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日治時期臺灣師範生皇民化的形塑之研究(2013) 葉律均; Lu-Chun, Yeh本文以日治時期的臺籍師範生為研究對象,著重在師範教育之皇民化養成。 本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論文以及架構;第二章,試圖解釋殖民政府如何收編公學校中優秀的臺籍精英份子進入師範體系,並對皇民化時期前的教育制度進行概述;第三章進一步探討,受同化教育及後來受皇民化教育的公學校臺籍生,在師範學校如何被進行皇民化意識的強化、如何被收編為日本殖民政策皇民化政策下的工具;第四章要訴說的概念是,師範學校的學生其本身受了同化政策或皇民化政策的意識型態,而畢業後成為老師如何再複製此一意識型態,為殖民政府再製皇民化意識的殖民地人民;第五章則是結論的部分,從本文的探討可以顯示二點的結論,第一是透過師範學校來源的研究可以發現,師範學校具有收編與運用臺籍精英的目的與功能。第二是透過師範學校的教育,以及畢業後成為教師的歷程,可以發現殖民政府對師範生及其所訓練的教師,如何進行皇民化意識的編碼與再製。 從上述兩點結論申論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後,國民政府在臺灣進行威權體制的黨化教育,可以發現國民政府不僅全面接收了師範學校的硬體設施,同時在內容上也完全繼承師範體系的功能,也就是師範學校沒有被移為它用,仍是被國民政府做為訓練初等教育師資的機關,這可說是國民政府黨化對皇民化的延續。從此可知,不論是皇民化或黨化,師範體系都有其國家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灌輸與洗腦功能,和「政治─教育」的霸權功能。Item 大臺北地區教師職業聲望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2009) 劉志賢; Liu Chih-shien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臺北地區之教師職業聲望及其影響因素,並探討不同背景個人變項的國中教師及家長,對於教師職業聲望及其影響因素看法上的差異,進一步比較分析本研究發現與林清江研究結果,藉以觀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之演變。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者主要參考林清江1991年「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地位調查問卷」,配合社會發展酌以增修,編製「大臺北地區教師職業聲望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問卷」。研究對象以臺北市、臺北縣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及家長為母群體,分層隨機抽樣31所公立國中之251位教師、620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所得資料,經過「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分析」、「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Spearman等級相關考驗」、「Kendall和諧係數考驗」等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獲致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大臺北地區教師依然擁有崇高職業聲望。 二、教師職業聲望之不同居住地區評比結果一致予高層次肯定。 三、不同背景問卷填答者,對各類教師職業聲望的評定均高居第一、第二層次。 四、「工作性質是否符合專業標準」是評比一般職業聲望之最具影響力因素,這是有別於歷屆研究之重要發現。 五、不同背景問卷填答者,對於影響一般職業聲望評比因素看法大致相同。 六、「教師工作意義與價值」是評比教師職業聲望最有影響力因素,證明教育是神聖的事業。 七、不同背景問卷填答者,對於影響教師職業聲望評比因素看法一致。 八、與林清江研究結果比較,發現教育人員職業聲望歷久不衰,證明「尊師重道」深植人心。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及教育工作者,制訂、執行教育政策或後續教育研究之重要參考。Item 學校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噪音、及音質變化之相關研究(1998/8-1999/7) 董貞吟; 黃乾全Item 學校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嗓音健康及其聽覺徵候變化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12-01) 董貞吟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學校環境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之關連,又吵靜地區學校教師之自覺噪音健康問題及其聽覺徵候變化是否不同。經學校環境噪音現勘結果,立意選取研究樣本包括吵地區之國小級任老師126名及郊區安靜學校教師100 名。以問卷收集教師基本資料及其自覺噪音異常之狀況,並經教室背景音量調查、教師授課音量測量及教師噪音音質錄音資料之實驗室分析。結果發現教師授音量會隨教室背景噪音升高而增加,證明教室?景噪音易誘發教師告成不良的發聲習慣。教師平均回答有3個顯著噪音問題症狀,且吵校教師自覺有明顯症狀者顯著較靜校教師多。然而三項聽覺徵候(jitter、shimmer和H/N比)並未隨授課時間增長而有顯著變化,顯示其與教師主觀感受之不一致性,但在shimmer值上吵靜校間有顯著差異,表示吵校教師之噪音狀況較差。Item 教師嗓音保健知識、行為及自覺健康之分析研究--吵靜地區學校教師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0-10-01) 董貞吟; 黃乾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小教師在噪音保健方面之知識、行為及自覺健康現況 ,並比較吵靜地區教師是否有所差異,研究樣本來自臺北地區14所小學共215位教師。研 究主要發現包括:(1)教師在噪音知識的答對率為64.4%。(2)在行為方面影響噪音健康最 常見的習慣為提高音量,其次為睡眠不足。(3)教師最常見噪音健康徵狀包括:喉嚨乾、 喉嚨緊、講話容易疲勞、噪音沙啞等。另有約10%的人表示經常失聲。(4)整體說來,吵 校教師較靜校教師有顯著多的噪音不適徵狀;但在知識、行為則無差異。Item 教師音聲健康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1999-12-01) 董貞吟在過去有許多研究指出音聲障礙與職業的關聯,特別是學校教師由於長期用聲的 教學活動或較容易接觸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孩童等因素,被認為是音聲障礙高危險群的職業團 體。也是音聲問題門診病人中比率最高的職業族群,教師音聲健康問題之嚴重性可見一斑。 本文主要目的在闡述教師音聲健康問題的種類和嚴重程度,並分析其相關因素,建議維護保 養的方法。同時指出衛生教育將有助於減少教師音聲障礙,值得教師養成教育過程和在職教 師們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