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情緒教育志工服務產值之研究-社會投資的觀點(2019) 許嬌女; Shu, Chiao-Nu家庭結構改變及科技的發達,造成兒童、青少年情緒變得更衝動和脫序的廣泛現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普遍的低落,社會問題也日趨嚴重,引起世界各國高度的重視和關注,故情緒教育的推動是刻不容緩的事。 在政府政策尚未關注前,由民間機構發起培訓情緒教育志工,透過教育的力量進入校園為學童的情緒管理打基底,推動至今已近十五年,情緒教育已在民間發酵,但其對於社會之影響如何?目前仍欠缺合適的評價,爰引發本研究之動機。基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從社會投資的觀點分析情緒教育志工之服務產值,首先透過志工服務產值,讓更多人關注及投入資源,其次讓政府政策單位正視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藉由探討國內外情緒教育推動現況及推動模式之脈絡,志工培訓的方式及服務產值之研究,並將訪談逐字稿文本資料套用MAXQDA軟體進行分析與歸納,編碼架構包含有形產值、無形產值和產值之評價三大主軸,導入社會投資觀點,訂出無形收入項和支出項的價格,並推估計算志工服務產值總金額。 研究結果顯示,非營利組織芯福里協會在106年度的有形和無形總收入為新台幣156,967,865元,總支出為新台幣46,829,324元,以社會投資觀點計算芯福里協會的總收入除以總支出的比值是3.35,也就是每投入1元可以回收3.35元,另外無法計價的影響層面有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的影響層面,例如舉辦國際論壇讓南、北兩大城市引進、學校辦校際交流的讓北京教育單位積極引進,以及教案受到肯定的延伸效益,全球獨一無二的情緒教育老師教練,這些都是無法計價的影響面,因此,情緒教育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投資學童未來的教育工程」。 本研究以課程教案、執行力及政府政策配套作為產值評價之基準,並依評價後結果提出改善策略,冀希研究之結論及建議能提供我國政策單位、民間機構未來之參考。Item 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之影響(2006) 賴怡妏; Yi-Wen Lai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設計一套適合國中七年級學生之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並探討該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之影響效果。研究方法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67名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34位學生,控制組共33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八週,每週三節課(135分鐘),共二十四節課的實驗課程處理,控制組則接受原綜合活動課程。 本研究以「情緒智慧量表」、「同儕人際關係量表」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於實驗課程結束進行後測,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學生及教師訪談大綱」及「教師省思札記」為質性的輔佐資料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情緒教育內涵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具可行性 二、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有助於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包括 「情緒認知」、「情緒表達」、「正向激勵」、「情緒調節」和「情緒反省」層面。 三、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有助於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同儕人際關係,包括「人際支持」、「人際認知」、「人際需求」和「人際互動」層面,但無法有效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解決衝突」層面。 四、實驗組學生對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的看法持正向且肯定的態度,喜歡多元的教學方式及場地,覺得教學內容有趣且實用,給予每個單元很高的評價及滿意度,並表示課程對情緒瞭解、控制及增進同儕人際關係很有幫助,因此喜歡上此課程。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學校情緒教育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Martha C. Nussbaum憐憫概念及其教育蘊義(2014) 曾馨平; Hsin-Ping, Tseng本研究旨在透過概念分析及詮釋學方法,針對《思想的劇變》一書的第二部分探究Martha C. Nussbaum的憐憫概念及其在教育上之蘊義。主要研究目的如下:(一)釐清compassion在字義與哲學脈絡上的樣貌。(二)理解Nussbaum的情緒觀。(三)分析Nussbaum憐憫概念。(四)探究Nussbaum 憐憫概念在教育上之蘊義。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得出以下結論:(一)Nussbaum採取認知評價取徑勾勒情緒樣貌,使其情緒觀富饒教育蘊義。(二)Nussbaum情緒理論為道德教育困境提供合理解釋。(三)Nussbaum指出情緒標誌人類的脆弱性。(四)Nussbaum情緒觀與斯多亞情緒觀存在辯證關係。(五)適切憐憫情緒概念涉及正確價值體系之建構與同理能力。Item 沙特(Jean-Paul Sartre)情緒理論及其在情緒教育上之蘊義(2008) 李喬媛本研究旨在探討Sartre的情緒理論,希望藉由理論的分析以深入瞭解情緒的本質與意涵,並透過與其他近代重要情緒理論之比較從而尋繹其理論的獨特性,並獲致當今情緒教育可借鏡之處。 本論文採用概念分析法、現象學方法與歷史研究法。而在研究的步驟上,首先針對Sartre存在主義思想進行脈絡的探討,以作為理解其情緒理論之基礎;其次則詳細探究Sartre情緒理論的內涵,以獲致情緒的本質與意涵;接著進行Sartre情緒理論與其他近代重要情緒理論之比較論述,以呈顯Sartre理論的獨特之處與可能之限制;最後則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推衍出其對當前情緒教育的蘊義。 本論文研究的結果如下: 壹、Sartre的情緒理論符應於其存在主義之觀點,以自由、責任與自欺等核心概念為基礎而發展其有關情緒之論點,因此在探究Sartre情緒理論時,必須以其存在主義的脈絡來理解之,方能看出其情緒理論的深層意義。 貳、Sartre詳細論述了情緒的本質、作用類型與意義,並將情緒置於主動性的範疇中,認為情緒有其目的性,即意在逃避解決問題所必須採取的實際行動,因此我們則必須對我們所自由選擇的情緒行為負起責任。至於情緒的意涵便在於它是一種自欺的態度,其違背了人的自由,因此是不被讚許的,而這同時蘊含了理性優於情緒的觀點。 參、Sartre的情緒理論可歸為情緒的評價理論之一,但其提出了情緒的再評價過程,可謂為其理論的獨特之處;同時Sartre與其他近代重要情緒理論相較,可說是較整全地關注了情緒的諸多層面,唯其理論似乎較能適用於對負面情緒的解釋,同時其貶低情緒的價值,亦是值得我們更進一步思慮之處。 肆、綜觀Sartre情緒理論對當前情緒教育的啟示,可得知情緒教育之目的應在使學生能真誠地面對自我的情緒,並培養學生對情緒負責的態度,同時能夠以實際行動來代替情緒反應,並將行動之傾向深化至個人的生命之中;而情緒教育方式上則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經由提昇學生的自主性與價值感、以實際行動體驗個人之自由與責任、改變主體的認知與價值信念、並輔以正向的環境為之。Item 斯賓諾莎(Benedict de Spinoza)情緒理論及其在情緒教育上之蘊義(2008) 梁世婷本論文旨在論述Spinoza之情緒理論,並透過與近代四種情緒理論的比較以彰顯出其學說之特色,接著經由上述闡釋來開展情緒教育的論述。 本論文採用觀念分析法、詮釋學方法及歷史研究法。至於研究步驟首先探討Spinoza的情緒概念之思想源流,以此作為鋪陳其情緒論述的先導。第二,深入論述Spinoza的情緒觀點以及轉化被動情緒的方法。第三,透過比較近代情緒理論的方式,以豐富Spinoza情緒理論的面貌。最末,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本論文之研究結果如下: 壹、Spinoza的哲學受到諸多哲學家的影響。尤其他藉由批評Descartes身心二元論的方式,構築了其獨特的身心同一論,並以此貫串情緒理論。 貳、Spinoza詳盡說明情緒的起源、性質與分類,並論及人類受被動情緒所束縛的狀態,由是開展以知識論的途徑來轉化被動情緒的五種方式。 參、Spinoza主張最上乘的控制被動情緒之策略,即是以具備主動情緒來克制被動情緒。此外,知識必須被當成是情緒,才能用來克制被動情緒。 肆、Spinoza情緒理論為雖可歸類為情緒認知理論,但其所指的情緒卻涉及多重內涵,亦即情緒不僅帶有認知,更兼具感受、動機、和評價。 伍、Spinoza情緒理論對情緒教育極具價值。教育者應開展受教者的理性心靈,並協助受教者擺脫被動情緒的纏繞。 陸、Spinoza情緒理論可衍伸出四種情緒教育的作法,換言之,即是培養理性認識能力、具備正確的情緒歸因、陶養主動情緒以及以情緒克制情緒。Item 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3-??) 羅婉娥; 古明峰; 曾文志; Wan-E Lo; Ming-Feng Guu; Wen-Chih Tseng現今青少年情緒困擾與行為問題嚴重,一項重要因素為經驗較多的負向情緒,造成負向系統的活化,進而對生活各層面產生負向影響。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提升正向情緒技巧的實驗課程,並檢視其對國中生生活適應的成效。研究對象為桃園縣某國中九年級8個班144名學生,採不等組(實驗組、對照組)前、後及追蹤測之準實驗設計,並以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及正向與負向情感量表作為課程成效的評估工具。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為期六週的正向情緒課程之實驗組學生,在生活適應的後測得分上顯著優於接受一般綜合活動課程的對照組學生;且在教學結束後三週所進行的追蹤測上,實驗組的生活適應仍優於對照組。但情感量表的分析結果顯示,正向情緒課程與一般綜合活動課程對於正向情感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情感平衡得分(正向情感減負向情感),則在後測與追蹤測上均有顯著差異。本研究文末提出正向情緒課程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