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台南縣某高中學生蔬果攝取行為
    (2009) 陳俐蓉; Li-Jung Chen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中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南縣ㄧ所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8年4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328人,其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ㄧ、近五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三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 二份的水果。 二、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愈佳。 三、研究對象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可獲性、蔬果可近性及蔬果攝取角色模範皆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四、自覺健康狀況、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可獲性、蔬果可近性及蔬果攝取角色模範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行為46.5%的變異量(Adj R=0.465,F=23.596,p<.001)。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上述研究結果可作為教育當局發展相關介入之參考。
  • Item
    新竹市某國民中學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3) 葉素如; Yeh, Su-ju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蔬果攝取知識、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新竹市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101年6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382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近三成六的人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五成五的人每天攝取兩份水果。 二、 七年級、在校學業總成績、自覺健康狀態、家庭社經地位越好,蔬果攝取行為越佳。 三、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與蔬果攝取行為呈現正相關;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呈現負相關。 四、 年級、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58.4%,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12-??) 李貞儀; 魏米秀; 呂昌明; Jan-Yi Lee; Mi-Hsiu Wei; Chang-Ming Lu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中、職學生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採比率隨機集束抽樣,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542份。研究結果僅不到五成/三成的研究對象能總是或常常每天攝取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女性、自覺健康狀況好者,蔬果攝取行為較佳。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及蔬果喜好,環境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及家庭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有正向關連。本研究架構中的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三類變項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51%。本研究建議要促進高中、職學生的蔬果攝取行為,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應發展多面向的介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