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線上知識分享討論活動與其行為模式探究:以教師/學生社群為例(2008) 侯惠澤; Huei-Tse Hou數位學習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教學均受到科技的影響,然而研究發現,由於教師間缺乏知識分享的組織文化,教學知識的互動受到限制,此外,運用網路的專題導向教學中,學生社群也存在著資料分析與互動不足的瓶頸。 上述知識互動的侷限,均將可能影響教學與學習的深度,由於知識分享(Knowledge sharing)理論即聚焦於探討社群成員間知識的互動過程,為促進教師及學生社群的知識互動,本研究由三個子研究組成,分別以知識分享理論為基礎,將目前經常被討論運用於促進組織學習的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同儕評量(Peer-assessment)兩種互動學習策略與知識分享模式整合,針對教師社群及學習社群設計網路知識分享討論活動,並在研究方法上,同時採取質化與量化的各種研究法,包含序列分析、量化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藉由實徵、長期之觀察研究與行為模式分析,探究在運用各種知識分享策略時,各個子研究案例中社群成員在知識分享內容的知識建構深度與行為模式,以下為此研究三個案例分析之研究發現: (1)運用同儕評量策略於學生社群,雖有一定程度之知識建構,然僅局限於某些層面,在促進知識內化與外化上仍有相當程度的限制,且討論容易偏題,在序列分析上,偏題行為連續性高且達到顯著。 (2)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於學生社群,無論在解題歷程的合理性與知識的建構的深度上,均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於知識的內化與外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助益。經進一步檢驗高低成就學生行為的差異,與分析各編碼之間的關聯後發現,其中,高成就學生在提問或釐清問題的行為次數顯著較多,此外,大多數的解題行為編碼次數與知識建構編碼次數均達到顯著之正向關聯,表示解題行為與知識建構幅度有關,然而關聯分析也顯示,學生之學習成就與知識建構編碼次數並無顯著關聯。 (3)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於教師社群,在知識建構之深度上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其解題的行為模式係符合理論基礎,於知識的內化與外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助益,此外,教師在提出解答後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問或釐清問題的行為特徵,惟較缺乏統整式之解答。 (4)在學生社群方面,運用問題解決策略的知識建構程度與專注性,均較其運用同儕評量策略為高。 (5)在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方面,學生社群在知識建構程度上較教師社群為高。 由上述結果我們初步了解各策略輔助的面向與瓶頸,並於文中進而提出人為引導介入、策略設計與智慧型代理人科技未來可能的各種輔助建議。 此一系列案例研究可有助於探究數位學習環境下知識分享策略對教師或學生知識互動的影響與其實施的限制,其中包含互動學習與知識分享策略模式的整合與結合量化與質化內容分析以及行為序列分析方式之實徵行為pattern分析,對於數位學習下教師或學習社群知識分享策略的評估與發展期待能有重要參考價值。Item 資訊教師知識分享與其潛在社會網路(2010) 林芳苓; Fang-Ling Lin本論文研究知識分享背後之社會現象,包含兩個研究階段。在第一個研究階段中,發展一個包含知識分享論壇的線上實務社群。 此階段的目標在建立支援專業發展且由參與者自主的線上社群。第二個研究階段則探討知識分享者的潛在社會網路,期能發現有利於促進知識分享的社會關係,找出資訊組長之間知識分享的缺陷,及探討他們專業發展的需求。 研究以社會實踐理論為基礎,運用知識聲望的概念驗證個人社會網路之關係屬性、位置優勢與知識轉介機會。研究使用社會網路分析之自我中心網路方法進行訪談,調查及相關分析處理,應用二次式分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QAP)計算多元關係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徑路分析檢驗知識聲望與個人知識分享關係屬性的相關性,及使用多元迴歸探討資訊組長在校際間的關係屬性與知識聲望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證明以知識聲望作為知識分享指標的可行性,同時也揭露出大部分的資訊組長個人知識網路薄弱,他們在資訊科技實務分享網路與資訊融入教學實務分享網路的對象並不相似。具有較高知識聲望的資訊組長貢獻知識給線上社群比貢獻知識給其他學校的資訊組長機會高;因此他們較少發展幫助其他學校資訊組長的網路;同時他們也只與幫助過他們的資訊組長發展較密切的關係。線上知識貢獻這因素對於個人知識網路有限的資訊組長獲得知識聲望有中介效果。知識貢獻網路中的結構洞也有促進知識聲望的效果。資訊融入教學種子學校的資訊組長能將知識仲介給其他學校資訊組長。 此研究發展出使用聲望代替工作績效做為知識工作者的指標,以檢查知識分享的特性及說明它可應用於實務社群的研究。本研究結果能說明資訊組長社群中知識傳遞缺乏的現象。本研究的發現也可關連到其他領域的資訊科技實務。Item 整合標籤機制之教師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置與行為分析(2009) 陳泰佑近年來,支援社群交流的網路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地推出,同時也促成許多新穎的網路應用科技。然而目前支援教師線上知識管理與分享的虛擬社群平台,對於促進教師彼此互動仍有其限制。標籤系統(tagging system)是Web 2.0相關技術之一,適合用在知識的分類管理;若由系統提供常用標籤,更能幫助聚焦於特定知識類別之知識分享。另外根據學者觀察,網際網路中的互動行為,可能多是經由入口網頁所進行驅動。因此本研究設計二層面標籤系統與主題式入口服務兩種模組,並訂定教師教學專業知識類別作為常用核心知識層面標籤,同時允許教師自訂第二層面標籤作為輔助層面標籤,以兼具知識管理之引導性與自主性;並將此二模組嵌入本團隊之既有教師知識管理平台WIDE-KM後,透過次數差異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分析此兩模組對於教師線上知識管理與分享及社會互動行為之影響。結果發現,標籤系統可提昇線上知識管理行為與知識內容的數量,主題式入口服務則可促進社會互動行為之頻率。Item 產業資訊分析機構之知識盤點研究:以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為例(2007) 黃君琦; Chun-Chi Huang本研究以知識盤點方式探究產業資訊分析機構中資訊分析人員之知識流。並以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為個案研究對象,藉由系統化知識盤點方法,包括問卷及深度訪談,分析該機構資訊分析人員之資訊需求、資訊分享管道、過程、及成效,最後嘗試呈現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的光電產業知識地圖。盤點的範疇主要包括:資訊分析人員對機構知識管理的認知、個人的知識清單、及對資訊服務單位之需求等。研究結果顯示資訊分析人員的知識管理認知程度與預期有落差、在個人資訊需求上較仰賴即時性資訊、資訊分析人員之專業知識吸收管道仍有不足、及資訊分析成果之外顯化程度仍有不足等。研究結果有助於產業資訊分析機構改善組織知識管理之參考。Item 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2007) 吳修瑋; Hsiu-Wei Wu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問卷調查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採配額抽樣方式,並以「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針對台北縣57所國小的904位學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率85.5%,有效問卷為758份,可用率為83.84%。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現況具有中上水準表現。 二、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整體受教育背景及現任職務影響而有所差異;年齡、性別、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則無明顯影響。 三、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整體受性別、教育背景及現任職 務影響而有所差異;年齡、服務年資及學校規模則無明顯影響。 四、台北縣國小教師教師知識管理越佳則教學效能越佳 依據本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持續宣導知識管理理念,推動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實務;訂定知識管 理推動辦法,導引學校知識管理發展。 (二)制訂兼具公平、合理、客觀的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制度,建立一套客觀的 教師教學效能評鑑系統,以提升國小教師之專業地位及教學效能。 二、對學校行政之建議 (一)尊重年長與資深教師,鼓勵年長與資深教師分享教學經驗,成立資深教 師專業團隊,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二)鼓勵教師進行知識管理工作,提昇教師教學效能。 (三)建立職務輪調機制,鼓勵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 三、對教師之建議 (一)積極從事教師知識管理工作,提昇教學效能。 (二)建立教育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專業對話。 (三)積極參與研習進修,提升本身的專業素養。 (四)勇於接受教師教學效能評鑑,建立教師專業地位及提昇教學效能。 (五)積極參與學校行政工作,提高教師教學效能及知識管理能力。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探討不同縣市區域或不同教育階段教師之情形。 (二)輔以訪談、觀察等質性研究方式,深入探討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 能之關係。 (三)在知識管理內涵中,將資訊科技層面獨立出來加以探討。 關鍵字:知識管理、教學效能Item 心智圖法導入高科技產業作為職場學習策略之個案研究(2016) 孫易新; Sun, I-Hsin本研究旨在探究高科技產業導入心智圖法作為職場學習策略的各種現象,採用質性的個案研究法,以某高科技公司一個專案團隊中的三位成員為對象,進行實地觀察、深度訪談與文件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瞭解高科技產業職場學習的樣貌。 二、 分析企業導入心智圖法作為職場學習策略的因素。 三、 探究心智圖法作為職場學習策略的歷程。 四、 參酌研究發現,嘗試提出企業導入心智圖法作為職場學習策略的模式。 根據資料的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的結論: 一、 高科技產業重視員工的學習,職場學習的特性以鑲嵌在工作流程中的非正式學習為主,在重視知識管理的前提下,除了鼓勵自我導向學習之外,並採取師徒傳承與問題本位的團隊學習。 二、 導入心智圖法作為職場學習策略的模式中,影響導入的個人因素包括感受到心智圖法的優點與發現工作上的壓力;情境因素則是心智圖法能有效回應職場學習的困境;機構因素則是主管的支持與扁平化組織提供實踐心智圖法的環境機制。 三、 在導入歷程的措施上,是以心智圖法作為知識管理的策略、師徒制的學習策略與團隊溝通的平台。 四、 在成果方面,正向影響有個人形成了語意與程序性的記憶、能力的養成與績效的提升,並意識到思考的限制;在團隊方面促使團隊綜效的學習、重建團體的認知框架與知識庫(組織記憶)的有效擷取與內容創新;待解決的問題有成員對心智圖法的熟諳程度,以及心智圖法應用範本的建立。 本研究根據以上研究的結論,對相關單位及未來的研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心智圖法、職場學習、學習策略、知識管理、師徒制、團隊學習Item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2006) 陳佳香; Chia-Hsiang Chen摘 要 本論文是一個探索性的研究,其目的在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三項,分別是:一、分析探討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在學術傳播的分享分式;二、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三、綜合研究結果,做為水產專門研究之圖書室提供服務的方向。 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的水產研究人員做個案研究,針對十六位研究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現。 研究者分析由深度訪談蒐集而來的資料,以「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溝通與學術傳播」、「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水產專門研究之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以及「綜合討論」等節呈現研究結果。 根基於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十項結論,分別為:一、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術傳播方式是以直接的溝通為主;二、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是一種屬於專業實踐的現場知識;三、水產研究人員非正式知識的提供者有同事,指導老師, 研究室的同儕,研究生,漁民和業者;四、大部份水產研究人員參與學術活動的意願都很高;五、目前水產試驗所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與具體做法, 是從系統、團體和個人三方面來進行;六、水產研究人員對於專業知識的轉移因為層級的不同而有差異性的影響;七、水產試驗所缺乏有系統且正式的交流機制來外顯隱性知識;八、水產試驗所需營造學習型的環境以促進隱性知識的分享, 共歸納四項執行方向;九、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是研究人員與書以及科技資訊的媒介;十、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未來提供服務之方向,應朝向知識中心的角色。 最後,綜合研究所得,研究者對水產試驗所、國內科研機構、以及所屬圖書館的角色,提出進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議。 關鍵字:知識管理、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分享Item 學校知識管理導向、類型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為例(2009) 駱昱君; Yu-chun Lo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類型與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並分析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以及學校環境變項知覺學校知識管理與創新經營的差異情形,進而探究學校知識管理導向與學校創新經營的關係,最後分析學校知識管理類型在學校創新經營的差異情況。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參酌相關文獻後,編製成「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2003-2008年InnoSchool獲獎之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為研究母群體,先採普查方式調查此86所獲獎學校,再依據學校規模採分層隨機方式抽樣填答人數,共發出860份問卷,回收問卷計665份,回收率達77.33%;剔除填答不全等無效問卷12份,總計有效問卷為6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5.93%。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4.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十項結論: 一、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現況屬於高程度,其中外顯導向層面程度高於內隱導向層面。 二、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四種知識管理類型,以動態型和被動型居多。 三、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不因性別和學歷的不同而有差異。 四、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以服務年資21-30年的程度最高,且擔任的職務愈高,程度亦愈高。 五、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知識管理導向的程度為臺北市高於臺北縣、國民小學高於國民中學,且學校規模愈小其知覺的程度愈高,但以創校11-15年的程度最高。 六、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創新經營現況屬於高程度,其中以校園環境建構創新層面程度最高,課程教學學習創新層面相對最低。 七、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創新經營的程度為男性教師高於女性,且學歷愈高、服務年資愈長、擔任職務愈高其知覺的程度亦愈高。 八、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創新經營的程度臺北市程度高於臺北縣、國民小學程度高於國民中學,且學校規模愈小其知覺的程度愈高,但以創校11-15年的程度最高。 九、臺北縣市InnoSchool獲獎學校知識管理導向整體及各層面與學校創新經營,具有中等至高程度的正相關。 十、不同學校知識管理類型在創新經營的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以動態型學校的創新經營程度最高,被動型學校的創新經營程度相對最低。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小學、學校教育人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檢測高等教育機構對實施知識管理系統的準備度:以貝里斯大學為例(2016) 莫爾東; Melton Morrison知識的保存是一個組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另外,組織不僅是保護知識,更是創造,保留,傳播知識,也被稱作知識管理。高等教育機構從事知識管理應該如同他們應該是知識的創導。這研究是用來評估Belize大學對於發展知識管理系統的準備。 在這研究中的兩個原型Web Model還有Star Model是被設計來確定知識管理系統的發展是否準備就緒。兩個原型都用了5個關鍵因素去評估:信息和通信技術,人力資源,策略及領導,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其中組織文化是Star Model原型的核心。 一個方便又隨機的採樣程序是用來搜集約3246名學生及200名Belize大學不同部門的教職人員的反應。從這個總體所需要的統計樣本數大約是346名受訪者。然而,研究員鎖定了400個樣本,然後取得了384個回應;其中379個為有效樣本,因此從這400個樣本的回覆率為94.75%。 這個結果說明了人力資源還有組織文化的大小是KMS發展的最好條件;而策略、領導,組織結構及ICT則是最差的條件。此外,人力資源是唯一準備好接受知識管理系統的唯一條件。除此之外在教職人員及學生間對於各個因素是否準備就緒的觀點有著顯著的差異。這研究也確定了兩個原型都很適合去評估知識管理系統的發展是否已準備好了也確定那五個因素是重要的批判性因素。最後,這研究也提出關於讓這研究審查的五項批判性因素及未來研究進步的建議。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之調查研究(2007) 吳靜怡; Wu, Ching-Yi本研究旨在調查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之現況。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編製「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將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分為外顯被動、外顯主動、內隱被動與內隱主動知識管理能力四個層面。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為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總有效樣本為1712份。問卷回收後,運用描述統計、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台北市國中學生已具有相當不錯的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其中外 顯層面優於內隱層面,外顯主動又略高於外顯被動知識管理能 力,內隱被動與內隱主動知識管理能力之表現則無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國中學生,其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有所差 異: (一)不同性別之台北市國中學生,其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無顯著差 異 (二)上網頻率較高的台北市國中生,其網路化知識管理能力較佳 (三)國語文學習成就較高的台北市國中學生,其網路化知識管理能 力較佳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教育實務工作者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