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企業探索訓練課程發展之研究—以Team Adventure公司為例
    (2023) 章恩慈; Chang, En-Tzu
    本研究以Priest(2022)5Ds組織發展模式和鄭滄祥等人(2022)ADDIE課程品質認證系統的理論模式為基礎,深入探究個案公司Team Adventure(以下簡稱TA公司)企業探索訓練課程之發展歷程。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嵌入式研究設計,以TA公司2021年至2022年間開設的六個課程為分析單位,並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文件分析和參與觀察進行全面資料蒐集。訪談對象包括TA公司的2位引導教練、2位後勤團隊業務代表,以及3家大型企業的4位客戶代表,共進行17次訪談。為確保資料可信,研究使用三角驗證法、同儕及指導教授的審查,並運用受訪者檢核表進行資料驗證。研究結果顯示:首先,需求分析的核心在於「聚焦客戶需求」和「內部資訊共享」。其次,課程設計強調「動態循環」,透過「目標平衡」和「後勤行政」的協調,確保課程順利執行。第三,課程實施階段,引導教練運用「引導反思」的技巧,啟發學員在「態度」和「行為」轉變,強調「企業探索訓練」的核心價值;儘管引導教練主導執行,課程助理也具關鍵作用。第四,課程評估需要關注各階段,透過「課程面」和「行政面」的觀察和討論,提供建議,推動企業客戶和TA公司內部組織的發展。第五,透過課程執行和內部反思的雙向驅動,有效提升TA公司內部課程發展歷程的完整性。最後,研究者提出了「ASPIRE企業探索訓練課程發展圖」來概括說明,包含「需求分析」、「設立目標」、「課程計畫」、「課程實施」、「階段性反思」和「課程評估」六個構面,強調在企業探索訓練中「反思」的重要性。這些研究結果不僅為TA公司的課程發展提供了關鍵見解,同時也為未來相關研究和實務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基礎和啟示。
  • Item
    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雙北地區私校為例
    (2023) 黃芸薇; Huang, Yun-Wei
    本研究旨在建構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以文獻分析法擬出能力指標問卷初稿,邀請十位探索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包含大學學者與雙北地區執行探索教育之私立學校的學校代表,進行兩回合「德懷術」與一回合「層級分析法」,分析建構出專業能力指標三大項度、12項層面與43項指標及各指標之權重關係。本研究分析結果之重要程度為專業態度(50%)、專業能力(30%)與專業知識(20%)三大項度:一、專業態度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自我省思能力」(27%)、「人際互動能力」(26%)、「自我成長能力」(24%)與「情感認知」(23%)。二、專業能力各指標重要性排序:「戶外冒險相關課程執行執行能力」(31%)、「課程執行能力」(28%)、「引導反思能力」(25%)與「戶外冒險課程專業證照」(16%)。三、專業知識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課程執行與學生狀況」(39%)、「戶外冒險相關課程設計」(22%)、「課程設計」(22%)與「課程教具與器材」(17%)。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在學校之教育現場的教師能力有明確的提升方向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
  • Item
    體驗教育方案對大學運動社團領導者溝通能力之影響
    (2021) 許雅淳; Hsu, Ya-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體驗教育方案對於大學運動社團領導者溝通能力之影響,採質 量混合之研究設計,以溝通能力為主題進行前導研究及正式研究。兩階段研究分別 安排 8 小時及 16 小時之體驗教育方案:於前導研究後,透過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參 與者之感受與回饋,進而調整正式研究之課程規劃;於正式研究後,依據 6 位參與 者之訪談紀錄及 14 位參與者之回饋資料,及課程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量化結 果,進行歸納與分析。最後根據綜合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 來社團經營及輔導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1.領導者參與動機包含想學習新事物與社交需求,期許包含學 習溝通與促進社團發展;活動前期處於對未知的觀察與信任感不足階段,從課程環 境、人際互動及自我突破三個層面探討,發現課程任務設計、引導員鼓勵表達、失 衡狀態、自我揭露、包容接納、正向鼓勵、團隊意識形成、害怕被孤立、好勝心、 安全感及反覆練習乃行為改變之機轉因素,並影響後期形成共好團隊。2.領導者參 與活動後感受包含:成就感、歸屬感、驚訝感、無助感及責任感,收穫包含:自我 察覺、換位思考、尊重少數、觀察力、溝通能力及社交關係,產生之漣漪包含:領 導者態度、溝通表現及社團經營,實際應用包含建立良好的社團溝通平台及改善個 人的溝通模式。3.對於溝通能力之影響,表達能力包含:主動表達、明確表達、確 認對方想法及統整團隊意見,其影響契機為產生誤解、溝通無效、認知不同;傾聽 能力包含:耐心傾聽和多聽不同意見,其影響契機為問題解決、保持中立及認識對 方;同理反應能力包含:換位思考、給予正面回饋及理解對方感受,其影響契機為 重視感受、立場不同及正向循環;社交互動能力包含:主動建立關係、不要放棄溝 通、找到共同語言及記住對方名字,其影響契機為社交能力不足、溝通無礙及接納 彼此。
  • Item
    探索體驗教育中心組織規劃與實施探討
    (2021) 江宛彜; Chiang, Wan-I
    從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綱納入綜合活動領域實施後,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推動,已有許多的學校及教師將探索教育與校內課程結合,展現更多元的學習方式。臺北市私立靜心高中將探索教育納入正規課程,成立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探索體驗教育中心,發展探索教育為校本必修課程,成為學校重要特色課程之一。本報告探討臺北市私立靜心高中探索體驗教育中心之組織規劃與實施模式,探討的重點為探索體驗教育中心成立的緣起以及從無到有的組織規劃歷程,進而探討該中心的探索課程實施模式與架構,最後探討探索課程實施前中後的安全管理機制,如何於學校體制內實施,最後提出本報告者於該中心於實施上所發現之現況問題,並給予未來發展之建議。本報告希望透過探討臺北市私立靜心高中探索體驗教育中心的組織規劃及實施模式,能有益於國內教育改革之發展,並成為未來欲在學校體制內發展探索教育之學校作為參考。
  • Item
    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國中生之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新竹市某國中八年級「戶外領導力登山課程」為例
    (2020) 謝孟育; Hsieh, Meng-Yu
    本研究主要探討「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國中八年級學童學習動機與自我 效能之影響。以相關研究調查與教學現場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逐漸下降, 對自我學習的意義不明,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故研究者希望藉由戶外冒險教育 課程,打破固有學習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 透過研究者設計之戶外冒險教育登山課程,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以研究者 任教之新竹市某國中八年級兩個班級為實驗組 (N = 48),另隨機選兩班為對照 組 (N = 52),共 100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學習動機量表」和「SEQ-C 青少年自我效能量表」。實驗組接受為期半年、三階段戶外冒險教育課程的實驗 設計,對照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處理。研究結果採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 共變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量化資料呈現。 依據實驗結果,本研究之結論為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在提升實驗組學生「學 習動機」與「目標導向」、「追求成功」層面上有顯著性的顯著效果,且對低學 業成就之學生影響較大;對「自我效能」有正向提升效果,且「情緒自我效能」 有延宕性顯著提升,故戶外冒險教育之自發性挑戰、全方位價值契約、賦權、 失衡、引導反思、成功經驗移轉等元素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情緒自我效能。
  • Item
    企業探索訓練之成效研究
    (2020) 穆廣浩; Mu, Kuan-Hao
    本研究以某公司的北區職業駕駛為研究對象,探討企業探索訓練之成效研究,瞭解參與者團隊凝聚力及組織溝通之改變情形以及其影響原因,進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企業界參考探索訓練模式之建議。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於量化統計量表的部分將依照吳崇旗、巫昌陽(2008)所擬定的「團隊凝聚力量表」,此量表為「團隊凝聚力」單一構面;「組織溝通」將參酌李元墩、蔡文淵(1998)在臺灣建構之「企業員工溝通滿足量表」來探討。參與企業探索訓練人數為250位,採用群集隨機抽樣之方式,於課前、課後隨機抽樣施測量表數量為90份,實得有效樣本為80份後,進行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瞭解訓練前後之變化。質性的部分,將於6梯次訓練中,各梯次採立意抽樣1名職業駕駛,實得有效樣本6位,透過與半結構式訪談題目及量化資料的輔助,來探討影響「團隊凝聚力」及「組織溝通」的原因,茲將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企業探索訓練有助於提升北區職業駕駛的團隊凝聚力。施測量表後得知,前測與後測平均值有顯著差異(t(79)=-4.769,p=0.008,es=0.326),由效果量顯示得知,有輕度至中度的正向改變。透過訪談後,發現影響團隊凝聚力之原因可分為「團隊任務之影響」之面向,其影響因子為「富趣味性的活動」、「團隊共同的目標」、「相互交流與願意嘗試」等三項;另一面向為「個人意願之影響」,其影響因子為「自我本身的特質」、「引導的問句,促發自我反思」、「同儕的相互影響」等三項。 二、企業探索訓練有助於提升北區職業駕駛的組織溝通。施測量表後得知,前測與後測平均值有顯著差異(t(79)=-9.387,p=0.000,es=0.512),由效果量顯示得知,有中度的正向改變。透過訪談後,發現影響組織溝通之原因可分為「平行溝通之影響」之面向,其影響因子分為「說與聽之間的釐清」、「個人應對的態度」等二項,另一面向為「斜行溝通之影響」,其影響因子則是「任務目標的達成」、「成員之間的熟識度」等二項。
  • Item
    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資優生創造力、領導才能之成效研究
    (2011) 林雅琪
    本研究旨在依據編製的「探索教育活動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中資優生的創造力和領導才能的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樣本取自台北市某兩所國中七年級數理資優學生共63人為研究對象,測驗工具為「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領導技能問卷」和「陶倫斯創造思考活動圖形版甲式」,分析探討接受「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十二次的實驗組共29人,與未接受方案的控制組共34人,在實驗結束後,根據兩組測驗結果所得資料,進行T檢定及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實驗組在創造力表現的情形;進行T檢定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兩組受試在「領導技能問卷」的表現。並輔以實驗組參與方案的質性資料,佐證實驗結果,為前、後測的不等組實驗設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在創造力的成效:實驗組學生在「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與「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之流暢力與獨創力分數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但是在開放性、精密力、標題與總分分數與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 二、 在領導才能的成效:實驗組學生在「領導技能問卷」之領導基本概念向度、書寫溝通技巧、團體動力技巧、個人特質的分數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但是在口語溝通技巧、價值澄清、做決定技巧、問題解決技巧、計畫技巧的向度和總分的分數與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 三、 在學生滿意度及教師省思:實驗組學生能提出正向回饋和滿意度,教師則提出七項個人省思成長。 根據本研究發現及省思,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及後續研究、教學者之參考。
  • Item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
    (2008) 莊子賢
    本研究為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創思教學的要素與探索教育的方法來建構支持性環境,運用探索教育的方法與原則,規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讓國中八年級學生親身體驗創思歷程。同時,應用創思策略與心理技巧,來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與團隊的表現。 本研究共進行兩個單元的教學活動,每一單元皆進行三次的循環教學,透過計畫、行動、省思的教學行動後發現: 一、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具有可行性。 二、簡化創思歷程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運用探索教育的引導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三、創造思考教學與探索教育原則和方法有助學生主動建構支持性環境。 四、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中有助於學生團隊的表現,重視問題解決過程的發展並展現創造力。 五、研究者能藉由執行創造思考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教學活動設計的成長與創思教學的技巧與應用。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 —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
    (2013) 許珍瑜; HSU, Chen-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以臺北市某高中國中部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方案參考探索教育活動文獻,配合研究者任教學校推展之本位課程目標而設計,進行每週100分鐘,共六週的課程,以瞭解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實施之歷程。本研究研究目的有三: 一、 設計可在本位課程中實施的探索教育方案。 二、 了解在本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為何。 三、 找出解決課程實施中所發生問題的方法。 本研究以「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進行三大單元課程活動設計,隨機抽取一班國中七年級共34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經由觀察、文件分析、教學札記蒐集資料,探討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歷程與所遭遇之困難,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 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活動方案之發展歷程會因活動執行時間、學生安全問題、學生表現情形來進行調整,確實可在本位課程實施。 二、 學校本位課程課程中的主要困難為課程時間、課程活動與課程配套問題,授課前要事先準備,授課中須依實際情形來進行調整。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做為探索教育活動融入本位課程之參考,並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探索教育應用於國中多元能力資源班之效益機轉研究
    (2010) 楊景聿
    本研究旨在探討探索教育用於國中課程的效益機轉,並歸納出適用於臺灣國中的探索教育課程發展要素。 隨著探索教育的發展,臺灣社會越發能夠接受這種盛行在歐美已久的教育方式,而針對其效益的研究隨之增加。然而當社會普遍認同此種教育的同時,如何維持探索教育的品質,如何使探索教育之效益得以在本土確實彰顯成為關注的議題。 本研究以台北某國中多元能力開發班的學生為對象,藉由行動研究,透過觀察紀錄與課程紀錄,歸納適用於本土國中學校的的探索教育課程發展要素。課程效益的探討則以生活效能量表(LEQ)做量化的檢驗,並透過訪談及課程觀察紀錄作質性的分析與歸納。 研究發現將探索教育置於臺灣課程是有效益的,其效益機轉有:並可歸納成:團體、個人、環境、課程、引導員五類。其中又以團體機轉最為重要,因國中生階段最重視的是同儕關係,因此團隊的建立與互動成為學習至為重要的機轉。而課程發展要素則有四大類:體驗原則、課程設計、課程發展、反思能力。透過此四大類的內容,相信可以協助想將探索教育帶入課程的實施者一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