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發展遲緩兒之幼兒園活動參與及教師行為關係之研究(2011) 謝中君; Jung-jiun Shie本研究旨在探討就讀於幼兒園之發展遲緩兒其活動參與的情形,本研究分為三個研究目的。第一個研究目的為編制一份觀察者能易於使用的幼兒園活動參與量表並考驗其信效度。第二個研究目為探討發展遲緩兒與同儕之活動參與差異情形。第三個研究目的為探討發展遲緩兒在各活動之活動參與和教師行為間的關係。 第一個研究目的所編製的評量表,以幼兒園的四個活動為主要觀察情境,包含團討、繪畫、團體遊戲及自由遊戲等四個活動。採用錄影方式收集每位幼兒在四種活動的表現,由經過訓練的評分者觀看幼兒參與的影片,同時評量與紀錄幼兒的參與表現。共有169位一般幼兒及特殊幼兒參與正式量表的編製。評量表分為專注、回應、合適行為與互動等四個向度,各活動均可觀察專注、回應、及合適行為等向度,而僅有自由遊戲活動可觀察互動向度。 信度考驗為評分者同意度需超過0.8 以上;在效度考驗上,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量表的預試與選題,以AMOS 軟體進行正式量表的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確認量表的四個向度,另外,本量表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進行同時效度考驗。 第二個研究目的以30對3-6歲就讀幼兒園之發展遲緩兒與其同儕參與研究,以多變量統計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發展遲緩兒在各活動的回應及互動表現上均顯著低於同儕,但是在專注與合適行為表現上,發展遲緩兒未表現得比同儕差。發展遲緩兒在團討活動的回應表現顯著低於其他活動的回應表現。 第三個研究目的分別探討30位3-6歲發展遲緩兒之活動參與及其教師互動行為關係,以及20位3-6歲發展遲緩兒之活動參與及教師調整策略間的關係。以典型相關統計法作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團討與繪圖活動之教師互動行為與幼兒各參與向度間無典型相關存在,但團遊與自由活動則有典型相關存在。團遊活動之教師控制行為與幼兒的合適行為向度產生負向的高相關,而教師的溫暖及要求行為與幼兒的合適行為僅有負向的中低相關;自由活動之教師控制行為、回應方式、要求及提問行為與幼兒的合適行為向度產生負向的高相關,而教師的教導行為與幼兒的合適行為僅有負向的低相關。 教師的調整策略如:調整活動內容、教材與器材、額外協助、及教學方式等與幼兒的專注與回應向度產生負向的高相關,但與幼兒的合適行為僅達低相關。 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1. 「幼兒園活動參與量表」具有信效度,可適於巡迴專業人員使用。2. 發展遲緩兒在回應與互動表現上,顯著低於一般幼兒,但在專注與合適行為表現上,卻未必較一般幼兒差。發展遲緩兒的參與表現會因活動性質不同而有差異。3. 教師互動行為在部分遊戲活動上與幼兒參與表現有相關,而教師調整策略與幼兒的專注與回應表現有相關。Item 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和就業現況之相關性探討(2009) 陳雅玲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提出國際功能、障礙、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 ),將「活動參與」列為描述健康的要素之一。本研究以ICF的「活動參與」為架構發展「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和就業現況」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技能與一般任務、自我照顧與居家生活、溝通與人際互動、社區生活等4大活動領域。以其「參與」和「困難」程度來預測就業現況。 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北、中、南部的精神醫療機構或社區復健中心與康復之友協會之慢性精神障礙者為主要對象,共回收194份問卷。其中82位為過去一年有工作的就業組和112位超過一年無工作的未就業組。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和邏輯式回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其研究結果如下: 1. 就業組在4項活動參與顯著高於未就業組,就業組在4項活動困難程度也顯著低於未就業組。 2. 有工作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其薪資普遍較一般人低。再比較不同安置模式,其平均薪資和工作時間,都是競爭性就業高於支持性和庇護性;但在工作維持時間部份,雖呈現庇護性大於支持性,再大於競爭性,然此差異並未達顯著。 3. 中度障礙程度的慢性精神障礙較易獲得工作,但多安置在支持度高的庇護性就業。 4. 慢性精神障礙者的「活動參與程度」和「活動困難程度」呈現顯著中度負相關。 5. 以「活動參與程度」和「困難程度」預測就業因子,其中有4項具有預測力,最佳預測力為「社區生活參與程度」,其次是「社區生活困難程度」、「溝通與人際關係參與程度」和「溝通與人際關係困難程度」。 建議未來精神復健專業人員從事慢性精神障礙者在職業重建時除了參考精神症狀及自我照顧能力外,應參考其社區生活、溝通與人際關係來增加其有效安置。Item 就業與未就業慢性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之現況:以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來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會, 2011-01-01) 陳雅玲; 吳亭芳; 徐淑婷本研究以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為架構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的活動參與現況,進而比較就業與未就業精神障礙者在活動參與的差異。研究方法:研究者參考ICF架構自編問卷調查慢性精神障礙者之活動參與程度及其感受到的困難程度。研究結果:慢性精神障礙者的性別和診斷對其活動參與現況與感受到的困難程度並無顯著差異,但具有專科/大學以上學歷和中度精神障礙者活動參與程度較高;在活動參與現況中以學習與應用知識領域活動參與程度最高,主要生活領域活動參與程度最低;在感受困難程度上,以參與主要生活領域感受困難程度最高,以參與一般任務與需求、行動、自我照顧、人際互動與關係及溝通等活動時感受困難程度較低。而就業較未就業慢性精神障礙者在各活動參與程度均高,並對活動參與較少感受到困難。活動參與程度和感受到的困難程度呈中度負相關。研究結論:建議慢性精神障礙者復健時,應增加社區生活的參與、增加溝通與人際關係互動的機會,並儘可能維持就業狀態,使生活更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