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3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園教師於班級經營中對幼兒行為規範之信念與實踐(2024) 蔡名鍼; Tsai, Ming-Zhen班級經營是課程之本,特別是在幼兒園的班級中兩位教保服務人員及幼兒每日相處至少8小時。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園教師在班級中建立與執行對幼兒行為規範之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探究教師對於活動的安排及如何執行規範,並於此過程中,瞭解教師對於建立班級規範的想法及原因。期望藉由研究的進行使研究者及讀者理解幼教師在班級中對幼兒行為規範之實踐,藉此機會從情境脈絡中梳理教師在實踐時,信念對自身的影響,覺知自己在此歷程中的角色,且從幼兒行為反饋中檢視自身的教學。透過質性研究,以教師訪談及參與觀察作為資料蒐集的主要方式,輔以多重文件、研究者的札記省思,以歸納法逐步抽絲剝繭,歸結出主要分析概念。所得研究結果如下:一、幼兒能主動負責、彼此互相幫助、解決問題教師注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能夠覺知自己的需求,並主動提出;尋找除了問大人以外的方法,以解決問題;為了達到「共好」,鼓勵孩子展現利社會行為,發揮自己的特長,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二、教師針對幼兒社會互動行為之規範本研究結果發現,教師透過實際的操練中提供幼兒禮貌地表達方式,鼓勵幼兒參與禮貌程序,習得社會互動的行為。團體上課時,教師要求幼兒要有合宜的姿勢其他活動的行為;其他時候,幼兒需要考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及感受。三、教師事先建立執行規範的共識,建立具結構化的作息使幼兒內化兩位教師對於班級中的規範需要先有一定的共識,在教學時彼此相互尊重,就算有理念不合之處,最終討論出ㄧ致要執行的方案。教師將班級作息結構化,建立使幼兒得以習慣化的流程,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幼兒自律的習慣,亦可以縮短例行性活動花費的時間。四、學習帶班的方式,針對幼兒能力彈性調整成為一位教師,受到的不僅是家庭還有從小到大的教師價值觀的影響,除此之外,研究參與者皆說到在剛成為教師的時候都是處於比較被動的角色,先觀察或模仿另一位教師的帶班方式,邊看邊學。此外,專業素養來自於實作取向研習,將研習、參訪的學習,應用至班級。依幼兒能力彈性調整不只是在教學的當下,進行實務中的省思,在書寫週誌中,覺知幼兒能力、調整對幼兒學習速率的期待,透過反思、專業對話,產生新的教學策略,重新應用至班級之中。Item 幼兒園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的影響與運作模式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公立幼兒園為例(2022) 李若妤; Lee, Jo-Yu研究目的 近年來幼兒園高師生比的問題逐漸受到關注,而家長志工作為一份人力入班,會對班級經營產生許多影響,也會造成班級氣氛的轉變。本研究旨在透過研究,了解家長志工在班級中對班級經營的影響,分析家長志工與班級間的合作,探討其衝突,了解其運作模式,最後針對家長志工入班,給予教師和家長志工合作的建議。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團體動力學為理論基礎,運用民族誌研究方法之田野觀察以及非結構式訪談法,了解家長志工進入幼兒園班級,對團體動力可能帶來的影響。 研究發現與結論 透過對走入教室的家長志工、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的影響以及家長志工與班級間運作模式等三種層次的分析,本研究發現家長志工入班後對其自身的影響,包含:「實際認識教學現場」、「從教師身上學到不一樣的教學策略」、「透過當志工能跟自己的孩子有更多話題」、「長時間擔任志工犧牲與家中其他孩子相處時間」。 研究者發現家長志工與班級經營間產生的衝突包含「家長志工無法切換家長的角色」、「家長志工面對教學現實面的不理解」、「與幼兒相處過度親暱造成學習問題」、「臨時志工帶來的班級混亂」等。 然而,家長志工入班後,對班級氣氛產生影響,包含「減輕班級壓力」、「教室裡的笑聲變多了」、「家長志工在兩位教師間給予建議」、「教師加入家長面的思考」、「學習氣氛的影響」等。最後,研究者透過分析研究場域的四個班級,發現四個班級的運作模式分別為「家長志工主動詢問需要幫忙的事情」、「家長志工協助個別幼兒能力看見」、「家長志工幫助老師適應班級」、「分工擔任黑臉與白臉」等。研究價值/原創性 國內與家長志工的相關研究,多聚焦在國小以上,而幼兒園階段的家長志工文獻極少;研究者本身為幼兒園教師,有感於家長角色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幼兒園對於幼兒而言,是家的延伸,更加上,<志願服務法>的通過鼓勵家長入校擔任志工,少子化的影響也讓家長更重視幼兒教育,家長志工參與幼兒園班級經營更是不可避免,固然有了解幼兒園家長志工對班級經營影響的重要性。Item 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之行動研究(2022) 宋佳靜; Sung, Chia-Ch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運用班級經營的規劃與實施,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研究方法採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以課堂觀察、半結構訪談、學生問卷、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透過二階段的教學行動循環歷程,引導協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施會考自主學習方案,引導學生訂定讀書計畫、設定個人學習目標,有 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建立課前自學預習、課堂小組學習、課後複習與家庭作業等的班級自主學 習常規,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三、營造「學習投入的班級氣氛」與「互賴支持的人際關係」的班級自主學習 環境,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建議,提供國中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班級 經營、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自主學習、班級經營、國中生Item 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2021) 施佩婷; Shih,Pei-Ting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目標為培養終身學習者,以學生為主體,並以Dweck之成長心態為班級經營導向,引導學生覺察自我發揮潛力、勇於接受挑戰、不懼失敗,對學習永保熱情與毅力,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探討成長心態運用在國小二年級班級經營之學習成效,以臺北市某國小二年級之4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兩循環的行動研究,一循環為期五週,共十週。過程中,記錄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學生作文與學習單之文件分析、師生互動、訪談記錄,探析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原則之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設計 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設計涵蓋三構面六原則,三構面為對話、行動、恆毅力;六原則為正向互動的教室氣氛、四層次對話、學習情境布置、以學習者為中心、確定目標、正念靜心,開展出成長心態的學習重點,於正式與非正式課程中實施,以班級經營方式將成長心態的信念與具體落實於真實情境,透過學生的行為表現、日常對話與學習文件作為學習成效評估之依據。 二、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之學生學習成效 成長心態應用於班級經營,發現學生能將挫折視為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遭遇失敗情緒時能自我覺察、適當表達並尋求援助,主動積極的解決問題。在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的學習情境中,有助於學生養成正向思考與樂於助人的習慣,在互相扶持與彼此友愛的氛圍中,團隊的合作與努力,能展現堅韌恆毅力。 三、成長心態應用與班級經營能力之教師專業成長 透過行動研究,研究者提升班級經營能力,以及與家長、同儕互動能力;首先轉換教學視角,從教師中心到學習者為中心,運用成長心態帶領孩子成長,能以寬容與具體的建議陪伴與教導,從學生的改變看見成為教師的價值。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將成長心態理念擴大至親師生互動中,未來研究方向建議應用成長心態於家庭教育以及不同教育階段班級經營與各領域教學中。Item 以模擬社會情境的班級經營實施金融教育對培養國小六年級學童金融素養之研究(2021) 陳岱延; Chen, Tai-Yen本研究依據PISA的金融素養評量架構分別設計了一系列主題課程以及模擬社會情境式的班級經營模式,用以探討此一研究設計對培養國小六年級學童金融素養之成效。採用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自變項為「模擬社會情境的班級經營模式」,依變項則為學生的金融素養表現,分為認知以及態度兩個層面,以新北市中山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生學習為期7週,每週2節課的金融教育課程搭配模擬社會情境的班級經營;控制組學生則僅學習與實驗組相同的金融教育課程,不實施情境。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得出研究結論如下:一、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在「金融素養認知測驗」後測之答對率皆優於前測,可見金融教育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金融素養知識方面的認識。二、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在「金融素養認知測驗」後測之答對率皆有所提升,但將兩組之後測實驗結果以統計方式進行分析,並加以比較後發現實驗組雖優於控制組,但卻未達到顯著差異,可見模擬社會情境式的金融教育課程對提升學生「認知」方面的金融素養與未實施情境並無顯著效果。三、研究者將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在「金融素養問卷」的分數進行整理並以統計方式分析,發現在分數表現上,控制組較實驗組來得高,因此推斷模擬社會情境式的金融教育課程對提升學生「態度」方面的金融素養不具正向影響。研究者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做為往後研究者從事金融教育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杜威(John Dewey)社會控制觀的班級經營蘊義(2019) 高禎; Kao,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社會控制觀,及其對班級經營的重要蘊義,因此先釐清實際教學現場中,班級經營於班級常規與紀律議題上所遭遇的困境,接續透過理解杜威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其教育信念的兩大教育支柱與三大核心思想,來辨明此三項關鍵因素,如何影響杜威形塑其獨有的社會控制主張。 緊接著深入分析杜威的社會控制觀,明白其內涵具有科學思維、集體智慧與自我控制等三項概念,並發現社會控制的成就在於理智自由的展現,使人能藉由自我控制來依循社會共同利益,形塑出一種保障個人自由發展的社會性約束。 綜合前述研究,從學校、教師與學生等三個校內角色,說明學校應扮演安排情境的規劃者與給予輔助的支持者,教師必須作為帶領學生掌握理智的探究能力、投身於共同生活的引導者,學生則要成為積極、主動投入教育活動的參與者,以協助杜威的社會控制觀實踐於班級經營之中。 最後依據研究成果,分別提出相關省思,以及對後續研究的建議。Item 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2019) 張亭婕; Chang, Ting-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並探討兩組學生在創意傾向、創意表現、學習動機、學習成就的差異。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11週的遊戲化班級經營實驗,遊戲化班級經營之實驗組44人、傳統班級經營之控制組42人。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學期評量,另有教師觀察學生對於學習動機、態度之簡述敘述、學生心得回饋。本研究透過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上述問題,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在創造傾向之冒險、好奇、想像、挑戰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語文部份,實驗組於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在圖形部份,實驗組的流暢性亦顯著高於控制組,但在變通性、獨創性與精進性則無。 三、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在價值向度顯著優於控制組,在預期、情感、執行意志則無。 四、實驗組與控制組學期評量無顯著差異。 五、根據實驗組學生填寫課程活動回饋表,可看出多數學生在於遊戲化班級經營有正向感受,能改善行為舉止、提高學習態度、有助部份成績進步與學習動機提升。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日後進行遊戲化融入班經營之未來研究方向以及實務工作之建議,以供參考。Item 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之個案研究(2014) 林祐如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過程。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瞭解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理念與規畫;其次分析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的過程;最後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對班級經營反思後的決定與改變。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民小學擔任五年級班級導師之正式教師。研究者採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進一步分析資料與歸納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初任教師在教育和班級經營上的理念主要注重學生的品格教育、美感教育和生活教育;開學前的班級經營規畫主要著重在教室環境的準備、學生基本資料的瞭解和親師溝通三個面向。 二、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包含課程與教學、教室環境、班級常規、學生不當行為處理、人際關係的經營和融合教育等面向,且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中,必須對融合教育進行審慎的考量。 三、初任教師常常必須面對臨時性的兩難情境,考慮當下的條件與限制,有限度的做出令人滿意的決定;並且對班級經營進行反思後,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決定。 並根據研究結果,在班級經營方面,對國小初任教師、學校機構、未來研究方向三個面向提供具體建議。Item 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班級經營 問題及因應策略之研究(2016) 陳彥瑾; Chen, Yen-Chin本研究旨在探討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在班級經營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及因應策略。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了解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的信念以及對融合教育所做的準備;其次探究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班級經營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擾;最後了解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班級經營所使用的因應策略與問題解決方式。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四位曾任國小融合班級的導師。研究者主要採取個案訪談方式,輔以相關文件與檔案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與歸納結果。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壹、普通班教師以開放的態度面對融合教育,事前所做的準備則包含認識特殊學生、與家長溝通、環境調整與安排。 貳、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班級經營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具體應對策略如下: 一、特殊學生的情緒與行為會干擾班級活動,教師可利用正向行為支持、找出適合特殊學生的策略及教導自我監控方法、訂定契約、逐步改進不良行為。 二、處理班級中家長的溝通問題,面對特殊學生家長,教師採取真誠、積極的溝通方式,展現對學生的接納;對一般學生家長則清楚說明如何進行班級經營及對全體學生的教導與努力。 三、班級中同儕互動衍伸的各種問題,教師可利用班級氣氛與向心力增加學生包容性,以及善用「小天使」制度協助特殊學生融入班級,教導特殊學生社交技巧,教導一般學生全班性的同儕關係發展。 四、針對支持系統不足的問題,教師可考慮整合校內資源、尋求同學年教師即時支援,主動向學校提出需求,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小融合教育班級經,向學校教師、行政人員、師培機構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Item 一位國中導師對國中生同儕霸凌的關懷倫理學之實踐(2016) 翁乃貞; Weng, Nai-Chen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建立友善校園是人人都認同的理想。然而成長中的青少年,價值觀的建立以及人生經驗、人際互動都尚待學習,應對進退間容易犯錯,同儕打鬧玩耍容易踰矩成了欺凌。我在教學現場擔任二十二年班級導師,和學生有密切的互動。每一屆的學生都會發生一些有意或無意的同儕霸凌事件,每一宗個案的發生都有其特殊性,導師的事前預防與事後輔導都要耗費巨大的心力與無數的時間,本研究主要想探討的問題是:身為國中導師的我,如何看見同儕霸凌現象,如何運用關懷倫理學處理同儕霸凌事件並輔導學生。 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能藉教學現場的導師經驗,發現同儕霸凌現象並以四個實例,記敘班級導師透過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記錄如何運用關懷倫理學的教育方式,探討在班級經營中實踐的成效與歷程。透過敘事探究的方式,釐清一位國中班級導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如何運用對話、身教、實踐與肯定的方式實踐關懷倫理學,建立學生的良好品格。實踐關懷,化解班級間同儕霸凌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正確人生觀。 在實踐過程中,主要發現如下:1.同儕霸凌現象多發生在私下場合,班級導師要從細微處發現學生有異,觀察與關心最直接能發現異於平常之處。其次,班級導師可善用與學生的溝通管道得知問題,例如聯絡簿的生活札記可以透露出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發現問題。2.班級導師運用關懷倫理學處理同儕霸凌事件並輔導學生。教師透過身教、對話、實踐與肯定等四個方式,落實在班級經營中,掌握關懷倫理學的教育原則。 最後本研究建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讓教師更能掌握正確的方式進行班級經營,同時,透過關懷倫理學的實踐讓更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在徬徨時得到關懷與理解,特殊個案則視需要求助其他專業領域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