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類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2011) 張芝萱
    教師專業認定的探究,多源於對教師主體與教師世界等現象理解的興趣,並期望能對教師專業相關議題獲得見識。爰此,本研究以國民小學資優教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師專業認定類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究。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探討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之相關因素。 二、了解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相關因素彼此的關係。 三、探究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之類型。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解釋式混合方法設計,先運用問卷調查量化資料分析現況,再透過個案訪談,蒐集教師回溯的經驗敘事資料,以解釋或擴展量化分析的結果。 在量化分析階段,本研究運用自編之「資優教育教師之專業認定」問卷及吳武典、張芝萱(2010)「資優教育師資專業標準」之實務調查問卷,以分層隨機叢集取樣方式,從臺灣北、中、南、東四區八個縣市設有資優班的學校蒐集260位資優教育教師資料,以了解教師專業認定之現況,分析相關因素的關聯,進而探索與驗證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可能的社會心理結構。繼之,依問卷調查的結果,邀請13位不同代表性的教師參與訪談,透過教師的經驗敘事,了解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對專業自我與工作處境的覺知與詮釋,探討相關因素對其專業認定可能的影響。 根據上述兩階段的研究設計,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之相關因素可從六層面分析之:內在標準、外在結構、認定突顯、認定落差、社會認定機制與認定困境等。 二、上述層面下包含的因素有:「內在標準重要性」、「內在標準具備程度」、「內在落差」(前兩者的差距);「外在結構重要性」、「外在結構影響程度」、「外在落差」(前兩者的差距);「認定突顯程度」;「社會分類」、「社會比較」、「積極區分」(同屬社會認定機制);「缺乏正向回饋」、「不被了解或被忽略」、「維持其他的認定」、「外在價值期望」(同屬認定困境)。 三、不同認定狀態的教師(定向成功、尋求認定、依順認定、認定迷失)在「內在標準重要性」、「內在標準具備程度」、「內在落差」、「外在結構影響程度」、「認定突顯程度」、「社會比較」、「積極區分」、「缺乏正向回饋」、「維持其他的認定」、「外在價值期望」等十個因素上有明顯的差異。在「外在結構重要性」、「外在落差」、「社會分類」與「不被了解或被忽略」四個因素上,彼此的差異不顯著。 四、透過區別分析發現,以上述因素為預測變項,區分為三組的區別函數求得的線性組合分數能有效的將教師的專業認定狀態進行分組,其中「內在標準具備程度」、「缺乏正向回饋」、「認定突顯」、「社會比較」、「維持其他認定」與「外在價值期望」有較大的結構係數。 五、透過階層迴歸分析發現,「認定突顯」、「認定落差」對教師專業認定的預測效果會受到「社會認定機制」與「認定困境」的中介影響。 六、透過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發現,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狀態與認定突顯、認定落差、社會認定機制及認定困境等潛在變項的關聯,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1)認定突顯經社會認定機制至認定狀態的間接效果,其效果僅次於第二條路徑;(2)認定突顯經認定困境至認定狀態的間接效果,其效果值最大;(3)內在落差經認定困境至認定狀態的間接效果;(4)內在落差對認定狀態的直接效果,其效果與前者相當。外在落差在本研究模式中的關聯效果不顯著。 七、從本研究的結構模式中獲知,有助於教師專業認定狀態朝定向成功發展的有利因素為認定突顯與社會認定機制。教師除了自身對資優教育專業充滿熱情與承諾 (認定突顯) 外,也需適度的將自身專業的區別性展露出來,以獲得社會認定。而教師專業認定的危險因子為認定困境,內在落差越高則認定困境也越高。 八、本研究根據量化分析與質性訪談的發現,綜合闡述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類型及其相關因素,並提出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認定發展軌跡之概念圖,以解釋不同的教師專業認定狀態可能的發展軌跡與其間互動之相關因素。 最後,依研究結果對國小資優教育教師之專業發展提出六項建議,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六項建議。
  • Item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自我認同狀態、自我定義記憶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探討
    (2009) 廖小雯; Hsiao-Wen Lia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自我認同狀態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同時結合自我認同狀態取向以及敘事的分析取向進一步探討成年初顯期年輕人從過去重要經驗中所形成的自我定義記憶與其自我認同狀態、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114位成年初顯期階段年輕人,其中男性14位,女性100位,平均年齡為20.6歲。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含「自我認同狀態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自我定義記憶問卷」。其中「自我定義記憶問卷」之內容分析向度為「意義賦予評分」以及「解釋歷程評分」。本研究有以下四點主要的發現: 一、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認同狀態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的相關。 1. 認同達成狀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自主性」、「環境掌控」、「個人成長」、「正向人際關係」、「生活目的」和「自我接納」六個心理幸福感向度有顯著的正相關。 2. 認同尋求狀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自主性」、「環境掌控」、「生活目的」和「自我接納」四個心理幸福感向度有顯著的負相關。 3. 認同混淆狀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自主性」、「環境掌控」、「個人成長」、「正向人際關係」、「生活目的」和「自我接納」六個心理幸福感向度有顯著的負相關。 4. 認同早閉狀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個人成長」向度的心理幸福感有顯著的負相關。 二、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自我認同狀態與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解釋歷程有顯著的相關。 1.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認同達成狀態與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負向化歷程」有顯著的負相關,且認同達成狀態與自我定義記憶中的「積極化歷程」有顯著的正相關。 2.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認同混淆狀態與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負向化歷程」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解釋歷程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的相關。 1.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負向化歷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自主性」、「個人成長」、「正向人際關係」、「生活目的」和「自我接納」五個心理幸福感向度有顯著的負相關。 2.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積極化歷程」與整體心理幸福感,以及「自主性」、「環境掌控、」「個人成長」、「正向人際關係」、「生活目的」和「自我接納」六個心理幸福感向度有顯著的正相關。 四、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解釋歷程對自我認同狀態與心理幸福感之間關係有中介效果。 1.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負向化歷程」分別對認同達成狀態與心理幸福感、認同混淆狀態與心理幸福感之間關係有中介效果。 2.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自我定義記憶中的「積極化歷程」對認同達成狀態與心理幸福感之間關係有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