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手機修圖行為與社群媒體形象管理之探討-以25歲至34歲女性為例
    (2024) 劉珮如; Liu, Pei-Ju
    本研究以25歲至34歲的女性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了解使用者使用手機進行修圖的動機、修圖行為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接著以Goffman的戲劇理論為基礎,觀察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的展演(前台)與表面之下的修圖行為(後台),並且分析其在社群媒體上如何透過修圖進行形象管理、與現實生活中的落差程度,最後探討粉絲的回饋對使用者造成的影響。本研究的抽樣方式採便利抽樣及滾雪球抽樣。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照片引談法(photo-elicitation),請受訪者在訪談時提供五張兩年內最滿意且曾經發布在社群媒體上的修圖人像照,依照訪談大綱針對這五張照片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結果顯示:(一)修圖的動機為吸引目光、維持版面的美感、強調照片想要表達的事物及增加照片的可看性;(二)修圖能夠使人像更加符合理想中的模樣、凸顯照片主角,以及提升照片整體的視覺效果;(三)修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擔心照片過度失真、投入過多的時間與精神成本,以及修圖功能或技能不足;(四)透過修圖照片在社群媒體上進行形象管理;(五)在社群媒體上經營的形象與現實生活形成不同程度的差距;(六)社群媒體上粉絲的回饋會造成心情與行為上的影響。
  • Item
    性別與性別組合對社交媒體輔助教學之影響—以電腦科學問題解決為例
    (2014) 古佩宜
    社交媒體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透過社交媒體,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分享與討論,許多研究開始探討在社交媒體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行為,但較少討論性別因素造成的影響。然而現有研究已發現性別組合在社會學習環境中將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擬探究不同的性別與性別組合,對於社交媒體輔助學習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Facebook社交媒體的社團功能輔助高中之電腦科學教學,以三所臺北市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將六個班級以跨校方式分為三種組合(男女混合、女女組合、男男組合),研究中觀察不同的性別與性別組合在Facebook社交媒體上的問題解決表現與歷程之影響。以性別組合為自變項,而問題解決表現、問題解決方法為依變項,將可歸納並分析不同的性別組合對社交媒體上問題解決表現和問題解決方法之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男男組合的學習者比女女組合的學習者和男女混合的學習者利用Facebook社交媒體輔助學習能有較好的問題解決表現,同性組合在Facebook社交媒體輔助學習中亦有較好之問題解決表現。在討論內容方面,三種性別組合使用Facebook社交媒體進行討論皆著重於探索想法、社交以及發表題外話。男男組合在問題解決上有較高的表現可能來自於其在問題解決歷程上較能進展到後面的階段,而其他性別組合由於意見易產生分歧則停留在較初始的階段。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進行社交媒體輔助教學中性別分組與教學策略設計之參考。
  • Item
    分析使用者採用不同社群媒體之關鍵因素:多準則決策方法
    (2018) 陳泳棋; Chan, Wing-Ki
    隨著社群媒體的功能服務發展日臻成熟,人們也不再只局限於藉由社群媒體作為交友、發佈資訊等形式使用,更會運用該平台進行行銷、刊登商業性廣告、以直播方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因為使用者的身份背景不同或使用社群媒體之需求及目的各有異同,因此在採用社群媒體的關鍵因素上都會有所差異,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者採用不同社群媒體之關鍵因素,並以業餘部落客與一般社群媒體使用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透過探討與整合相關文獻來確認衡量網站服務品質的構面與準則,藉由德爾菲法(Delphi)進一步建構出正式衡量社群媒體層級架構,並以多準則決策方法作為研究方法,包括:層級分析法(AHP)、決策實驗室法為基礎的網路程序分析法(DANP)及重要度-績效分析(IPA)以分析出各關鍵準則間之權重、因果關係以及績效表現,所獲得的研究結果能瞭解出使用者使用不同社群媒體之關鍵因素,為值得改善與重視之關鍵因素作出建議。 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業餘部落客與一般社群媒體使用者均認為社群媒體介面為構面中的重要關鍵因素,透過因果關係圖更能夠清楚瞭解構面之間的因果關係,「社群媒體介面」是影響著「服務互動」與「系統之使用者服務」。在業餘部落客的數據分析結果更顯示出「易用性」與「互動性」是互相影響之準則;在一般社群媒體使用者的數據分析結果則顯示出「易用性」與「個人化」是互相影響之準則。根據以上的實證研究結果,針對相關的構面與準則作出管理意涵之建議,並提出對社群媒體平台優化、使用率改善及改善經營部落格相關功能服務之建議。
  • Item
    圖書資訊領域教師使用社群媒體進行教學之研究
    (2015) 謝玖娗; Chia Chiew Thing
    本研究旨探討我國圖書資訊領域教師使用社群媒體融入教學之應用情況,包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之使用情況、社群媒體之教學應用模式、使用社群媒體對教與學之影響、使用社群媒體之問題及所需支援。依據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利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11位國內使用社群媒體融入教學之圖書資訊領域教師。 教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之情況可分為:(1)使用數位學習平台和社群媒體、(2)沒有使用數位學習平台,卻有使用社群媒體、(3)使用數位學習平台,卻沒有使用社群媒體。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廣泛應用各類型之社群媒體工具於教學上。以Youtube、Google Docs以及Facebook是使用最多的社群媒體工具。教師使用社群媒體進行教學包括:學生使用部落格撰寫、分享上課心得;使用Wikis作為共筆的軟體、創建內容、瀏覽文章以及推薦學習資源;Youtube作為影片分享的工具與錄製教材;Facebook是人際互動的平台與創建粉絲頁、分享文章;Google Docs則是檔案分享的軟體;Line則是作為通訊的軟體;Skype則是作為一個錄製訪談的軟體;Dropbox和Google Drive進行合作編輯、討論、儲存文件以及分享課程檔案。 使用社群媒體改變傳統面對面的教學模式、改變師生溝通互動的方式、教材型態的改變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教師面臨之問題包括對社群媒體實體操作熟悉度與檢視教室之設備技術問題、著作與智慧財產權問題、科技工具之適宜性與預期性、科技焦慮、學生學習與使用態度、教師教學與使用態度以及花費時間準備數位及紙本教材、篩選、檢視和更新教材內容。教師所需之支援主要為教學講習以及人力支援,人力支援主要協助進行編排上課時間表和整理教材、排解系統和技術問題、負責監控線上的互動、登記和批改作業、協助授課。
  • Item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eople’s Need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Public Library and Internet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9-10-??) 葉乃靜
    本文旨在探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異同,尤其關注web 2.0 網站。基於網路的受歡迎,引發作者試圖由網路服務尋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之啟發動機。本文採用比較研究法的精神,了解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差異,再找出可 能對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歡迎度有助益的策略建議。本文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如下:日常生活的特徵、民眾對資訊和社會互動的基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提供之資 源的類型。文末建議,公共圖書館可以審視讀者認知的資訊,及其如何被應用於日常生活,再由此思考公共圖書館的可行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