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變遷研究
    (2005) 丁時達; Ting, Shih-Ta
    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的變遷。透過對現存資料的分析整理,輔以對數位對補習班生態相當瞭解者的訪談,獲致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變遷與臺灣經濟狀況、教育制度、人口數量,與升學主義密切相關。升學主義尤其扮演重要角色。 二、臺北市升大學補習班的變遷有其階段性,重要轉折包括建國、志成雙雄並峙、朱世衡等脫離建國補習班另成立立人補習班、政府禁止補習班新設、立人補習班王榮麟扭轉經營取向為偏重設備與招生、政府開放補習班新設。目前補習班的發展則以社區化、資訊化,與商業化為可能趨勢。 三、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引發的重大爭議甚多,包括:補習班破壞考試公平、學校師生可否到補習班授課或上課、補習班公共安全值得正視等。 四、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經營為商業化取向。在實際操作上偏重宣傳、師資,提高升學率;較忽略學生身心狀況、建築與公安。 五、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對臺北市升大學補習班的管理成效不如人意,主要原因包括補習班定位不明,法令修改不切實際,以及人手不足、外界關說等,然相關單位的管理策略亦能日趨務實。 六、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因為交通便利與房租低廉,大量進駐南陽街,產生聚集利益,目前依然為補習班重鎮。 七、臺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對臺北市補習教育的發展甚具貢獻,但代表性猶待加強。 八、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存在係基於社會的需要,具有正面社會功能,如安頓考生,提升學生程度,但加劇升學競爭,亦有其負面影響。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務分配需求與辦理策略研究
    (2019) 陳香吟; Chen, Hsiang-Y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務分配需求與辦理策略,以學校行政人員、教師與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於導師職務分配的需求與考量,以期對學校行政主管在導師職務工作分配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及參考。由於國內較少針對導師職務工作分配做研究,因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進行初探,訪談15位受訪者,企圖勾勒出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找出導師工作分配困難的處理方式。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導師職務工作分配的現況及理性基礎:考量師資結構、行政人力需求、課程需求,計算下學期各領域導師所需人數,之後以自願原則,自願擔任導師的人數不足時,排序導師人選有三大原則。 貳、導師職務工作分配時經常碰到的困難有:「自願擔任導師的老師稀少」、「導師分配(聘任)辦法經常被挑戰」、「非考科導師班級經營不易」、「代理教師不能擔任導師」、「疑似不適任導師」、「家長介入安排」。 參、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於導師職務分配的需求與考量:總共14項,行政人員的考量是雙方利益的匯集點,可見行政人員的思考較周全。 肆、導師職務工作分配困難的處理方式:「鼓勵教師自願擔任導師」、「逐年漸進式調整各領域擔任導師比例」、「聘任代理教師擔任導師」、「釐清問題始末」、「啟動輔導機制」、「行政照顧教師心情」、「輔導後仍然不適任導師,轉任行政人員」、「善用家長會力量解決問題」。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不同利害關係人、對學校導師職務分配辦法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台北市環境音量調查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6-06-30) 黃乾全; 葉國樑; 陳錫琦; 王業毅; 陳士慶
  • Item
    社區老人自助團體實驗報告---以台北市新龍社區為例
    (1997-06-14) 林振春
    本文的主旨在透過整理社區老人自助團體籌組過程中的各要項,以探究社區老人自助團體的行動策略。研究者在財團法人黃氏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經費支持下, 提出社區老人自助團體籌組計畫, 經基金會執行長與專家學者審核之後, 同意提撥經費補助, 並聘請一位兼任助理之後, 正式展開運作。 經由對於社區老人自助團體相關理論之分析, 與參考美國與香港地區, 有關實際運作老人自助團體具體模式之了解, 研究者即進行下列工作項目:在台北市尋找適合進行實驗的社區, 結果以新龍社區為實驗社區, 接著進行新龍社區的資源調查工作, 以作為規畫活動的基礎; 其三是針對新龍社區5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訪視, 以了解社區老人的基本資料、參與社區活動的情形以及引導社區老人參與活動的最佳管道和方法, 以作為辦理活動的指導; 第四步驟便進行社區老人自助團體的招募工作, 以老人訪視的結果採用宣傳和海報為方式, 並且再由助理逐一與有興趣的老人面對面懇談, 終於獲得四十餘位老人的參與; 第五步驟是舉行成立大會與工作計畫的執行, 引導老人在民主方式下選出正副團長, 並且在助理的協助下展開工作計畫的擬訂與執行。而本實驗的助理也在研究者的指示下, 逐步將工作計畫擬訂與執行的責任, 轉移給老人自助團體來擔負。 計畫結束之後, 研究者針對各階段工作提出檢討, 以利有後續工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