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慈輝班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支持系統之個案研究(2024) 吳恒卉; Wu, Heng-hui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探討一名慈輝班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中的需求與挑戰,以及慈輝班的學校支持系統之合作歷程與模式。研究過程中,透過半結構訪談、檔案資料分析蒐集資料,並佐以文獻與理論,逐漸描繪出落實專業合作全貌,並說明團隊合作模式與互動歷程。研究者發現慈輝班身心障礙學生受到家庭與障礙的「雙重不利」因素交織而成,整體適應不佳且需求是多元且複雜的。慈輝班(校)團隊可以由生態系統理論詮釋以個案為中心的學校支持系統之形成歷程,其中微觀系統包含導師與住宿輔導員,第一線協助個案,也連結著家庭、給予支持;中介系統以特教個管教師、專輔教師與生教組長組成的核心團隊,給予微觀系統支持並連結外部系統的資源;外部系統依據個案需求加入醫療系統、社政系統、警政系統與地區支援系統;鉅觀系統包含校園氛圍、相關法規等等。以個案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主要是依據多層級模式建構,再依需求逐漸擴張系統,發展歷程為準備期、第一階段的初級預防與間接服務、第二階段中介系統直接服務與醫特合作、第三階段的三級處遇性介入與擴大專業支持、第四階段建構校內跨專業合作、第五階段外部資源介入並提供專業諮詢。此合作歷程顯現了專業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校團隊如同一把傘逐漸撐開,成員如傘布一般支撐起個案的生態系統,逐漸形成跨專業團隊的合作模式,因個案的特教身分,特教教師透過兩個大小三角形的PBS工作架構找到連結資源和工作目標。本研究中,團隊最終形成「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其中是以個案的特教教師為個案管理者,透過角色釋放的過程達到跨越專業藩籬的合作模式。當不同專業的意見分歧時,會透過行政人員的溝通取得合作共識,同時家庭參與可視為擴大後的跨專業團隊合作。研究者發現影響跨專業合作包含八個關鍵因素與四個原則,其中八個關鍵因素分別為:「共同信念—學生最佳利益為目標」、「心態彈性調整:面對、接受與放下」、「慈輝學校教師特質相近,彼此感情深厚」、「慈輝學校設置特性:專業人力與日夜接班」、「溝通方式多元且即時」、「校園地域狹小,互動緊密」、「專業分工卻又互相補位的系統合作」、「互相支持、感謝彼此付出,共創並肩作戰的團隊氛圍」。專業合作成功的四個原則為:「循序漸進的多元介入模式、逐漸擴充支持系統」、「整合團隊共識,將點狀服務連成線、再畫成面」、「角色分工明確,給予一致性的原則」、「團隊氛圍和諧,彈性調整與接納理解」。最後,基於上述研究發現與討論,本研究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相關建議。Item 簽到/簽退(Check-in/Check-out)策略應用於高中之個案研究-以北部某高中為例(2024) 王恒晟; Heng-Sheng, Wang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探究北部某高中輔導室老師實施CICO策略介入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之影響。透過半結構訪談的方式,針對4位高中輔導室教師採用CICO策略之經驗,訪談3位特教老師、2位輔導老及3位班級導師,加上研究者實際觀察與自我陳述,從中探討高中實施CICO策略介入的背景條件、關鍵因素、學生在實施前後差異與對其後續行為之影響。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高中資源班面對高中特教生情緒行為問題處境艱困,學生好發人際問題、拒學問題、衝動控制、性別問題等,老師苦於介入時間點與時間不足的困難。 二、高中CICO策略的重要因素跟學生特質、目標設定、檢核彈性、例行流程習慣及家庭有關。 三、CICO策略相較過往既有的介入方法,具有每日檢核、規則清楚、目標具體、視覺化數據紀錄、事件處理時間軸提前、倒吃甘蔗、自我檢核、執行容易等特點。 四、CICO策略對學生的改變,有問題行為下降、建立溝通管道、學生心態轉正向、建立因果關係連結、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等特質。 五、CICO策略對教師的改變,能清楚看待行為問題、數據化決策、持續與學生溝通調整等特質。 六、CICO策略對於認知程度一般或較佳如學術型高中的資源班學生,效果可能有限。Item 「縣管校聘」背景下大陸鄉村教師流動場域邏輯之個案研究(2022) 秦啟光; Qin, Qi-Guang本研究結合法國社會學家Bourdieu的場域理論,以中國大陸鄉村教師流動場域作為研究主題,通過對烏城縣個案的深度田野考察,揭示出大陸鄉村教師流動場域所遵循的邏輯。為了保證研究的效度,本研究將烏城個案進行了層次劃分,國家政策、教育行政系統、鄉村學校、城鄉校長和教師個體均被納入到烏城這個整體性個案的分析單位中,研究者採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工具深入鄉村學校開展實地調查,收集了一手田野資料。此外,為能夠在縣域層面了解鄉村教師的流動意願及真實流動狀況,研究者對烏城縣全體鄉村教師發放了問卷。基於豐富的資料,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發現:(一)在鄉村教師流動場域的建構過程中,國家通過流動政策實施了一種控制的邏輯,流動場域成為國家控制的一個單元。(二)從烏城鄉村教師流動的實際狀況來看,「縣管校聘」政策實施之後,流動現況表現為三個方面:城區教師依舊難以流至鄉村、鄉村骨幹教師流失愈加嚴重、城鄉師資不均衡變得更加突出。(三)在城市化大潮中,城鄉學校表現出了許多差異,在這個過程中鄉村學校逐步衰落,鄉村學校空間內確立起了以骨幹教師為主的流動主體。(四)鄉村教師個體參與流動場域的實踐時,雖然遵循場域的規則,但其流動的驅動力受到家庭的決定性影響,從而,個體表現出以理性為特點的自主邏輯。中國大陸鄉村教師流動場域邏輯存在兩種矛盾張力,使其不同於布式場域邏輯。進一步說明,中國田野中的場域發生了異變,「場域代理人」的作用、場域的共構作用推動了此種異變,而中西社會結構的差異為中國鄉村教師流動場域邏輯與布式場域邏輯不同提供了土壤,因此,研究者將布式場域稱之為等級場域,中國田野中的場域是一種差序場域。差序場域使個體在實踐中產生了對流動道德話語的排序,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流動實踐,從而使一種新資本得以誕生。本研究將「同構資本」等同於Bourdieu場域中所謂的權力資本,而「異構資本」代表了個體實踐行動的動力來源,從個體實踐層面拓展了資本的邊界。大陸鄉村教師流動長期存在一種政策預期和流動現實悖反的現象,即均衡政策導向下的個體集聚,場域視角更能解釋此種悖反現象。本研究指出,中西方社會差異下,現代性國家倡導的道德話語,難以被差序場域中的個體完全接受,這是造成鄉村教師流動場域中流動悖反現象的深層文化根源。本研究得出三個結論:(一)以「縣管校聘」為代表的流動政策加劇了鄉村教師的向城流動。(二)鄉村教師流動場域的邏輯呈現出兩種張力,使其不同於布式場域邏輯。(三)鄉村教師的向城流動是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文化傳統性的一種展示。Item 國民小學教師實施雙語教學模式研究-以桃園市一所國小為例(2022) 張承安; Chang, Cheng-An本研究主軸為探討國民小學雙語教師執行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建構歷程以及雙語教學教師所遇到的困難,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並以個案研究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探討國民小學雙語教師的雙語教學模式。研究對象為桃園市一所執行雙語教學之國民小學,針對個案學校校內五位執行雙語教學之教師進行三次焦點團體訪談,分析個案學校校內教師對於雙語教學的理解、雙語教學模式、推行雙語教學近四年間的歷程與困難之處,研究結果發現:一、雙語教學模式界線模糊,個案學校以學生習得學習目標為主、彈性的中英文使用比例、搭配多模態的運用進行教學。二、雙語教學建構歷程包含雙語課程編製及後續持續修正,並讓授課教師彈性呈現。三、雙語教學建構歷程中需組織共備團體,支持教師發展與交流。四、雙語教學面對的挑戰可歸納為:雙語節數增加過快造成負擔、英文老師無法取代學科教師進行教學、校園雙語情境營造不易、雙語教學需要行政端與教師端有足夠的互信與溝通。最後,根據針對個案學校之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對於未來雙語教學的省思與實務建議,以作為國民小學推動雙語教學之參考。Item 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發展歷程研究─以A協會暑期長隊為例(2020) 劉佩盈; LIU, Pei-Ying本研究目的為探討A協會辦理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發展歷程,以及工作者在體驗式學習營隊中所面臨的困境和因應的方式,屬於個案研究。主要針對A協會暑期長隊之工作者進行訪談,以作為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A協會在經歷「草創期」、「前穩定期」、「試驗期」、「後穩定期」四個階段後,發展出目前所使用的活動設計流程。同時也整理出體驗式學習營隊工作者分別在「引導員工作上的困難」、「行政事務上的問題」和「行政衝突」所面臨的困境,並統整工作者面臨困境時「自我調適」、「夥伴的支持與協助」、「督導協助」與「經驗累積」四種管道能舒緩工作時的壓力。此外,研究也歸納出「營隊工作本身」、「工作者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三種阻礙工作者再次參加營隊的類型。 在研究的最後,我們能透過A協會十年辦理體驗式學習營隊之經驗裡,發現體驗式學習營隊實務工作建議。Item 國民中學數學科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2015) 蕭朝昌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實施情形及實施困境,並分析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影響因素等。基於研究主題的特性及研究目的,決定採用個案研究方法,並以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為資料蒐集的策略,以達到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有四: 壹、瞭解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實施情形。 貳、探討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差異化教學之實施困境。 參、分析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影響因素。 肆、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教育行政機關、各國民中學與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差異化教學策略實施情形 一、利用學生資料及測驗認識與掌握學生個別差異 二、配合學生程度的差異使用補充教材提供學生差異化的需求 三、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並提問適當問題及分級教學 四、以小組合作分組討論方式達成差異化教學目的 五、利用教具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生 六、利用隨堂練習上台解題個別指導需要的學生 七、利用學生興趣題材刺激學生思考 八、利用一題多解之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 九、利用作業分級來評量 十、利用學生分級測驗達成差異化評量 十一、利用訂正及補考、補救教學達到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貳、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差異化教學之實施困境 一、智力測驗失真及學生資本資料不完整以致無法準確判斷學生真正差異化程度 二、學生學習配合度及外在環境干擾影響判斷學生真正差異化的程度 三、學生程度落差大使得無法每單元都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做差異化教學 四、教學進度使得無法每節在教學內容上做差異化教學 五、會考壓力使得無法每單元都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做差異化教學 六、無法同時照顧到所有程度的學生他們會互相等待 七、利用下課時間無法落實補救教學 八、一個教學策略無法同時間適用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 九、無法做到作業及考試確實分級 十、第八節能力分組教學很多學生無法參加 十一、題目難易度無法適時配合ABC三級學生能力 十二、評量分三級出考題時間不夠 參、國民中學數學科個案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影響因素 一、學生數學程度呈現嚴重的雙峰現象 二、學生的回饋影響教師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三、同儕教師之間的互動影響教師差異化教學的信心 四、時間不足的因素影響教師持續差異化教學 五、教師額外工作太多影響差異化教學的時間 六、家庭因素影響學生差異化教學的動力 七、學生挫折感太重影響差異化教學的意願 八、依學生需求研發適性教材來推動差異化教學 九、第八節能力分班以推動差異化教學 十、行政推動差異化教學研習 十一、舉行學習共同體教學演示以推動差異化教學 十二、學校提供數學科專科教室以實施差異化教學 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作為未來教育行政機關、各國民中學與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參考。 一、將國民中學課程內容精簡轉化 二、將後百分之五低成就學生適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