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新住民女性健康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研究
    (2021) 周小琪; Chou, Hsiao-Chi
    新住民女性為社會中的健康高危險族群,她們的身分對其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本研究以新住民女性為對象,透過訪談法來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女性關心的健康資訊需求主題,包含預防保健資訊、疾病治療資訊、醫療提供者與醫療協助資訊,以及生育與育兒資訊。新住民女性的健康資訊尋求管道可分為人際管道、網路資源及其他傳統媒介資源;健康資訊尋求管道選擇考量因素,主要基於資訊可近性、個人背景及經驗相似性、資訊內容豐富性、資訊來源權威性,以及資訊新穎性。新住民女性在健康資訊尋求過程遭遇的困難,包括性別障礙、語言障礙、社會文化障礙、健康素養障礙及數位落差障礙,其所採取的解決方式主要有比較對照及尋求他人幫助。根據前述研究結果整理出一個新住民女性健康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架構,並提出結論如下:新住民女性隨著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健康資訊需求,年輕時多具有生育及育兒資訊需求;新住民女性的健康資訊尋求管道以人際管道為優先,資訊可近性是重要的健康資訊尋求管道選擇考量因素;不同國籍、中文語言程度及資訊能力程度的新住民,在人際管道及網路資源的使用上可能有所差異;新住民女性使用網路資源採取雙語檢索比對,並運用跨國兩地的資源;新住民女性在健康資訊尋求過程遭遇困難時,主要透過比較對照及尋求他人幫助來解決;新住民女性會透過考量資訊權威性、資訊比對、參考他人評價、使用個人經驗及使用網路訊息查證工具策略來辨識健康資訊的正確性;新住民女性會透過閱讀摘要及整合健康資訊、採取實際行動來進行資訊使用;新住民女性以各種社群通訊軟體及面對面聊天為主分享健康資訊。最後針對新住民女性、新住民女性配偶、政府機構及醫療院所分別提出實務及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國小教師健康素養與健康資訊行為研究--以健康體位資訊為例
    (2020) 李紫綺; Lee,Tzu-Chi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國小教師的健康素養和健康資訊行為,並著重於健康體位的健康素養為主要方向,探討不同教師個人背景、健康素養與健康資訊行為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為問卷調查法,以臺中市之國小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教師個人背景資料、自覺健康狀況量表、中文多面向健康識能評估量表、健康資訊行為等四項問卷作為研究工具,資料蒐集方式以配額取樣實施,並以實體問卷為主、網路問卷為輔於 2019 年12 月至2020年1 月間進行問卷調查,總共回收 387 份有效問卷,再以敘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 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一、 國小教師健康素養之狀況達良好程度,以理解健康資訊為最高分,溝通與互動為最低分。 二、 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素養之相關:不同年齡、職務、教學年資、運動習慣及自覺健康狀態在健康素養達顯著差異。 三、 國小教師在飲食相關保健上有較高的資訊需求。 四、 國小教師多因個人興趣與好奇查詢健康資訊。 五、 國小教師多利用網路搜尋方式得知健康資訊。 六、 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資訊行為之相關:不同年齡、職務、教學年資、婚姻狀態、子女數、運動習慣及自覺健康狀態在健康資訊行為達顯著差異。 七、 國小教師之健康素養與健康資訊行為有中等程度正相關。 最後,依據實證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單位及未來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資訊迴避行為研究
    (2019) 莊雯涵; Chuang, Wen-Han
    隨著健康資訊取得便利,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健康資訊尋求被視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健康資訊迴避卻極少被大眾所察覺,而慢性疾病患者因接觸健康資訊頻率較一般大眾高,對資訊的接收或迴避直接影響患者的醫療決策和健康維持。因此本研究目的是為了深入瞭解健康資訊迴避現象,由揭示患者的健康資訊迴避行為和原因、發掘可減少健康資訊迴避之契機,協助衛教單位建置健康資訊、提醒患者檢視自身的資訊尋求行為,避免遺漏有益之資訊。 本研究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透過關鍵事件訪談法來蒐集資料,總共訪談了10位患者,研究結果發現:患者受到生理、心理、個人認知、外在環境四個層面的因素影響,會出現輕度迴避、選擇性迴避、潛在迴避、完全迴避四個不同程度之健康資訊迴避行為。從中發現促使患者減少迴避之契機包括急迫的健康資訊需求、對健康資訊內容產生興趣、醫生積極的回應、簡單易懂的資訊提供方式以及敘述完整的健康資訊內容。 依據研究結果整理出一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資訊迴避行為框架,並提出結論如下:患者的資訊需求集中於飲食和藥物資訊、網際網路為患者首選的資訊來源管道、健康資訊迴避行為不限於病程之特定時期、健康資訊迴避行為與尋求行為可能同時發生、患者多因心理壓力而迴避資訊、患者在無法與健康資訊良好溝通時迴避資訊、與資訊提供者有良好的互動可減少資訊迴避、健康資訊內容引起關注可增強資訊需求。最後針對醫療照護等單位提出實務以及未來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