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三峽藍染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2006) 游惠文; Yu Huiwen
    三峽藍染即將邁向第八個年頭,這項曾經消失的傳統產業,在當地「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長期耕耘下,展開一系列的深耕計畫。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不但成功吸引當地教師、社區民眾參與,深獲得公部門的支持。更以三峽藍染節結合產官學研創造新的行銷方式,讓藍染不再只是靠販售實體的傳統產業,更逐漸走向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為主的一個文化產業。 本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為個案研究,並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為理論基礎。其中以Schmitt(1999)所提出的「體驗行銷」為理論基礎,深入剖析,如何運用了感官行銷、情感行銷、思考行銷、行動行銷及關聯行銷,在眾多文化消費選擇中,吸引消費者走入三峽享受「藍染體驗」、「藍染學習」及文化消費。 研究方法是透過深度訪談,包括協進會的行政規劃人員、種子教師,分析這個非營利組織所運用的行銷策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是如何執行、被消費者感受。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十一點結論: 一、協進會行政規劃人員,在經歷上具有社會教育行銷企劃相關領域的背景,行銷規劃符合學習者需求。 二、行銷規劃得宜符合組織目標。 三、以工作坊為行銷團隊,提昇行銷人員藍染知能。 四、結合人文歷史及自然資源,彰顯三峽藍染文化產業特色。 五、行銷公部門獲得認同與協助,延續藍染文化產業傳承。 六、在教育行銷上循序漸進—由單一行銷→差異行銷→目標行銷。 七、根據不同學習設計不同體驗活動。 八、行銷人員將體驗活動與地方文化資源結合,著重解說與導覽。 九、體驗行銷材料包的多元規劃,促成藍染文化產業化的發展。 十、在藍染文化商品行銷方面為實習階段的文化推廣模式。 十一、協辦藍染文化節拓展參與民眾,提昇行銷人員知能及視野。 本研究除了提出上述結論外,同時也對未來三峽藍染行銷提出一些建議。
  • Item
    我國高等教育行銷之研究
    (2004) 王奕婷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探討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行銷的實施現況,及分析其實施的成效、實施困境與困境的因應之道,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相關機構及人員參考。此外,本論文主要研究對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務長、招生組長、行政人員和教師,共抽得75所學校,發出750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365份,問卷處理採用SPSS for Window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研究結論 1.大學校院實施教育行銷的程度不高,屬於中等。 2.大學校院所採用的教育行銷策略,以定位策略最常被使用,目標市場策略次之,組合策略最低。 3.大學校院進行教育行銷,並未確實落實教育行銷的規劃程序,各步驟的實施程度均為「有時如此」。 4.大學校院大都有採取定位策略,且分別依自己的特色為考量,而其中又以將自己定位為綜合型大學的學校最多。 5. 大學校院選擇學生的區隔標準中,以學生的志向興趣所佔比例最高,學生的居住地區最低。 6.大學校院使用的推廣方式非常多元,但大部分的實施程度都不高,大多不超過五成,其中以將本校訊息上網公告所最常使用,利用電視廣告打響知名度最少。 7.大學校院運用組合策略時,所使用的方式頗為多樣化,但是程度大多僅屬於「中」等,還有加強空間。而其中以設備策略最常被使用,價格策略最低。 8.大學校院實施教育行銷多已發揮中等程度效果,但仍有加強必要。 9.大學校院教育行銷的實施困境頗大,多屬於「經常如此」,其中以同仁未感受到行銷的重要性最高,缺乏校長的領導與支持最低。 10.大學校院教育行銷困境的因應之道實施程度不高,多屬於「有時 如此」,其中以校長對行銷的領導與熱心的支持最高,委託專業行銷公司辦理行銷工作最低。 11.大學校院成員對於教育行銷概念與方法的瞭解程度不高,屬於「中」等。 12.不同職務的人員對於教育行銷的實施看法大致無顯著差異。 13.不同背景的校院在教育行銷的實施上大致有顯著差異,其中以私立校院、科技大學校院、校齡為10年以下,及新生報到率為81%以上的校院較有在實施行銷、所達到的成效較佳、困境較少、且較有對困境採取因應之道。 二、建議 (一)對大學校院的建議 1. 加強目標市場策略和組合策略的運用 2. 有效落實行銷規劃的步驟 3. 多元運用行銷的推廣方式 4. 增加學校成員對教育行銷的瞭解與接受度 5. 籌措充足的行銷預算與網羅行銷的專業人才 6. 公立、師範校院和校齡21年以上的大學校院應加強行銷的工作 7. 設法改善行政人員和教師對學校教育行銷實施知覺的落差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 加強宣導教育行銷的正確觀念與重要性 2. 提供大學發展教育行銷的環境 3. 協助大學落實教育行銷的規劃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 可擴及到接受教育行銷的對象 2. 可加強對行銷應然面的探討,建立其理論架構與體系 3. 可以本研究為基礎,對探討的議題作更深入的研究 4. 可採取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以更加瞭解教育行銷實際運作狀況
  • Item
    我國大學招收外國學生政策與策略之研究─以教育行銷策略理論分析
    (2009) 陳靜嬋; CHEN, CHING-CHAN
    本研究旨在整合策略性行銷規劃理論、服務業行銷理論、行銷4P(產品、價格、通路、推廣)與行銷4C(顧客、成本、溝通、便利)的觀點,以建構探討公私立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策略之研究架構─各校招生之環境分析、招生策略規劃及擬定行銷組合策略三階段。其中包括探究22所大學校院是否因不同學校類別及外國學生人數的多寡,而使其在招收外國學生策略上有明顯的差異。同時,針對5所大學,個案研究該校文獻資料、學校行政主管與外國學生訪談資料之符應程度,提供各校未來招收外國學生策略方針之參考。 本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22所大學校院,並訪談北部地區5所公私立大學國際事務單位行政主管,及其各5位外國學生(包括大學生、研究生、交換生和華語生四類學生)。同時,問卷調查也應用於訪談25位外國學生。 本研究所獲致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世界主要國家的教育、學費、簽證、移民等政策產生互相推拉的力量, 影響全球外國學生的流動。 二、我國政府調整量化績效目標政策,未來朝質量兼具政策發展。 三、公立大學以碩士學位生,私立大學以大學學位生為目標市場。 四、各大學校院以外國學生類別和能力為市場區隔變數。 五、各校行銷通路以網路下載表格後郵寄申請、姊妹校交流、招生教育展為 主,並達便利需求。 六、各校行銷推廣策略以學術交流、體驗與口碑為主,媒體為輔。 七、優良師資、教學品質、獎學金、學習環境符合外國學生需求。 八、英語授課、華語課程、課業輔導、英語介面選課資訊,未達外國學生需 求。 九、來台就學成本效益高,但學校工讀機會未達外國學生需求。 十、網路招生資訊達外國學生溝通需求,國外宣傳、校園英語介面即時資訊 則未達其溝通需求。 十一、親師友的建議與親身體驗,最能影響外國學生就學意願。 十二、五所個案學校外國學生滿意度與忠誠度高。 根據上述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政府與各大學校院之參考。
  • Item
    我國大學網路行銷運用之研究-以網站內容分析為例
    (2009) 廖怡惇
    對於大學而言,以行銷來作為管理的教育行銷方式目前已普及於國內各大學中,但網路對行銷的影響,亦使網際網路作為行銷管理的重要角色,大學網路行銷應被重視。因此本研究以我國大學組織網站為研究對象,以內容分析法針對大學網站進行分析,從對大學網站目前呈現的內容,並比較不同類別間的差異,對大學網路行銷運用的現況進行初探性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根據文獻整理,參考Rayport(1999)等國外相關研究,以及國內相關研究,歸納出以「教育行銷組合」、「顧客服務支援」和「網路技術應用」為分析三大面向,對大學網站內容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從頁面內容、網站架構和技術應用來瞭解目前我國大學網路行銷運作的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在「教育行銷組合」中,以「產品」所佔比例最高,「推廣」最少。在「顧客服務支援」中,以提供「使用者支援功能」所佔比例較多。在「網路技術應用」中,以「資訊瀏覽」類型的技術應用為主。
  • Item
    社區組織在社區成人教育中的角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1996-06-??) 邱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