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
    (2006) 陳佳香; Chia-Hsiang Chen
    摘 要   本論文是一個探索性的研究,其目的在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三項,分別是:一、分析探討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在學術傳播的分享分式;二、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三、綜合研究結果,做為水產專門研究之圖書室提供服務的方向。 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的水產研究人員做個案研究,針對十六位研究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現。 研究者分析由深度訪談蒐集而來的資料,以「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溝通與學術傳播」、「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水產專門研究之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以及「綜合討論」等節呈現研究結果。 根基於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十項結論,分別為:一、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的學術傳播方式是以直接的溝通為主;二、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是一種屬於專業實踐的現場知識;三、水產研究人員非正式知識的提供者有同事,指導老師, 研究室的同儕,研究生,漁民和業者;四、大部份水產研究人員參與學術活動的意願都很高;五、目前水產試驗所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與具體做法, 是從系統、團體和個人三方面來進行;六、水產研究人員對於專業知識的轉移因為層級的不同而有差異性的影響;七、水產試驗所缺乏有系統且正式的交流機制來外顯隱性知識;八、水產試驗所需營造學習型的環境以促進隱性知識的分享, 共歸納四項執行方向;九、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是研究人員與書以及科技資訊的媒介;十、水產試驗所圖書館未來提供服務之方向,應朝向知識中心的角色。 最後,綜合研究所得,研究者對水產試驗所、國內科研機構、以及所屬圖書館的角色,提出進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議。 關鍵字:知識管理、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分享
  • Item
    四位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心智模式之研究
    (2005) 蘇千惠; Chien-Hui Su
    自1980年以來,無論國外蔚為風潮的學校重整或國內十年以來的教育改革,均揭示教育改革與校長領導轉變的重要性。在校長領導的相關研究裡,過去的研究多半強調特質理論、領導方式與權力型式等,然而採用認知觀點企圖了解校長對訊息與資訊的擷取,以及核心信念如何對領導行為產生影響的研究卻是少之又少。近幾年來,持認知取徑觀點的學者相當重視這個議題,期待了解領導者如何運用其心智模式綜理校務,找出領導行為背後的認知、核心信念,其知覺而處理的問題類型,而能為校長領導找出一條正確的變革之路。因此,這些因應教改而生且與校園生態密切相關的問題,均可自校長領導心智模式的研究中被了解。藉由校長言行的觀察,研究校長如何使用隱性知識,並發揮校長治校重要的影響力。基於此,本研究邀請了四位倍受教育局與專家學者推薦的國民中學校長,藉由他們的參與,了解他們的領導心智模式如何形成,並且主導其對問題的解決。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訪談為主,以短期的觀察、文件分析、反思札記為輔,對四位校長進行了領導心智模式之影響因素、內涵、執行與形成歷程的探究,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成長歷程與行政經驗深刻影響校長的領導心智模式。 貳、組織脈絡對校長領導心智模式的運作具有影響性與限制性。 參、基模內涵的完整是領導心智模式發揮優質影響力的起點。 肆、領導心智模式中核心信念是領導目標聚焦的關鍵。 伍、初任校長仰仗人物、資深校長仰仗經驗直覺來關注每日訊息。 陸、領導心智模式發展有三大取向—行政領導、課程領導、兩者交 融。 柒、具有反思習慣是校長優質領導的重要關鍵。 捌、典範校長對校長領導心智模式造成重要影響。 基於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小學校長,以及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壹、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 一、增強行政領導之專業研習的質與量。 二、廣泛舉辦典範校長的理念與經驗分享。 三、加強校長領導師徒制的實質內涵。 貳、對國民中小學校長的建議 一、領導心智模式圖的嘗試示現。 二、個人反思習慣的建立。 三、個人記憶系統的管理。 四、智庫與人際支持網絡的建立。 參、對後續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主題:可再對問題解決、知覺策略、初任與資深、領 導型態等主題作進一步的探索。 二、研究對象:延展學校層級,或將對象縮小至小團體領導者 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加強田野觀察與非正式訪談,或進行紮根理論 研究。 四、研究倫理:宜與研究參與者作充分的溝通,隨時地修正自 己的研究方法或態度。
  • Item
    軟體研發人員之隱性知識分享研究-以通信網路業系統廠之PDA軟體工程師為例
    (2008) 彭惠萱; Peng,Hui-Hsuan
    員工所具備的隱性知識,是企業組織維持競爭優勢及永續經營的基礎,而員工的隱性知識分享則是組織進行知識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於隱性知識具有內隱、不易言傳等特性,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分享機制,是所有重視知識創新的企業組織所需面對的挑戰。綜合過去研究,研發部門的隱性知識分享活動相當頻繁,其中軟體工程師更是具備高度內隱技能的人員類型。因此,本研究嘗試以通信網路業系統廠之PDA軟體研發部門人員為研究對象,並採用深度訪談法及內容分析法,分別訪談了台灣地區四家上市公司中,不同職位階層共十二名之軟體研發人員;並以其中一名資深工程師五個月的工作日誌進行內容分析,以便探討軟體研發人員在工作情境中,其主要使用的隱性知識類型、隱性知識分享方法及分享動機。 主要研究結果包括:一、軟體研發人員最常使用之隱性知識類型為「專業技術」、「內部人脈」及「客戶資訊」。二、軟體研發人員分享隱性知識最常利用的正式管道為「內部會議」、「師徒制」及「工作輪調」;非正式管道則包括「做中學」、「面對面溝通」及「觀察/模仿」;分享對象則以「同儕」為主;而管理個人隱性知識的策略則包括編碼化及個人化策略,其中前者強調將隱性知識外顯化,利用文件的形式保存,而後者則重視對人脈的管理及運用。三、軟體研發人員分享隱性知識之動機以「團體互動層次」因素為主,其中以「互利」、「聲譽」及「信任」為前三項主要因素;其次是「個體層次」之因素,其中以「利他」、「成就感」及「工作挑戰」為前三項主要因素;最後是「組織情境層次」之因素,但根據本研究結果,這方面的因素影響並不大。本研究最後也針對隱性知識分享管道及分享動機提出一些具體改善建議,對於關心組織知識管理及隱性知識分享之機構組織具有參考價值。
  • Item
    雲門舞集觀眾舞蹈欣賞之隱性知識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6-10-??) 廖嘉河; 賴鼎銘; 葉乃靜; Jia-He Liau, Ting-Ming Lai, Nei-Chang Yeh
    就像大多數的藝術欣賞能力,我們並非天生就具有欣賞舞蹈的能力,而是多少需要靠後天的培養。一般未接受過舞蹈教育或訓練的民眾對於舞蹈的認識除了實際的觀賞經驗外,還來自於生活中所接觸的各式各樣資訊,包含文字、影音或是人際間的交流。Polanyi 將人類的知識分成兩種:可以用文字記錄的稱為外顯知識,而無法靠文字記錄,並且存在於實踐行動中的知識,則稱為隱性知識。坊間有關舞蹈欣賞的書籍大多從外顯知識的面向去教導民眾認識舞蹈;相對來說,較少從內隱的隱性知識來說明舞蹈欣賞的歷程。因此,本研究想要探討一般未受過舞蹈相關教育的雲門舞集觀眾,在欣賞過程中如何理解舞蹈,並且如何培養這些相關的隱性知識。本研究採用質化方式,針對15 位未受過舞蹈教育或訓練的雲門舞集觀眾進行訪談後,歸納出舞蹈欣賞歷程的架構,將欣賞歷程分成看演出之前、看演出的當下、和看完演出之後等三個階段。研究發現雲門觀眾在理解舞蹈時所展現出的隱性知識分別是:「(意義的)解讀」、「情感(的共鳴)」、「(經驗的)串連」和「(個人的)衍申」。事實上觀眾在看演出之前就已經在從事許多與培養舞蹈欣賞能力相關的活動,這些相關活動會累積在個人經驗中,等到真正看演出時就有助於解讀、情感、串連等三種隱性知識的展現。看完演出之後,觀眾或是從事與舞蹈相關的活動或是展現衍生的隱性知識,最後這些經驗再回饋到個人身上,關於舞蹈欣賞的隱性知識於是又再加深一層。
  • Item
    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07-03-01) 陳佳香; 陳昭珍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為分析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在學術傳播的分享方式,探討水產研究人員隱性知識分享的現況,並綜合研究發現,提供水產專門研究之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取向,主要採取深度訪談法,輔以參與觀察和相關文獻資料來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對象為水產試驗所研究人員,於民國九十四年八月至十月間採取立意的配額取樣,針對十六位研究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現。研究結果顯示,水產研究人員的隱性知識是屬於專業實踐的現場知識;分享的方法是直接的溝通方式;隱性知識轉移的重要性因為層級與認知不同而有差異。研究建議,成立隱性知識分享小組,並進一步提昇圖書館成為知識中心。
  • Item
    獨立紀錄片工作者之隱性知識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8-10-??) 張哲偉; 阮明淑; Cher-Wei Chang; Ming-Shu Yuan
  • Item
    壽險顧問銷售流程的隱性知識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10-10-??) 陳佳惠; 阮明淑
    壽險顧問被視為「知識工作者」,其所提供的專業服務,有時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清楚。而壽險顧問在銷售流程中的技術,除了專業性的知識養成外,另一部份則必須透過個人長時間之銷售經驗累積、與社群交流互動及由資深人員經驗傳承中習得。本研究歸納出壽險顧問銷售知識之四種面向:銷售適應、關係能力、情緒智力及專業知識,銷售流程步驟是不斷交互進行的,並透過方格技術的分析發現每位壽險顧問對銷售元素認知之解釋及意義都不同,彼此之間必然存在著銷售技術的認知差異,這些陳述的理解則可透過方格資料萃取之構念而瞭解。專家的隱性知識的學習是建構在不斷地互動實踐上,故必須大量的互動及長時間銷售經驗累積,本研究建議想要進入銷售領域的壽險從業人員,應先培養對於銷售知識的四個層面之認知、熟悉每個階段的銷售技巧,因壽險顧問的構念有助於進一步了解銷售流程當中可能會應用的隱性知識,且能夠讓新進人員更容易瞭解其意義及作法,可以有效掌握銷售流程技術、以利非專家可較迅速進入壽險顧問銷售的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