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機器人專題設計融入英語學習對學生英語自我效能、程式設計興趣、英語溝通焦慮、學習價值與英語學習進步之相關研究(2023) 林佳璉; Lin, Chia-Lien近年來,世界各國為了滿足其未來的人才需求,積極推動STEM教育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從台灣教育制度來看,學生雖然能獲得很多概念性知識卻無法應用於日常生活,面對科技的快速發展,將會有被AI取代的危機。研究者身為台北市某國小之英語教師,觀察到高年級學生在英語程度有很大的落差,特別是英語差的學生在英語課堂總是無法有效提高其學習動機,因此本研究實施資訊科技融入國小高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希望藉由機器人程式設計的課程融入,提昇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學習價值與自我效能,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進步量。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將近20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每班拆成15人的小班制教學,分別由外師進行一節40分鐘的課程,至少一周會有兩個班進行該課程。課程結束後將會進行問卷蒐集,並針對學生做前後測來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進步量。構面包含: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價值、機器人程式設計興趣、英語溝通焦慮等四個變項,並依序編制問卷。最後,再透過SPSS和AMOS進行信效度測驗、構面相關性分析和研究模式驗證之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機器人程式設計興趣和英語自我效能為正相關。(二)英語溝通焦慮和英語自我效能無顯著相關。(三)機器人程式設計興趣和英語學習價值是正相關。(四)英語溝通焦慮和英語學習價值無顯著相。關(五)英語學習價值和英語字彙學習進步量無顯著相關。Item 方案教學法由美國傳入我國之歷史探究(2019) 楊佳慧; Yang, Chia-Hui與方案教學法(The project method)有關的教學實施,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已經有著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且此一教學法之精神內涵及其運用轉傳相傳,其經由大陸,再傳入臺灣的歷史也為期不短。本研究的主旨即在探討方案教學法由美國之緣起,進而傳入大陸與臺灣的發展演進,從中探究方案教學法的真義,並尋繹方案教學法對臺灣有關教育問題的啟示。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方法為主,透過文獻、史料的整理、歸納及分析,瞭解方案教學法之歷史脈絡。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探析方案教學法之溯源與開展;第三章、第四章探究方案教學法傳入我國之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情況;第五章則為全文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發現,當今倡行專題式學習的臺灣學界人士,雖有部分已經能掌握專題式學習係緣起於Kilpatrick首倡的方案教學法之史實,但卻鮮少有人注意其由美國傳入大陸,再經由大陸傳入臺灣的歷史發展過程。於此一傳延的過程中,不僅在理論方面曾出現大量的專著,在實務方面也有少數學校進行實驗之事實。本研究以為,掌握這段歷史,對於深入理解專題式學習的理論與實務,應有正面的作用。Item 生產導向專題式學習:電腦教師支援協同教學方法之研究(2013) 張凌倩在升學主義導向的高中實施學科專題式學習主要受到授課時數及學科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繁重的限制,因此往往無法實施或普及。本研究採準實驗法,藉由實際在國內高中電腦課程及其他學科(以地理、英文科為例)實施協同式專題學習,評估在升學主義導向的高中實施專題學習之可行性,透過一年級電腦課程的適當的專題活動設計與學習引導,使學生兼顧學科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並具備專題式學習能力,並於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英文科及地理科進行專題式學習。從中了解教師之課前準備、教室管理、成績評量與知能成長情形,以及學生能否同時兼顧學科知識與21世紀技能的學習。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師生訪談紀錄、問卷調查、教學實驗、課堂觀察及後測等方式蒐集所需資料,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經過三年的實驗研究,整理出可供國內電腦科教師及其他學科教師參考之建議實施方案。研究結果發現,將專題導向學習應用在高中課程後,學生對於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習滿意度呈正向反應;而學習成效方面,學生經過專題導向學習之後在學習成效的表現有顯著進步;在實作方面,透過三位教師評分以及學生學習心得、訪談內容三方面綜合分析,大部分學生的作品有深度,而且能夠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相關21世紀技能!Item 不同演練範例呈現對高職生程式設計學習之影響(2008) 許梅君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先備知識與演練範例對於高職程式設計初學者在程式語言陣列單元的程式語言學習成效、程式設計問題解決成效與學習態度的影響。參與者為高職二年級資料處理科70位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派為演練範例含解題計劃組與演練範例含註解組,進行為期三個階段之程式設計專題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在程式語言學習成效方面,先備知識與教學策略交互作用不顯著;演練範例含解題計劃組優於演練範例含註解組;高先備知識組優於低先備知識組;而且,解題計劃組在程序性知識及問題解決性知識表現較好。在程式設計問題解決成效方面,先備知識與教學策略交互作用不顯著;演練範例含解題計劃組優於演練範例含註解組;高先備知識組優於低先備知識組。在學習態度方面,學習者對於程式設計專題之教學活動皆抱持正向的態度。Item 不同學習支持對高職生程式設計學習之影響(2007) 吳文萍; Wen-Ping W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先備知識與學習支持對於高職程式設計進階學習者在程式語言副程式單元問題解決成效與學習態度的影響。參與者為高職資料處理科三年級55位程式語言進階學習者,以班級為單位分派為高學習支持組與低學習支持組進行為三個階段之程式設計專題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在程式設計問題解決成效方面,先備知識與學習支持交互作用不顯著;高學習支持組優於低學習支持組;高先備知識組亦優於低先備知識組;而且,低先備知識組在程式撰寫的表現上有較多的進步。在學習態度方面,學習者對於程式設計專題之教學活動皆抱持正向的態度;而且,高先備知識組比低先備知識組更積極參與學習;低學習支持組則比高學習支持組更積極進行學習活動。Item GitHub輔助程式設計專題學習之研究(2016) 陳光禧; Chen, Guang-Si許多研究同意利用專題式學習的方式透過讓學習者於真實的世界中,去參與並解決問題是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透過專題式學習,學習者必須訂定計畫、針對問題去辯駁、並做出預測,進一步地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進行實作以驗證預測,實作的過程重複地進行評估與修正,最後完成一項成果,並與同儕進行交流探討。利用專題式學習的方式進行程式學習的有效性也得到了現有的研究的證實,但是,還必須去找出較可行的方法去幫助學習者進行程式設計專題學習時,能更有效地完成專題成果。GitHub提供了一個供使用者進行社交程式設計(social coding)的平臺,讓使用者與人共享程式資源,亦提供討論、共編等功能,並且可以讓使用者透過GitHub觀察其他人的撰寫程式的想法。 在本研究中我們透過探討學習者在利用GitHub進行程式設計專題學習時的行為與其使用態度以及學習成效,分析出利用GitHub輔助程式設計專題學習的可行性。教學實驗於臺北市某國立大學進行,共33位參與者,讓學習者利用GitHub為輔助教學工具進行專題式程式設計學習活動。研究方式透過蒐集學習者GitHub上的行為紀錄、使用GitHub進行專題式程式設計學習的態度問卷、程式概念成就及程式專題成就等資料,並進行分析,得到主要結果如下所述: 一、在撰寫程式時,學習者在刪減程式碼的行為比新增程式碼的行為對於學習程式時是更有用的。因為學習者們透過了解程式碼的概念進而與自己的想法進行融合後,才會進一步進行修改程式碼,而新增程式碼的過程多是從範例中複製貼上相關的程式碼,學習者並未深入地進行思考,因此較無法增進程式設計的能力。 二、在製作專題成果時,學習者與同儕的討論與回饋,可以有效促進學習者對於專題製作的內容更加深入以及了解,因此專題製作的成果達到的成效相對地較好。 三、學習者認為透過GitHub的輔助能夠有效地輔助程式設計專題學習是抱持著正向的態度,因為可以透過進行程式碼資源的整合,並可以針對程式相關的問題進行線上討論,並且可以有效地管理整個專案發展的過程。 研究的結果能建議教學者可以利用社交程式設計或專題式學習的方式,並利用社群學習平台以及有效地教學策略,促進學習者學習程式的學習成效。而藉由GitHub的輔助,使得學習者在進行專題式程式設計學習時,有效率地管理程式碼且便利地與同儕溝通合作。Item 高中電腦科實施專題式學習之個案研究(2002) 黃菁琴; Huang Ching-chin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式,藉由實際在國內高中電腦課程實施專題式學習,評估電腦課程實施專題式學習之可行性,並了解教師之課前準備、教室管理、成績評量與專業知能成長情形,以及學生能否同時兼顧學科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師生訪談紀錄、問卷調查、教學實驗、課堂觀察等方式蒐集所需資料,經過一年的實驗研究,整理出可供國內電腦科教師參考之建議實施方案,並作出以下結論:(1)在國內電腦科實施專題式學習,主要受到授課時數的限制;(2)教師之教學準備工作較為繁重,但也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及教學技巧上有所成長;(3)透過適當的專題活動設計與學習引導,能使學生兼顧學科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Item 以大六教學法融入國中生專題式網站建置之研究(2006) 鄭雅蘋; Cheng Ya-Ping以大六教學法融入國中生專題式網站建置之研究 摘 要 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議題之首,凸顯教師在教學的現場中應使教學活動與資訊活動結合在一起,以達事倍功半之效。將資訊融入教學後,如何提供學生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便成為許多學者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結合專題式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及大六教學法(簡稱Big6),探討國中生在專題式學習的導引下,學習六大資訊技能的情形,並分析影響其學習成效的因素。 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專題式導向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屬於一種建構取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複雜且真實的專題計畫,進行一連串活動,以達成有效學習的目的;而大六教學法則是透過六個學習階段,可來提升學習者的資訊素養。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由研究者進入教學現場,觀察學生運用六大資訊技能的情形,即定義問題、搜尋資訊、取得資訊、使用資訊、綜合資訊、評鑑資訊等;同時觀察其在完成專題式網站歷程中的認知及情意變化;最後並分析歸納影響其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對象是以台北市某國中專題網站社之20名七年級學生為主,並利用社團活動課以分組研究方式進行,全學期共利用30堂課,進行以大六教學法融入國中生專題式網站建置之教學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專題式導向學習結合大六教學法的課程策略,可有效提昇學生之學習興趣及資訊素養。而小組成員背景、專題主題的決定過程、組長的領導風格、與組員間的互動情形,則為影響學生建置專題式網站成效的主要因素。此外,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具體研擬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案,除有助於提昇國中生對大六教學法融入專題式網站建置教學之學習成效外,亦可提供教師在設計國中生專題式網站建置課程之參考。 關鍵字:專題式學習、大六教學法、資訊素養、PBL、Big6Item 專題式戶外學習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之行動研究(2019) 張玲偵; Chang, Ling-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專題式戶外學習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發展出深化社會領域及資訊領域的校本選修課程,以及教師在課程實施歷程中的教學專業成長與省思。研究過程中以戶外教學、實察、實作等方式進行教學,並進行多元評量、實作評量、自評及互評等方式,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歸納如下結論: 一、應用專題式學習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可統整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藉由跨科統整專題式學習,協助學生獲得更加完整、更有效的學習。此課程著重於人地互動、地理技能實踐、關懷鄉土等目標,是因應現代社會知識之生成與傳播形勢之需要,讓專題式學習可應用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 二、 專題製作可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學生對於專題製作的流程及撰寫報告的方式,慢慢的熟悉,必能提升對專題製作的能力。在學習新知能力的同時,對環境的適應力、處理資訊和運用資訊的能力以及學會溝通技巧和處理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具備專長和執行工作的多元能力。 三、戶外教學提升學生對專題式學習的興趣及文化認同感:利用戶外教學時的真實體驗,以豐富學習內涵,透過感官與經驗,提升學生對專題式學習的興趣及認同感。戶外專題式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啟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認識鄉土的過程中,認同鄉土並願意探究鄉土。 四、行動研究促進教師課程發展的能力:教師對於課程設計不斷的反思與修正,提升了教學專業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何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加強認知部分的課程設計及各種多元評量的方式,都必須從「做中學」、「行中思」的方式貫徹行動研究,這樣才能精進教學專業能力。 最後,依據研究的結論對教師及未來研究給予建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