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7
  • Item
    馬來西亞獨中華文教師多元文化課程實踐之研究:邊陲對話與回應轉化
    (2023) 戴淑華; Tai, Shu-Fah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個能回應馬來西亞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多族群班級文化多樣性的課程方案並探究其實踐的轉化。希冀透過課程實施的分析、論述,從中理解馬來西亞華文課程如何可能從單一的華族文化本源學習,轉變為回應多族群班級學生學習需要的可能。為達前述目的,本研究以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多元文化課程取徑設計課程方案,分別從課程實施成效、學生學習表現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層面來探究族群文化多樣性融入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華文課程的實施情況。本課程實踐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採質性研究取徑為主。包括:學生學習單、訪談記錄、課堂觀察記錄、官方文件等。首先,先就課程方案的發展理念、目標、模式、實施方式說明一位馬來西亞獨中的初中華文教師,在與研究者協同討論的歷程中,其個人對該學科教師如何教及學生如何學,才能啟動學生線上學習的動機與成效加以敘述。其次,聚焦於課程實施歷程及其因應策夜。最後,則闡述教師專業成長。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方面:一、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融入華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豐富了學習內容多元與多樣性,學生開始透過議題討論檢核習以為常的現象與問題。 二、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教學活動因疫情無法實施時,除了按下暫停鍵,批判思考是梳理成因重要的取徑。 三、 教師實施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文化華文教育課程方案後,開始意識並覺醒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以及體認到教師即為課程創制者的重要性。
  • Item
    性別英閱繪—性別議題融入國中英語教學之多元文化課程研究
    (2022) 吳姿穎; Wu, Zi-Ying
    本研究旨在建構性別議題融入國中英語教學的課程方案,透過探討課程方案的實施歷程,從中分析學生性別平等觀念的轉變。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國中八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取向的課程設計,進行課程方案實踐。從課程教學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層面,探究性別議題融入英語教學的課程之建構與實施。本課程方案實施成效分析以質性資料為主,包含課堂觀察紀錄、課程學習單、學生回饋表、教師教學省思札記,並針對學生回饋表中的閉鎖性題目進行基礎量化分析。根據資料統整與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性別繪本融入英語課程助益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正向發展。二、性別繪本搭配多元教學策略和評量方式增進學習動機與成效。三、性別繪本融入國中英語的多元文化課程營造尊重友愛校園環境。四、行動研究的實踐增進英語教師性別平等意識的敏覺度及課程設計能力。
  • Item
    國中國語文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2) 張玉玫; Chang, Yu-May
    臺灣社會近幾年來東南亞、中國等跨國婚姻持續開放,越來越多新住民子女進入國中小就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學年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學生數車超過三十萬人,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於此衍生出的教育問題及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的關注儼然是學校單位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發展與實施一份國中國語文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教學的課程方案,藉以探究與瞭解本課程方案對於提升學生的新住民文化認知程度,覺察並降低學生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與偏見,以及對不同文化族群的接納、尊重、包容的學習成果。研究結論如下: 一、多元文化新住民課程方案發展是持續性滾動修正與調整的歷程 二、學生在多元文化新住民議題的知、情、技,特別是情意態度方面有顯著提升 三、新住民議題課程行動研究覺醒教師多元文化意識並提升專業素養
  • Item
    幼兒園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的變化之個案研究
    (2020) 蔡禮伊; Tsai, Li-Yi
    在這多元世代中,多元文化議題逐漸受到重視,然而在面對尊重、包容的口號下,學校成為教學與實踐多元口號的重要場域,幼兒園更是教育的起頭和根基。欲暸解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兒園場域中實際的情形,本研究探討多元文化教育在幼兒園場域中實踐的現況,以及教師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的情形,更進一步的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在研究過程中的變化。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中南部某所幼兒園之幼兒園教師,並以參與觀察以及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藉著資料彙整、編碼及分析的過程,歸納出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 幼兒園教師之教學情形分別為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與環境清潔、教學內容與方式以課程進度為主、暸解幼兒園的內涵、使用聯絡簿與家長建立關係、以及重視幼兒的行為態度五大面向。 二、幼兒園教師與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相關的情形分別為運用同一套教學方法成為課程發展內容、使用聯絡簿作為親師溝通管道、以及使用單一標準管教幼兒的行為態度三大面向。 三、幼兒園教師之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會在研究過程中產生變化。 四、幼兒園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與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有關的覺知與變化,思想觀念層面上的變化,包含改變教學內容、以及意識幼兒園系統對自身的影響。 五、幼兒園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與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有關的覺知與變化,行為層面上的變化,包含改變教學方法、改變親師互動以及師生互動的方式,如增加與家長面對面及電訪的機會、以及重視和幼兒的溝通與理解。
  • Item
    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2016) 洪麗卿; Hung, Li-Ching
    基於民主化、自由化與全球化移動的發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新移民,多元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愈來愈受到重視,未來該如何推動具前瞻性且務實的多元文化教育,將是一個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新移民學習安置政策內涵及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之實施情形和取向,以轉化為臺灣實施多元文化課程之建議參考。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學校民族誌取徑,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學區一所具有移民族群多樣性之K-5 公立小學為研究場域,該校學生來自30個國家使用19種不同語言。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長期蹲點融入田野,並以一個4/5年級合併班級(共24位學生,其中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亞裔各占1/4比例)進行八個月的入班觀察,以了解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施情形。蒐集資料方法包括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和文件分析,且根據本研究彙整之六種多元文化教育取向進行實踐取向的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新移民學生學習輔導注重從全人需求的整體性安置。2. 教師統整學科、人和社會經驗以回應標準化課程和學生文化差異。3.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涵括多元文化教育六種取向。4.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偏重族群面向而忽略其他面向的多樣性。5.課室空間多元語言流動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涵化社會觀。6.多元、去中心化、建構的課程觀可提供課程解放和文化回應空間。7.學生主體意識的開展立基於強調學生參與的班級經營和民主教育。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臺灣國小階段多元文化教育推廣、政策制定和課程實施參考,以及後續研究提供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
    (2005) 汪素娥; Wang Su Er
    摘 要 本研究以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作為研究對象,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進行教材內容分析。主要目的是期望透過本研究之探討,了解各版本教材在教材形式、教材內涵及教材偏見問題等三方面的現況,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先透過文獻蒐集與探討,建立分析類目與分析單位,編製研究工具;經過定量與定質的分析後,歸納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外籍配偶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教育主管機關已開始重視外籍配偶成人教育。 二、教材編輯目的與教學目標多以識字與生活適應為首要。 三、教材取材呈現「生活化」與「鄉土化」特色。 四、教材之編輯出版尚未全面建立審查機制。 五、課文結構趨於鬆散,不易統整重要概念。 六、教學活動設計未完全符合成人學習心理。 七、教材內容大多採「同化觀點」,未能符應「多元文化」理念。 八、各版本教材內涵各有偏重,教學者可依需求選用參考。 九、教材內涵仍缺乏納入外籍配偶原生文化背景。 十、男女角色性別在教材中仍呈現不平等現象。 十一、性別偏見問題仍存在教材之中。 十二、教材中隱藏族群偏見之事實仍未獲改善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外籍配偶教育政策制定的建議 (一)建立教材編輯出版前審查機制 (二)建立外籍配偶學習支持系統 (三)建立教材出版、發行與流通管道 二、對辦理外籍配偶教育單位的建議 (一)培訓具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師資 (二)鼓勵外籍配偶家人參與共學 (三)選擇或編輯適切之外籍配偶成人教育教材 三、對擔任外籍配偶教學者的建議 (一)課程設計應包含所有族群觀點 (二)同時培養外籍配偶「識字」與「增能」 (三)藉由異質團體共學,提昇學習成效 (四)轉換「主導地位」為「協助者」角色 四、對外籍配偶教材編輯的建議 (一)應以外籍配偶的觀點或生命經驗為出發點 (二)跳脫只學中文識字的刻板印象,兼顧其他語言學習 (三)配合教材發展相關學習輔助資源 (四)教材中避免製造族群或性別偏見 (五)邀請外籍配偶參與教材編輯,展現原生文化 五、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教材使用者(老師、外籍配偶學員)為研究分析對象,以了解教材與教學的適用情形。 (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以外籍配偶的學習型態進行「專班教學」與「異質團體共學」之研究,以了解二者學習成效之差異。
  • Item
    解嚴後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發展
    (2005) 吳美慧
    中文摘要 本研究基於 1987年解嚴以來臺灣語言教育政策形成及內涵的好奇,以文獻分析的方式,從社會語言學及多元文化的語言教育的角度,探討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以及主要的影響因素,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使對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與相關研究有所裨益。 首先,在理論基礎部分主要以社會語言學的實踐價值為起點,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進而說明語言規劃的方向及其可行的途徑-雙語教育(族群語言教育與英語教育)。並以臺灣境內語言發展為軸線,探討臺灣解嚴後的語言政策,以及全球社會的語言趨勢,藉由臺灣族群語言與全球語言的發展,具體呈現多元語言社會的發展。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應包括學校語言教育、外語育、 海外華語文育、移民語言教育等,本文基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以學校語言教育為主軸,探討在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主要作為與影響,希望藉由文獻中的資料,為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決定、組織、語言選擇及規劃勾勒一些動態的形貌。 本研究就解嚴以來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分析,將臺灣語言教育政策意涵分為兩個主要元素,並將其分為二個階段:(一)1987~2000年多元的迅速發展階段,(二)2001年迄今:穩定的深入發展階段,並就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加以分析整理。最後,基於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語言選擇、社會運動團體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期望能有助於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執行,使臺灣的語言教育,不論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能更上層樓。
  • Item
    國小初任教師多元文化教學意象之探究
    (2013) 楊慈歡; Yang, Tzu Huan
    本研究旨在針對國小初任教師之多元文化教學意象進行探究,主要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初任教師過去的成長及學習經驗如何形塑其多元文化教學意象,進入教學現場後如何將之實踐,其過程又會如何詮釋與轉變。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兩名國小初任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透過訪談與觀察進行資料蒐集,並佐以相關文件及研究者札記進行資料分析,從中探討初任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並進一步瞭解初任教師多元文化教學意象之實踐與轉變。研究發現,國小初任教師過去對族群及性別的概念受大眾媒體及家庭脈絡的影響,其後經過課程的洗禮,亦會產生轉變。多元文化教育在師資培育過程中並非關注的焦點,因此初任教師在意識與實踐中對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產生誤解。兩位初任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意象,發展出不一樣的教學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也使自身的多元文化教學意象產生轉變。初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覺察教科書及自身所存有的意識型態,想改變但卻仍缺乏實踐的行動力。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 初任教師對不同族群的看法深受大眾媒體及相關書籍的影響。 二、 初任教師性別角色概念形成於家庭與求學經驗之交互影響。 三、 多元文化教育在初任教師的職前教育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四、 初任教師之文化經驗影響其多元文化教學意象。 五、 不同多元文化教學意象影響初任教師的教學實踐。 六、 多元文化知識之不足可能誤導初任教師之多元文化教學意象。 七、 在教學現場中,初任教師之多元文化教學意象與教學實踐互為影響。 八、 初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多元文化教學意象的覺醒但仍缺乏實踐的行動力。
  • Item
    多元文化思潮之爭議及其對台灣多元文化教育之啟示
    (2007) 黃尚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文化主義及多元文化教育(通稱為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並提出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的啟示。本研究首先探究多元文化思潮的背景、理念及流派,彙整學者論點,將多元文化思潮分為獨石論及巨傘論。其次,探討獨石論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包括其本質論預設、倫理相對論、群體權利限制、全球化時代的民族主義等論點。復次,探討巨傘論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包括弱勢群體增生、權力資源競逐、性別與族群議題的衝突、多因並行論的限制等爭議。最後,評析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論述及政策,並提出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未來發展之啟示。本研究之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多元文化思潮可分為獨石論與巨傘論。 二、獨石論與巨傘論各有所偏。 三、我國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傾向巨傘論。 四、獨石論之「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爭議,凸顯多元文化教育將族群與性別議題並置的內部矛盾。 五、政治哲學領域與教育領域的多元文化研究少有交集。 六、慎思「多元文化教育」一詞的適切性。 七、多元文化教育下的階級文化研究未受重視。 八、多維盤錯論是未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有待發展的方向。 九、本研究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之啟示,包括多元文化的鐘擺、採納動態文化觀點、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建構族群與國家間的對話機制、正視族群議題與性別議題的衝突、思考多元文化教育一詞的適切性等論點。 十、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建議可採取「論述分析」的研究方法。 十一、在研究主題方面,建議可同時處理族群、性別、階級等社會動因在特定教育場域中的互動機制,探討其間多維盤錯的複雜關係。
  • Item
    國民中學營造多元文化教育的校園環境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中為例
    (2014) 沈敬嵐; CHING-LAN SHEN
    本研究旨在以多元文化教育的思維探討國民中學的校園軟硬體環境,與學校教師、職工、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的訪談、文件等資料,分析社區國中校園環境軟硬體在性別及特殊例外性議題的符合程度,藉由上述的瞭解,促進校園軟硬體環境的改善。本研究係採用質性研究法,運用廿二名國中學生(女學生九名、男學生八名,特殊例外性學生五名)的焦點訪談與八位教職員工、家長、社區人士的深度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校園軟硬體環境符合多元文化的狀況。以下將依據研究結果,說明獲致的結論。 首先,在校園場館設施、空間規劃及使用規定兼顧性別需求,運動設施空間、圖書館等場館應依性別需求適度規劃其軟硬體內涵,教師偶有讓學生感到不適的刻板印象發生,故應結合多元文化教育題材之性別議題在教學活動中。無障礙設施硬體未能依使用者角度考量,故亦有改善空間,同理心滿足特殊例外性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與同儕奧援是必要元素。 其次,校園環境符合性別議題的程度,教師無論在幹部指派及分配任務都會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且學生性別刻板印象亦受老師班級經營影響;營造性別平等校園環境可有不同作法,如事務分工及班際競賽都為可採取的方式:女廁在數量及面積上應予改善,且要考量學生實際需求,而學生可從參與空間美化布置來促進性別平等。 最後,校園環境符合特殊例外性議題的程度,需要主動協助滿足特殊例外性同學的需求,且可將特殊例外性議題融入教學;多元課程對特殊例外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實可以有效提升,在特殊例外性學生學習過程需主動予以關懷;最後需積極主動關懷特殊例外性學生,亦可針對特殊例外性學生需求予以全方位關懷。 綜合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對性別議題及特殊例外性議題校園軟硬體環境相關之建議,期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能在國中校園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