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輕症自閉症者大專校院離校後就業情況分析(2023) 陳儀芳; Chen, Yi-Fang近年來大專校院的自閉症學生人數逐年攀升,但有些研究指出,無論自閉症者的智力或教育程度如何,在就業的表現均不理想。本研究旨在了解輕症自閉症者大學離校後的就業經驗與現況,並以自編的「大學離校後自閉症青年就業情況追蹤調查」為工具,採方便取樣,共收回81份有效問卷。輕症自閉症者的就業與未就業情況約為3.3:1,輕症自閉症者的樣本以公立大學為主,可能因此平均薪資較一般青年佳,但他們仍較一般學歷相當的青年更容易從事低技術性的職類,或是計時、零工等非典型工作,且半數以上的在職者年資未滿一年,顯示他們多處於就業未穩定的狀態。輕症自閉症者有頻繁地更換工作的現象,且離職原因與其自閉症特質有關聯,包括因面臨職場人際困難、難以適應工作而有壓力等。輕症自閉症者在尋職時常面臨經歷不足、對自己或工作不了解、缺少求職技巧等各樣困難,且失業時間更長、更少獲得錄取機會。但儘管有就業方面的困難,輕症自閉症者卻鮮少使用身心障礙者的職業重建資源,原因包括對相關資訊不了解、服務不適用等。關於輕症自閉症個體與環境適配性不佳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職業重建流程給予輕症自閉症者協助,是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Item 對話式閱讀介入對提升自閉症幼兒詞彙理解之成效(2022) 李禕禕; Li, Yi-Yi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對話式閱讀介入對自閉症幼兒詞彙理解之成效為何。研究對象為三位就讀新北市公幼之自閉症幼兒,其生理年齡介於五歲到六歲半之間。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法,以跨受試多探試設計,介入處理期三至四週,期間至少進行十二次介入。詞彙理解的資料收集以研究者自編之繪本詞彙理解測驗為主,以比較受試幼兒於基線期和處理期,對繪本詞彙理解之變化,以及保留期之詞彙理解維持成效。處理期的對話式閱讀介入,為根據Whitehurst等人所提出的對話式閱讀策略與受試幼兒進行共讀。研究結果發現,對話式閱讀介入能對受試幼兒的詞彙理解產生中等到極高的立即效果,亦在保留期具有維持效果,且對話式閱讀介入與自閉症幼兒的詞彙理解具有功能關係。本論文亦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者、家長及教師提出建議。Item 遲獲確診輕度自閉症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之探究(2021) 歐思賢; Ou, Szu-Hsien目前國內文獻或政府公開資料中,自閉症女性出現率與其他國家有極大落差,突顯我國醫療診斷和教育評估系統可能存在的不足。當前國外研究顯示遲獲診斷的自閉症女性在確診前,常歷經一連串壓力情境並獨自面對處理。為釐清她們在兒童時期適應困難未被辨識的原因,有必要從生活經驗中,透過其觀點瞭解女性在自閉症特徵上微妙的表現型(phenotype)。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後首次確診為自閉症的女性,瞭解其從小到大在學校生活中所歷經的挑戰、未被發現的需求、尋求幫助的歷程,以及醫療診斷、特殊教育鑑定的意義與影響。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招募9位研究參與者,包含3位自閉症女性、主要照顧者與高中階段熟識教師各1位。參與者知情同意後,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與相關文件資料,以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及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進行研究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刻劃三位遲獲確診輕度自閉症女性與周遭環境互動之成長歷程,顯示出她們從小優異的認知能力與自閉症特質樣貌。結論指出三位女性共同經歷隱身、屏蔽、負荷、急墜與起伏五個狀態,諸多因素致使她們在前三個狀態時,自閉症特質或適應困難未能及時被辨識出來,終致跌入急墜狀態;待確診、穩定接受醫療處遇與特殊教育服務介入後,她們才逐漸進入起伏狀態。此外,她們在「非語言溝通困難」及「刻板、重複的舉動或言語」的表現,出現在更早期或更隱微而不易被察覺;基於融入同儕動機讓她們也有長期的友誼;這些有別於以往對於自閉症男性的樣貌,可能讓她們的自閉症特質更難被注意到。再者,三位輕度自閉症女性心理健康的急墜,與她們三種清楚的知覺有關:睡眠問題惡化、失真實感與自我概念貶損;而與之息息相關的三角系統──學校、家庭和心理專業人員──在面對三位女性的適應困難時,彼此採取的行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態度與優異能力可能致使輕度自閉症女性適應困難不被辨識;經歷長期偽裝後,對她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感受自身觀點被理解。最後,確診自閉症讓她們認識更完整的自己,而遲獲診斷的風險包括與共病交織的複雜性,錯失特殊教育早期介入,建構牢不可破的信念好壞難料;另一個角度則是發現自閉症女性更多元的樣貌。最後討論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的限制,擴論本研究發現應謹慎看待;也提出對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教師輔導校園性騷擾自閉症行為人之個案研究(2020) 鄭傑陽; Cheng, Chieh-Yang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探究教師為自閉症學生實施性平教育課程與相關教育輔導對學生行為之影響。透過半結構訪談的方式,針對4件國、高中自閉症學生涉入校園性騷擾之事件,訪談11位班級導師、特教個管老師與防治教育人員,加上研究者自我陳述,從中探討教師輔導教育自閉症學生之歷程,以及學生發生性騷擾事件前後脈絡與對其後續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自閉症學生發生校園性騷擾事件的原因可能有個人生理特質、心智理論發展不足與性別對性騷擾的認定。 二、曾受性平相關培訓之教師,對自閉症進行性平教育課程會較有信心,學生配合度較高,效果可能較顯著。 三、輔導成效可能會受到自閉症學生之認知功能、行為問題、自我控制能力、家庭支持與教師監控等因素影響。 四、自閉症學生在教育輔導後皆有達到行為頻率及強度降低的效果。 五、性平教育課程對於認知功能低落或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自閉症學生效果可能有限。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教育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修訂版學步期自閉症檢核表在不同場域篩檢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幼兒的正確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9-11-??) 洪楹佳; 陳奕臻; 吳進欽; Ying-Chia Hung, I-Chen Chen, Chin-Chin Wu修訂版學步期自閉症檢核表(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M-CHAT)為國際上常見的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幼兒篩檢工具。然而,M-CHAT 在臺灣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探究M-CHAT在臺灣的不同場域(如:基層診所與綜合醫院)篩檢ASD 幼兒的正確率。18-29 個月的幼兒共272 名,包括:ASD 幼兒74 名、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delay, DD)幼兒87 名與一般發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幼兒111 名,由主要照顧者填寫23 題「是/ 非」選項的M-CHAT。以卡方檢定(chi-squaredtest)比較ASD、DD 與TD 幼兒在M-CHAT 題目失敗率的差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檢驗三組幼兒在總分及不同簡版分數的差異。然後,以訊號偵測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決定M-CHAT 的切截分數,並以判別函數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找出M-CHAT的結構矩陣,決定關鍵題目。在綜合醫院場域使用時,M-CHAT 篩檢ASD 與DD 幼兒,以任4 題失敗作為切截分數,敏感度與特異度皆為 .72。使用不同簡版時的敏感度為 .62- .72,特異度為 .85- .91,簡版14 題(Brief 14)篩檢率正確率最佳。在基層診所場域使用時,M-CHAT 篩檢ASD 與TD 幼兒,以任3 題失敗作為切截分數,敏感度為 .81,特異度為 .83。使用不同簡版時的敏感度為.62- .72,特異度為 .95- .99,一樣是簡版14 題篩檢正確率最佳。M-CHAT 用在綜合醫院場域篩檢ASD 幼兒正確率尚可,用在基層診所場域篩檢ASD 幼兒正確率良好。本研究結果支持M-CHAT 可以在臺灣用於ASD 幼兒的早期篩檢,特別是在基層診所場域。然而,在不同場域使用M-CHAT,需要使用不同的切截分數。Item 自閉症類群障礙與發展遲緩幼兒共享式注意力與模仿能力的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9-11-??) 吳進欽; 林昇億; 朱慶琳; Chin-Chin Wu, Sheng-Yi Lin, Ching-Lin Chu本研究探討3 歲以下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與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delay, DD)幼兒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JA)與模仿能力障礙與表現型態,及JA 與模仿和語言能力的關聯性。受試者為生理年齡25-36 個月的ASD 與DD 幼兒各61 名。以修訂臺灣版兩歲期自閉症篩檢工具評估主動性JA(initiating JA, IJA)、回應性JA(responding JA, RJA)、物體操作及手勢動作模仿能力,IJA 分為完整IJA(full-IJA, F-IJA)與部分IJA(partial-IJA, P-IJA)。以穆林發展量表測量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及整體語言,以適應行為評量系統第二版中文版-幼兒版測量溝通適應。共變數分析控制整體心理年齡後,ASD 組的F-IJA、P-IJA、RJA 顯著低於DD 組,模仿能力無顯著差異。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發現組別與非語言溝通能力的交互作用達顯著顯示ASD 與DD 組的JA 與模仿能力存在不同表現型態,ASD 組IJA 表現最差,而DD 組手勢動作模仿表現最差。階層迴歸探究ASD 與DD 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因素,發現ASD 組手勢動作模仿和語言理解、語言表達,以及溝通適應具顯著關聯性,P-IJA 和語言表達具顯著關聯性,RJA 和語言理解與溝通適應具顯著關聯性。DD 組僅手勢動作模仿和語言表達具顯著關聯性。本研究顯示ASD 幼兒主要缺陷為JA,模仿能力是落後而非缺陷,ASD 幼兒在JA、模仿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順序不同於DD 幼兒。ASD 與DD 幼兒JA 與模仿能力表現型態的差異,導致兩組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因素也不同。本研究結果可以作為ASD 與DD 幼兒早期篩檢與早期療育的參考。Item 以符號互動論觀點探討國小普通班高年級自閉症學生之學校適應(2016) 邱子華; Chiu, Tzu-Hua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符號互動論為研究觀點,探討兩位國小高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學校適應情形。本研究主要訪談兩位國小高年級自閉症學生,以了解他們在校園生活中,對於其個人心理適應、人際關係適應、行為表現適應及學業學習適應的觀點、詮釋及因應之道。也輔以入班觀察及訪談兩位研究參與者之導師及同儕,以形成多元觀點對話。研究結果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在校園生活中顯現「表淺的朋友認定」、「狹隘的社會訊息接收」、「對規定的嚴格恪守」、「不共脈絡的模仿」、「自我觀點下的同理心」、「觸覺敏感的狀況」、「凌亂無序的生活管理」、「興趣是啟動的鑰匙」等特徵。最後,本研究期許能帶給現場實務者一些省思:「老師應正視學生本身對學校適應的行動脈絡」、「自閉症學生在班上不干擾不代表沒有需求」、「自閉症學生的人際關係亟需成人引導」、「興趣是開啟自閉症學生學習的鑰匙」、「同儕友伴選擇與訓練的重要性」、「建構健全的校內特殊需求學生支持體系」。Item 自閉症類群障礙兼藝術才能優異青年之家庭支持系統網絡及其歷程(2016) 黃琬純; Huang, Wan-Chun本研究旨在探究ASD藝術才能優異青年的家庭系統與網絡對其才能發展的支持歷程,以及青年對家庭支持的評價與感受,並蒐集青年藝術才能發展歷程的藝術表現和認知特徵。採用立意抽樣三位ASD青年並邀請其家庭參與,先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蒐集資料,再以敘事研究「整體—內容」進行支持歷程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ASD青年出現學者症候群藝術家的藝術表現與特徵,包括特定於繪畫和雕塑領域、天分於幼年時出現、擁有透視法繪圖與物體三度空間感知能力、大量的主題式作品、新穎原創的表達派與素描性質的寫實派、媒材的選擇依喜好而固著、現實生活經驗為創作的主要題材。藝術表現與其認知特徵有關,包括不喜複雜好單純、高度系統化、文字創作能力帶動繪畫思維力與創造力、延伸練習。 ASD青年家庭支持系統具父母次系統且無隔代教養,僅一家庭無手足次系統。ASD青年與父母次系統的互動能形成支持;與手足次系統的互動能形成正向影響;而用餐時光,則能增進和家庭成員的認知和情感交流。ASD青年家庭內部支持網絡包括父母親、手足、親戚,外部支持網絡包括學校、臺師大特教系藝術才能研習班、家庭教師、安親班幼教老師、社會支援團體與宗教團體、朋友。家庭內部支持較多時,外部環境支持來源稍少未見得對藝術才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但學校及臺師大特教系藝術才能研習班均作為三個家庭外部環境重點支持來源,給予家庭所無法提供的支持,對ASD青年的藝術才能發展有其增強作用。此外,情緒性支持無性別差異。 三個家庭支持歷程內容相似為「重視情緒發洩或行為管理」、「陪伴」、「愛與尊重,安慰與鼓勵」、「扮演經紀人或祕書」、「旅遊或外出經驗」;各自特有的內容為Snow家庭的「推動另類安置」、「情境與人脈支持」;Forest家庭的「一般人的教育」、「不忌諱自閉症標籤」;以及Wood家庭的「母親為藝術啟蒙者」、「信仰支持」、「對生涯持寬鬆心態」。另一方面,歷程裡發現階段性變化的七個項目包括「家長對特殊才能的認知、態度與行動」:初無栽培想法,後因ASD或升學對優勢才能轉而重視,最後正式發展藝術才能並全力支持;「青年的變化」:藝術媒材均先經歷硬筆時期,再至軟筆時期,且ASD特質和藝術才能呈消長趨勢;以及「手足對ASD青年的認知變化」;「Snow母子關係的變化」;「Forest母女權力移轉」;「Wood母親心境變化」;「Wood父親家庭參與的變化」。 並歸納出青年才能發展的主動性因素為教師發掘發展和母親挺身而出;被動性因素為青年的升學或轉學事件。發展良好的可能因素有四:青年的天生藝術才能與執著、家庭支持、適時出現啟蒙者或重要他人、外部環境支援。關於ASD青年對家庭支持的感受與評價是三位青年均對家庭或父母表示感謝之意,亦可發現他們對母親有較多的支持感知,比如母親給予較多的愛與鼓勵、需要母親協助處理日常和藝術事務。 研究結果可作為家庭與社會網絡成員對ASD藝術才能優異青年之親職和支持的依據及參考。Item 以眼動儀探討罹患自閉症類群障礙症之兒童對自然情境圖片中社會訊息之凝視型態:ASD自然情境圖片眼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8-07-??) 余勝皓; 陳學志; 林慧麗; Hsueh-Chih Chen, Sheng-Hao Yu, Hui-Li Lin本研究探討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幼年時期社會認知缺陷本質。針對部分研究結果支持ASD患者較少觀看人物眼睛,仍有爭議,例如:ASD患者於動/靜態刺激的表現尚未有清楚穩定的結果。此外,眾多研究將焦點放在ASD成人患者。本研究使用眼動儀探索ASD患童在靜態高生態效度的社會刺激圖片上之凝視型態,共招募25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患童為實驗組,25位配對性別、年齡及智力的典型發展兒童為控制組。操弄變項為圖片人數(單人、雙人)及圖片類型(社交、非社交),依變項為注視時間及第一凝視點。以注視時間為依變項所發現的結果,除了與過去研究大致相符外(ASD患童在人物、頭部及眼睛區域之注視時間顯著低於典型發展組,於非人物區域及嘴巴區域顯著高於典型發展組),亦發現ASD患童的社會注意力缺陷或許不在於對社會訊息的凝視組型,而在於對社會訊息凝視偏好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以第一凝視點為依變項所發現的結果顯示,第一凝視點是呈現出組間差異之敏感指標;第一凝視點分析結果顯示ASD患童在人物、頭部及眼睛區域的凝視優先性顯著低於典型發展組,而於嘴巴及頭部其他區域則高於典型發展組。本研究貢獻在於嘗試以較具外在效度、具自然情境脈絡的取向來探索ASD患者之凝視行為,並採用更敏感的眼動指標,即第一凝視點。同時,本研究以學齡兒童為受試者,故能探索更早期的凝視型態。再者,本研究同時考量實驗素材之人數與互動性,亦控制人物的臉部表情,故能有較細緻的結論。Item 一位星星王子的音樂特殊才能發展歷程: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6-07-??) 梁斐瑜; Feei- Yu Liang雙重殊異學生一向都是被忽視的一個族群,亦因其特殊性使得特殊才能發展常處於卓越邊緣 。欲滿足雙重殊異學生的特殊學習殊求,是極具挑戰性的。如何提供雙重殊異學生一個公平的教育資源使其能實現潛能,其鑑定與教育的適切性是一個重要議題。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透過觀察、訪談及文件檔案的資料,蒐集探討一名雙重殊異自閉症學生小帥在報考音樂資優班落選後,如何在一個由自閉症學生組成的同質性樂團中,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發揮音樂特殊才能之優勢,以及如何藉助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因應發展音樂特殊才能之挑戰。研究結果為:一、小帥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發揮音樂特殊才能之優勢包括以唱歌優勢引導同儕跨越障礙齊聲合奏、音感佳成為樂團中的好幫手、記憶力佳幫助樂團同儕建構樂句、非線型的思考模式賦予音樂新的詮釋,以及非規範性的想法促使同儕邁向創新;二、小帥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在發展音樂特殊才能之挑戰因應,包括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的典範引導突破拍數計算困難、同儕間內隱知識的習得消除固執己見、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培訓樂團程度最高的同儕作為大師兄以因應組織能力的缺乏、分部練習形成同儕師徒學習架構讓同儕一起探索以減低挫折感、透過同儕師徒的團隊學習超越他人評價,以及藉由隱性知識視覺化以強化音樂性強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