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認識於庇護性就業者老化生涯規劃之影響
    (2023) 王得瑋; Wang, Te-Wei
    隨著庇護性就業者年齡提升,其身體機能和障礙狀況可能隨之改變,同時,他們的父母也進入老年階段,形成「雙重老化」家庭。這樣的情況使得生涯規劃變得至關重要,過去研究發現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規劃較少,且經常感到焦慮。本研究以不確定性隨機變化模式為基礎,探討庇護性就業者家屬對於生涯轉銜資源的了解程度及協助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規劃的情況,以了解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對家屬協助庇護性就業者進行生涯規劃的影響,並建構家屬資源了解程度對生涯轉銜規劃的影響模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問卷係參考相關文獻後編制,包含「家屬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了解程度」、「家屬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資源規劃程度」、「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不確定程度」、「家屬對於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焦慮程度」。邀請台北市及新北市28間庇護工場之就業者家屬填寫,回收202份有效問卷。透過SPSS 26與AMOS 23執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驗證,得到下列研究結果:一、家屬對生涯轉銜各向度資源了解及規劃程度薄弱。二、不同家屬關係、教育程度之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了解程度有差異。三、不同家屬關係、教育程度、庇護性就業者工作內容之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規劃程度有差異。四、家屬對生涯轉銜資源的了解程度會提升其規劃程度。五、健康資源了解程度的提升會增加生涯轉銜的不確定感及焦慮感。六、社會資源規劃程度的提升會減少生涯轉銜的不確定感。文末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專業人員應提早協助家屬了解庇護性就業者的生涯特性及需求,並提供生涯轉銜資源;政府應建立資源宣導的管道和增加資源的可及性。未來研究建議進行介入性研究,聚焦中高齡庇護性就業者家屬,此外,可以納入家屬個人特質及經驗對庇護性就業者生涯轉銜的影響,並使用重復量數分析深入探討資源了解及規劃程度的變化。
  • Item
    繭居─一位眷村外省女兒的生命故事敘說
    (2014) 蘇麗君
    本研究採用敘說方法探究一位生於民國38年,長於民國四、五○年代的眷村外省女性之生命歷程。欲藉由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看見那個年代女性自我的生成,並以其生長的時代背景為框架,理解研究參與者看待自我與世界的脈絡,貫穿其間的,是對華人、對女性尤具意義的「家」的意象如何被建構,研究參與者如何受惠且同時受制於其中,而成了現在的自己。 研究參與者的敘說圍繞著美好的原生家庭、乖的自我、破碎的繁衍家庭、頻病的身軀四個主軸,構成其整體生命經驗,與研究參與者之性別角色、成長背景等相關文獻對話後,統整歸納出一位成長於眷村外省家庭的時代女性,備受疼愛的經驗建構其對「家」的歸屬需求,與「女主內」角色的根深認同,實踐於研究參與者一生「乖」的自我形象。卻在遇人不淑、體弱多病的命苦裡頭,激發出倔強自立的勇氣,堅守奉獻一生的「家」。
  • Item
    異性婚男同志向其所組家庭出櫃歷程之敘事研究
    (2018) 盧睿亭; Lu, Jui-Ting
      本研究採取質性當中的敘事研究法作為資料蒐集與進行分析歷程,透過異性婚男同志的獨特生命故事,以及研究者的理解與詮釋,進而了解研究參與者在面對進入異性戀婚姻後,卻選擇向其所組家庭進行出櫃的歷程。研究者以立意取樣邀請了兩位願意參與和分享出櫃歷程的研究參與者們,運用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個別進行了兩次深度訪談,並將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謄寫為逐字稿後,為呈現研究參與者的角度,研究者以研究參與者為第一人稱的角度撰寫其生命故事,再以敘事分析法當中的「整體-內容」形式進行分析。   本研究發現,異性婚男同志欲向其所組家庭進行出櫃之歷程,可歸諸於以下階段,包含:(1)異性戀霸權對於男性角色的影響與壓迫、(2)隱藏真實身分為自己及家庭所帶來的代價、(3)當完成身負的角色任務後,隨之而來的是想要呈現真實自我的想法,以及(4)最後的出櫃契機點,皆因某件意外事件的來臨。   再者,本研究發現,異性婚男同志決定向其所組家庭進行出櫃前經歷了許多的心理掙扎,包含在兩位研究參與者的心中,皆對於出櫃此舉曾有過千百回合的拉扯,以及最終能看見這樣才是最真實的自己,因此明白上天賦予自身之生命本質特殊的意義。 而關於異性婚男同志面對出櫃當下之情況與挑戰時的因應之道,兩位研究參與者皆運用了個人所擁有的內在及外在資源,幫助自己面對這些不可全盤預期的情況。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與發現,分別針對心理專業實務工作者、曾經進入或目前依舊處在異性戀婚姻中的男同志們、異性婚男同志身旁的家人及至親朋友,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落地生根之美-新移民女性敘說自身家庭幸福感
    (2016) 郭筱璇; Kuo, Hsiao-Hsuan
    新移民女性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首當其衝的是文化、語言的重新調適,要如何調整自身情緒面對新的開始,並經營一個新的生活使自己及家庭產生幸福感,是新移民女性最重要的課題。但在過往研究中探討新移民女性議題多以問題導向進行,忽略了其正向的經驗,因此本研究以敘說的方式呈現了五位新移民女性來臺後的生命故事,期盼能突破以往研究的視角,發現新移民女性不同過去的樣貌。 在故事中發現,新移民女性來臺的適應過程雖然艱辛,但都能夠突破挑戰,進而走出家庭,幫助更多的姐妹。在適應過程中,最大的關鍵來自配偶及家人的支持與認同,肯定姐妹對於家庭的付出及努力,並且在姐妹來臺初期給予極大的幫助及鼓勵,因此使得五位新移民女性能夠度過適應階段的困難。在故事中也發現,新移民女性本身對於臺灣、對於家庭的認同能夠幫助她們在適應中堅持走下去。 因此未來若新移民女性來臺前能調整好心態,配偶及家庭能夠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她們,或許就能使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幸福感有所提升。
  • Item
    三位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之個案觀察、訪問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吳就君; 黃淑英; 張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