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不同知覺推理能力及不同性別學生在心智旋轉及眼動行為之調查研究(2015) 盧儷玲; Li-Ling Lu本研究主要探討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心智旋轉測驗上的答題反應及眼動行為,主要研究工具為魏氏智力個別量表、自編心智旋轉測驗及眼動儀。在自編心智旋轉測驗時先進行普測(N=143),接著調查另一批參與者(N=123)的答題反應及眼動行為。研究結果簡要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重新建構適合國小學生之3D心智旋轉測驗,並發現以學生資優或普通的身分作為能力分組會有實驗誤差。 二、本研究參與者知覺推理指數平均略高於常模;答題反應與知覺推理有顯著相關,題型複雜度及答對率越高,答題時間越多。 三、心智旋轉能力與「題目」的凝視次數有顯著關聯,高能力學生在腦中旋轉圖形時會運用支點,部分學生會利用手指輔助思考。 四、在題型複雜度的部分,複雜度越高,答對率降低、答題時間增加、答對率與能力的關聯提高、不同性別在凝視位置及範圍的差異愈明顯、凝視路徑和面積增加,高組的凝視區塊會由中心擴散至兩端;但答題時間與能力的關聯僅在高複雜度的題型出現,且高組的答對率不受題型複雜度的影響。 五、在能力結合性別差異的部分,高組男性的凝視的路徑簡潔且多集中於「題目」與「關鍵區」之間,在「題目」的主要凝視點會落在形體正中間;低組女性則明顯雜亂且沒有策略的凝視位置。 六、在性別差異的部分,男性擅長圖形設計的作答,「答對率」顯著較高,答題速度較快,在3D空間思考比女性更具優勢,凝視路徑較少,找到答案後不會巡視其他選項;女性則擅長矩陣推理,在「圖畫概念」的分數與答題反應有顯著關聯,答題時間與答對率成正比,在2D空間思考較具優勢,凝視路徑多而混亂,數積木的凝視路徑明顯,找到答案後仍會檢視其他選項。Item 完美主義的性別與領域特定性(2017) 蔡宜芳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跨領域的類人格特質。本論文探討完美主義的跨領域與領域特定性、性別與領域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完美主義與憂鬱及幸福感的相關;以近乎完美主義量表修訂版為測量工具。 研究一以學業/工作領域及生活領域檢視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利用兩種方法-領域間的分數差異及領域間的相關性進行探討。從領域間分數差異來看,發現不管是大學生或上班族,在學業/工作領域的完美主義都顯著高於生活領域,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另外,研究發現在落差向度上,上班族在生活領域大於大學生。在高標準向度上,大學生在性別與領域產生交互作用,男性大學生在生活領域的完美主義顯著高於女性。從領域間的相關性來看,女性大學生、女性上班族、男性上班族在學業/工作領域及生活領域的相關皆達顯著,顯示出完美主義跨領域的現象。 研究二之前導研究以領域評定的方式檢視不同性別上班族在13個家庭生活領域的完美主義差異。發現除了衣鞋整理領域外,其餘領域皆為男性平均數大於女性,因此研究者進一步利用男女平均數差異及Cohen's d,最後篩選出照顧子女領域及衣鞋整理領域,進行研究二。 研究二以照顧子女領域及衣鞋整理領域檢視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利用兩種方法-領域間的分數差異及領域間的相關性進行探討。從領域間分數差異來看,發現上班族在照顧子女領域的完美主義顯著高於衣鞋整理領域,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在高標準的向度上,性別的主要效果達顯著,男性高於女性。從領域間的相關性來看,發現男女性在照顧子女領域及衣鞋整理領域的相關皆達顯著,顯示出完美主義跨領域的現象。探討不同性別在落差完美主義及憂鬱、幸福感之相關,發現女性在照顧子女及衣鞋整理領域的落差完美主義,皆與憂鬱達顯著正相關,與幸福感達顯著負相關。而男性只有在衣鞋整理領域的落差完美主義,與憂鬱達顯著正相關。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建議完美主義的測量必須考慮領域以及性別上的差異,以及關注落差完美主義與憂鬱之相關。Item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2016) 許庭韶; Hsu, Ting-Shao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是一種普遍性、跨領域的類人格特質。本論文檢視完美主義的普遍性以及領域特定性、性別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的表現是否有差異,以及個體在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是否有相關的一致性。研究一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修訂版為測量工具,檢視運動員以及一般人在運動、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特性,發現在高標準以及落差的完美主義的指標上,學群與領域的交互作用產生主要效果,運動員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支持完美主義為領域特定性。在高標準的向度上,性別與領域也產生交互作用,男性在運動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學業領域;女性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會顯著高於運動領域。同時,性別在運動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研究二進一步以生活領域以及學業領域檢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議題,同樣發現在領域上的差異,支持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一般人在學業領域的完美主義都會顯著高於生活領域,但在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同時,也發現性別在生活以及學業的完美主義相關並不相同。根據本論文的資料,建議完美主義的測量必須考慮領域以及性別上的差異。Item 高中性別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之性別差異分析(2012) 蘇苑瑜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以台灣北部地區一所男女合校高中為場域,選擇公民與社會科男教師與女教師各一位、以及其所任教的一年級普通班學生各一班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參與觀察及訪談,瞭解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性別課程詮釋的性別差異、運作課程中的性別差異,以及學生經驗課程的性別差異,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教師的性別課程詮釋差異反映在其教學上,包括不同性別經驗的融入、教師對教科書轉化的差異以及對性別觀感的差異。 二、性別運作課程的性別差異與教師的教學詮釋及課堂師生互動有關,教師教學詮釋與師生互動相互影響,建構性別化的運作課程。 三、不同性別學生經驗的性別課程存有明顯差異,且反映在其對教科書的看法、教師教學看法、課堂互動以及學習情況上。 四、性別運作課程中的反挫使得異性師生間產生性別經驗的斷層,同性學生間發展出同仇敵愾的情誼,學生經驗的性別課程未達到原先正式課程的目標。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運作性別課程時,宜讓學生的經驗進入課堂,以彌補男教師或女教師少一半的性別經驗。 二、不論是男教師或女教師都宜加強與女學生的互動,於師生互動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三、教科書性別不平等的書寫宜涵納不同性別經驗,並讓學生真正瞭解到性別的社會建構意義。 四、教師宜運用性別反例或極端事件引領學生思考,並解構學生性別偏見。Item 臺北市國中學生多元智能發展之性別探究(2007) 鄭如芳; Ju-Fang Che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男生與女生多元智能發展情形,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對象,抽取860名有效樣本,以「多元智能取向量表」為工具進行研究。調查所得資料,使用獨立樣本t考驗、因素分析、多元智能光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統計完成後,從八個智能中各選取一位發展水準較佳的男生和女生進行訪談。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幾點發現: 一、根據統計分析發現: (一)男生和女生除了身體-動覺與內省智能以外,其餘六項皆有著顯著差異。男生數學-邏輯、自然觀察者智能較佳,女生語文、音樂 、空間與人際智能較佳。 (二)男生的數學-邏輯和語文智能有高度相關,內省和人際智能有高度相關。 (三)智能分佈水準方面,男生在數學-邏輯智能呈現近似負偏態分佈、音樂智能呈現近似正偏態分佈。女生在數學-邏輯智能呈現近似正偏態分佈、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呈現近似負偏態分佈。 二、根據訪談分析結果發現,個案男生與個案女生於同一個智能,表現出不同的邏輯思考與興趣,並受到其他智能交互運作影響。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對於促進男女生多元智能發展的教學,以及後續研究方面提供建議,做為後進之參考。Item Failing boys?臺灣國中小階段學習成就性別差異現況及其可能影響因素之探討(2015) 李孟縈; Lee, Meng-Ying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國中小階段學生學習成就現況為何,以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之現象。為了解國中小階段學生學習成就性別差異情形,採用了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及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ASA)兩資料庫資料,並以平均數檢定及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ical linear model)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以涵蓋國中小階段之討論,探討可能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習成就性別差異之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根據TASA資料分析發現,女學生於國小階段之英語科學習成就顯著優於男學生,而根據TEPS資料分析發現,女學生於國中階段學習成就亦顯著優於男學生;二、根據TEPS資料分析結果,在考慮學生個人層次變項之後,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師生性別配對並無太大關聯;三、不同性別學生的偏差行為、學校常規適應、學習投入及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且學生偏差行為、學校常規適應及教育期望皆會影響其國中階段學習成就;四、本研究考量之變項中,學生個人教育期望及所屬班級教育期望影響學生學習成就最多,其中班級教育期望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又大於學生個人教育期望。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也提出對教育實務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以供參考。Item 臺北退休中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差異研究(2016) 盧育珮; Lu, Yu-Pei台灣已是個高齡化社會,退休人口和退休後的時間相對增加,但兩性面臨的生命事件、所擁有的資源和承受的壓力並不同,因而推論退休調適和退休後主觀幸福感應有性別差異。本論文從正向心理學的觀點進行探索主觀幸福感,並從角色理論、女性主義的角度去解釋退休後的變化和因應,瞭解退休後角色變化與性別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交互影響。 本研究方法是利用李思賢教授研究計畫蒐集的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該計畫以結構式問卷在社區公園與老人服務中心進行資料蒐集,立意選取台北市50-75歲的退休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最後獲得有效問卷294份。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5.01±5.98歲,70%為女性。本論文以資料中之家庭結構、經濟資源與家庭關係做為正向環境,以生命統整性做為正向特質,主觀幸福感做為正向情緒。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教育程度、自覺健康狀態、正向環境與生命統整性顯著影響主觀幸福感。以性別分層分析結果發現,退休男性中老年人之教育程度、健康狀態、正向環境和生命統整性對主觀幸福感達到統計顯著;在退休女性的主觀幸福感則以健康狀態、經濟狀況、居住房屋所屬、家庭關係和生命統整性達到統計顯著。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男性主觀幸福感迴歸模式以家庭關係、健康狀態、教育程度及生命統整性達到統計顯著,可解釋主觀幸福感55.9%的變異量;女性則以家庭關係、健康狀態與經濟狀況達統計顯著,可解釋幸福感35.6%的變異量。家庭關係是兩性主觀幸福感最重要的預測因子,可單獨解釋男性模型中主觀幸福感41.4%和女性模型中主觀幸福感25.9%的變異量。 本論文分析結果支持退休中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有性別差異,相關因素的差異在於男性的教育程度與生命統整性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女性則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家庭關係為兩性在主觀幸福感重要的預測因子。基於研究結果,建議重視良好家庭關係的營造,以及對於男性著重生命統整性的培養、女性則加強經濟上的支持。Item 母親與子女對過去情緒經驗談話的性別差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3-??) 王珮玲; 邱貞瑜; 胡中凡; 黃于庭; Pei-Ling, Wang; Chen-Yu Chiu; Jon-Fan, Hu; Yu-Ting Huang過去經驗充滿著情緒,事件的情緒意義只有在回溯時才會展現,而母親與其子女談話是建構敘說情緒的情境。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在情緒經驗的談話中,母親對其子女和其子女間情緒用語的差異。研究對象有母子及母女各20 對,幼兒平均年齡48 個月,是獨生子女,語文能力無差異。資料蒐集是至家中請親子談論共有的快樂、生氣、難過和害怕情緒,並參考Fivush 與Wang 等人的編碼,以t 考驗和卡方分析資料。結果發現,母親對其子女和子女間的情緒語彙量都無差異。再深入探究之,對男孩的快樂情緒,母親會想了解其原因,以提問的方式持續話題,至於男孩的害怕情緒,母親會以澄清及指導言語與之對話。對女孩,母親會以指導方式談論其難過情緒,至於生氣情緒都在談論人際關係。在負向情緒問題方法的提供是無性別差異的。依結果,建議可長期追蹤情緒社會化的歷程,分析情緒語彙的變化及精緻度,探究每對母子和母女情緒用語,關注男女孩的情緒平衡發展,以及應常和幼兒有情緒經驗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