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一種提昇圖書館公用目錄可用率的設計
    (2010) 游輝宏; Huei-Horng Yo
    目錄,是圖書館所典藏資訊的索引,乃提供「閱聽者」、「資訊」間產生連結的定位指引。雖然目錄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而愈趨易用,但是,研究者在平日使用圖書館服務的經驗中,仍不時遭遇到無法正常連接、存取公用目錄系統的窘狀。作為館藏資源的定位指引,圖書館公用目錄系統的可用率,對於圖書館服務品質之影響,不可謂不大。 本研究乃是為圖書館公用目錄擬定高可用率機制,並提出一有效之實作品。研究者經文獻探討,發現「冗餘配置」為眾多高可用率解決方案的共通手段。而在部署成本的考量下,研究者發現圖書館界、數位典藏界的OAI-PMH後設資料獲取機制是既有方案中最容易實作、使單位間透過網路「互助互備」達成「多點複本」冗餘配置的良好架構。 但是,對於處理實體館藏來說,OAI-PMH仍有所不足,是故研究者分別透過「版本控制」、「精簡化的書目、館藏紀錄格式」、「資料壓縮」等手段,壓低處理實體館藏書目、館藏紀錄資料在擷取、更新時的資源消耗,提出一份參考自OAI-PMH的改良架構,並據以實作出一套系統,證實其概念的確可行。
  • Item
    中文線上公用目錄系統FRBR功能設計之研究
    (2007) 蔡家齊; Chia-Chi Tsai
    1998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簡稱IFLA)提出書目記錄功能需求(簡稱FRBR)。FRBR將書目記錄應滿足之功能定義為:協助使用者找到、識別、選擇、取得資料,從作品家族的角度分析,定義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實體關連,有層次地將館藏內容呈現出來。 圖書館的線上公用目錄(簡稱OPAC)是圖書館書目記錄及館藏內容的展現平台,也是檢視書目記錄是否達到其目標的依據。自FRBR推出以來,有不少數位圖書館計畫,已採用該模式定義其metadata格式;也有不少圖書館或資料中心將傳統的書目記錄轉為FRBR模式之目錄。本研究希望了解FRBR應用在中文OPAC系統之可行性及可能的情形,具體的研究問題說明如下: 一、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為何?分別探討傳統圖書館、數位圖書館、使用者介面功能,三方面的應用。 二、CMARC書目資料轉換成FRBR實體模式時,欄位對應的結果與遭遇到的困難為何? 三、中文OPAC系統之FRBR使用者介面,如何設計呈現FRBR功能?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有二,分別為:內容分析法及發展研究法;透過文獻分析了解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透過內容分析,找出CMARC欄位與FRBR實體模式的對應;透過訪談一般使用者和專家了解對於OPAC的需求,以及對於FRBR介面功能的提示;綜合文獻個案分析的結果,設計可應用在中文OPAC系統之FRBR使用者介面。 研究結果從三方面說明之,首先是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五個FRBR應用在傳統圖書館的實例,在識別(identify)這項功能上,與傳統圖書館OPAC系統相去不遠。而在數位圖書館的應用上,或因有其他資訊組織模式搭配使用,FRBR實體關連定義較明確,也較符合目標資料(target data)的性質。在使用者介面呈現上, FRBR介面提供了較具條理性、較為清晰,較易查找檢索結果的資料呈現方式。其次在書目資料的處理上,本研究發現CMARC欄位與分欄轉換至FRBR實體屬性的結果,仍有許多待討論之處,請見表4-1和表4-2的說明。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FRBR模式化的OPAC系統介面示意圖。示意圖中,系統介面同時具有瀏覽和檢索功能,且使用者可依作品主題、作品語文、作品文體、作品載體類型限制呈現檢索結果。
  • Item
    以鏈結資料建置圖書館目錄查詢系統之研究
    (2016) 方凱鴻; Fang, Kai-Hong
    圖書館的館藏目錄一直擔任著指引讀者館藏位置的角色,隨著科技的進步,館藏目錄自實體卡片目錄演變為線上公用目錄系統,配合資訊時代的腳步,不遺餘力提供整合檢索資訊給予讀者,應用了大量應用程式介面(API)技術於檢索系統之中,然而API的不一致卻會增加維護檢索系統的困難。 自1990年代,Tim Berners-Lee建立全球資訊網之後,建構結構化且具有語意的資訊網路,透過資料間相互連結的語意網技術,是奠定圖書館下一代目錄提供網路資源檢索服務的重要基礎,鏈結資料則是實踐語意網的最佳實務。 本研究透過鏈結資料的技術,整合存在於網路上的各項資料,系統化使用網路資訊。本研究將書目資料轉換為鏈結資料集,連結網路資訊整併至鏈結書目資料,提供給使用者瀏覽以及下載。最後透過系統使用性量表以及訪談來評估本研究所開發之系統的使用性,瞭解使用者對本系統的接受程度。 本研究達成以系統實作的方式建置一套線上公用目錄,並且依循著鏈結資料的生命週期來逐步建置,使用鏈結資料讓傳統書目資訊得以提供與其他館藏相關連的額外資訊,系統使用性量表達到標準,因此本系統的使用性對使用者而言是可被接受的。訪談結果顯示,本系統得到的正面回饋有:1) 自動建議檢索詞;2) 提供書籍封面縮圖;3) 呈現作者總覽圖表;4) 提供電影改編資訊與系列作品介紹。然而亦有使用者給予負面回饋是可供本研究進行改進:1) 基本書目欄位較少;2) 缺乏QR Code功能。
  • Item
    我們需要更多線上公用目錄使用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1994-12-01) 吳美美
    Many Chinese OPAC systems are now in day-to-day operation. Many of the functions, such as indexing and search methods, are mimicked from Western model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uch transferred systems may not be perfectly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context due to the uniqu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and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Chinese use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is article calls for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Also presented are the results of two empirical studies: One involving questionnaires, and the other involving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ll conducted within two student group projects. These will provid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OPAC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