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小師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偏好與館藏需求之研究
    (2020) 陳雅玲; Chen,Ya-Ling
    數位時代下,電子資源、數位載具及閱讀服務日益增加,增進了數位閱讀多元性及便利性。因此,本研究欲深入瞭解國小師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偏好及館藏需求,以作為國小圖書館在館藏徵集及閱讀推廣之參考。 本研究採量化與質性混合取向,以臺北市一所國小高年級學童及教師為研究對象,選定有相同內容的紙本書與電子書為研究素材,以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進行研究,共蒐集及分析有效問卷269份、14位高年級學童及6位國小教師受訪者,根據研究目的歸納及分析研究發現,從閱讀偏好及館藏需求二方面提出研究結論: 對於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偏好分別為:(一)國小學童:多數學童於紙本閱讀頻率高於數位閱讀,認為紙本書與電子書特性是互補的,但紙本書比較適合長時間閱讀,對於電子書型態偏好動畫書或靜態書,閱讀時較喜歡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於線上閱讀。相較之後,多數學童仍偏好閱讀紙本書,少數學童會因為電子書便利性或替代性而選擇電子書;(二)國小教師:紙本閱讀和數位閱讀頻率都高,且認為閱讀紙本書能沉浸閱讀且眼睛較為舒適,而電子書則是閱讀便利性較高;對於電子書型態則視個人喜好及目的性而各有所好,閱讀時較喜歡使用桌上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於線上閱讀。相較之後,教師於休閒閱讀時偏好紙本書,教學時因考量教學目的、圖書特性及取得便利性等因素,偏好使用電子書。 對於圖書館館藏需求、閱讀設備及服務方面分別為:(一)國小學童:1. 有八成學童認為兩種類型圖書都需提供;2. 有五成學童認為可提供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或視聽設備;3. 可提供圖書推薦、閱讀集點及電子書相關活動;(二)國小教師:1.以紙本書為主要館藏,但電子書也可提供;2. 提供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或電子書閱讀器;3. 可增加動態且具趣味性閱讀活動。 根據研究結論,對於國小圖書館提出建議:(一)館藏徵集:1. 紙本書館藏以趣味讀物、兒童文學及知識性圖書為主;2. 電子書館藏以暢銷書、英文書、歷史或故事性圖書為主;3. 妥善運用圖書經費,規劃且分配紙本書及電子書採購比率;4. 增加與外部數位資源的合作,提供小學生閱讀推薦書單。(二)閱讀設備:1. 增加桌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於數位學習或閱讀使用;2. 協調電腦教室支援圖書資訊利用教育課程;3.提供視聽設備或視聽空間。(三)閱讀服務:1. 持續辦理各項閱讀活動,增加圖書曝光率及借閱率;2. 規劃主題性及趣味性閱讀活動等動態性活動,以吸引學童參加並提高閱讀興趣;3. 建置兒童電子書資源推薦網站;4. 辦理電子書利用教育及電子書閱讀活動。
  • 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語文能力、學習成就之研究
    (2007) 李郁齡; Lee,Yu-ling
    本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童對於課外讀物,喜歡程度前三高依序為漫畫、幽默笑話、謎語;學童選擇課外讀物內容還是比較喜愛看有圖畫的書;閱讀課外讀物最主要是為休閒娛樂;高年級學童當打開ㄧ本書時,多數學童只有對喜歡的書才能很快靜下心看。閱讀課表現與學童的語文成績比較,可發現「常被師長稱讚表現很好」的學童,有多數的人國語科成績落在優和甲;學童看電視和用電腦對於閱讀課外讀物的影響,顯示多數學童覺得自己愛看電視和用電腦之後,變得「漸漸變成不愛看書而愛看電視」、「閱讀能力變差」、「常誤用錯別字」、 「常寫火星文」、「不容易靜下來思考」;高年級學童閱讀的偏好與語文能力和學業成就的情形,較多的高年級學童認為總是和經常「寫作文很難,會產生文不對題」、「看很多圖片多文字少的書,會讓作文沒進步」、「看很多圖片多文字少的書,會讓課業成績變差」。發現閱讀課「總是」和「經常」「寫作文很難,會產生文不對題」的學童,有多數人學業成績落在乙和丙丁。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四點建議,作為閱讀課、圖書館、小學教師和教育當局實施深耕閱讀的參考。(一)對學校閱讀課之建議,制訂自一至六年級循序漸進的深耕閱讀課程,及早導正學童的閱讀偏向。(二)對學校圖書館之建議,應盡量將借還書庶務及說故事活動授權給圖書館志工分擔,而將時間與專業智能運用在主動與各班老師進行深入而全面的協同教學合作。(三)對學校及教師之建議,各班老師應善用圖書館藏書資源並結合圖書館老師的圖書資訊專業能力,合作進行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及深耕閱讀課程的協同教學。(四)對教育當局之建議,教育當局能正視學童語文能力普遍下滑,積極修改法源引進圖書資訊專業能力的圖書館人才進駐到小學,進行配合各科目課程規劃的全面而深耕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及深耕閱讀課程的協同教學,建立學童循序漸增長的閱讀偏向,以提升學童的語文能力。
  • Item
    國中生科普讀物閱讀行為之研究
    (2011) 歐美伶
    臺灣的國中生雖然在國際科學競賽中屢屢獲獎,然而實際於科學閱讀素養上普遍匱乏,教育成績和生活觀念似無所聯繫和應用。在社會上探討為何大眾對科普讀物興趣缺缺,以及熱烈討論各種提升科普閱讀方案之際,研究者希望由讀者的角度出發,從國中生的科普閱讀現況、觀點及其偏好,用以了解國中生科普讀物閱讀之行為。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萬華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質量多元混合方式作研究設計,藉由館藏流通紀錄分析科普書籍借閱狀況,客觀得知學生閱讀科普學科類型偏好與體裁偏好;再利用問卷針對調查對象的科普閱讀背景、科普閱讀經驗,以及家庭社經背景作清楚瞭解,得知學生對坊間科普讀物的主觀認知程度;另利用質性訪談法,與從流通記錄與問卷篩選出的受訪學生對談,得知國中生閱讀科普困難等更詳細資訊,以彌補問卷調查之不足,並藉由國中生的科普閱讀習慣與偏好瞭解,提出相關建議,以提升國中生科普閱讀興趣,進而推廣科普閱讀。 本研究從國中生的科普閱讀現況、科普閱讀觀點,以及科普閱讀偏好三方面為架構探討國中生科普讀物閱讀行為。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生科普閱讀經驗多從小開始接觸,但會因為國中升學壓力導致中斷;(二)電視影片與教師補充為國中生主要科普知識來源;(三)校內圖書館為科普讀物取得重要途徑;(四)國中生閱讀科普讀物頻率偏低;(五)國中生對科普讀物抱持正向態度,其閱讀以趣味性及課業性目的為考量;(六)國中生對於科普讀物中的專有名詞或無法親身體驗的現象有閱讀困難,如無法理解最終會選擇略過不讀;(七)性別、年級與態度等個人因素會影響國中生科普閱讀行為;(八)父母親社經背景與教師教學刺激等環境因素會影響國中生科普閱讀行為;(九)不同年級與性別對科普學科類型與體裁類型偏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