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詞彙與文章結構策略提升閱讀困難中學生社會科閱讀能力之研究──探討處遇精準度之中介效果(2021) 王宣惠; Wang, Hsuan-Hui本研究以閱讀科學實徵為基礎,針對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科學習需求,設計一套融入學科詞彙策略與文章結構策略的素養導向社會科教學(簡稱實驗教學),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實驗教學對整體中學生以及閱讀困難中學生的學習表現成效。研究對象為482名大台北地區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研究者首先在一所公立國中招募兩位教師參與者,並採教師層級的區段隨機分派控制試驗,將教師任教班級隨機分派至實驗教學組與一般教學對照組,兩組學生分別為182與181人;為增加對照,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於另一所公立國中招募無教學對照組學生119人。各組學生在一般閱讀理解、一般詞彙與背景知識之基準線一致。實驗教學與一般教學皆為標準化教學,教材腳本、文本以及教學資源皆由研究者設計提供,並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提供支持。為確保實驗教學的教學忠誠度並確認對照教學未受實驗教學影響,本研究以教學觀察進行處遇精準度的評估,包括教學忠誠度與教學傳遞品質。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實驗教學在多數教學成分具有中高度忠誠度,與一般教學具有方案區別度,其教學品質約介於中度至中高度,但整體品質顯著低於一般教學;(二)實驗教學成效受處遇精準度影響,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效度工具之分析顯示實驗教學無效,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中介變項之分析則證實學科詞彙策略、文章結構策略以及書寫活動等實驗教學成分有效;(三)無論有否接受學科教學,一般閱讀能力中學生的學科閱讀理解表現皆隨時間成長,但閱讀困難中學生有接受學科教學者能維持持平,未接受教學者則會顯著退步。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對中學階段閱讀困難學生的學科閱讀提出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之建議。Item T. J. Jones與《1916社會科委員會報告 書》對社會科緣起之歷史意義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6-09-??) 鍾鴻銘; Horng-Ming Jong本文旨在探討社會科創建者T. J. Jones之教育理念,及其對《1916社會科委 員會報告書》與社會科之緣起所產生的影響。除此之外,本文亦將概述《1916社 會科委員會報告書》的主要內容、它在美國社會科課程史上的意義,以及社會 科的原初意涵對當前臺灣社會科課程實踐的意義。研究指出,《1916社會科委員 會報告書》體現出Jones的社會科教育理念與理想。就《1916社會科委員會報告 書》的歷史意義而言,分別是:使社會科正式成為學校的一門科目;首度倡導問 題本位課程;提倡社區公民教育;倡導社會效率的教育觀。本文亦根據上述歷史 意義,省思其對臺灣社會科課程發展的啟示。Item H. Rugg教科書爭議事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鍾鴻銘社會重建論是美國主要的課程傳統之一,Rugg則是此一課程意識型態的主要肇建者。Rugg於1920年代初期轉至林肯實驗學校任職之後,即開始展開社會科教科書實驗版本的編製工作。在初步獲得成功後,即進一步著手修正,並以商業版本的形式發行。商業版本在1929年開始發行之後,亦獲得許多學校的採用。但是Rugg教科書以美國社會生活中具爭議性議題為中心的課程編製方式,卻也引起右派人士的撻伐,在經過一番論辯之後,某些學區做成停用Rugg教科書的決議,甚至有學區進行焚書之舉。此外,「美國軍團」等愛國組織及商業團體亦加入聲討Rugg教科書的行列。在這些爭議事件發生後,Rugg教科書遂逐漸從學校中消失。本文之目的即在描述此一歷史事件發生之過程,最後並提出幾點省思。Item T. J. Jones與《1916社會科委員會報告 書》對社會科緣起之歷史意義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6-09-??) 鍾鴻銘; Horng-Ming Jong本文旨在探討社會科創建者T. J. Jones之教育理念,及其對《1916社會科委 員會報告書》與社會科之緣起所產生的影響。除此之外,本文亦將概述《1916社 會科委員會報告書》的主要內容、它在美國社會科課程史上的意義,以及社會 科的原初意涵對當前臺灣社會科課程實踐的意義。研究指出,《1916社會科委員 會報告書》體現出Jones的社會科教育理念與理想。就《1916社會科委員會報告 書》的歷史意義而言,分別是:使社會科正式成為學校的一門科目;首度倡導問 題本位課程;提倡社區公民教育;倡導社會效率的教育觀。本文亦根據上述歷史 意義,省思其對臺灣社會科課程發展的啟示。Item 美國中學社會學科的發展(臺北市 : 臺灣省教育會, 1986-04-01) 陳光輝Item 國民小學社會科族群關係單元課程設計之研究(II)(1998-07-01) 譚光鼎Item 國中教師電腦知能學習研究─社會科(1/3)(2000-08-07) 吳正己; Wu, Cheng-Chih本計畫為整合型計畫「國中教師電腦知能學習研究」中的一個子計畫,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進國中社會科教師的電腦知能,並培養其資訊融入教學之能力。本計畫分三年進行,第一年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國中社會科教師電腦知能的需求,並實際製作及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活動。我們以國中—大學合作的方式進行本研究,研究的進行係以座談會、問卷、教師電腦研習、及資訊融入教材製作與教學來蒐集相關資料。初步研究發現,社會科教師所應具備之電腦知能與一般所謂的電腦素養並無差異;然而,社會科教師若欲自行製作資訊融入教材,則其所應具備的電腦知能應更深更廣,這方面之探討將於下年度的計畫中進行。Item 國中教師電腦知能學習研究─社會科(3/3)(2002-07-31) 吳正己; Wu, Cheng-Chih本計畫為整合型計畫「國中教師電腦知能學習研究」中的一個子計畫,計畫分三年進行,第三年計畫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以教材製作為主的教師訓練模式,其促進社會科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的成效;並以兩位國中地理教師為個案,瞭解教師教學信念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實施之影響。本研究藉由座談會、問卷、教師訪談、及教材製作與教學實施的觀察蒐集相關資料。研究發現參予計劃的社會科教師,經由資訊科技融入教材的製作與教學實踐後,獲得了經驗的累積、學生正面的回應、以及同儕教師的支援和鼓勵,其運用資訊科技的自我效能信念得以大幅增進。此外,兩位個案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方式受到其教學信念的影響。抱持傳統教學信念的個案教師,資訊科技的應用採取教師講述方式,內容以教科書中的材料為主;而重視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個案教師,則常實施應用資訊科技的合作學習活動,並藉由資訊科技工具的協助補充授課內容。Item H. Rugg教科書爭議事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鍾鴻銘社會重建論是美國主要的課程傳統之一,Rugg則是此一課程意識型態的主要肇建者。Rugg於1920年代初期轉至林肯實驗學校任職之後,即開始展開社會科教科書實驗版本的編製工作。在初步獲得成功後,即進一步著手修正,並以商業版本的形式發行。商業版本在1929年開始發行之後,亦獲得許多學校的採用。但是Rugg教科書以美國社會生活中具爭議性議題為中心的課程編製方式,卻也引起右派人士的撻伐,在經過一番論辯之後,某些學區做成停用Rugg教科書的決議,甚至有學區進行焚書之舉。此外,「美國軍團」等愛國組織及商業團體亦加入聲討Rugg教科書的行列。在這些爭議事件發生後,Rugg教科書遂逐漸從學校中消失。本文之目的即在描述此一歷史事件發生之過程,最後並提出幾點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