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會投資形模與其責信之研究(2009) 張馨方研究目的—社會投資源自於社會企業中,企業社會責任底下的一環,它之所以會興起,主要原因是在解決傳統捐贈效能的問題,然而,由此所衍生出的核心價值之衝突,使得捐贈者/企業與受贈者/非營利組織往往在社會投資的模式中,無法達成雙方平等自主的可能性。故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投資的內涵及其樣態,與其所需的責信機制架構,以開創彼此在社會投資策略中的雙贏局面。 研究問題—為了達成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在社會投資模式中的雙贏局面,瞭解社會投資之模型與其責信內涵,則為本研究的重點所在。據此,本文擬探討以下三個研究問題:1.何謂社會投資?社會投資的責信內涵為何?2.何謂社會投資之模型?社會投資的整體概念為何?3.各種社會投資的樣態,其所需要的責信機制為何?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資料搜集的部份將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來進行;在資料分析的部份則將透過次級資料分析法中的彙總/後設研究法來進行;在研究對象的部份,因本文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在社會投資與其相關的責信議題,故社會投資及其責信內涵即為本文之研究對象;而在分析單位的部份則是著重在企業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的組織層級。 研究發現—就社會投資的樣態而言,本研究根據社會投資之形模過程,建構出狹義的社會投資、公益創投、許可同意、以業務為基礎的倡導、贊助、聯合議題倡導、社會合作社、微額貸款/微型創業、社區企業、庇護工廠、公益平台等十一種社會投資的類型,其中,並區分為由企業或由非營利組織所主導的兩種樣態。而就社會投資之責信內涵而言,本研究是採用Suchman對於合法性的解釋,即實用性合法性(成文法)、道德性合法性(不成文法),與認知性合法性(內化)的概念,以及責信的控制機制,即強制力、規範及誘因的面向來建構出社會投資之責信架構。 關鍵字:社會投資、社會企業、責信、企業社會責任Item 課程連結理論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03-??) 賴志峰課程連結(curriculum alignment)理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經過系列研究,J. Rice認為當時的美國教育缺乏目標澄清和是否達到學習效果的評量,E. Thorndike進一步提出遷移理論,後來,學者將連結視為遷移理論的一種型式。1980年代,洛杉磯西南實驗室與洛杉磯的學校合作改進學生表現時,創造「課程連結」一詞,在1980-1990年代,美國許多州和地方學區採取「課程連結」作為推動有效能學校的措施之一。美國2001年「帶好每位孩子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規定,各州必須發展與州標準相連結的測驗,並以學生在測驗上的成就表現作為判斷學校和學區之績效責任。首先,本文探討課程連結理論的起源與發展,其次,界定其意義與假定,再針對該理論的架構、類型、面向和模式等內涵加以闡述,再次,提出連結分析模式和實證研究,最後,提出評析與啟示。Item Pursuing quality and equ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East Asia(John Wiley & Sons, Inc. Subscription Department, 2008-01-01) Peng, S.; Wang, L.Y.The cond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a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odern knowledge-based world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builds up a nation's human resources by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 thriving places where new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which are both underwriters and catalysts for a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are generated. For these reasons, over recent decades most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devoted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ment of thei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East Asia is a case in point. It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since World War II and the results are impressive, as reflected in the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raised some new issue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East Asian governments as well as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have initiated various policies and reform programs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those policies and programs.Item 課程連結理論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03-??) 賴志峰課程連結(curriculum alignment)理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經過系列研究,J. Rice認為當時的美國教育缺乏目標澄清和是否達到學習效果的評量,E. Thorndike進一步提出遷移理論,後來,學者將連結視為遷移理論的一種型式。1980年代,洛杉磯西南實驗室與洛杉磯的學校合作改進學生表現時,創造「課程連結」一詞,在1980-1990年代,美國許多州和地方學區採取「課程連結」作為推動有效能學校的措施之一。美國2001年「帶好每位孩子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規定,各州必須發展與州標準相連結的測驗,並以學生在測驗上的成就表現作為判斷學校和學區之績效責任。首先,本文探討課程連結理論的起源與發展,其次,界定其意義與假定,再針對該理論的架構、類型、面向和模式等內涵加以闡述,再次,提出連結分析模式和實證研究,最後,提出評析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