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兒童局部與整體連貫性推論能力發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0-03-??) 張菀芯; 曾玉村; Wan-Shin Chang, Yuh-Tsuen Tzeng
    理解並非一個單一的歷程,相反的,理解需要許多種推論能力以建構情境表徵。推論的發展差異在閱讀研究中是重要議題,然而現階段對於局部與整體連貫性推論的發展順序尚待釐清。局部連貫性推論需要建立字詞與句之間的連結(例如代名詞),整體連貫性推論需要讀者超過文本並結合自身知識已填補文章中缺失的細節。本研究針對局部與整體連貫性推論進行年級間的差異分析,也進一步以群聚分析探討跨年級資料合併後的潛在型態。研究採用六篇各約200 字的短篇故事,每篇有1 題字面題,2 題局部連貫性推論題及1 題整體連貫性推論問題,皆為選擇題形式。結果發現,四、五年級學童在兩種推論類型表現都優於三年級學童,且五年級學童在局部連貫性推論的表現優於三、四年級學童;然而此差距並不必然是年紀的影響,跨年級的學童也可能存在有共同的反應型態:即使年齡、能力相當的學童中,仍在局部與整體連貫性的推論有不同的表現。群聚分析得出四種不同的反應型態,顯示理解所需的推論技能並非都同步發展。對能夠做整體連貫性推論的學童來說,並非皆具有高局部連貫性推論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出學童在推論發展順序上存在個別差異,應針對學童所欠缺的推論能力進行教學,給予更合適的推論課程。
  • Item
    兒童摘要的推論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6-??) 連啓舜; 曾玉村; Chi-Shun Lien, Yuh-tsuen Tzeng
    摘要是形成文本表徵的重要基礎(Kintsch & van Dijk, 1978)。讀者若能形成理想的文章摘要,亦即將文章的內容形成「鉅觀結構」(Kintsch, 1998)。讀者依照三個「鉅觀規則」:刪除(deletion)、概括(generalization)和建構(construction)來形成文章的鉅觀結構(van Dijk,1980)。讀者在摘要的歷程中,必須進行文本局部及整體連貫性的推論,「刪除」規則需要讀者將文本與其背景知識整合,以推論文章訊息或概念的重要性,決定這些訊息是否應該保留在摘要中。「概括化」和「建構」兩個規則,需要將相似或相同位階的概念加以整合,以提取上位概念,進而建構出能涵蓋下位概念的「主題句」。本研究將探討摘要的推論歷程進行分析,深入探討讀者在形成摘要時,「刪除」、「概括」和「建構」推論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一的目的是比較國小學童摘要「刪除」、「概括化」和「建構」三種推論能力的發展。我們將四至六年級國小學童依其識字、閱讀能力進行配對,並透過實驗材料的操弄,比較國小學童在摘要歷程中刪除、概括化和建構三種推論發展差異。結果發現「概括化」和「建構」能力是影響摘要表現的重要因素。研究二的目的是探討概括化能力的發展差異以及對學童摘要表現上的影響。分別測量四年級和六年級學童的概括化能力,進而分析概括化能力與閱讀理解對說明文摘要表現之影響。結果發現概括化推論能力有發展上的差異,概括化能力可以有效地預測四年級學童之摘要表現。
  • Item
    以知識整合模型建置症狀查詢就診科別推薦系統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3-04-??) 戚玉樑; 陳滄堯; 洪智力; Yu-Liang Chi; Tsang-Yao Chen; Chih-Li Hung
    知識分類是人類對領域的共同認知,利用結構化方式建立系統性表達,以提供描述、解釋、溝通、及推論。由於實務上的應用問題通常涉及多種領域,因此如何建立它們的知識邏輯是解題關鍵。本研究以個人對體徵症狀(signs & symptoms)的感知為例,探討藉由知識分類及整合,最終能「查詢」特定醫療院所的就診參考。本研究利用知識本體(ontology)技術,發展所需的知識分類與解題模型,主要的內容包括:(1)釐清此議題的知識源內涵,例如徵狀、疾病等知識分類;(2)將一般化的知識源建置為「領域本體」,其內容是由共通性的概念架構及實例共組而成,以利提供其他領域在溝通時做為參考標準或術語;(3)以解題需要來發展各知識源之間的關聯與邏輯,建立目標導向的「任務本體」,再依據各概念的知識框架(schema),收集現況事實為實例知識;(4)最後,發展可推論解題的「語意規則」,並以前述的事實知識為基礎,推導隱含性知識。由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發展的知識模型整合程序,強調領域本體、任務本體、及推論規則的模型設計,已初步達到解決以體徵症狀查詢就診科別,也簡化後續知識之維護及擴充,達到知識整合之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