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聾父母聽嬰兒語言習得之個案研究
    (2006) 林怡莉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瞭解聾父母聽嬰兒相同溝通功能下,語言形式的發展;及其手口語發展和一般聽嬰兒有何異同點;並瞭解聾父母聽嬰兒的語言環境。研究對象為17個月大的聾父母聽嬰兒,研究方法為縱貫式自然觀察個案研究;定期至個案家中蒐集聽嬰兒與聾父母自然互動的語料,並配合非正式訪談取得聾父母聽嬰兒的語言背景,直到個案24個月大,為期7個月。將蒐集的語料進行轉譯,並觀察當時語境來判別其語意,再作溝通功能的分類及編碼、分析。 根據語料分析及訪談資料整理,本研究共得以下幾點結論: 一、 聾父母聽嬰兒在溝通功能上會以各種形式表達,但仍有階段性發展;聽嬰兒會採用自己最熟練的表達方式—口語,但亦會依據父母的回應來進行修正,改變表達形式,以達到有效的溝通功能。 二、 聾父母聽嬰兒的口語發展和一般聽嬰兒無異,雖有暫時性的構音問題及兒語現象,但只要有足夠的口語環境,便可以提供機會修正發音;手語發展各階段約晚口語1至2個月,但手語發展經歷和口語發展相似階段及現象。 三、 本研究個案手語發展速度較國外研究結果慢,可推論其受到家庭環境經驗的影響及手、口語接觸時間比重的差異而導致。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 一、 家庭教育方面: 著重特殊家庭的語言教育需求,提供資訊或網站等,讓聾父母在教養聽嬰兒上得到應有的建議。 二、 未來研究方面: 1.研究時間加長: 建議未來研究進行一年以上的觀察。 2.研究架構: 未來相關聾父母聽嬰兒的語言形式發展研究可延續「溝通功能」作為主要研究架構,並待國內建立成人手語規則後,便可作嬰幼兒手語發展深入分析,如語法、語意等。 3.研究對象: 日後可嘗試尋找聾父母聾嬰兒、聽父母聾嬰兒等不同研究對象,並將其語言背景作詳細說明,便可將不同研究對象的語言發展作相關比較及分析。 4.聾父母聽嬰兒家庭語言環境的探討: 本研究個案的手語環境並不順暢,大部分時間待在托育機構,且聾父母自然手語教育,受到奶奶的阻止;因此未來研究可針對國內聾父母聽嬰兒家庭語言環境作相關探討,如隔代教養或托育機構對聽嬰幼兒語言習得的影響。 三、 手語轉譯系統的建立: 視覺資料轉譯規則的建立,及相關研究工具的研發。
  • Item
    泛自閉症兒童與母親在遊戲互動中的語用行為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朱芳誼; 張鑑如; Fang-Yi Chu; Chien-Ju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泛自閉症兒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在與母親遊戲互動時出現的語用行為,特別關注在溝通意圖、溝通功能、語用彈性這三者的類型表現。研究對象為生理年齡在53-69個月之間,且皆沒有智力障礙的三名ASD兒童。研究方式為母親與孩子一起玩研究者提供的四樣玩具(球、變形金剛、蠟筆和紙、繪本)約20分鐘。研究者將所有玩玩具的過程錄影拍攝,並以INCA-A語用分類系統(Inventory of Communicative Acts-Abridged)分析編碼當中所收集到的語料。研究發現:「在溝通意圖」中,年齡較小的ASD孩子與母親多出現討論眼前可見事件的類型;年齡最大的孩子則出現表達物體抽象屬性的類型。在「溝通功能」上,母親傾向時常詢問孩子問題、孩子較常出現回答問題的類型。與一般兒童相較之下,ASD兒童同樣具有開啟互動的主動性,但是卻很少出現「詢問一個wh開頭問題」的功能類型。在「語用彈性」中,兩名ASD兒童出現的語用彈性類型比一般兒童較少,以及在低結構的活動中展現出較佳的語用彈性度。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描述分析,並提供相關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泛自閉症兒童與母親在遊戲互動中的語用行為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朱芳誼; 張鑑如; Fang-Yi Chu; Chien-Ju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泛自閉症兒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在與母親遊戲互動時出現的語用行為,特別關注在溝通意圖、溝通功能、語用彈性這三者的類型表現。研究對象為生理年齡在53-69個月之間,且皆沒有智力障礙的三名ASD兒童。研究方式為母親與孩子一起玩研究者提供的四樣玩具(球、變形金剛、蠟筆和紙、繪本)約20分鐘。研究者將所有玩玩具的過程錄影拍攝,並以INCA-A語用分類系統(Inventory of Communicative Acts-Abridged)分析編碼當中所收集到的語料。研究發現:「在溝通意圖」中,年齡較小的ASD孩子與母親多出現討論眼前可見事件的類型;年齡最大的孩子則出現表達物體抽象屬性的類型。在「溝通功能」上,母親傾向時常詢問孩子問題、孩子較常出現回答問題的類型。與一般兒童相較之下,ASD兒童同樣具有開啟互動的主動性,但是卻很少出現「詢問一個wh開頭問題」的功能類型。在「語用彈性」中,兩名ASD兒童出現的語用彈性類型比一般兒童較少,以及在低結構的活動中展現出較佳的語用彈性度。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描述分析,並提供相關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