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新住民子女語言習得和文化認同的關聯(2024) 蔡宛霖; Tsai, Wan-Lin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小學階段新住民子女之語言習得與文化認同的關聯,研究樣本為新北地區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之新住民子女,研究工具為參考Phinney(1992)之多族群認同量表(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自行編製之調查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之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階層迴歸和邏吉斯迴歸等。經彙整統計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得到如下發現: 一、新住民子女對於父母親各項文化認同,會因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新住民子女對於母親的文化認同,會受到性別、年級和日常語言習得等變項的影響。 三、新住民子女目前是否選讀新住民語言課程,會受到性別、日常語言習得和母親文化認同等變項的影響。 四、新住民子女未來是否選讀新住民語言課程,可能與母親文化認同,具有相互關聯。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三項研究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參考。Item 原住民族實驗小學民族教育課程發展與實踐之研究(2023) 沈質心; Shen, Chih-Hsin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族雲山實驗小學(化名)108 至 110 學年度民族教育課程發展與實踐之背景脈絡與資源、實施歷程與困境、實施成效與意義,並省思其價值,採用文件分析、半結構式訪談、觀察法、問卷調查進行資料蒐集與討論,本研究對雲山實驗小學民族教育課程發展與實踐之研究結果為:一、實施背景是原住民族意識覺醒,動機是提升學生之文化認同,願景是涵育具有族群靈魂的「真正全人」;而其輸入資源與支持系統充足,組織運作健全,校園環境富文化特色。二、課程決策歷程公開透明,目標明確,內涵包含族群文化八大面向,採民族教育與基礎教育雙軌並行,運用主題式、文化回應、協同、沉浸式全族語教學、體驗與合作學習,希望學生習得帶得走的能力。三、遭遇多重困境包含專業師資人力不足、教師重構課程壓力沉重、無完整原住民族知識體系、部分家長支持不足、教學場域寬闊易致危機、經費使用受限法規、部份家庭不說族語。四、實施成效包含學生文化認同提升、族語能力增強、教師教育思維拓展、家長態度改變。五、實施意義包含文化傳承與創新、學生獲得心流經驗、彌補弱勢學生成長缺口、彰顯教育平權、發揚耆老生命價值。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教育及相關單位、雲山實驗小學、部落與家長、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Item 從文化符碼觀點探究日本漫畫「深夜食堂」之飲食文化與文化認同(2015) 王婷本研究旨在探討漫畫「深夜食堂」所呈現的日本飲食文化,並進一步分析讀者對其之認同情形。針對上述目的,本研究依據符號學及敘事分析之理論主張,探討該漫畫中6篇故事的符號如圖像及其文字說明,以及劇情之敘事結構。此外,透過半結構訪談法,本研究分析台灣8位讀者對此漫畫所呈現的日本飲食文化之認同情形,包括認知、態度、行為三面向。研究發現如下: (一)文本特質 1. 飲食符號與意涵:故事透過各種符號具,例如主題食物、餐具等圖像,以及食物名稱(如「豬排丼」)的諧音註解等文字,顯現特定的日本飲食文化。「冬至的南瓜」和「跨年蕎麥麵」此二故事即以標題文字點出日本飲食文化中傳統節慶的食物。 2. 劇情與敘事結構:6個故事均符合托鐸洛夫的敘事模式,主題食物是構成破壞與重回安定的元素。 (二)文化認同 1. 認知:受訪者們對文本的認知面向相當多元,包括食物的屬性(是否為道地日本料理、以及是否為私人重要日子或傳統節慶之用)以及各類的日本飲食符號。對於上述食物屬性的認知,曾至日本旅遊的受訪者較能理解;但所有受訪者們都能指出各種飲食符號,顯示文本能夠在認知層次引發不同背景讀者的多面向認同。 2. 態度:以溫馨有趣呈現飲食文化的文本特質,能夠獲得不同背景受訪者們的喜愛;與讀者個人經驗具有共通性的劇情,能夠引發讀者情緒的共鳴;未至日本旅遊者,則較易受到故事的呈現影響而形成對主題食物的喜好。 3. 行為:受訪者在觀看完「深夜食堂」之後,一致表示想要親身體驗品嘗文本裡出現過的食物,顯示相同的行為傾向。然而閱讀之後是否會進一步查閱多樣相關資訊、製作文本中的料理,受訪者之間則有所差異,反映了受訪者烹飪文化資本的不同。Item 我國現行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國家認同之分析(2013) 鄭柏洲; Cheng Po Chou「國家認同」和「統獨問題」一直深深影響解嚴以後台灣政治民主化與本土化的發展。教育是國家活動的一環,國家對教育的介入,在民主開放體制下,成為監督者與協助者的角色。教育作為國家統治的媒介,卻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透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各種價值進行權威性的分配,必然影響每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生涯的發展。 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可視為國家存在意義的一項指標。對台灣來說,國家認同感的建立,不能僅僅依賴呼喊愛台灣的政治語言,更無法透過將政治競爭對手汙名化而建立台灣認同。身為台灣教育工作者一份子,最大的挑戰是透過有意義的教學,讓學生願意真正關心台灣的未來,去探討社會學習域類科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國家認同內涵,將有助於我們釐清當時的國家認同教育為何?到底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教科書開放政策下,不同版本教科書所隱含國家認同內涵的為何?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並以此說明本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方式。本研究結論,國家認同教材在康軒版與翰林版的教科書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見社會領域類科確實是我國實施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管道之一。康軒版與翰林版教科書中,第三冊是國家認同教材比重最重的一冊。國家認同內涵主類目以主要主題分析,「族群認同」主題所佔比例最高,「制度認同」次之,「文化認同」最低。各冊教科書所含國家認同內涵次類目,出現比例最高的主題為「生存疆域」。教科書中中國主體與台灣主體意識分布之情形分析,中國主體意識皆占了極重要的篇幅程度。不論在何版教科書中,中國主體意識最高的內容都是「族群認同」的部分。具有台灣主體意識,是以「族群認同」為主。中立意識在各版教科書大概都有二成的比例。「說明解釋」在各版本教科書中都屬主要的國家認同宣傳策略,「比喻或舉例說明」、「規範語句」也是各版本教材都曾運用的策略;「問題形式」大多運用在各版次的活動課程及課後作業中;「訴諸權威」、「攻擊」則比較少在教科書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