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影響之研究(2022) 唐楷欣; Tang, Kai-Xin本研究探討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之影響,研究方式採用質量混和,量化研究透過團隊合作量表檢視體驗教育課程對團隊合作能力的影響,與質性心得分析相互對照,並透過質性心得分析體驗教育課程影響團隊合作能力的因素。本研究結果如下:大學新生在經過體驗教育課程後,「領導能力」分數顯著下降;「人際能力」平均分數提升,但未達顯著影響;「適應能力」、「決策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分數較課程前有顯著影響。體驗教育課程在團隊合作能力上的影響包含:願意發揮力量幫助團隊、學到如何與他人溝通、提升面對逆境的心態、能夠評估現況並透過經驗尋找新方法、適性分配分工任務。 建構有效提升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的體驗教育課程設計因素包含:不熟悉的環境、有挑戰性的活動、賦予團隊成員任務、創造友善的互動氛圍、反思成功的原因。Item 揚帆,航向大學新生活---亞斯伯格青年之個案研究(2007) 何北音; Ho-Pei-Ying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之個案研究,深入探討一位亞斯伯格症青年(小雅)的大學新生活樣貌。歷時七個月的研究過程中,先後與21名研究參與者進行互動,並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蒐集相關資料。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詮釋,研究者首先分從學業學習、課外活動、人際友伴、生活知能四個向度,呈現小雅大學新生活樣貌。再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六項議題:(一)亞斯伯格症障礙特質對小雅大學生活的影響,主要反映在人際層面。(二)小雅大學後的改變,主要表現在其人際開放性、學習責任感和生活獨立性的提升,以及對個人外表的重視。(三)小雅大學新生活的愉快經驗,體現於活躍且不斷精進的學習歷程、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親密的友伴經驗,以及饒負趣味的校園生活中。(四)在大學新生活中,小雅自覺學業學習乃最為困難的部分。而面對這些困阻,小雅多能發展出不同的策略以為因應。(五)小雅在大學環境中所獲支持,除了校方依法編組之輔導小組,提供障礙補償與因應之「正式支持資源」外,尚有由家人、友伴等人所形成之「非正式支持資源」,為小雅帶來心理和情感層面的支持力量。(六)關於障礙的揭露,不同的揭露時機與揭露者-揭露對象關係,將帶來不同的揭露結果。最後,基於研究發現與討論,提出未來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可行之具體建議,以供參考。Item 大學新生之生涯興趣與生活型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例(2015) 何岫容; Ho,Hsiu-Jung本研究主要目的主要有兩項:(一)修訂《樊氏生涯興趣量表》,並探討師大學生的生涯興趣結構。 (二)藉由運用《樂活問卷成人版》及修訂之《樊氏生涯興趣量表》,以瞭解生涯興趣與生活型態之關係,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新生的生涯興趣與生活型態差異性。 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9個學院、共32個學系之101學年度大學入學新生;有效樣本為男生678人,女生947人,全部有效樣本共1625人。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統計方法有: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多向度量尺(MDS)、t檢定、卡方檢定及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 《樊氏生涯興趣量表》修訂後之信效度可接受。六個分量表α係數介於.835~.890之間,整體α係數為.884。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適配性可,模式之RMSEA指標為.087。 (二) 大學新生的生涯興趣結構不完全符合Holland的六角形模式。其中全體結構順序為: I-R-A-S-C-E,男性新生結構順序為: I-R-E-C-S-A,女性新生結構順序為: I-R-A-S-E-C。 (三) 不同性別、科系領域與生活型態集群的大學新生,在生涯興趣表現、生涯興趣一致性與人境適配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 大學新生的生活型態集群有性別、科系領域的差異。 (五) 不同生涯興趣兩碼類型的學生,在生活型態類別反應不同。Item 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2010) 阮雋絜; Chun-Chieh J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之學習歷程,以及影響其學習歷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某公立綜合型大學九十八學年度入學,修習服務-學習課程的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並邀請研究參與者提供相關記錄與作業,資料分析運用持續比較法,藉由閱讀與註解資料,發現概念,再分類整理概念形成類別,並進行反面案例的分析,最後聯結類別形成主題;另以資料的三角校正、反面案例分析、研究參與者檢核、厚實描述,以及長期涉入與持續觀察建立研究信實度。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的學習歷程,由「不瞭解服務-學習,初始態度影響投入程度」、「初次服務帶來改變,漸漸樂於服務」、「透過服務知能與實作,增進認同與發展」,至「觀點轉換,重新體認服務的意義」;而影響其學習歷程的重要因素包含:「學生投入程度影響學習經驗與成果」、「互動與支持提升服務的動力」、「課程設計與反思方式影響學習成效」,以及「個人與家人的服務經驗影響服務心態」。 最後,本研究分別對大學校院、服務-學習課程設計,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大學校院方面,建議學校應充分提供教師推動課程的資源,並鼓勵學系積極參與服務-學習課程規劃;服務-學習課程設計方面,建議應強化服務-學習的知能學習,提供直接服務學系的機會,安排多元且具挑戰的服務活動,建構學生反思與回饋的機制,以及加強督導的輔導與指引功能;後續研究方面,建議納入教師、助教和學系相關人員的觀點,並增加多元之研究方法。Item 大學新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能力發展之研究(2012) 徐恆鑑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新生個人背景因素、校園經驗與能力發展之關係。其中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學校別、學院別、住宿情形、工作經驗、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等;校園經驗包括人際投入、學術投入、課外活動經驗等;能力發展包括創新與學習能力、多元文化能力、自我了解與人際能力、語言與領導能力等。 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分層取樣方式選取10所大學校院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大學新生校園經驗與能力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068份。統計方法包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不同學校類型、學院、住宿情形、工作經驗、父母親教育程度的大學新生在校園經驗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學校類型、學院、工作經驗的大學新生在能力發展的改變有顯著差異。 三、校園經驗中,人際投入方面,學校類型、學院、住宿情形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7%;學術投入方面,學校類型、學院、工作經驗、父親教育程度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9%;課外活動經驗方面,學院、住宿情形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8%。 四、能力發展的改變,在創新與學習能力方面,性別、人際投入、學術投入、課外活動經驗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26%;多元文化能力方面,學院、父親教育程度、人際投入、學術投入、課外活動經驗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20%;自我了解與人際能力方面,性別、人際投入、課外活動經驗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28%;語言與領導能力方面,性別、學校類型、學院、人際投入、學術投入、課外活動經驗為顯著的預測因素,解釋力達24%。 本研究依據以上結論,對大學校院建議包括:(一) 加強住宿學生學習方案,促進學生校園經驗發展;(二) 提供學生校內外工讀機會,增加學習能力發展;(三) 針對學院特色與發展,結合學務單位建構學生能力指標;(四) 建立師生互動輔導方案,增加師生關係與學生人際發展(五) 發展師生雙向評量機制,增加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六) 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意願,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對大學新生的建議包括:(一) 運用參與工讀機會,增加學習經驗;(二) 積極參與校園活動,提升個人能力發展。Item 大學新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之研究(2011) 王淑娟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學新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現況及相關情形。以國立中正大學99學年度入學之大學部新生為母群體,以班級為抽樣單位,共抽取12班568名學生為樣本,以結構式問卷團體施測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最後得有效樣本520份(有效回收率91.6%)。 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對外表評價為中間偏正向的態度,身體各部位滿意度介於中間略偏滿意,其中最滿意的是「頭髮」,其次是「臉」,最不滿意的是「軀幹下半部分(屁股、臀圍、大腿、小腿)」。 二、大一男生對外表及身體的滿意度皆較大一女生好;女生較男生重視外表,而不同學院別、家庭社經地位大一新生其身體意象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現象。 三、身體質量指數方面,BMI過輕與正常者在「外表評價」與「身體滿意度」上皆比BMI過重和肥胖者來的正向。 四、目前大學新生之生活適應困擾由高而低依序排列為:社會適應、情緒適應、目標適應、學業適應。 五、研究顯示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在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各方面的困擾越少,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在外表評估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方面,外表自我評價越好、對身體各部位愈滿意之大學新生其在目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各方面的困擾越少,生活適應情形越良好,其中發現外表評價具有最佳的解釋力(β=0.36,P<.001)。Item 某大學新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2011) 洪梅玲; Hung, Mei-Ling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大學新生的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並探討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心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體型意識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的關係。本研究以北區某大學99學年度大學一年級新生為母群體並獲得377位有效樣本。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對未來會進行以及會考慮進行體重控制行為表示中等程度以上的人,佔了全體的七成以上。 二、 女生、有體重控制經驗者、實際體型愈胖者,對體重過重之關注愈高、自覺體重分類愈重、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愈大,其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意圖愈高。 三、 心理因素方面,研究對象自尊越高,其外表評價越高、對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越高,但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無顯著相關。 四、 研究對象受到來自重要他人對體型的負面評價及嘲笑愈多、受傳播媒體影響愈大者,對外表的評價就愈差、對體重過重的關注愈高、對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愈差,且自覺體重的分類傾向愈重,實際與期望體型之差距也愈大,其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意圖愈高。 五、 對體重過重之關注、過去體重控制經驗、實際與期望體型差、重要他人體型評價(父母)、傳播媒體(認同性)等五個變項可以解釋體重控制行為意圖49.2%的變異量,其中以對體重過重之關注的影響力最大。Item 繪本對大學新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3-04-??) 陳書梅; 陳庭; 劉振興; 洪靜婷; 梁安琪; 甄景童; Chen Su-may Sheih, Ting Chen, Chen-Hsing Liu, Ching-Ting Hung, On-Kei Leong, Keng-Tong Jan相關研究指出,大學一年級新生常為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等所衍生之問題所困,並可能因此變得缺乏自信,或是易衍生不安與焦慮等負面情緒。事實上,大學新生可藉由自助閱讀,體認他人亦有類似的處境,藉以宣洩負面情緒,且進而獲致問題的解決之道,達到「情緒療癒」的效果,此即「書目療法」精神之所在。相關研究顯示,當代社會閱聽人對視覺影像的需求提高,不少大學生亦喜愛閱讀圖文兼具的繪本,準此,繪本實可作為大學新生的情緒療癒素材,為當事者提供紓解負面情緒之管道。爰此,研究者參考相關之繪本書目,選擇故事主題為探討人際關係的繪本《有你,真好!》,並運用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法,以15 位國立臺灣大學大學部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索性研究,藉以了解該繪本供大學新生紓解之情緒困擾問題類型,並進一步探討大學新生閱讀該繪本時之情緒療癒效用為何,以管窺繪本的療癒性功能。研究結果發現,該繪本可協助大學新生面對自我認同、人際關係,以及分離失落等情緒困擾問題;同時,受訪之大學新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皆能認同繪本《有你,真好!》中的角色,且多數可獲致情緒的淨化,亦能在閱讀後產生新的領悟,並將之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從而獲致思想觀念與行為反應上的正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