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教師閱讀社群實踐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國民小學為例
    (2023) 吳淑貞; Wu, Shu-chen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以一所臺北市公立小學為例,針對個案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力,了解教師閱讀社群在閱讀教育推展的歷程與困境,分析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認知、態度,探究教師閱讀社群如何影響成員對閱讀教育的行動。最後,教師閱讀社群又是如何影響全校的閱讀教育。本研究根據學習型組織、社會建構論、實踐社群理論的理念,及Huffman和Hipp(2003)提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動態發展三階段觀點,探討個案學校教師閱讀社群的運作模式與困境,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教師閱讀社群透過領頭羊感召、凝聚共識,教師更願意投入付出。(2) 教師閱讀社群透過研習增能、專業對話,有效提升教師閱讀理解策略之應用能力。(3)行政邀請教師閱讀社群參與決策,明顯提升社群在學校的地位與影響力。(4)教師閱讀社群透過內外部行銷,提高學校教師對閱讀教育的認同度與行動力。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教師應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在社群互動對話中提升教學專業;建議社群帶領者,聚焦教學與學習歷程為核心,及行政引導並支持社群運作,以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 Item
    小型作業所影響經營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2015) 葉癸汾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小作所興起背景與影響經營因素,針對臺北市7個機構、機構人員15 位、家屬4位、學員4位進行立意取樣。主要透過深度訪談及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輔以相關文獻資料,找出小作所影響經營的因素,主要從(一)小作所經營理念;(二)小作所產生的利益;(三)小作所現行制度三個視角加以分析。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理念定位不清,各利害關係人對小作所使命認知歧異,小作所是中繼站的概念,各利害關係人以自己的價值偏好來定位小作所的使命,造成理念定位不清。 二、小作所運作有共同的規範及彈性規則,為因應各障別的特殊性,在符合規定的範圍內,小作所會調整評估方式與收案標準。 三、小作所對學員、家庭提供了多項功能,對學員提供生活與能力的重新建構,使他們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對家屬則提供喘息機會。 四、小作所的資源落在特教應屆畢業生,排擠了中高齡的資源使用,因招生管道集中在特教學校,相對社區原有的心智障礙者的資源被剝奪。 五、作業資源的窄化造成服務困境,小作所以代工為主要的工作項目,代工要有配套措施因應,須要引入其他資源才能化解困境。 六、小作所的經營困境,需要財力、物力、人力資源的引入,體質健全的母機構是小作所持續經營的保障。 七、小作所服務對象為多重障別及障礙程度多重,在服務成效上難以單一指標論定,精障者減少住院頻率,自閉症者生活中的小改變等,都無法以一個指標來論定成效。 八、公部門沒有明確評鑑指標及輔導機制造成小作所亂象,沒有明確指標,小作所更有調性去因應各障別的特殊需要。
  • Item
    學校社區化歷程與社區互動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清江國民小學為例
    (2017) 郭玉蓮; Kuo, Yu-Lien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社區化之實施歷程以及過程中學校與社區互動的策略。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並以臺北市清江國民小學為研究個案,透過文件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蒐集研究資料。文件分析的資料來源包括學校與社區之相關文書或檔案內容、相關法規以及報章媒體等相關報導;訪談資料來源則為依據訪談大綱所蒐集自學校教育人員與社區人士共八位受訪者的訪談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受訪的清江國小教育人員以及社區人士對於學校社區化所秉持的理 念包括有以學校為本位;學校與社區互為合作夥伴;以及學校與社 區資源互享、相互參與、相互支援、共生共榮等六項理念。 二、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歷程依序可以畫分為預備期、起步期、 發展期以及蓬勃期等四個漸進發展時期。 三、清江國小與社區互動的策略主要有相互參與、主動服務、彼此尊 重、真誠溝通、主動關心、公開肯定,以及多元宣傳等七項策略。 四、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成效有維持學校與社區良好的互動關 係、改善教育品質、培養身心健全的孩子、發展學校特色、協助社 區營造,以及促進親師的學習與成長等六大成效。 五、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阻礙包括有學校資源不足、學校與社區 共識不足、學校內部共識不足、想合作的外部資源很多、教育人員 觀念與專業不足、家長忙碌或缺乏觀念、新生報到率低,以及對志 工的關心與鼓勵不足等八項阻礙。 六、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改善策略包括有爭取專案補助、建立內 外部共識、提升教育人員的熱忱與專業、鼓勵家長參與熱忱、強化 學校公關、鼓勵志工持續奉獻,以及主動關心社區的公共事務等七 項策略。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學校、社區及教育主管單位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區、學校社區化、互動策略
  • Item
    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因素之研究
    (2009) 朱珮芬; Chu Pei F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的主要因素,並探究不同背景(家庭角色、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生命週期、家庭收入、居住地、活動頻率、服務年資)之服務員,認為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何。 本研究以深入訪談與焦點會議資料為起點,整理歸納得出若干面向,再以問卷調查收集相關資料,之後根據資料分析所得,獲得結論和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及社區團伙伴之參考。 本研究以分佈全國各地之社區團成人領袖為對象,利用自編之「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因素調查問卷」進行資料收集,並以SPSS for Windows 14.0進行資料統計分析。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信度分析,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r事後比較法及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等。 依據研究發現,結論如下: 一、 社區團背景因素人口變項: 社區童軍團之服務員80%已婚且身為家長;帶領社區團之成人領袖以31~50歲青壯年為主流;參與社區團之服務員沒有明顯職業區隔; 84%具備大專以上高學歷;每個月進行團活動2~3次者最多;義務服務年資十年以上者佔大部份;家中最小孩子大多仍在就學;家庭月收入40000~100000佔80%以上;全國服務員北部最多、東部最少。 二、 影響發展因素之重要性排序: 本研究調查問卷共計25題,最重要因素包括: 1.義務服務員的投入 2.團長們的向心力 3.時間規律、地點明確、內容充實的團集會 4.忠誠度高向心力強的團員 5.動靜合宜、寓教於樂的活動設計 可見在社區童軍團的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的影響力是最重要的資本。 三、 影響團發展之主要因素: 本研究透過因素分析,得到5個〝因素群〞,分別命名為:「經費贊助」、「團務經營」、「領導效能」、「家長投入」、「組織團結」。重要性排序如下: 1.「家長投入」排名第一,是所有服務員一致認為最重要的關鍵。 2.「領導效能」排名第二,是社區團的成功的主因也是命脈所繫。 3.「團務經營」排名第三,代表團的實務運作必須考慮諸多面向。 4.「組織團結」排名第四,代表凝聚各方力量方能營造合諧組織氣氛。 5.「經費贊助」排名第五,但統計呈現「兩極化」的看法。 四、 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之瓶頸與助力 1.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之最大瓶頸:升學主義。 2.現階段希望立即解決的問題:「團務經營」最巨,其次為「經費贊助」。 3.社區童軍團成功發展的因素:「領導效能」的得分最高。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分別對中央及縣市政府、童軍總會及縣市童軍會,以及後續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參考之建議。
  • Item
    健康促進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0) 陳美嬿
    本研究為了解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之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以台北縣市各公、私立國民小學為研究母群體,依照學校規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共抽出230所學校,以自填結構式問卷由各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主要核心人員一人代表填答,共得有效問卷189份,有效回收率82.2%。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時,學校與醫療衛生院所的夥伴關係最好,次之為與家長、村里組織的夥伴關係,與公民營機關之夥伴關係最差。 二、在學校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的方式上,社區人士參與健康促進相關政策或計畫制定的比率最低;學校與社區共享資源種類以人力居多,依序為物力、財力資源;約五成學校與社區關係為非對等的夥伴關係;夥伴關係建立的困難最主要是學校課程活動緊湊,與他方配合的時間受限。 三、健康促進學校核心人員的個人因素及學校內、外部因素等相關因素,與社區夥伴關係現況五個面向(對象總數、關係建立方式的總分、共享資源總數、關係互動的總分、關係滿意度)皆有顯著相關之變項為家長參與意願、社區可運用的資源總數;與其中四個面向皆有顯著相關之變項為對社區的了解程度、主要推動人力數、學校同仁的了解程度、學校同仁的支持程度、社區領袖參與意願。 四、各相關因素對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五大面向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49.7%、56.1%、43.5%、30.3%、35.9%。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增加社區人士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把健康促進活動納入學校年度行程,並建議教育、衛生機關設立獎勵辦法鼓勵學校人員參加健康促進研習活動,藉以提升其對健康促進學校的了解及支持程度,建置社區資源運用的資訊平台以增加其對社區的了解程度,如此有助於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建立,將使健康促進工作推動更具成效。
  • 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焦點團體法之運用
    (1999-12-11)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童淑琴; 李佳容; Chieh-Hsing Liu; Han-Wen Yen; Guey-Yun Liu; Shy-Yang Chiou; Chia-jung Lee
    本研究目的為透過社區現有之自發性組織及團體進行社區媒體資源診斷,找出對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有影響力的媒體傳播管道與類型,做為社區媒體發展及介入計畫之依據。研究結果如下: 1.綠色消費行為方面,4個團體出現的行為以拒用、重複使用塑膠袋為最普遍,其次為回收資源垃圾。 2.障礙或支持因素方面,成人團體表示價格、管道、促銷方法與對象區隔是行銷綠色消費宜注意的重點,兒童團體表示若是有獎勵品的促銷活動,就會吸引他們的參與。 3.媒體使用習慣方面,成人團體接獲社區訊息的方式為宣傳單及社區報紙,兒童團體則較不清楚;而不論哪一個團體,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媒體類型以看電視居多,節目型態以新聞節目最為普遍。此外,研究對象表示有效的宣傳媒體種類為宣傳單、社區報紙與跑馬燈。 4.來源及訊息方面,成人團體認為宜視對象、年齡不同來設計不同的關切內容,且須感人、溫馨、正負面訊息具呈,而兒童團體較重視的是訊息代言人、造型、顏色等訊息因素。
  • Item
    社區糖尿病之需求評估─以石牌地區為例
    (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 賴妙芬; 陳合如; 楊智琳
    本研究為二年的社區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來提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活動之參與和行動能力。研究第一年是希望透過求。本文主要呈現第一年時進行石牌地區社區分析與診斷的過程及結果。研究者採面對面方式對社區意見領袖做深度訪談,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而二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採取各里里辦公室要矩公所、衛生所等行政單位索取現有的人口學特徵、生命統計資料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現況。 社區分析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及建議:1.社區背景方面,社區內商業、醫療與交通資源豐富,有利於組織運作的推展,但社區內組織間的缺乏互動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有重複使用的現象,可加強與現有組織與資源的利用性和合作性,來共同推動糖尿病防治。2.社區健康狀態方面,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尚未普及未來可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並擴大篩檢層面,以增進居民健康的生活型態。3.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目前石牌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里辦公室、保健志工隊來辦理,未來在糖尿病議題的推廣上,可充皆結合社區內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對社區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和可獲性。4.社區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所提苳的社會福利資源,可多配合及運用國家政府的政策來供給服務,如獨居老人居家照護、焚化爐回饋津貼的使用等。未來將依據此結果擬定本研究第二年糖尿病防治介入策略,另期待能提供此茉區分析及診斷的過程,給相關健康促進學者及衛生單位行政工作者進行茉分析與執行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
  • Item
    社區糖尿病防治現況調查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石牌地區為例
    (臺北市 :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2003-04-01) 劉潔心; 陳合如; 楊智琳; 林怡君; 賴妙芬
    本研究為糖尿病防治二年期介入計畫之第一年社區評估及現況調查研究部分成果,主要目的是藉由社區需求評估診斷及現況調查分析後,擬定符合社區居民需求之糖尿病防治介入計畫,並於第二年執行介入計畫及評估社區層面介入成效。本文將呈現第一年研究之研究成果,為利用社區糖尿病防治需求評估問卷之調查,研擬符合社區民眾需求之相關介入策略。本研究以石牌地區九個里之18歲以上居民為研究對象,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法,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共發出1140份問卷,回收656份有效問卷(回收 率57.5% )。 本研究在社區居民健康生活型態上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1.社區居民中,年齡層高者其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差,但是年齡層高的飲食和運動行為反較年齡層低為佳; 2.社區居民在飲食行為方面最重要的預測變項是自我效能,運動行為方面的重要預測變項是自覺行動障礙,自覺健康狀況上的重要預測變項亦是自我效能;3.關於社區可運用的人力資源及物力資源方面,居民認為最常用的人力資源為家人,物力資源則為社區的醫院、社區診所、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因此未來社區糖尿病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有以下建議:1.在設計與執行糖尿病教育活動上,應加強對18-39歲的居民的糖尿病防治教育,建議可透過國中、小學生影響其家長,藉由親子互動推動18-39歲社區居民從事糖尿病防治行為;2.在設計社區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應加強飲食行為的自我效能,並提供減少運動行為的自覺行動障礙之策略,以增強居民採行糖尿病防治行為;3.進行社區糖尿病介入活動時,可結合性區居民常用的資源如社區醫院、社區診所及里辦公室等,進行社區組織結盟,藉由社區資源整合,將更有效提升社區糖尿病防治活動的進行。 本研究期盼藉由此結果,一方面提供本研究第二年設計出適切之社區改變介入策略,同時亦提供相關社區健康促進研究者與衛生行政單位在未來擬定社區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
  • 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05-01)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李佳容
    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 評估社區中有利的媒體宣傳管道及策略,以作為未來進行緣色消費訊息傳播介入 研究時之參考依據。本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 I8歲以上之居民。本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進行量性及質性資料收集。本研究以系統隨機抽 樣方式,在萬和社區共調查279位社區居民,並訪談了三個社區內現有組織之成 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社區居民之綠色消費行為以「資源回收」行為的情形最佳,其 次為減量、拒用及重覆使用行為。社區居民的環境價值觀,整體而言已較傾向環 境保護。在緣色消費的障礙因素中,在行銷組合方面,以「缺少綠色產品的使銷 活動」所佔的比例最高,在個人自覺的助力與阻力因素方面,以「從事緣色消費 行為,可以為後代留下美好環境」,為最有力的助力,而以「過簡樸生活節約資 源,會降低生活享受」為最大個人阻力。在緣色消費的參考團體方面,社區居民 綠色消費之重要支持對象前三名依序為子女、配偶及政府的環保單位。「個人自 覺的助力與阻力」、「價值觀」、「年齡」及「參考團體的支持程度」等4個變 項對居民緣色消費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共同的解釋力達16.6。 社區居民認為最有效的訊息傳播宣傳方式為「里長發的適知單」及「社區發的宣 傳單張」。綠色消費訊息代言人以專家或有親和力者為佳;訴求策略應兼具感性 與理性及強調嚴重性:訊息內容應簡單易懂;訊息的結構宜出現正面與負面之訊息 (雙面俱呈);宣傳圖案以「實景照片」為佳;綠色消費宣傳的主題方面,針對家庭 主婦應選擇與日常生活有切身關係的主題,針對老人及意見領袖則應將環保議題 與健康的議題相結合。
  • Item
    我國社區學院的定位與規劃建議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1999-12-01) 張德永
    本文擬透過社區學院相關制度與理念的探討,找出世界各國社區學院的參考模式 ,並以我國目前社區學院與社區大學兩種教育改革的理想與方案構想為分析、比較的基礎, 提出我國社區學院的定位和規畫方向。   本文第一部份係針對世界主要國家社區學院的發展模式進行初步的比較探討,以找出社 區學院的共通特點與參考模式。第二部份分析目前有關我國社區學院的兩股重要理念與運動 ,作為思考我國社區學院發展方向的基礎。第三部份主要在分析社區學院的哲學基礎,並指 出我國社區學院的功能與目標,作為我國社區學院定位的依據。第四部份則針對我國目前教 育與社會內外環境的有利或不利因素進行影響評估,以作為推動我國社區學院的思考策略, 並提出規畫設置我國社區學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