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新生兒父母申請育嬰假與其背景因素及親職參與關聯性之研究:育兒的性別差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21-12-??) 吳亞蓓; 聶西平; Ya-Pei Wu, Hsi-Ping Nieh
    過去研究認為育嬰假有助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提升親職參與的品質。然而,國內對於申請育嬰假父母的研究較少,對於父親申請育嬰假的討論尤其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生兒父母申請育嬰假與父母個人背景因素及其親職參與的關聯。本研究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已釋出之 3 月齡組第一波調查,共 6,423 名已婚父母之幼兒樣本的資料。先以次數分布描述父母教育程度、職業類型、申請育嬰假、以及親職參與情形之分布,再以卡方檢定分析父母申請育嬰假與其教育程度及職業類型之間的獨立性。最後,以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申請育嬰假者和無申請育嬰假者的親職參與得分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幼兒從出生到 3 月齡間(1)有 25.46%的母親申請育嬰假,只有 1.68%的父親申請育嬰假;(2)父親申請育嬰假與其職業類型有關;(3)母親申請育嬰假與其教育程度、職業類型有顯著關聯;(4)父母是否申請育嬰假與雙方教育程度或是職業聲望差異均沒有顯著關聯;(5)有申請育嬰假的父親之親職參與得分較無申請者高,其差異未達統計顯著;然而其配偶的親職參與得分顯著較低;(6)有申請育嬰假的母親之親職參與得分較無申請者高,且兩者差異達統計顯著。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結論發現,育嬰假的政策對親職參與是有影響的,但新生兒父母是否申請育嬰假仍需視其他因素如職業類型及經濟考量而定。
  • Item
    由教師角色轉換諮商心理師之路:探女性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轉換歷程
    (2011) 蘇沛珊; Pei-Shan Su
    本研究以由教職轉換至諮商心理師的女性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她們在生涯轉換歷程的心理歷程,並探討轉換歷程的助力與阻力,最後是瞭解性別因素在生涯轉換歷程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詮釋現象學為方法論。研究者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三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蒐集由教職轉換至諮商心理師之女性的生涯轉換歷程,訪談內容經整理為七份逐字稿之後,再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得出以下五個共同的主題: 一、「從聆聽內在語言至理想與現實之調整」:描述生涯轉換的心理歷程。 二、「滋味雜陳心轉化,樂見自我認同與成長」:呈現生涯轉換歷程中的情緒變化與對自我的看法。 三、「生涯阻力絆我行,勇於開創家庭新界限」:阻力在生涯轉換過程一路羈絆,但卻仍能前進,面對生涯阻力時卻意外重建與家庭關係的新界限。 四、「內在資源增助力,外在條件推往前」:內在資源是回歸自己的內在,尋求生涯與個人的適配性:外在條件包含原先工作環境的挑戰與挫折,與家人、重要他人、靈性信仰的協助。 五、「性別角色兩面『韌』」:女性的角色在生涯轉換歷程中一方面獲得較多的自由,且被支持要有工作並實踐理想,另一方面社會仍對女性有較高期待,期許她們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學校教育與政府政策、諮商工作實務與相關人員提出建言。最後依據研究過程與就發現,對未來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高中職學生親密關係限制信念之研究
    (2011) 李嘉芳; Li, Jia-Fang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職生的親密關係限制信念內容,並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親密關係限制信念上的差異與影響情形。研究以台灣地區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比例方便取樣方式,針對全台北中南東四區、九所高中職發出14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65份。所蒐集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探索性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描述樣本特性並驗證研究假設。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職生傾向同意「親密關係限制信念」中的「婚前同居比較好」、「完全確定」及「宿命觀」的限制信念,其中以「完全確定」此一信念平均得分最高,表示高中職生持有該信念程度最高。 二、高中職生的「性別」、「戀愛經驗」、「學校類型」、「就讀年級」、「社經地位」及「性別角色」對個人認同親密關係限制信念程度有影響,而「父母婚姻狀態」、「家庭組成型態」及「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則對個人所持之親密限制信念無影響。 三、整體而言:有戀愛經驗的男生認同親密關係限制信念程度較高。有戀愛經驗、高中三年級、性別角色為兩性化男生較認同「婚前同居」;高一、性別角色為兩性化男生較認同「有愛就夠」;有戀愛經驗、家庭社經地位中等、性別角色為女性化的男生較認同「完全確信」;無戀愛經驗、性別角色為未分化者較認同「完美伴侶」;有戀愛經驗、高一、性別角色為未分化者較認同「爭執具有破壞性」。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高中職生、高中家政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