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大學生共依附諮商團體之團體氣氛與成效關聯性探究
    (2019) 吳珍瑩; Wu, Chen-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人際歷程取向(IP團體)與Bowen家庭系統理論(Bowen團體)之大學生共依附諮商團體,此二種不同理論取向團體之團體氣氛發展和差異,以及團體氣氛與成效之關聯性。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為14位具有共依附特質傾向與人際困擾之大學生,其中6位參與IP團體、8位參與Bowen團體,兩團體均持續八週、一週2.5小時,共20小時。本研究採混合研究之聚斂平行設計,同時蒐集量化與質性資料,於每次團體結束後施測簡版團體氣氛量表和團體氣氛回饋單,另於團體前一週和第八次團體結束後進行團體成效之前後測,以及團體結束後一週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本研究量化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和多元階層迴歸進行分析,質性資料則採詮釋現象學取向之觀點,以主題分析法進行編碼和分析,並將團體分為團體前、中、後期以清楚地顯現團體氣氛發展歷程之變化。 在團體氣氛的發展和差異上,本研究量化資料分析結果發現,IP團體與Bowen團體兩者在投入氣氛的變化量上有顯著差異,且相較於IP團體在團體前、中、後期均維持高程度的投入,Bowen團體的投入氣氛則隨團體前、中、後期有顯著提升。在IP團體與Bowen團體成員感知之團體氣氛經驗上,質性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兩團體在團體前期有四個共同主題,分別是「凝聚與正向的環境」、「團體工作的推進」、「團體焦慮與張力」以及「團體中具體的指引」,在團體中、後期則均有前三個共同主題,然兩團體在共同主題之次主題則顯示其在團體氣氛發展上有些差異。在團體氣氛與成效之關聯性上,本研究量化資料分析結果發現,IP團體的整體衝突氣氛越高,成員的自我立場分數越低,而Bowen團體整體衝突氣氛越高,成員的自我立場分數則越高;質性資料分析結果則發現,兩團體的共同主題為「團體中的距離感與擔心減少成員的表達」,而IP團體另有「團體經驗引發自我反思與調整」以及「團體正向環境和情感連結促進相互分享與理解」兩個主題,Bowen團體則為「團體經驗引發自我和關係系統的觀察、思考與調整」以及「團體中的連結與差異促進自我觀察與區分」兩個主題。本研究量化與質性資料之研究結果發現,此二種不同理論取向共依附諮商團體的投入氣氛有較明顯的差異,而逃避與衝突氣氛則為較細微的差異,且團體會依其理論取向不同而在團體氣氛與成效上有不同的關聯。最後,本研究綜合討論量化與質性研究結果與發現,並對共依附團體諮商實務工作和未來相關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Item
    青少年母親親職適應團體之成效研究-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運用
    (2018) 張在蓓; Chang, Tsai-Pei
    本研究旨在探討Bowen家庭系統理論運用於青少年母親親職適應團體在降低團體成員親子間焦慮、提升其親子分化程度,與改善其情緒成熟度的立即性與追蹤性效果。本研究採取混合研究中之崁入式準實驗設計,以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分為實驗組六人與比較組五人,實驗介入為連續八週、每週二小時之運用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青少年母親親職適應團體,以評估本研究團體之實驗介入在各依變項的立即性效果,並於研究團體結束後四周對實驗組進行追蹤測,以評估本研究團體實驗介入的追蹤性效果。此外,本研究在團體結束後一週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以質性研究資料探討研究參與者在參加此團體後,對其個人、親子關係、及家庭系統的幫助與改變情形,作為量化研究結果之佐證與補充。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量化研究部分,經過研究團體之實驗介入後,研究參與者的親子間焦慮下降幅度約50%;其親子分化程度之提升具有立即性效果與追蹤性效果;而其情緒成熟度則不具有立即性效果與追蹤性效果。在質性研究部分,在參與研究團體之後,研究參與者主觀感知的幫助與改變包括:1. 個人內在的幫助與改變:能更多覺察與調整內在期待與教養信念,在情緒性反應部分增進自我控制的能力與方法;2. 母親角色再定位:重新檢視身為青少年母親的自己,思考其角色與功能,並嘗試聚焦在自我成長與情緒照顧;3. 親子互動的幫助與改變:調節親子界限,提供子女獨立嘗試自主的空間,同時增進親子正向的連結;4. 親子衝突的改善:能降低親子衝突,或是親子衝突雖未減少,但能採取情緒穩定的方式進行因應;5. 家庭系統成員互動的改變:部分成員之親子互動、夫妻與子女的三角關係、以及娘家家庭系統成員互動有正面改變發生。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