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雙北地區私校為例(2023) 黃芸薇; Huang, Yun-Wei本研究旨在建構探索教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以文獻分析法擬出能力指標問卷初稿,邀請十位探索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包含大學學者與雙北地區執行探索教育之私立學校的學校代表,進行兩回合「德懷術」與一回合「層級分析法」,分析建構出專業能力指標三大項度、12項層面與43項指標及各指標之權重關係。本研究分析結果之重要程度為專業態度(50%)、專業能力(30%)與專業知識(20%)三大項度:一、專業態度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自我省思能力」(27%)、「人際互動能力」(26%)、「自我成長能力」(24%)與「情感認知」(23%)。二、專業能力各指標重要性排序:「戶外冒險相關課程執行執行能力」(31%)、「課程執行能力」(28%)、「引導反思能力」(25%)與「戶外冒險課程專業證照」(16%)。三、專業知識各指標重要性排序:「課程執行與學生狀況」(39%)、「戶外冒險相關課程設計」(22%)、「課程設計」(22%)與「課程教具與器材」(17%)。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在學校之教育現場的教師能力有明確的提升方向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Item 體驗教育方案對大學運動社團領導者溝通能力之影響(2021) 許雅淳; Hsu, Ya-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體驗教育方案對於大學運動社團領導者溝通能力之影響,採質 量混合之研究設計,以溝通能力為主題進行前導研究及正式研究。兩階段研究分別 安排 8 小時及 16 小時之體驗教育方案:於前導研究後,透過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參 與者之感受與回饋,進而調整正式研究之課程規劃;於正式研究後,依據 6 位參與 者之訪談紀錄及 14 位參與者之回饋資料,及課程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量化結 果,進行歸納與分析。最後根據綜合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 來社團經營及輔導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1.領導者參與動機包含想學習新事物與社交需求,期許包含學 習溝通與促進社團發展;活動前期處於對未知的觀察與信任感不足階段,從課程環 境、人際互動及自我突破三個層面探討,發現課程任務設計、引導員鼓勵表達、失 衡狀態、自我揭露、包容接納、正向鼓勵、團隊意識形成、害怕被孤立、好勝心、 安全感及反覆練習乃行為改變之機轉因素,並影響後期形成共好團隊。2.領導者參 與活動後感受包含:成就感、歸屬感、驚訝感、無助感及責任感,收穫包含:自我 察覺、換位思考、尊重少數、觀察力、溝通能力及社交關係,產生之漣漪包含:領 導者態度、溝通表現及社團經營,實際應用包含建立良好的社團溝通平台及改善個 人的溝通模式。3.對於溝通能力之影響,表達能力包含:主動表達、明確表達、確 認對方想法及統整團隊意見,其影響契機為產生誤解、溝通無效、認知不同;傾聽 能力包含:耐心傾聽和多聽不同意見,其影響契機為問題解決、保持中立及認識對 方;同理反應能力包含:換位思考、給予正面回饋及理解對方感受,其影響契機為 重視感受、立場不同及正向循環;社交互動能力包含:主動建立關係、不要放棄溝 通、找到共同語言及記住對方名字,其影響契機為社交能力不足、溝通無礙及接納 彼此。Item 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資優生創造力、領導才能之成效研究(2011) 林雅琪本研究旨在依據編製的「探索教育活動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中資優生的創造力和領導才能的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樣本取自台北市某兩所國中七年級數理資優學生共63人為研究對象,測驗工具為「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領導技能問卷」和「陶倫斯創造思考活動圖形版甲式」,分析探討接受「探索教育活動方案」十二次的實驗組共29人,與未接受方案的控制組共34人,在實驗結束後,根據兩組測驗結果所得資料,進行T檢定及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實驗組在創造力表現的情形;進行T檢定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兩組受試在「領導技能問卷」的表現。並輔以實驗組參與方案的質性資料,佐證實驗結果,為前、後測的不等組實驗設計。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在創造力的成效:實驗組學生在「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與「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之流暢力與獨創力分數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但是在開放性、精密力、標題與總分分數與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 二、 在領導才能的成效:實驗組學生在「領導技能問卷」之領導基本概念向度、書寫溝通技巧、團體動力技巧、個人特質的分數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但是在口語溝通技巧、價值澄清、做決定技巧、問題解決技巧、計畫技巧的向度和總分的分數與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 三、 在學生滿意度及教師省思:實驗組學生能提出正向回饋和滿意度,教師則提出七項個人省思成長。 根據本研究發現及省思,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及後續研究、教學者之參考。Item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 —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2013) 許珍瑜; HSU, Chen-Yu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以臺北市某高中國中部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方案參考探索教育活動文獻,配合研究者任教學校推展之本位課程目標而設計,進行每週100分鐘,共六週的課程,以瞭解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實施之歷程。本研究研究目的有三: 一、 設計可在本位課程中實施的探索教育方案。 二、 了解在本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為何。 三、 找出解決課程實施中所發生問題的方法。 本研究以「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進行三大單元課程活動設計,隨機抽取一班國中七年級共34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經由觀察、文件分析、教學札記蒐集資料,探討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實施之歷程與所遭遇之困難,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 學校本位課程探索教育活動方案之發展歷程會因活動執行時間、學生安全問題、學生表現情形來進行調整,確實可在本位課程實施。 二、 學校本位課程課程中的主要困難為課程時間、課程活動與課程配套問題,授課前要事先準備,授課中須依實際情形來進行調整。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做為探索教育活動融入本位課程之參考,並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冒險教育訓練課程對高關懷班教師知能提升之研究(2012) 王昱淇; WANG, YU-CHI本研究試圖瞭解冒險教育訓練課程提升高關懷班教師知能之內涵及元素,並瞭解高關懷班教師對冒險教育訓練課程之建議。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利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訪談六位參與「臺北縣高關懷冒險王第一期初階種子教師培訓計畫」之國民中學高關懷班教師。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冒險教育訓練課程,可提升高關懷班教師教學知能、輔導知能及專業精神。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教學知能,分別呈現於重視多元適性之課程理念、貼近生命之課程目標、活用活動並具創意思考之課程設計原則與內容,及重視過程並強調引導表達之課程評量等內涵;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輔導知能,分別呈現於診斷時之敏銳觀察、運用中介諮商並耐心候答和同理接納,及處理學生事務時理性期望,同時不忘個人照護之內涵;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專業精神,分別呈現於充滿信心能量並嘗試突破之教育興趣、關係對等且勇於碰撞之教育態度、堅定信念之教育理想,及願意推廣經驗並追求增能之教育熱情等內涵。 二、冒險教育訓練課程中之冒險課程、營隊實作、引導員與參與成員,能提升高關懷班教師知能。其課程元素分別為冒險課程中體驗反思及團隊建立之基本精神,和波段漸進、實務導向且呈現風險之課程內容;營隊實作中富預估協調與高挑戰性之流程規劃,及兼具正向與挫折經驗之活動引導;引導員權威形象及身體力行之特質,與呈現引導態度、方式及焦點之專業示範;參與成員具教育熱忱及同理支持之特質與信念,及利於實務分享之多元背景。 三、高關懷班教師對冒險教育訓練課程,提出對訓練課程及教師促發者之建議。對於訓練課程之建議,針對課程規劃應增加課程頻率及相關課程,包含輔導議題、風險評估、戶外技能,及活動實作等內容;針對引導員則應注意在地文化。對於教師促發者之建議,為應正視冒險教育效益,鼓勵教師推廣,並說明課程產出期望,同時考慮教師準備度。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研究者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探索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石碇國小中年級為例(2012) 陳俊宏; Chen, Chun-Hu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石碇國小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行動研究方案參考探索教育活動文獻,配合民國97年微調課程綜合活動領域中年級的能力指標而設計,進行每週120分鐘,共四週的活動。瞭解國民小學中年級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融入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學習之歷程與團隊形成;和實施困難與因應策略。 其具體的結論如下: 一、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可發現團隊形成歷程 二、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施教者能影響實施效果 三、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引導反思活動需多元技巧 四、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因應策略更加完善 五、實施探索教育活動課程,促進專業成長及開拓全新視野 綜合研究結果,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做為國民小學中年級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融入探索教育活動之參考。期望本研究能達到以下幫助,一是對想進行探索教育活動課程的教師,給予一些實施課程上應注意的建議事項;另外則是對未來想進行相關研究的研究者,再進一步探討的部分提出建議。Item 冒險教育活動對中學生領導力影響之研究 - 以新北市某私立學校八年級學生攀登雪山活動為例(2012) 呂岡侃; Lu Kang Kan本研究旨在透過冒險教育活動設計,將中學生應具備的領導技能元素融入冒險教育活動當中,以期透過活動過程來提升參與者的領導能力,並以新北市某私立學校142名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依參與冒險教育活動與否區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利用心理出版社所出版「領導技能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在活動執行前後進行測驗,透過問卷前後測來進行比較,以瞭解攀登雪山冒險性活動課程對中學生領導力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冒險教育活動對於中學生領導力產生下列的影響: 1.參與冒險教育活動的學生在領導技能上,在領導基本概念、書寫溝通技巧、口語溝通技巧、團體動力技巧、問題解決技巧、個人特質、計畫技巧等七個項目,都達顯著差異冒,且透過效力大小分析可知其影響程度達輕度改變。 2.性別因素對於冒險教育活動在領導技能上確實造成影響,參與活動的八年級女學生表現顯著優於男學生,且實驗組女學生的檢定結果在「領導基本概念」、「口語溝通技巧」、「團體動力技巧」、「問題解決技巧」、「個人特質」、「計畫技巧」等六項通過顯著檢定,且「領導基本概念」、「團體動力技巧」、「個人特質」等3個項目效力大小達中度以上改變。 3.在冒險教育活動期間擔任活動領導職務的學生,在「領導基本概念」、「書寫溝通技巧」、「問題決技巧」、「個人特質」、「計畫技巧」上均有顯著差異,且在「書寫溝通技巧」和「問題解決技巧」的效力大小幾乎達中度改變,表示擔任活動領導職務對領導技能確實產生影響。Item 戶外指導員培訓方案成效之研究(2019) 林傳晟; Lin, Chuan-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戶外指導員培訓方案成效為何,以Kirkpatrick評估模式作為研究基礎,探討受訓者的反應、學習與行為三個層次之培訓成效,即評估受訓者對於培訓方案的滿意程度為何;受訓者接受培訓後學習到了哪些知識、技能以及態度;以及評估受訓者實際應用所學的情形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並從八位參與培訓方案的成員中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根據本研究結果,結論如下: 一、 受訓者對於培訓方案反應層次之成效研究結果: (一) 「受訓者參與培訓方案的感受」:對於符合學習期待感到滿意、自我實現的成就感、珍惜參與培訓方案的機會、自在且舒服的學習氛圍、初次體驗的新奇感、滿載而歸的喜悅。 (二) 「受訓者對於夥伴共學的感受」:獲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夥伴彼此間的互助與支持、夥伴彼此間的尊重與接納、喜歡夥伴間的教學相長、喜歡與不同背景的夥伴相互學習。 (三) 「受訓者對於培訓方案設計與安排的想法」:培訓方案的課程設計是完整且充實、滿意軟硬技術並重的課程安排、滿意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與安排、考量外在因素之干擾。 (四) 「受訓者對於講師課程教學的想法」:講師的教學風格與態度、講師在教學內容上的呈現、講師同理與在意受訓者的學習狀態、講師的教學技巧與手法、講師實施評量與回饋機制、講師在教學時間及節奏上的掌握、講師在教學資源上的運用、講師戶外知識與技能的專業展現、講師注重課程教學上的安全風險管理、講師臨機應變的能力。 二、 受訓者對於培訓方案學習層次之成效研究結果有: (一) 「知識上的學習」:裝備器材的認識及其使用準則、裝備器材的保養維護與管理、固定點的挑選與架設之評估、樹木生長及結構原理、攀樹運動的歷史與發展、繩索課程設施的認識及其安全操作準則、水文辨識與判讀的準則、風險覺察與評估管理的準則。 (二) 「技能上的學習」:攀樹的上升與下降技巧、低高空繩索設施的架設與安裝、攀樹的器械的使用及系統架設、渡溪的基本技巧與應變處理、溯溪背包的防水技巧、繩結的打法與應用、課程教學與帶領的技巧、安全確保系統的操作與指導。 (三) 「態度上的學習」:安全與風險管理的意識提升、指導員具備的態度與特質、同理體驗者的心情與感受、愛護戶外裝備器材的意識提升、繩索挑戰場地的維護與管理觀念。 三、 受訓者對於培訓方案行為層次之成效研究結果有: (一) 「所學知識應用的情形」:應用裝備器材管理的知識於工作場域、能夠與人深入的討論與分享專業領域。 (二) 「所學技能應用的情形」:運用所學的教學手法在實際的課程帶領、運用所學的繩結技能於日常生活中、課程的教學與帶領應用之情形。 (三) 「態度上改變的情形」:安全與風險管理的意識提升、指導員專業形象及心態的轉變、對於相關事物之敏銳度提升。 (四) 「實際應用後的反思」:未來在課程設計上的發想與構思、課程教學與帶領上的調整及修正、累積實戰經驗與持續進修的重要性。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與結論,研究者歸納研究發現與反思後,對於培訓方案以及未來後續研究提出幾項建議。Item 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學習障礙伴隨社交缺陷學生社交技巧影響之研究(2018) 梁綜文; Liang, Tsung-Wen本研究旨在探討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國中階段學習障礙伴隨社交技巧缺陷學生影響。隨著冒險教育的發展,在普通教育現場證實冒險教育能提升學習者的人際互動與社交能力,但在特殊教育領域卻少有相關之研究。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方式進行教學現場問題探討。針對九名國中學習障礙伴隨社交技巧缺陷學生,透過平面式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實施,以國民中小學社交技巧檢核表、訪談與觀察等進行評估分析其對社交技巧影響與其影響因素。在行動研究歷程中,透過協同教學者、助理引導員與督導的對話討論,修正行動研究的計畫與執行。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實施冒險教育方案後,學習障礙學生在國民中小學社交技巧行為特徵檢核表之前後測平均分數降低,呈現正向之進步趨勢。 二、方案介入後,學習障礙學生在社交技巧之從衝動回應到等待傾聽的過程、從沉默到表達意見的轉變、從被動到主動參與的歷程、從干擾到遵守規範的進步、主動促進團隊討論的轉變、從易怒到控制情緒的過程與從活動中覺察個人互動的行為獲得提升。 三、探究影響活動方案的因素為:引導反思促進學習聚焦、團隊互動強化行為建立、動態活動增進學習效益、對話溝通的真實情境、關注學生的社會行為、團隊成員的友善接納與行動計畫的遷移應用。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進一步提供冒險教育在特殊教育領域運用之建議,並以個人在行動研究從計畫、執行與分析的歷程中進行研究反思。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國中探索教育方案為例(2019) 洪筱茹; Hung, Hsiao-Ju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北市某國中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探索教育方案為例。本研究的起因為研究者本身為此課程的執行者之一,操作數年下來有發現一些問題,因此思考探索教育方案未來可以改進或修正的方向。此外,研究者加入該校任教時,探索教育方案的發展已近乎完成,想透過此研究了解探索教育方案的緣起與發展,未來發展時可以承接過去的脈絡。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新北市某國中探索教育方案之緣起與發展歷程。 二、 從歷任授課教師、校長對課程的分析與看法作為修正、調整之依據。 三、 探討發展探索教育方案所需要或可挹注的資源。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透過訪談、文獻回顧研究者的經歷,去探究方案的緣起與發展、統整操作方案的心得、了解探索教育方案的特色及討論未來發展的方向。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探索教育方案的發展歷程中,校長的角色是開創者。歷程長久且動態修正,並呼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 二、 探索教育方案應再次定義相關概念,並繼續保持原有的特色與亮點,在既有的課程基礎上,重新整合並且循序漸進的導入新課程 三、 仍需挹注相關資源以利課程持續發展 最後提出對於以探索教育方案來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建議、以及未來研究探索教育方案相關的建議。還有研究者的省思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