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層級分析-以國文科教師為例(2005) 林怡君; I-Chun, Lin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兼顧「資訊技能」與「教學性」之層級架構,以判別教師所實施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深淺程度。其中資訊技能之層級區分為:無、現成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使用、入門、多媒體教學素材原樣導入、多媒體教材設計、自製互動式教學軟體、及自製教學系統等七層;教學性面向則依融入深淺區分為:例行式、初探式、取代式及創新式等四級。在每一層級皆有明確之定義與描述,且各層級間區分明確,故此層級表改善了其他層級表所常見之評定因素不周全,與各層級定義模糊以致不易判別之缺點。此外,本研究以三位中學國文科教師之融入教學個案檢驗本層級表之實用性,初步結果顯示其對於評估並引導教師逐步提升其融入教學之實施為一有用之工具。Item 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發展及其與恆毅力、網路成癮之關聯研究(2019) 林銘慧; Lin, Ming-Huei本研究目的在於發展「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並探討科技想像傾向、恆毅力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科技想像傾向量表」、「恆毅力量表」(Duckworth& Quinn, 2009),以及「網路成癮量表」(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預試以301名大專院校學生為研究參與者,正式研究則以326位大專院校學生為參與者。本研究以描述統計、相關係數分析、信度分析、t檢定等進行預試項目分析;正式研究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瞭解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信效度;以Pearson相關分析、階層迴歸分析、拔靴法來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者以「科技想像傾向」之構念自編量表,六個測量面向包含「超越現實」、「創新改造」、「感質表徵」、「驗證評估」、「正向喜好」和「功能價值」。信度與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本量表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可評量大學生的科技想像傾向。二、科技想像傾向與恆毅力、網路成癮呈顯著正相關;恆毅力與網路成癮呈顯著負相關。恆毅力對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之關係有調節效果,當恆毅力高時,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程度的相關較低;恆毅力低時,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程度的正相關較高。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後續研究參考。Item Herbert Marcuse科技觀探究及其教育意蘊(2012) 李珮瑜; Pei-Yu Lee本研究主旨透過「Gadamer的哲學詮釋學」、「勞思光的基源研究法」及「文件分析法」探討Herbert Marcuse科技觀,並應用在教育。期可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使公民具備應有之素養,使其可適應科技社會。具體而言,研究目的包含陳述Marcuse的哲學思想;探討Marcuse對科技影響人性與社會之見解;探究Marcuse科技觀對教育之意蘊。 茲將研究結論略述如下: 壹、Marcuse科技觀形成的背景相當多元,其受諸多學者影響。融合心理分析論、人文主義、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更強調實踐哲學概念之面向。 貳、科技之本質為技術理性與意識型態,彼此一脈相承,且帶來負面及正面的效果;此外,其若干見解可再進一步反思。 參、科技降低人的主體性,使人過度理性思考,亦使人際關係變得「功利」及「疏離」。然而,Marcuse有些見解過於主觀而貶抑人的主體性。 肆、科技造成生產「量」及「質」之改變。它成為新的控制形式及使不平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它對文化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如使其變得更單一、商品化及缺乏深度,若可進行覺醒,它亦可帶來解放。 伍、Marcuse科技觀應用在教育意蘊,可知其應建構全面向的人格陶冶教育及培養珍愛的人際互動教育,並形塑科技時代具創造力的社會文化教育,及建構合乎時代的公民科技素養教育。然而,Marcuse之見解應用在教育仍有一些限制。 歸結前述分析及研究結論,茲將本研究之建議呈現如下: 壹、教育目的面向: 一、培養人們不受意識型態控制及可對科技變遷具敏銳度,使其適應科技社會。二、教導人們具科技倫理及批判反省之素養,使其不受科技所役。 貳、政策制定面向: 一、結合政府相關單位宜與教育單位,制定科技相關政策,改善科技帶來異化及疏離之危機。 二、整合政府及學校研擬「積極性的差別待遇」政策,改善科技擴大不平等之疑慮。 三、結合教育相關單位不同專家推動媒體素養師資培育教育政策,使相關政策推動不會流於單一。 參、師資培育面向 一、師資培育機構及相關單位宜加強「職前」及「在職」教師具科技覺察及設計公民科技素養課程的能力。 二、培養教師具批判意識的素養及成為轉化型的知識份子,改善單向度之思維及教學模式。 三、培育教師對科技及相關媒體具反思的能力,改善技術理性及壓抑性之問題。 肆、課程與教學面向 一、課程設計顧及之整全的面向,以免流於「商品化」。 二、建構科技與人文並重之課程,改善科技造成的空虛及單向。 三、融合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與「媒體素養批判能力」,以因應公民素養之需求。 四、美育課程及評量應重視多元及批判取向,以改善商品化美學及邁向美的解放。 五、建構完善的公民科技素養方案,以改善及適應科技帶來的變遷。 伍、未來研究面向 一、研究者可思考Marcuse與Benjamin、Fiske、Adorno的科技觀相互比較研究的主題。 二、研究者可將主題聚焦在Marcuse科技觀對公民科技素養課程意蘊。 三、研究者可建立公民科技素養教育推動之方案與指標。 四、研究者可藉由實徵性之研究,驗證及反思Marcuse之科技觀應用於課程建構與實施之用。Item 學齡前孩童與app 應用程式?透過app應用程式為基礎的圖書館活動計畫以協助家長獲取所需資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宋慧筠; John Siraj-Blatchford; 陳舜德; Hui-Yun Sung,John Siraj-Blatchford,Shun-Der Chen此研究之目的,是為了協助家長獲取所需資訊,藉以培育學齡前孩童之讀寫萌發。此研究乃以實用主義哲學為本,其中的介入性研究包含策劃、執行與評估工作坊的進行。本研究在2014 年七月至九月間在臺灣北部某一中型公共圖書館,共進行了六次工作坊。現有文獻對手持裝置與app應用程式在讀寫萌發發展方面的價值已有著墨;而本研究成果在此領域亦有所貢獻。本研究顯示臺灣公共圖書館在培育孩童讀寫萌發的過程中,app 應用程式可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同時也建議圖書館人員,若想要針對新穎數位科技擬出適宜對策,則需要時間接受專業發展訓練,以及實驗。另外,本研究亦針對此領域之未來研究發展,提供了相關的建議。Item 學齡前孩童與app 應用程式?透過app應用程式為基礎的圖書館活動計畫以協助家長獲取所需資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04-??) 宋慧筠; John Siraj-Blatchford; 陳舜德; Hui-Yun Sung,John Siraj-Blatchford,Shun-Der Chen此研究之目的,是為了協助家長獲取所需資訊,藉以培育學齡前孩童之讀寫萌發。此研究乃以實用主義哲學為本,其中的介入性研究包含策劃、執行與評估工作坊的進行。本研究在2014 年七月至九月間在臺灣北部某一中型公共圖書館,共進行了六次工作坊。現有文獻對手持裝置與app應用程式在讀寫萌發發展方面的價值已有著墨;而本研究成果在此領域亦有所貢獻。本研究顯示臺灣公共圖書館在培育孩童讀寫萌發的過程中,app 應用程式可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同時也建議圖書館人員,若想要針對新穎數位科技擬出適宜對策,則需要時間接受專業發展訓練,以及實驗。另外,本研究亦針對此領域之未來研究發展,提供了相關的建議。Item A Question of Accessibility(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10-10-??) Jennine Knight; Cheryl King理論上,資訊自由取得的概念是理想的,其因為民主制度正保證了資訊自由流通。然而這樣的情形在實務上卻很少發生,尤其少見於不同的階層與群體間,及不同的地域間。障礙或阻礙資訊流通的因素繁多,本文探討了一些自由流動資訊的主要障礙,並提出使用科技來減輕或消除這些障礙的方法。Item 「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0-08-??) 葉玉珠; Yu-chu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