元文化的教學觀等理論為分析研究結果的基礎,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該教師注入個人經驗的課程規劃設計。 二、該教師形塑溝通民主式教室。 三、該教師將社區大學作為實驗性電影教學場域,感到有推行 不易之處。
  • Item
    八向度幽默風格量表之發展暨其與自尊、人格特質、依附風格關係之探討
    (2010) 王建雅; Wang,Chien-Ya
    本研究旨在編製適用於青少年至成人期的「八向度幽默風格量表」,比較我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族群、性別於幽默風格的差異;探討自尊、人格特質、依附風格與八向度幽默風格的相關性與預測性。研究共計有2905名自國中至七十歲左右的成人參與研究,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多變量二因子變異數分析(MANOVA)、探索式因素分析(EFA)、驗證性因素分析(CFA)、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考驗。所得的結論列述如下: 一、量表編製方面 (一)信效度方面:八個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介於.81~.88之間;再測信度介於.76~.88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亦呈現不錯的外在品質與可接受的內在品質。 二、研究結果方面 (一)在不同發展階段與性別方面: 1.男性在弄巧成拙型、自我吹捧型、主動攻擊型和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顯著大於女性。女性在自我調侃型幽默顯著大於男性;2.自我調侃型的幽默風格於青少年晚期發展出來;3.主動攻擊型與弄巧成拙型的幽默風格在青少年全期(國中到大學)並無顯著差異,直至成年期後顯著下降。 (二)在不同性別與族群方面:1.原住民在親和聯繫型、自我提升型的幽默風格,顯著大於漢族;2.原住民在弄巧成拙型、自我貶抑型、自我吹捧型的幽默風格也顯著大於漢族;經控制兩族群之學歷背景後,所得結果完全一致。 (三)與自尊的相關情形:1.親和聯繫型、自我提升型、自我調侃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在四個發展階段均與自尊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與自我貶抑型的幽默風格,在四個發展階段均與自尊負相關;3.主動攻擊與自我吹捧的幽默在國中、高中、大學與自尊無關,在成人階段與自尊負相關,推測可能受到青少年獨特生理特徵與自我中心觀的影響。 (四)與人格特質的相關與預測:1.五大人格特質與四種正向的幽默風格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的幽默與所有人格特質負相關、自我吹捧型與嚴謹性負相關3.自我貶抑型幽默則與所有人特質無關;主動攻擊型幽默與外向性、開放性正相關,與友善性、嚴謹性負相關;4.外向性能顯著預測親和聯繫型、自我調侃型與自我吹捧型幽默風格;5.情緒穩定度對弄巧成拙型的幽默有最高的負向預測力;6.開放性對自我提升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有最高的預測力;7.友善性最能負向預測主動攻擊型幽默。 (五)與依附風格的相關與預測:1.親和聯繫型、自我調侃型、自我提升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均與安全依附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自我貶抑型、自我吹捧型、主動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均與焦慮依附正相關;3.逃避依附與弄巧成拙型幽默有中度正相關;4.安全依附風格,能顯著預測所有正向幽默風格。5.焦慮依附能正向預測所有負向幽默風格。6.四項人際依附風格中,以安全依附和焦慮依附最能預測幽默風格的表現。 上述研究結果,驗證八種幽默風格類型的存在,並可區分出正向與負向的幽默風格。研究亦顯示族群、性別、發展階段的差異,該研究結果能提供未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族群文化工作者實證資料,作為未來研究探索與教育輔導之建議。
  • Item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
    (2012) 陳薇亘; Wei-Hsuan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以九十八學年度通過教育部審定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選定市占率較高之翰林審定本,冊數為一至八冊,共計八冊。首先,在量化分析方面,以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後制定之「多元文化主題面向類目分析表」與「多元文化概念類目分析表」作為分析依據,主題面向分為族群、階級、性別、宗教、鄉土、語言、多面向及其他等八個主類目;概念分為瞭解自我、我與他者及人我權力關係等三個主類目,目的在瞭解多元文化概念的呈現情形。接著,在質性探討方面,採用Kincheloe& Steinberg (1997)二位學者提出多元文化主義五大取向,包含:保守論、自由主義論、多元論、左派本質論與批判論,作為檢視依據,目的在瞭解教科書內容編輯反應何種多元文化主義取向。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材編輯、教師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北市一所高級中學為例
    (2009) 李美鶴; LI-MEI-HEH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之概況,並以一所私立女子高級中學為個案研究的對象來加以說明。研究者先閱讀與蒐集相關文獻之後,將文獻進行整理、分析而擬定出以下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個案學校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之現況、個案學校多元學校多元文化本位課程實施所產生的效益及所遭遇之問題、及個案學校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落實途徑,最後根據研究資料分析,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學校實施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之參考。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文件與照片分析作為蒐集資料的方式。綜合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結果之分析,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壹、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動力,仰賴學校人員履行全人、信任、及服務的價值。 貳、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的實施,可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 參、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的實施,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學術競爭力,及世界公民素養。 肆、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困境,來自於教師的無力感。 伍、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困境,來自於行政專業能力的貧瘠。 陸、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困境,來自於學科跨領域對話功能不彰。 柒、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困境,受功績主義的價值所抑制。 捌、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落實的途徑,為鼓勵教師致力於多元之行動研究。 玖、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落實的途徑,必須植基於卓越領導文化的形構。 拾、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落實的途徑,建立在教師多元倫理的信念,專業的熱忱與自省的效力。 拾壹、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落實的途徑,必須設計具啟發性的引導學程。 拾貳、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的落實,應建立學生與家長的閱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