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大學圖書館館員專業倫理決策之研究
    (2007) 林淑鳳; Shu-feng Lin
    資訊科技的進步及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大幅改變各種資訊組織方式與資訊尋求管道,圖書館在資訊傳播過程中常扮演重要角色,且圖書館員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倫理議題,故圖書館員在面對倫理議題時,必須具備周全的思考與專業倫理決策的能力。 本研究主要目的乃了解大學圖書館館員專業倫理認知與決策,研究對象為教育部94學年度公布之89所公私立大學(不含獨立學院)館員,針對各大學圖書館員進行全面性問卷調查。 研究結果有下列幾點發現: 一、大學圖書館員工作上面臨專業倫理價值兩難時,最常商量對象為同事,但最後決策通常來自上司的建議。顯示當面對周遭違反倫理行為者,會因階層關係採取不同處理方式。 二、整體而言大學圖書館員專業倫理決策思考依據,尚符合「我國圖書館專業倫理守則」內涵。 三、服務年資不同之大學圖書館員其專業倫理認知、解決方法具有差異性;年資長短會影響其面對主管、同儕及部屬違反倫理行為時所採取的決策,且會影響其平日面對專業倫理議題的認知。 四、是否修習專業倫理課程的大學圖書館員對專業倫理認知、解決方法有所差差異;且面對主管、同儕及部屬違反倫理行為時所採取的決策亦有所差別。 五、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圖書館員對於專業倫理認知、決策等不具明顯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推廣與宣導「我國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 二、學校或圖書館應定期舉辦倫理講習,並加強人員問題、著作權、讀者隱私權等議題處理能力。 三、圖書資訊學教育融入專業倫理課程。 四、宜加強「自由」、「平等」和「素養」三種專業倫理內涵。 五、主管應以身作則推動圖書館專業倫理。 六、圖書館員應加強倫理決策模式練習。 七、修訂「我國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及其適法性。 八、研訂大學圖書館員專業倫理守則。
  • Item
    學校行銷倫理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2010) 曾淑婷; Tseng Su-Ting
    隨著學校經營應用行銷的盛行,學校行銷研究也廣受國內外研究者關注與探究,正值學校行銷研究趨於飽和之際,近年來,企業界與學術界燃起對行銷倫理議題的重視,在企業界著眼於行銷倫理,視倫理為行銷之根本精神的同時,反觀之,倘若學校行銷少了倫理的背書與支持,則學校教人為善的原則亦難以成立,更難為眾人之典範。是故,本研究乃在此背景之下,致力於探討學校行銷倫理。環顧國內當前的行銷倫理研究,多以保險業、醫療院所及直銷業為對象,再者,行銷倫理研究多以量化研究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職此之故,本研究視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焦點,並以質性個案研究採以訪談及文件蒐集方式進行,以校內十二位學校成員為對象,試圖以倫理為背景探析學校行銷的現況、學校行銷倫理的影響及學校行銷倫理落實的途徑。 綜合研究發現,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蘭芯國中學校行銷倫理現況強調德行、誠實、正義、關懷及義務倫理等價值。 貳、學校行銷倫理能提升成員的向心力及認同感,促使學校成員進行自我反省。 參、學校行銷倫理能樹立學生學習典範,成為家長、社區人士信賴、學習的對象。肆、學校行銷倫理能形塑良善的社會風氣,吸引高社經背景家庭遷入居住。 伍、學校行銷倫理能提高學校招生效能。 陸、學校行銷倫理可藉由校長採以民主領導方式來落實。 柒、學校行銷倫理可藉由打造溫馨和諧的校園風氣來形塑。 捌、學校行銷倫理可透過鞏固校內成員的倫理道德觀來建構。 玖、學校行銷倫理可依循學校成員盡心盡力的從事教育工作來奠基。 拾、學校行銷倫理以誠實面對行銷對象、公開行銷資訊並遵守諾言來孕育。 基於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校長、學校成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台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2007) 呂明春; Lu, Ming-chung
    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的面向及內涵;並分析臺 北縣學校教育人員及督學對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內涵的看法;再根據研究結論,提 出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督學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以自編「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調查問卷」,針對84所學校及10名督學進行調查。總計發出問卷858份;回收622份,回收率72%;剔除資料填答不全及有明顯反應心向的問卷,有效問卷527份,有效回收率61%。根據受試者的填答結果,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訪談法則針對1位校長、1位主任、1位組長、1位教師及2位督學,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可以包含五個層面:批判倫理、正義倫理、徳行 倫理、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各層面包括重要的內涵。 二、不同性別人員,在五種應該具備的倫理層面,意見並無顯著差異。在實際具 備的方面,效益倫理、徳行倫理、批判倫理及正義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歷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 的方面,徳行倫理、正義倫理、批判倫理及效益倫理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服務單位人員,在應該具備的效益倫理及關懷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的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單位規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及批判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 異。在實際具備方面,批判倫理、關懷倫理、效益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有 顯著差異。 六、不同職務人員,在應該具備及實際具備的五種倫理層面,意見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年齡人員,在應該具備的關懷倫理、批判倫理及徳行倫理層面,意見有 顯著差異。在實際具備方面,五種倫理層面皆有顯著差異。 八、建構臺北縣督學教育視導倫理準則,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臺北縣督學、地方政府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新約聖經德行觀及其品格教育蘊義─以耶穌的教導為例
    (2005) 陳智蕾; Chen,Chih-lei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耶穌的品格教導,針對新約聖經的德行觀進行分析詮釋。新約聖經以耶穌基督作為信仰的核心,本研究分別就耶穌教導中的登山寶訓、耶穌的比喻以及耶穌自身的人格典範進行探討,藉以呈現耶穌德行觀之面貌。同時以孔孟、亞理斯多德、麥金泰爾等思想家之德行觀與耶穌德行觀點進行對照,以歸納出耶穌德行觀之特色,進而探究聖經觀念如何運用在品格教育之中。透過對耶穌品德理念的詮釋,檢視台灣品格教育的盲點與優勢所在,以從中獲致啟示,提供台灣品格教育不同的思惟與建議。 綜上所述,本研究歸結耶穌德行觀的要義以及教育啟示包括: 一、德行是「愛神」與「愛人」的具體表現。愛是品格表現的源頭,接受神的愛,以神的眼光看待不同環境與他人,也將愛施予他人身上,在人際上互動的相愛表現,便是對神的愛之回應。 二、耶穌德行觀的核心概念包括「慈愛」、「謙卑」、「信實」、「聖潔」與「公義」。 德行是內在動機與外在行為的綜合表現,以上帝的標準,人永遠無法達到,因此認識人性的軟弱與可能,謙卑自己接受恩典,方能使品格表現趨向於神的公義、聖潔的屬性。 三、德行的表現是為了塑造人的生命,也是榮耀神,更是為了上帝永恆國度作準備,因此表現品格不是功績主義式的在當下換取報償,而是持守對神的信心與盼望,堅持應為之態度,不隨著世俗文化波動,以神的價值、命令為倚靠。 四、品格教育應建立學生尊重權柄之觀念、引導學生從關懷生命的角度判斷事物價值,建立生命追尋的標竿,使學生視品格發展為生命的功課。 五、教師應在生活中積極落實品格教育,統整相關的教育、將品格教學融入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內,以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品格引導。並且建立正確的品格教學心態,視品格教育為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工作,發揮對學生的影響力。 六、針對耶穌的教導,可深入發展成方案或課程,並將核心概念融入非正式課程中,以提供品格教學實際之應用。教師可化宗教概念成為品格教導的助力,同時透過親職教育、親師合作,結合家庭與學校成為品格教育的共同教學單位。
  • Item
    C. Taylor靈性倫理思想對「道德主義」之批判暨其德育蘊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03-??) 林京霈
    現代民主社會的道德哲學多關注個體的義務行為及規則遵守,並重視個體自由平等權利的保障。當代重要哲學家C. Taylor(1931-)稱這樣的道德哲學為「道德主義」(moralism),相對於以「善」為探究核心的「倫理學」(ethics)。Taylor認為,道德主義缺少對善之實質內涵的認識及其道德根源的不穩定,可能造成「自許正義」的偏狹態度,甚至是暴力的表現。而Taylor肯定超越性道德根源的倫理學思想,能提供吾人對於自我與善、與他人、與更高力量之關係的新理解,並給予有力的實踐動機。最後,藉由Taylor的倫理思想指出道德教育應回歸對「善」的重視,及其作為引導美善及智慧生活的重要性。
  • Item
    C. Taylor靈性倫理思想對「道德主義」之批判暨其德育蘊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03-??) 林京霈
    現代民主社會的道德哲學多關注個體的義務行為及規則遵守,並重視個體自由平等權利的保障。當代重要哲學家C. Taylor(1931-)稱這樣的道德哲學為「道德主義」(moralism),相對於以「善」為探究核心的「倫理學」(ethics)。Taylor認為,道德主義缺少對善之實質內涵的認識及其道德根源的不穩定,可能造成「自許正義」的偏狹態度,甚至是暴力的表現。而Taylor肯定超越性道德根源的倫理學思想,能提供吾人對於自我與善、與他人、與更高力量之關係的新理解,並給予有力的實踐動機。最後,藉由Taylor的倫理思想指出道德教育應回歸對「善」的重視,及其作為引導美善及智慧生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