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醫療與我: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的自我認同
    (2020) 諶芃; Shen, Perng
    本研究旨在了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ADHD)學生在醫療診斷之後對自己的認同之關係。邀請兩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參與本研究,以敘事研究進行,透過五次結構式深度訪談ADHD大學生,再以「內容-類別」敘事分析模式,將ADHD大學生敘說之生命故事內涵,以自我調整模式(Self-regulation Model) (Leventhal, Brissette,& Leventhal, 2003)理論架構進行重述與討論。兩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所歸納之結果有三: 一、就醫前ADHD個體的經歷影響他們對就醫的感受,與對診斷名稱與醫療的解讀。此歷程的重點在於個體的心理資產與外在因素(環境支持度及疾病汙名感受)的影響。擁有愈足夠的個人與環境資產之個體,其成就動機就愈強,承受環境衝擊的能量也愈強。環境的支持是正向外在因素,而環境對疾病的汙名則是負向因素。 二、ADHD個體於醫療介入後經歷一段調適歷程,反覆經歷Leventhal等人(2003)所提出的錨定目標問題→付諸行動解決問題→獲得結果之歷程,從認知疾病到覺知疾病,最後賦予此歷程評價意義,反覆經歷認知疾病-因應-評價的歷程,逐漸深入認識自己與ADHD的關係。 三、個體從「接受」自己被貼上ADHD的標籤,走向「接納」自己是個ADHD,關鍵在於醫療介入後,個體是否認知到自己因疾病的診斷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本研究參與者因為對自己及ADHD有正確的認知,習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自我效能和自我認同,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後更容易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與社會的認同。   最後,提出本研究之限制和建議。
  • Item
    破曉現黎明-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在高中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之個案研究
    (2018) 林惠敏; Lin, Hui-Min
    本研究希冀透過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簡稱SFBT)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青少年在諮商中所呈現的歷程階段、所運用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技術與分析其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上所呈現的交互影響,以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12次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個別晤談,採質性個案研究取向,分別以諮商過程逐字稿、個案諮商後訪談及回饋問卷、家長、導師及朋友訪談資料、研究者觀察記錄等不同觀點加以分析探討,以深入了解個案的內心世界及與ADHD共處的心理歷程,研究結果呈現如下: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焦點解決諮商歷程經驗:諮商目標的設定來自於重要他人對於阿祥的優勢觀察,目標有三(1)人際相處:察覺人我差異與克制行為衝動;(2)自我悅納:看見優勢能力、重新檢視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共處經驗;(3)生涯規劃:統整資訊以進行生涯決策、充實自我以進行生涯準備。 諮商歷程為建立關係=>擴大正向經驗=>轉化階段=>結束階段,透過四階段歷程的諮商,帶領個案重新檢視過去賦予正向意義與開始展望未來期許正向經驗。 焦點解決諮商技術對應ADHD核心症狀、執行功能的對應比較:「因應問句V.S自我控制」、「一般化&讚美技術V.S自我激勵」、「例外問句V.S注意力分散」、「重新建構技術V.S社交孤立」、「假設問句V.S自我對話」、「評量問句V.S自立參照」、「關係問句V.S自我指導」、「社交技巧練習制V.S衝動控」、「探問與隱喻技術V.S自我監督」 最終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提供未來實務工作與相關研究建議。
  • Item
    服藥與否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創造力潛能之差異研究
    (2018) 鄧文; Ten, Wen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表現出的行為特質常和高創造力者部分重疊,讓人費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目的為探討ADHD患者之創造力潛能表現與一般人的差異,使用擴散性思考、遠距聯想、頓悟性思考做探討向度,並使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兒童版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頓悟性問題測驗三測驗為評量指標。研究對象為44名國小三至六年級ADHD兒童及44名一般兒童。ADHD組受試對象採用特殊教育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認定或有醫療院所診斷並接受特教資源服務之ADHD兒童為主,擷取學生目前服藥狀況將之分為服藥組及未服藥組,一般組採無任何特教服務的孩童為主,對照組受試者兒童皆配對一名ADHD兒童之性別、年紀與智力百分等級。研究結果於創造力測驗中顯示,未服藥ADHD兒童之擴散性思考優於服藥之ADHD兒童及一般兒童,無論是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未服藥之ADHD兒童皆有顯著優異的表現,而服藥組之ADHD兒童與一般兒童則無顯著差異;三組的遠距聯想、頓悟性思考皆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對ADHD兒童及其相關潛能發展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