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老年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與身心健康間的關係:慈悲與相互關係的雙中介效果
    (2024) 黃章宏; Huang, Chang-Hung
    臺灣如今為高齡化社會,將面臨更多老年人照顧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者負荷、照顧者身心健康的關係,並探討慈悲與相互關係之中介效果。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用方便取樣與立意取樣的方式,在研究對象同意下,利用結構式問卷資料,以線上作答或是紙本填寫的方式,使用量表包含:照顧者負荷量表(CBI)中文量表、自我慈悲量表(SCS-SF)、他人慈悲量表(CS)、相依關係量表(MS)、一般健康問卷短版(GHQ-28)。本研究有效樣本為121人,其中包含網路作答106人,紙本作答15人。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8.61歲,其中女性有86人(佔71.07%),男性有35人(佔 28.93%)。參與者的照顧對象最多為父母,共有61人(佔50.41%)。研究參與者照顧持續時間集中在照顧1至3年,其中照顧滿1年有20人(佔16.53%),照顧滿2年有19人(佔15.70%),照顧滿3年有27人(佔22.31%),121位平均照顧者持續時間平均為每人照顧3.88年。研究參與者的每日平均照顧時間大多為6小時以下,人數共有87人(佔71.90%)。本研究結果發現: 照顧負荷在不同「工作情形」與「每日平均照顧時間」的照顧者上存在顯著差異。自我慈悲在不同「年齡」、「宗教」的照顧者上有顯著差異。他人慈悲在不同「性別」、「教育程度」的照顧者上有顯著差異。身心健康在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工作情形」、「每日平均照顧時間」的照顧者上有顯著差異。 照顧負荷與自我慈悲、相互關係皆有負相關,照顧負荷與身心健康有正相關,自我慈悲與他人慈悲有正相關,自我慈悲、他人慈悲和相互關係皆與身心健康有負相關。 照顧負荷對於身心健康有顯著預測力,可解釋的變異量達55%,加入自我慈悲、他人慈悲後,可解釋的變異量增加為67%,而加入相互關係後整體的解釋力並沒有增加。自我慈悲能夠在照顧負荷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果。他人慈悲與相互關係不具中介效果。 本研究顯示對於照顧者來說,照顧負荷越大則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越差,而自我慈悲可部分緩解照顧負荷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 依據上述結果提出討論以及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並針對目前政策法規以及諮商輔導人員在對於照顧者處遇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正念與慈悲的中介效果
    (2015) 蘇春暉; Su, Chunhui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的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是否受到正念、自我慈悲與他人慈悲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方便取樣獲得309個有效的大學生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階層回歸分析等方法對觀察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發現:(1)不同背景變項上,大學生的關愛目標、自我形象目標、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與社會連結感在『性別』、『感情狀況』、『家中排行』、『家庭收入』、『社團經驗』、『求助經驗』有顯著差異;(2)大學生的自我慈悲、他人慈悲、正念分別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正向預測力,大學生的注意力、自我友善、友善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正向預測力,自我批評、孤立感、分心對社會連結感有顯著負向預測力;(3)不同『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類型』之大學生在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社會連結感上有顯著差異;(4)在『高關愛低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分別受到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在『低關愛高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受到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在『低關愛低自我』類型下,關愛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會分別受到正念、自我慈悲、他人慈悲的完全中介。本研究針對大學生的輔導與諮商工作以及助人專業者的自我照顧提出相應的建議,另外從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討論了本研究的限制,最後根據學術的需要,討論了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Martha C. Nussbaum憐憫概念及其教育蘊義
    (2014) 曾馨平; Hsin-Ping, Tseng
    本研究旨在透過概念分析及詮釋學方法,針對《思想的劇變》一書的第二部分探究Martha C. Nussbaum的憐憫概念及其在教育上之蘊義。主要研究目的如下:(一)釐清compassion在字義與哲學脈絡上的樣貌。(二)理解Nussbaum的情緒觀。(三)分析Nussbaum憐憫概念。(四)探究Nussbaum 憐憫概念在教育上之蘊義。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得出以下結論:(一)Nussbaum採取認知評價取徑勾勒情緒樣貌,使其情緒觀富饒教育蘊義。(二)Nussbaum情緒理論為道德教育困境提供合理解釋。(三)Nussbaum指出情緒標誌人類的脆弱性。(四)Nussbaum情緒觀與斯多亞情緒觀存在辯證關係。(五)適切憐憫情緒概念涉及正確價值體系之建構與同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