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
    (2008) 陳佩如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之目的、內涵、實施策略與實施現況的態度,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作為研擬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改進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公私立大學之專任教師,共計發出847份問卷,實得有效問卷437份,問卷回收率達50.4%,問卷處理採SPSS for Windows 1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歸納整理開放性問題之陳述。 綜合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職級愈高、服務年資愈長、有擔任行政主管或教評單位委員之填答者愈能肯定大學教師評鑑之專業成長目的及績效控制目的之重要性。 二、大學教師對於評鑑目的的看法,以「激勵教師成長,發揮專業服務精神」、「提供教師工作表現回饋,作為改進與發展的參考」、「提升教師素質,建立教師專業形象」等專業成長目的最受重視。 三、整體而言,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教師對於教學、研究、服務、輔導規準項目及權重看法有差異且複雜,凸顯個別教師發展的差異性及獨特性。 四、在教學規準中,以學生教學問卷作為教學評鑑項目最不受大學教師認同,但仍肯定學生意見於衡量教師工作表現的重要性。 五、在研究規準中,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對「於國外期刊發表論文」之重視程度顯著高於教育人文及藝術領域;而教育人文及藝術領域對「出版專門著作」之重視程度顯著高於農學及科學領域和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 六、在服務規準中,大學教師較重視校內服務之表現,包括「出席系(所)會議」、「與校內行政業務之配合度」、「參與系(所)相關活動」,其中擔行政主管或教評單位委員之教師在各項的反應顯著高於無擔任行政主管或教評單位委員之教師。 七、在輔導規準中,大學教師較重視學生學習輔導層面,包括「指導學生課業」、「規劃固定師生晤談時間」。 八、大學教師對於評鑑權重之排序依序為「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而公立大學在「研究」一項之權重顯著高於私立大學。 九、大學教師最贊同的評鑑方式為「以受評教師檔案評量的方式」、「以填寫自我評鑑撿核表的方式」、「以訪談學生的方式」。 十、大學教師最贊同的評鑑參與人員包括「由教師自我評鑑」、「由校外專家人士或專業機構進行評鑑」。 十一、大學教師最認同的評鑑結果方式為「作為輔導教師改進之參考依據」、「作為教師升等之參考依據」、「作為表揚優良教師之參考依據」。 十二、大學教師認為教師評鑑重要的行政程序應包含「制訂周詳的教師評鑑法規」、「擬訂具體有效的教師評鑑計畫」、「建立完整的教師申覆/申訴管道」、「告知受評者評鑑結果及評鑑結果的原因」、「召開公聽會或說明會向受評教師說明教師評鑑的內容與過程」、「設立後設評鑑機制」。 十三、大學教師認為重要的教師評鑑原則應包含「評鑑目標明確」、「蒐集資料客觀多元」、「評鑑結果應用具合理性」、「評鑑程序規劃周詳完整」。 十四、大學教師參與教師評鑑之程度愈高對教師評鑑之評鑑目的、評鑑規準的態度愈正向。 十五、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實施現況大多抱持正面態度。
  • Item
    大學教師評鑑與學術自由相關之研究
    (2009) 王湘閔; Hsiang-min,W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大學教師評鑑和學術自由之現況,並且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環境變項與大學教師評鑑、學術自由是否具有差異情形,進一步探討兩者之間關係,求其大學教師評鑑對學術自由之預測力情形。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和研究結論,以提供相關單位作為大學教師評鑑之參考。 為了達成研究目標,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公私立之大學院校專任教授.專任副教授和專任助理教授。根據區域、學門領域和學校類型不同,隨機抽取樣本820人,回收有效問卷為395份,回收率為48.17%。資料統計方法使用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和多元逐步回歸。 研究結論如下: 一、 大學教師評鑑受到全球化和市場化影響為中度程度 二、 工程與醫學相關領域之大學教師對於國際化較為重視 三、 學校有接受官方補助之大學教師比學校沒有接受官方補助之大學教師較重視國際化 四、 在產學合作層面上,教授顯著高於副教授、助理教授顯著高於副教授,中部大學教師顯著高於北部和東部大學教師 五、 教授對於自身競爭力有較大的關注,而助理教授對於績效責任較為重視 六、 醫學相關領域之大學教師最關注消費者取向與績效責任 七、 大多數教師認為大學教師評鑑運作目為績效導向,尤以工程和醫學相關領域之大學教師最為明顯 八、 私立大學教師在「消費者導向」、「產學合作」和「績效責任」較公立大學教師明顯 九、 國內學術自由雖屬中高程度,但仍有教師感受學術環境受到某些特定人士(如董事會、校長、財團)影響 十、 資深大學教師比資淺大學教師對學術自由知覺情形較為明顯 十一、 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大學教師比其他領域教師在教學自由知覺較為明顯 十二、 教授比助理教授、一般大學教師比師範體系教師、東部大學教師比其他領域教師在教師合法正當自由上明顯 十三、 大學教師大多肯定「自我主體」是最不違背學術自由 十四、 大學教師評鑑受科技化越普及,越不妨害教學自由與研究自由 十五、 國家經費補助多寡皆是教學自由、研究自由與教師合法正當自由最嚴重之干擾力量,消費者導向為教學自由與研究自由為次要正面預測力 十六、 專業成長取向是教學自由、研究自由和教師合法正當自由之最佳正面預測作用,績效結果導向為教師合法正當自由之最大負面預測作用
  • Item
    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比較研究
    (2011) 簡慕萍; Mu-Ping Chien
    本研究旨在針對臺灣與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Bereday的比較教育研究法來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時間較早,臺灣相對較晚。 二、臺灣與美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興起皆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其中「績效責任」觀念明顯影響到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發展。 三、《大學法》為臺灣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法源,美國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則沒有明確的中央法源依據,但在制定教師評鑑相關辦法時二國大學均具自主性。 四、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目的兼具「形成性目的」與「總結性目的」。 五、兩國大學教師評鑑的規準皆涵蓋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項目。 六、兩國大學教師評鑑對象主要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在免評對 象方面,臺灣五所大學皆訂有免評條件,美國五所大學則幾乎無免評條件之規定。 七、兩國大學教師評鑑之實施時間不盡相同,但均有彈性實施之空間。 八、臺灣五所大學皆有負責評鑑之組織,美國五所大學則無評鑑專責組織。 九、兩國大學皆從單一的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方法,逐漸擴增至採用多元的評鑑方法。 十、兩國皆將評鑑結果應用於輔導改進與人事決定上,而在獎勵方面,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較無獎勵之規定,美國大學教師評鑑結果之獎勵主要為薪資的調整。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本研究針對臺灣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未來發展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Results of Student Rating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3-12-??) 張德勝; TE-SHENG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