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清代蒙書《弟子規》之析論及對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2009) 劉雅苓; LIU, YA-LING本研究主要是讓吾等對《弟子規》有進一步深層的理解與運用,作為學習《弟子規》的助力,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精神有更深層的體悟。故全書擬分成七章,其簡述的內容摘要如后。 第一章 導論 本章主要探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方法與限制,並 釐清相關概念,進而分析其資料來源。 第二章 《弟子規》作者與文本校異 主要對《弟子規》的作者、年代與背景有基本的了解與確立,並對 《弟子規》的版本,給予明確的定位,利於文本內容的探討與分析。 第三章 《弟子規》與儒家關係之分析 本章重點,主要是透過闡述「儒家精神」的基本概念,以強化《弟 子規》的核心價值及與儒家精神的連結性。其步驟:首先,先對 《弟子規》的承傳與淵源有一個清楚的理解,並探討其與儒家之關 係,歸結其承傳的「根本」、「禮本」與「學本」間的內涵;第 二,再從《弟子規》的核心精神看儒家精神間的聯結關係,並探討 其與《論語》的關係。本章所欲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要了解 《弟子規》是否與儒家有關係?二是《弟子規》是不是與儒家精神有 重要的關聯性?《弟子規》是否為儒家待人處事的根本? 第四章 《弟子規》的內容、思想與運用 本章主要闡述《弟子規》的內容,將原典與譯文並陳,讓讀者對 《弟子規》的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後,再推導出《弟子規》的 思想體系,並闡述《弟子規》的「成人之道」與儒家是一致的。進 而探討《弟子規》與「現代教養」的關係是否一致,以收集現代教 養的核心價值,進行比較對照。最後,提出《弟子規》的實踐的運 用與分析,探討五倫的實踐場域,並透過案例的分析,及運用《弟 子規》準則,以利《弟子規》的實踐。 第五章 《弟子規》與蒙書教材的概述 本章主要探討《弟子規》與蒙書教材間的關係。其步驟:首先,先 介紹歷代蒙書的發展源流,並進行說明。之後,再介紹蒙書之分 法、類型與目的。最後,進行《弟子規》與其他蒙書間的比較分 析,確立《弟子規》在清代蒙書中的定位與價值。 第六章 開啟 E 世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七項修練 本章主要探討相關論文的研究,以了解E 世代環境下,大學生所面 臨的衝擊與課題,並透過相關問題,嘗試提出《弟子規》的七項修 練課程。其間融入Peter Senge 的五項修練的概念進行思辨,並與 西方哲學進行對話,並提出大學生人格建構的方向,也提出「學習 型人格取向」的概念,以加強《弟子規》對大學生人格修練的實用 性、生活性、靈活性及思維性。 第七章 結論 本章主要是針對文獻進行回顧、彰顯啟示與心態並對未來研究的方 向,進行省思與探討。Item 大學生對生涯資訊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4-04-??) 陳書梅; 劉益君; Chen Su-may Sheih; Yi-Chun Liu在全球化趨勢與產業結構劇烈變化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或尋求個人就業發展時,易衍生猶豫未決、徬徨憂慮之感。此際,具有豐沛圖書資訊資源的大學圖書館,可嘗試針對大學生的生涯資訊需求,提供當事者所需之「生涯資訊服務」。本研究運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24 位國立臺灣大學之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之生涯資訊需求、尋求生涯資訊之管道,以及其對大學圖書館提供生涯資訊服務之看法。研究結果發現,引起受訪者生涯資訊需求的內在動機主要為「不確定未來的生涯方向」,外在動機則主要為「面對現實壓力而必須做決定」。至於受訪大學生首要期望獲取之生涯資訊類型,則為「職業內容概況與學科領域之出路」,且紙本、網路、視聽資料皆為受訪者偏好之生涯資訊形式,而搜尋生涯資訊的主要管道為人際管道及網路。另外,受訪者皆對於大學圖書館提供生涯資訊服務抱持正面的態度。Item Web-based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John Wiley & Sons Ltd, 2003-02-01) Chang, K. E.; Sung, Y. T.; Lee, C. L.This study proposes a web-based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system. This system uses the World-wide web (WWW) as a source of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provides exploratory problems to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nd explore. A concept map is used as a tool of anchoring and representing knowledge during inquiry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learners are allowed to exchange the evidence they have collected, their personal opinions, and the concept maps that they have buil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inquiry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ncept map in the system,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model and related learning activities. Two studi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model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es in the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on the web.Item Web-based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Wiley-Blackwell, 2003-03-01) Chang, K. E.; Sung, Y. T.; Lee, C. L.This study proposes a web-based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system. This system uses the World-wide web (WWW) as a source of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provides exploratory problems to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nd explore. A concept map is used as a tool of anchoring and representing knowledge during inquiry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learners are allowed to exchange the evidence they have collected, their personal opinions, and the concept maps that they have buil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inquiry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ncept map in the system,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model and related learning activities. Two studie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model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es in the 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on the web.Item 各類型閱讀素材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以大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3-10-??) 陳書梅; 洪新柔; Chen Su-may Sheih, Hung Hsin-Jou在快速變遷與高度競爭的當代社會,大學生可能面臨人際關係、生涯發展等諸多壓力,導致當事人衍生憂鬱、不安等負面情緒,影響其身心正常發展。而透過閱讀,當事者可進行自我調適,紓解壓力,放鬆心情,同時亦能使個人的情緒獲得淨化,並進一步解決心理或情緒上的問題,從而產生積極進取之態度,此即為「書目療法」之運用。為探討大學生在遭遇情緒困擾問題時,藉由各類閱讀素材所獲致之情緒療癒效用為何,本研究運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台北市某一所國立大學之20 位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受訪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所獲致之「認同」、「淨化」、「領悟」等書目療法的情緒療癒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小說類素材普遍具有情緒療癒效用,而繪本、漫畫、傳記、散文與詩歌係具有情緒療癒效用之非小說類圖書,但自助書與幽默文本之情緒療癒效用則較不明顯。此外,各類型閱讀素材之情緒療癒效用,會因受訪者個人因素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