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文化的邂逅:蘭嶼文化旅遊現研究
    (2006) 李富美
    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旅遊已成為世界旅遊的新趨勢,藉由文化旅遊增進彼此的了解與欣賞。但是在文化差異的主客之間所造成的社會現象,仍存在著不同的詮釋觀點。本文的重點在於以民族誌研究法,採用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方式,深度描述台灣蘭嶼島上的文化旅遊現象,並以符號互動理論解釋人與己、人與人、人與事、人與景的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意義與社會行為的改變。希望深化文化旅遊的認知,增進相互尊重、欣賞的主客互動關係,達到文化保存的目的。 在經歷了大約二年的時間,訪談的東道主68人、旅遊者41人、政府行政人員12人,經資料分析後發現: 一、 旅遊者的旅遊文化動機有待加強 二、 主客互動的質量影響體驗的濃度 三、 東道主扮演文化傳遞的重要角色 四、 東道主對文化儀式採「內演的真實」與「外演的權宜」並行 五、 旅遊造成社會結構、經濟制度的改變 六、 旅遊也造成傳統與現代的矛盾 最後試圖在文化的基礎下,尋找出「共感、共染、模仿」的整合密碼,提供政府及族人發展的參考。
  • Item
    異地「雙交」:以符號互動論談蘭嶼文化旅遊中的主客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 李富美; 顏妙桂
  • Item
    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張如慧; 譚光鼎; Ju-Hui Chang , Guang-Ding Tan
    建立以原住民為主體,符合原住民需求的教育體系,是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重要理念,而此理念亦納入我國的《原住民族教育法》中。本研究以全國第一所原住民完全中學蘭嶼高級中學為例,進行個案研究,希望由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理論觀點出發,瞭解在地師生及居民的經驗和想法,重新解讀該校在完全中學原訂目標上的實施現況,及其面臨的挑戰。研究時間為2007 年8 月至2008年7 月,蒐集資料的方法以師生和社區人士的訪談為主,並輔以部分時間的田野觀察o 研究結果發現,蘭嶼成立完全中學的成效包括:提供最弱勢學生的升學和學習機會;透過完全中學經費的溢注,提高城鄉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的可能性;以及透過文化融入課程與相關活動,促進學校社區化等。然而因為社區和在地參與仍有限,所以官方的政策或經費運用,無法完全符合當地真正的需求,更遑論激發社區對教育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 Item
    異地「雙交」:以符號互動論談蘭嶼文化旅遊中的主客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 李富美; 顏妙桂
  • Item
    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張如慧; 譚光鼎; Ju-Hui Chang , Guang-Ding Tan
    建立以原住民為主體,符合原住民需求的教育體系,是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重要理念,而此理念亦納入我國的《原住民族教育法》中。本研究以全國第一所原住民完全中學蘭嶼高級中學為例,進行個案研究,希望由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理論觀點出發,瞭解在地師生及居民的經驗和想法,重新解讀該校在完全中學原訂目標上的實施現況,及其面臨的挑戰。研究時間為2007 年8 月至2008年7 月,蒐集資料的方法以師生和社區人士的訪談為主,並輔以部分時間的田野觀察o 研究結果發現,蘭嶼成立完全中學的成效包括:提供最弱勢學生的升學和學習機會;透過完全中學經費的溢注,提高城鄉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的可能性;以及透過文化融入課程與相關活動,促進學校社區化等。然而因為社區和在地參與仍有限,所以官方的政策或經費運用,無法完全符合當地真正的需求,更遑論激發社區對教育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 Item
    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II)
    (2010/08-2011/07) 錢善華; 陳昭珍; 黃居正
    九十九年度《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II》,將以《原音之美I, II 計畫》以及《帛 琉音樂數位典藏計畫》為基礎,持續朝向建置首座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的目標邁 進。本期計畫將分為「臺灣原住民音樂典藏─達悟(雅美)族蘭嶼篇」及「南島語族音樂 典藏─帛琉暨其外圍群島篇」兩大部分。收錄高雄縣臺灣山地文化研究會洪國勝會長的 雅美(達悟)族傳統童謠、錢善華教授1976-1977 年於蘭嶼的田野採集資料(未曾數位化 之卡式錄音帶5 捲),以及日本學者山口修教授1965-1966 年於帛琉及其外圍島嶼的田 野採集資料。計畫執行方向將以「典藏品數位化」及「詮釋資料建置」為主,預計完成 26 捲盤式錄音帶與6 捲卡式錄音帶的數位化,共約400-500 筆的檔案產出。詮釋資料部 分,包含文字及樂譜約500 筆的資料產出。在帛琉及其外圍群島的典藏品部份,除了數 位化及詮釋資料的建置外,在山口修教授的指導下,將完成八釐米無聲膠卷影片與盤式 錄音帶的影音同步數位結合,此項成果將為帛琉重建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依據。本計畫 已獲得帛琉國家博物館館長的來函表示,基於帛琉1960 年代相關音樂史料,皆已毀損 於大火之中。因此,本計畫成果同時肩負著重現帛琉1960 年代的傳統音樂文化的使命。 此外,本期計畫亦就國內原住民音樂典藏,以及帛琉與其外圍群島音樂典藏的相關 授權、協商等法律議題作研究探討。冀望在拓展臺灣數位典藏內容的同時,亦能加緊研 討相關授權法規議題,使計畫典藏品能透過合法的授權機製,取得成果公開及後續加值 應用的可能性。 本計畫的重要性在於,典藏研究瀕臨失傳之珍貴音樂史料,拓展南島語族音樂文化 的交流。無論國內國外,從事泛太平洋文化乃至南島語族研究的相關學術機構、計畫, 甚至專就「南島語族音樂」的研究與典藏仍極待加強,因此更顯現出本計畫的重要性與 獨特性。計畫團隊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專才,並在帛琉音樂權威山口修教授,與國 內原住民音樂文史工作者的指導與協助下,建製詮釋資料與音樂相關研究,無疑是最具 公信力與說服力的組合。而數位典藏後的成果公開,以及後續相關法律授權、加值應用 議題,亦請到專業法律團隊的協助,希冀在多方互助合作之下,本計畫成果能發揮最大 的效益,為人類精神文化遺產貢獻一份心力。
  • Item
    文化的邂遘
    (臺東師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 2004-08-01) 李富美; 顏妙桂
  • Item
    異地「雙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8-01-01) 李富美; 顏妙桂
  • Item
    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張如慧; 譚光鼎; Ju-Hui Chang , Guang-Ding Tan
    建立以原住民為主體,符合原住民需求的教育體系,是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重要理念,而此理念亦納入我國的《原住民族教育法》中。本研究以全國第一所原住民完全中學蘭嶼高級中學為例,進行個案研究,希望由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的理論觀點出發,瞭解在地師生及居民的經驗和想法,重新解讀該校在完全中學原訂目標上的實施現況,及其面臨的挑戰。研究時間為2007 年8 月至2008年7 月,蒐集資料的方法以師生和社區人士的訪談為主,並輔以部分時間的田野觀察o 研究結果發現,蘭嶼成立完全中學的成效包括:提供最弱勢學生的升學和學習機會;透過完全中學經費的溢注,提高城鄉高中教育均衡發展的可能性;以及透過文化融入課程與相關活動,促進學校社區化等。然而因為社區和在地參與仍有限,所以官方的政策或經費運用,無法完全符合當地真正的需求,更遑論激發社區對教育的主體性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