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STEM教育課程研究現況與前瞻之研究:以John Dewey「做中學」哲學為鏡(2024) 張鴻文; Chang, Hong-Wen當代,似是科技的世紀,因應科技與人才競爭的發展,致使STEM教育之教育浪潮蔚為風行。但是,於此過程間,雖STEM教育似有著無數的變化與實踐,卻少關注STEM教育之基礎理論,故本研究希冀以「內容分析法」探詢臺灣STEM教育現況;且考量當前關注STEM教育者較少關心教育哲學基礎,且Dewey「做中學」哲學與STEM教育關係緊密,於此本研究亦將嘗試以Dewey「做中學」哲學作爲臺灣STEM教育課程哲學基礎,加以運用「詮釋學」闡析哲學概念後,且透過「比較教育」之方式引入自臺灣STEM教育課程內。首先,本研究以「由跨領域整合的教學方式,於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具備21世紀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之餘,亦強化學生與學習間的關係使其享受學習」作為臺灣STEM教育之理解,且分析其具四大要點;其次,本研究發現Dewey「做中學」哲學可經《思維術》一書中找尋如「生活情境」、「行動獲取知識」與「學習方法」之理念要素和「學生」、「教師」與「學習場域」實踐元素為要旨豐富其論述,且此哲學仍有其啟發與限制;最後,本研究將二者要點做統整,以為臺灣STEM教育課程該當可藉Dewey「做中學」哲學回應前者既有限制,且完成新版定義與前瞻。於建議處,本研究提出研究與教學二面向:前者,可拓展觀察臺灣STEM教育之面向與議題、Dewey「做中學」哲學之文本和更豐富之二者對話;後者,則於前述研究成果之啟示與限制皆可作為進一步反思之媒材,從而提升臺灣STEM教育課程或Dewey「做中學」哲學之實施成效。Item J. Dewey的理智觀在其教育哲學中的作用(2014) 葉彥宏; Ye, Yan-Hong目前教育發展仍存許多欠缺理智反思的地方,本研究希望藉由對J. Dewey理智觀的探討,了解理智在他教育哲學中的作用,思考理智在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研究包含四項研究目的:第一,理智在Dewey思想發展的變化與對其教育哲學的影響。第二,理智在社會和哲學重建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第三,從手段與目的的關係理解Dewey談的教育目的。第四,從有機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探討理智活動的內容。 本研究依據下列四項研究架構展開:第一,從脈絡、動力、實踐和探究等層面探討Dewey的理智觀。第二,將那些構成Dewey思想的要素含括在他的理智觀與教育哲學的討論。第三,從那些影響Dewey思想發展的人物和時空背景,考察他的理智觀與傳統哲學的差異。第四,藉由Dewey的教育哲學探討其理智觀具有的能動作用和倫理價值。 本研究結果如下:第一,Dewey的理智觀包含兩個層面:在意識層面,理智乃是人們追求自由和社群生活之價值的信念。在實踐層面,理智就是使用過去經驗轉化未來經驗的力量,也是人們欲達成某些目標而做的各種努力。第二,當Dewey的教育哲學與他的理智觀結合時,可得到的啟發有三:知識與行動的統整有助於教育的實踐與革新;教育目標之型塑必須落實於生活經驗中,並結合有效可行的手段;對每一位社會成員來說,培養他們具備評價、批評、探究與想像之能力將有益於自我實現與社會的民主化。Item 教育哲學的傳統與現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俞懿嫻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不同的教育哲學,不同的教育哲學也會影響其文化的發展。就我們所生活的現代社會而言,其教育與文化和傳統的教育與文化有相當大的不同。不同的文化決定了人們對於教育的目的、功能與價值的不同信念,進而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傳統文化以人道、倫理、精神、理想為本,而現代文化則以民主、自由、科技、資本主義為其特色。傳統中西教育哲學均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信念,現代的教育哲學思想則十分分歧。本文擬以中國儒家的六經之教與西方的人文傳統教育理想,作為傳統文化中教育哲學的代表,以美國哲學家Dewey的教育哲學作為現代文化中教育哲學的代表,探討教育哲學在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科技衝突和對立之間所扮演的角色,進而尋求化解這種衝突對立之道。Item 待完成的教育哲學體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9-??) 吳美瑤本文試圖重建1934年到1937年間,有關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論爭過程,並指出當時爭論的一些問題焦點。首先,分為四個部分說明這段論爭過程:一、新教育哲學方向的探索;二、文化整合的教育哲學與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三、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家(例如J. Dewey、W. H. Kilpatrick等)的意見;四、以一種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為終結。其次,試圖從學者們所爭論的幾個問題做進一步的反思。從理論建構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教育哲學是一種哲學的教育學或是教育的哲學以及其所建構的理論是一種民族主義式的教育哲學,或是一種普遍性的教育哲學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後,本文希望能夠透過對這段論爭過程的說明以及其中所爭議的幾個問題進行反省,以期能對今日教育哲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啟示。Item 杜威(John Dewey)與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女子教育學說之比較研究(2008-01-01) 方永泉美國女性教育哲學家Jane R. Martin 曾論述以往教育思想研究中忽略「女性」 或「性別」的議題,認為以往的教育思想要不就忽略了女子教育學者的學說,要 不就忽略了女子教育此一論述在教育理論中的地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探討 及比較十九至廿世紀兩位著名美國教育學者─杜威(J. Dewey)及吉爾曼(C. P. Gilman)─的女子教育學說,以補國內教育理論研究於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 無論杜威或吉爾曼,在19 及20 世紀之交時皆為獨領風騷的風雲人物,杜威 開始了美國在哲學及教育思想上的新思維,吉爾曼則是發動當代女權運動的重要 旗手,他(她)們都同屬於19 世紀末至20 世紀初此一所謂的「進步世代」 (progressive ear)成員,也都或少都受到了達爾文主義及實用主義等其他當時思 潮的影響,因此兩者在基本的思想上也有頗多的類似之處。然而在論述到女子教 育問題時,兩者之間就存有不少的差異,甚至形成強調的對比。 準此,本研究計畫的目的有三:(一)剖析杜威與吉爾曼在女子教育目的、功 用、內容及教學方法上的類似及差異,以深入了解這兩位學者的女子教育學說, 並藉此重新評估兩者的教育理論、探究同時代的兩位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內涵。(二) 透過對杜威與吉爾曼女子教育學說的深入探究,除了延續研究者之前的研究目標 及努力成果外,也意圖更深入地挖掘傳統西方教育思想發展過程中,發現向來所 被忽視的女性學者及其在教育思想上應有的「聲音」。(三)透過對於兩者教育思 想的比較研究,了解在十九世紀進步主義及實用主義等重要思潮影響下,對於西 方當時主張社會改革的教育思想家所產生的影響。而在研究方法上,則以理論探 討及文獻、文件分析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Item 教育哲學的傳統與現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俞懿嫻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不同的教育哲學,不同的教育哲學也會影響其文化的發展。就我們所生活的現代社會而言,其教育與文化和傳統的教育與文化有相當大的不同。不同的文化決定了人們對於教育的目的、功能與價值的不同信念,進而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傳統文化以人道、倫理、精神、理想為本,而現代文化則以民主、自由、科技、資本主義為其特色。傳統中西教育哲學均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信念,現代的教育哲學思想則十分分歧。本文擬以中國儒家的六經之教與西方的人文傳統教育理想,作為傳統文化中教育哲學的代表,以美國哲學家Dewey的教育哲學作為現代文化中教育哲學的代表,探討教育哲學在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科技衝突和對立之間所扮演的角色,進而尋求化解這種衝突對立之道。Item 待完成的教育哲學體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9-??) 吳美瑤本文試圖重建1934年到1937年間,有關中國教育哲學發展的論爭過程,並指出當時爭論的一些問題焦點。首先,分為四個部分說明這段論爭過程:一、新教育哲學方向的探索;二、文化整合的教育哲學與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三、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家(例如J. Dewey、W. H. Kilpatrick等)的意見;四、以一種救國主義式的教育哲學為終結。其次,試圖從學者們所爭論的幾個問題做進一步的反思。從理論建構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教育哲學是一種哲學的教育學或是教育的哲學以及其所建構的理論是一種民族主義式的教育哲學,或是一種普遍性的教育哲學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後,本文希望能夠透過對這段論爭過程的說明以及其中所爭議的幾個問題進行反省,以期能對今日教育哲學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