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不同效能非結構諮商團體歷程自我揭露類型探究與行為互動之社會網絡分析(2019) 刑志彬; Hsing, Chih-Pin本研究旨在瞭解團體參與者在非結構諮商團體歷程之自我揭露行為,以及人際關係互動的社會網絡分析。研究採取混合研究取向的「同時-巢化設計」,先由七個團體均進行十次聚會之非結構諮商團體進行團體效能檢核,並從中選取高效能與低效能各一個團體;而後以此兩團體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第二至九次團體歷程的逐字稿資料,進行團體的脈絡主題、參與者的自我揭露行為之編碼,並據此進行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非結構諮商團體的介入對團體成員具有輔導效果,對成員心理健康狀態有顯著的正向改變。2.不同效能團體的自我揭露行為在不同團體階段的類型有差異,高效能團體逐漸聚焦在成員過往人際議題、及當下團體此時此刻的揭露,且自我揭露行為類型隨著團體階段不同也會有較大程度的變化。3.不同效能團體在「團體歷程脈絡主題」、「整體自我揭露行為」、「自我揭露類別趨勢」、「領導者的發話量」、「領導者位置」、「核心成員意義」、「邊陲成員意義」、「焦點成員重複性」等面向存在社會網絡分析的結果差異性。研究統整相關發現對諮商團體後續研究、領導者培育、團體實務能力、及團體工作督導焦點進行討論與建議。Item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數位人文系統設計與建置之研究(2020) 謝順宏; Shun-hong Sie資訊科技高度發展所帶來的衝擊,數位資料的大量產出,也影響到研究者研究的進程與方法。面對到龐大的資料,資訊科技能輔助人文研究,達到節省時間、呈現隱藏關係的成效,過往幾年「數位人文」開始被提起並加以應用。數位人文指的是應用資訊科技於那些唯有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才有辦法由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探勘,並尋找研究的相關議題。 方志用以記載一地之風土民情,本研究透過數位人文以輔助,建置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初期以《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做為勘考、建置架構的對象。透過資訊科技的引入及輔助,可協助對於地方志的研究過程、結果之解讀,擺脫以往文字或書面的型式,而歷史研究者可以由圖表概念著手,建立史觀並加以解釋。以瞭解並探究應用數位人文於地方志歷史研究,其研究、成果之解讀與呈現之系統需求。藉由運用資訊科技,宏觀地處理大量資料,獲得概觀的方向,供歷史研究者參考、判斷與解讀,或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並以視覺化的輔助處理,則可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供歷史研究者參考。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採三層式架構,區分為資料呈現、資料探勘及資料儲存與處理,另因應歷史學家研究之需求,發展出全文檢索,包含若干資料探勘、呈現之介面或功能,並處理老照片之人臉偵測,以協助標示老照片,並進行相關社群網絡探勘。此外,為便於對歷史人物能有更精確且統一的描述與知識的再利用,與便於和其它系統進行資訊的交換,本研究另提出建置臺灣近代歷史人物資料之知識本體,知識本體不僅能滿足現行資料庫之需求,更轉出特定鏈結資料格式,與外部系統交換。 數位科技的優勢在於處理大量資料與呈現圖表,透過系統所提供的查詢介面、互動式圖表及探勘工具,可精省過去人工判讀所耗費的時間,將有限的時間投注於新的研究議題、或發掘潛在研究問題。Item 整合標籤機制之教師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置與行為分析(2009) 陳泰佑近年來,支援社群交流的網路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地推出,同時也促成許多新穎的網路應用科技。然而目前支援教師線上知識管理與分享的虛擬社群平台,對於促進教師彼此互動仍有其限制。標籤系統(tagging system)是Web 2.0相關技術之一,適合用在知識的分類管理;若由系統提供常用標籤,更能幫助聚焦於特定知識類別之知識分享。另外根據學者觀察,網際網路中的互動行為,可能多是經由入口網頁所進行驅動。因此本研究設計二層面標籤系統與主題式入口服務兩種模組,並訂定教師教學專業知識類別作為常用核心知識層面標籤,同時允許教師自訂第二層面標籤作為輔助層面標籤,以兼具知識管理之引導性與自主性;並將此二模組嵌入本團隊之既有教師知識管理平台WIDE-KM後,透過次數差異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分析此兩模組對於教師線上知識管理與分享及社會互動行為之影響。結果發現,標籤系統可提昇線上知識管理行為與知識內容的數量,主題式入口服務則可促進社會互動行為之頻率。Item 高齡者同儕人際網絡間社會學習行為研究-以玩具工坊為例(2011) 梁慧雯; Hwey-Wen Liang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在組織中之社會學習行為及不同人際網絡角色者其社會學習行為模式。研究對象為兩所國小之玩具工坊高齡者(玩具醫師),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取向,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了解玩具工坊之高齡者包含中心兼居間者、中心者及邊陲者等三種角色,並且以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法獲得此三種人際網絡角色者之學習成就動機、同儕間學習行為特徵、學習互動情形與學習相應行為等資料,以歸納分析高齡組織人際網絡間社會學習行為模式。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一、玩具工坊高齡者人際網絡角色包含中心兼居間者、中心者與邊陲者等三類,其中團體的領導者扮演中心兼居間者角色,擔負資源協調與學習調度之責。 二、不同人際網絡角色者之學習成就動機,在社會性學習成就動機上均包含社會關係維繫與社會貢獻取向;在個我性學習成就動機取向上,中心兼居間者與中心者為新知獲得與學習過程取向,而邊陲者則為能力證明與學習成就取向。 三、不同人際網絡角色者學習互動行為特徵與內涵取向各有異同。 四、玩具工坊高齡者社會學習行為可歸納為下模式: 1、中心兼居間者社會學習行為模式-團體中悠遊的運籌學習者 中心兼居間者個我性學習成就動機包含新知獲得與學習過程取向,社會性學習成就動機包含社會關係維繫與社會貢獻取向;學習行為特徵包含:1.團隊中資源調度分配、學習居間協調者、2.運籌調度與創意探索學習取向、3.學習挑戰中進行反省檢討,並堅持深入探索原理,融入同儕成功經驗。其學習應用行為是以運籌調度與創意探索學習為取向。 2、中心者社會學習行為模式-團體中獨立的創作者 中心者學習成就動機與中心居間者相同,學習行為特徵包含:1.知識探討與新概念獲取,重視知識的獲得與理解、2.學習挑戰中表現堅持與毅力,自我監控與調整學習目標、3.在團體中獨立的探索學習。由於中心者的專家角色,因此中心居間者其學習應用行為是個人自主性與創新力為取向,即使在團體中學習,中心者仍然保有獨立創作的學習風格。 3、邊陲者社會學習行為模式- 團體中認真的觀察學習者 邊陲者個我性學習成就動機包含能力證明與學習成就取向,社會性學習成就動機包含社會關係維繫與社會貢獻取向。學習行為特徵包含1.依賴團體學習,團體共學降低學習焦慮,增加高齡者人際互動、2.學習從認真的觀察模仿開始、3.從成功經驗獲得學習樂趣。其學習應用行為是從學習成就中獲得樂趣,而在團體中邊陲者是認真的觀察學習角色。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針對高齡學習機構提出下列建議: 一、國小可運用閒置空間做為玩具工坊,促進高齡者社會學習、社會貢獻、代間學習與創意發展。 二、高齡學習團體之領導者需能顧慮個人在群體中的關係,而給予學習支持、協助與調度。 三、高齡學習團體應強調同儕關係的維持。 四、高齡學習課程主題設計需規劃挑戰性的內容,激發團體不同網絡角色者之創意與成就感。 五、高齡學習環境之安排,應以小組方式進行,以收同儕間社會學習之效。 六、教師對於高齡者學習內容之安排應兼顧不同網絡角色之需求,催化同儕間學習與互動。 七、高齡學習目標應兼具個人能力提升與社會影響之價值。Item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人物社會網絡研究(2019) 黃予祈; Huang, Yu-Chi臺灣音樂館於2011年建置之音樂人物導向網站─「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為搭上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2002-2012)末班風潮而建置的人物主題網站,數位典藏計畫告一段落後,接續的數位人文研究有方興未艾之勢,其中社會網絡分析屬於數位人文研究一環,臺灣音樂界的人物網絡分析尚未有相關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從「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170位人物生平萃取出臺灣音樂發展的組織及活動權威詞彙,運用權威詞彙共現的關係建置出人物之間的關聯矩陣,並利用社會網絡分析和統計分析,探討影響權力差異的網絡中心性是否因專業領域而有所不同,進而依中心性將音樂家分群,觀察不同中心性集群的領域特性,觀察臺灣音樂家網絡的樣貌,瞭解臺灣音樂環境的發展概況。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音樂群像網絡為網絡幅度不大、核心邊陲分明的中型網絡,作曲家為彼此交流最密切的領域,其自我網絡最大、連線數最多,且大多位於核心區,所在位置使該領域較易成為網絡中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南管、原住民、音樂行政為領域內人物皆互有連線的完備領域,代表這幾個領域人物所接觸涉獵的單位組織較為相近,反之,領域內人物之間完全無連線的領域為樂器和音樂文字作家,顯示領域內人物各自發揮無交集。音樂行政具有需要與其他單位和領域交涉的特質,使其中心性高的機率較其他領域高。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分析的結果,顯示領域和三種中心性之間皆有顯著差異,事後檢定參考變異數同質的程度中心性,指揮領域的程度中心性明顯高於客家領域。從集群分析來看,傳統音樂領域人物大多位於中心性偏低的邊緣與邊陲集群。 未來研究建議有以下兩個方向,其一是縮小範圍,選擇網絡內研究對象同質性高的同領域或是同集群人物,探討人物與組織、單位之間的二模關係;其二是擴大研究時空,推展至與外在社會脈動關聯研究,更能推論出新的趨勢及觀點。Item 以關鍵詞網絡探討動態性知識管理議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7-10-??) 陳良駒; 張正宏Item 競合與超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2-04-??) 黃昭謀; Chao-Mou Huang「圖書館2.0」的概念源自Web2.0,受到「谷歌」等商業力量影響,向來重視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縮短圖書館和使用者的距離。本文旨在針對圖書館與「谷歌圖書」對使用者資訊服務的競合,進而指出若將「圖書館2.0」的使用聚焦於其「技術導向」,則易落入「技術壟斷」文化的迷思;其超越之道在於回歸「以人為中心」,關切「知識提供」、「社群凝聚」與「終身學習」等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