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視覺障礙長者數位能力與需求之研究
    (2024) 吳佳諶; Wu, Chia-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視覺障礙長者的數位能力發展現況、數位能力發展相關需求,並探討視覺障礙長者間數位落差的情形。採用調查研究法,以問卷調查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問卷引用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針對全國身心障礙者數位發展的調查問卷作使用,進行面對面以及電話訪談逐題訪問,做為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研究參與者透過社團法人中華視障安養福利協會,招募60歲以上視覺障礙長者,進行立意取樣,計有100人接受調查,包含女性43位及男性57位,共計100份有效問卷。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八成以上的視覺障礙長者積極參與網路世界,但不到三成能夠獨立操作資訊設備。二、九成以上的視覺障礙長者需要輔助軟體參與網路世界,其中四成以上有數位相關課程的需求。三、數位落差確實存在視覺障礙長者間,包括第一層數位落差以及第二層數位落差。四、個人背景變項中的年齡、自覺經濟狀況以及視覺障礙狀況顯著影響視覺障礙長者數位能力發展。因此儘管超過八成的視覺障礙長者活躍於網絡世界,仍需關注那些未參與網絡世界的視覺障礙長者。資訊訓練的設計和安排應針對視覺障礙長者的需求,並考慮個人背景變項,以更有效地提升他們的數位能力發展。這不僅能提升其生活品質,還能確保他們在中高齡重返職場的趨勢中不被排除。除此之外,本研究顯示視覺障礙長者參與數位世界中的情況及統計分析結果,希望能夠以此為基礎,提供政府部門、社會福利機構及職業訓練單位對於視覺障礙長者參與網路世界之相關建議及啟發,以進一步促進視覺障礙長者的數位能力發展與社會融合。
  • Item
    社經地位、ICT使用與運算思維和學業成就間關係之探討
    (2023) 喬祺; Chiao, Chi
    數位落差的研究隨著時間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本論文聚焦在近來引起研究人員關注的兩種數位落差:資訊與通訊科技(ICT)使用落差和運算思維落差。為了研究社經地位、ICT使用與運算思維和學業成就間關係。本論文的第一個研究探討了學生的ICT使用對其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學業成績的中介效果。研究一使用PISA 2012數據來探討四種ICT使用的中介效果差異:包含學習、資訊檢索、社交互動、和休閒,並分析了性別對研究一中介模型的干擾效果。本論文的第二項研究探討了運算思維對學生社會經濟地位和學業成績的中介效果。研究二以問卷收集1128名台灣國中生的數據進行研究。研究二探討了五種運算思維技能的中介效果差異:包含抽象、分解、演算法思維、評估、和概括。本論文的兩項研究發現,用於資訊檢索和社交互動的ICT使用頻率以及計算思維技能可能會擴大學生因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造成的成績差距。性別也可能調節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及其學業成績之間的直接效果。本論文的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了解ICT使用和運算思維可能造成的數位落差影響,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來縮短這些數位落差。
  • Item
    高中生數位使用落差探討研究
    (2018) 謝銘峰; Sie, Ming-Fo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積極的數位使用之內涵、以及暸解其相關影響因素。研究以線上調查問卷方式進行,採方便取樣,以大臺北地區4所高中共四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共有136人填答,有效問卷數共136份。 調查結果獲得結論如下:(1)參與調查學生在整體積極的數位使用為中低程度,而以沉浸式學習為最低;(2)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積極的數位使用並無顯著影響;(3)學生入學成就表現的對其積極的數位使用具有顯著影響;(4)學生擁有數位設備數量對積極的數位使用有顯著影響;(5)學生課程中數位使用時間對其積極的數位使用具有顯著影響;(6)學生生活中數位使用時間對其積極的數位使用具有顯著影響。
  • Item
    國中學區對數位落差影響之研究
    (2005) 黃嵩傑; Sung-Chieh,Hua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位於都會城市邊陲的學校,因為區域的特殊與複雜,所組成的特殊學區學校之學生是否有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現象存在及其相關影響之因素,並進一步探討與其他同為都市學校學區的國中生彼此間數位落差的差異,來印證因學區的特殊對數位落差形成的影響,試圖找出其相關的影響因素或造成數位落差的原因。 本研究方法係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分析與相關研究的結果,改編成「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調查問卷」與「學校資訊教育環境調查問卷」兩部分問卷,針對本研究地區(溪崑地區)的國中二年級學生,與鄰近板橋市、新莊市、樹林市等市中心各一所國民中學學校二年級學生作資料蒐集。從學區組成的區域、及家庭層面來探討本研究地區因學區特殊是否造成學生在「資訊科技的接近使用機會」(information access)、「資訊內容接近使用」(access to type of content)、「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等相關層面上有差異存在,並與鄰近市中心學區學校比較在相同層面上是否有差異存在,且進一步探討在不同學區學校因素,如學校設備與資訊教育課程與數位落差的關聯性。 經統計分析後,本研究之主要發現: 壹、學區組成的特殊,在同學區不同居住區域的學生彼此間存在數位落差的現象 貳、學區內國中生之數位落差與個人之家庭因素有重要關聯 參、學區的組成差異會影響到學生數位落差的形成 肆、學校資訊教育環境與資訊設備對學生影響有限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類似學區學校及家長之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字:學區、數位落差、資訊科技的接近使用機會、資訊內容接近 使用、資訊素養
  • Item
    不同階級國中生網路使用型態之研究:兼論性別的作用
    (2015) 羅健霖; Lo, Chien-Lin
    本研究係以質性訪談方法,了解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型態上的差異,選定臺灣北部的都市二所國中,研究對象以16名國中生,區分為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學生,研究主要從四個面向著手:休閒娛樂、工具使用、資訊學習、社群人際。 經本研究後發現如下: 壹、數位落差在北臺灣,量的設備落差不明顯,質的近用確有落差。 貳、不同階級學生表現在四個面向上的特質是: 一、休閒娛樂:中產階級表現出休閒是調劑,喜歡「動腦型」的遊戲,勞工階級為「戰鬥暴力型」,較長時間玩遊戲。 二、工具使用:中產階級表現出喜歡「挑戰性」破解和挑戰困難,勞工階級為「實用性」照片編修與設計類。 三、資訊學習:中產階級表現出「效率」善用搜尋工具,關心課業,統整有效率,勞工階級為「需求」求解答,有需求才上網。 四、社群人際:中產階級較「限定型」看對象分享訊息,勞工階級為交友較「開濶型」不固定。 參、本研究發現四個面向之間有交互作用,休閒娛樂與社群人際可歸為「社交休閒」;而工具使用與資訊學習可歸為「資訊運用」。 一、中產階級:社交休閒表現為「自律調適」;資訊運用表現為「課業為重」。總的表現來說,中產階級學生可用「認知取向」型為代表。 二、勞工階級:社交休閒表現為「隨興放任」;資訊運用表現為「趣味主導」。總的表現來說,勞工階級可以「感覺取向」型歸納之。 肆、性別亦發現有部分作用:在社交休閒尤其明顯,女生重聊天八卦,以維持人際關係;男生重遊戲玩樂,以忘憂增趣為先。
  • Item
    屏東縣弱勢族群國中生之數位落差研究
    (2009) 陳晉文
    本研究乃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國中弱勢族群學生中的低收入戶學生、外籍配偶子女學生與原住民學生的數位落差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家庭因素與資訊近用條件對弱勢族群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分析與相關研究的結果,改編成「屏東縣國民中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調查問卷」,以屏東縣33所縣立國中(含一所私立代用國中)為取樣對象,共發出1549份問卷,回收1302份問卷,有效問卷1231份。本研究以多因子變異數分析家庭因素及資訊近用條件對弱勢族群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ㄧ、低收入戶學生、外配子女學生與原住民學生間存在數位落差。 二、家庭因素(父母親族群、母親職業、家庭類型)與國中弱勢族群學生的數位落差有顯著相關。 三、資訊近用(有無電腦、有無網路)與國中弱勢族群學生的數位落差有顯著相關。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家庭提出具體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
  • Item
    台北縣國民中學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
    (2008) 陳素梅
    本研究乃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國中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的數位落差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居住地區、原住民族別、家庭類型及家庭收入等家庭因素對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分析與相關研究的結果,改編成「臺北縣國民中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調查問卷」,以台北縣同時擁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及布農族等四族的學生之學校為取樣對象,共47所學校,發出1654份問卷,回收44所學校,共1481份問卷,有效問卷1374份。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及平均數區間估計母體平均數分析家庭因素對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ㄧ、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間存在數位落差。 二、家庭因素(居住地區、族別、家庭類型、家庭收入)與國中原住民學生的數位落差有重要關係。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家庭提出具體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
  • Item
    從「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探究臺灣數位階層變遷研究
    (2017) 吳佳蓁; Wu, Chia-Chen
    傳統的社會階層一般由財富、權力和聲望來做劃分,然而數位化時代的來臨,相較社會階層,數位階層能夠更有效的詮釋資訊化社會現象,根據學者定義,數位階層可由個人能否近用資訊通訊技術、是否具有使用資訊通訊技術的欲望、是否具備資訊內容獲取、利用及創造的能力、以及數位化凝聚力等項目進行數位階層相關之研究。本研究期望了解數位階層的概念,以及臺灣近年來數位階層的分布現象,透過既存統計資料針對數位階層進行分析,以了解以下研究問題(一)臺灣在民國94年與民國104年的數位階層分布情形為何?(二)臺灣在民國94年與民國104年的數位階層有何變遷?(三)數位階層與人口變項的有何關係?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社會階層及數位落差之相關理論,研究資料選擇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收集之民國94年和民國104年的「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統計資料作為分析樣本,透過可用之數位階層構面進行臺灣數位階層分層,並進一步分析數位階層與人口變項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一)數位階層的分布,民國94年集中在數位富裕 (42.8%)和數位赤貧(22.9%);民國104年集中在數位中產(73.7%);(二)相較於民國94年,民國104年數位階層有重大改變,數位中產大幅增加,數位菁英、數位富裕、數位貧困及數位赤貧比例下降,數位中產的人口變項也有巨大改變,年齡以中壯年人口為主,教育程度由中學轉變為大學和研究,收入也有所提高,其他數位階層的轉變不明顯;(三)人口變項中年齡、教育程度、收入、職業和數位階層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尤其在數位赤貧方面,高齡、低教育程度與低收入最為明顯,數位菁英與數位富裕的在人口變項的表現接近;(四)本研究對網路上發表創見者(數位凝聚力)的人口變項進行了解,分析指出發表創見者多集中於高教育程度(大學以上佔63%)、高收入(當年度薪資中位數以上佔59%)及特定職業。本研究發現臺灣數位階層的分布和收入、教育程度,以及特定職業相關,顯示數位階層和傳統社會階層的概念似乎相連通,而數位階層往數位中產集中的現象,是否和我國近年來的社會、經濟和資訊科技發展,以及政府推動之數位落差消彌政策有關,值得持續觀察。
  • Item
    網路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新思維:尋找知識服務的切入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10-??) 楊美華; Mei-Hwa Yang
  • Item
    網路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新思維:尋找知識服務的切入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10-??) 楊美華; Mei-Hwa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