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緣觀信念對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與婚姻品質的影響:探討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的中介角色
    (2023) 陳映羽; Chen, Y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緣觀信念與未受孕女性個人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並進一步了解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是否有其中介效果。本研究對象為25歲至未滿50歲的未受孕女性,採用方便取樣,邀請符合資格的網路社群成員與研究者周邊親友填答線上調查問卷。考量女性面對不孕情境之範疇特殊性,首先在現有量表基礎下編修未受孕女性緣觀信念量表,以預試研究的98份參與者資料,檢驗此研究工具之結構與信效度;接著使用正式研究194份參與者資料,檢驗緣觀信念、自我批判/自我關懷與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研究結果指出:(1)認命型緣觀信念與較低的自我價值感、較高度的負向婚姻品質有關;(2)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在各項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的路徑係數皆未達顯著水準,甚至與預期的假設方向不甚符合;(3)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則與較低度的憂鬱、較低度的負向婚姻品質、較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以及較高度的安適幸福感皆有關;(4)認命型緣觀信念會透過增強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同時降低自我價值感與安適幸福感;(5)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透過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減少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效果不顯著但有此趨勢;(6)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不僅能透過緩解自我批判,降低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也能透過促進自我關懷,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感。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實務工作者相關建議,並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
  • Item
    孕期遭逢失落經驗女性的自我敘說
    (2015) 吳貞儀
    本研究採自我敘說的方式,描述我身為一位接受不孕症治療並順利懷孕的女性,在孕期遭逢失落經驗的生命故事。本文以我的原生家庭及家族之社會脈絡,以生命故事敘說的方式描述我在婚後期待懷孕卻不孕,第二胎懷孕時面臨減胎及摯友罹癌過世的失落經驗。 本研究結果主要以故事來書寫我以一位不孕症女性的角色,於文中的生命故事中呈現有關原生家庭、家族期待、不孕與失落、減胎與失落及好友罹癌過世影響生命意義等議題。我在自我敘說研究的歷程中,透過書寫增進了追尋生命意義的自我覺知,並尋找從失落復原的療癒方法,也在回顧生命歷程中,進而找到一些生命經驗中所面臨的解答。 本研究主要貢獻是我透過自我敘說,藉由生命故事探索失落經驗返回自身的意義,並提供不孕女性和相關的心理和醫療專業人員在面臨不孕、減胎及面對死亡議題的建議。
  • Item
    看不見說不出的「痛」-不孕婦女的失落、悲傷與自我調適之質性研究
    (2009) 詹豐毓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孕婦女遭受不孕症的侵擾而對個人產生的影響、失落與悲傷反應,以及不孕婦女如何因應失落進行自我調適。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方式,共訪談三位不孕婦女,整理和分析所得之訪談資料,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孕症對不孕婦女的影響:茫然與忙碌於醫療措施中、婚後家庭成為生育壓力的來源、朋友的關心是打擊也可能是真誠的關懷、生活因不孕而產生轉變或帶來不便、污名的偏見與否定如此沈重。 二、不孕婦女的失落與悲傷反應 (一)不孕婦女的失落內涵:失落了對醫療團隊的信任、自我價值感與生命意義的陷落、與夫家家人關係品質的轉變、人際關係的隔閡、治療副作用帶來健康的疑慮。 (二)不孕婦女的悲傷反應:包括認知層面、情緒層面、行為層面及靈性層面的悲傷反應 1、認知層面的悲傷反應:不孕婦女會認為無法懷孕是自己的錯、疑惑別人懷孕 為何如此輕而易舉,何以自己如此困難?容易否定自己而在做事前籠罩著事 情的結果可能會失敗的灰色想法、也會出現非常納悶沒有孩子的我,怎會在家中受盡欺負而委屈求全的想法。 2、情緒層面的悲傷反應:對不孕的降臨感到不知所措、否認且無法置信自己會 不孕、緊張與焦慮懷孕是否成功、生氣公婆以生育評估個人價值、受孕失敗 產生挫敗感、懷孕期望破滅的反覆煎熬、孤立無援的孤單感、受孕結果落空 後的沮喪與難過、承受生育壓力的暴躁情緒與不耐煩、生命中沒有孩子是個 遺憾。 3、行為層面的悲傷反應:藉由減少回夫家次數以逃避壓力情境、減少出席朋友 聚會場合、藉著忙碌轉移注意力,避免一再面對不孕的負面情緒、以哭泣宣 洩情緒。 4、靈性層面的悲傷反應:無法置信不孕怎麼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疑惑別人懷孕 如此輕而易舉,何以我如此困難?內心納悶問蒼天:善良的我怎會無子? 三、不孕婦女因應不孕失落之自我調適:包括認知層面、情緒層面、行為層面及靈性層面的自我調適 (一)認知層面的自我調適:接受不孕的遺憾,正向思考無子的好處、重新找回 個人價值與自我認同、接受不孕的身體、告訴自己:已經努力嘗試懷孕, 問心無愧且不留遺憾、轉化眼光放在擁有的幸福。 (二)情緒層面的自我調適:以哭泣宣洩情緒,向先生表達難過的心情、抒發心 情,有助於療傷止痛。 (三)行為層面的自我調適:轉移焦點,避免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將愛轉化至其他家人或學生身上、與家人共處、避開衝突與傷心的來源、主動和先生提出,不刻意配合醫囑而行房、藉由休閒運動抒解壓力、與同為不孕的病友談個人經驗、相知相守的兩人世界規劃。 (四)靈性層面的自我調適:父親生命的殞落是個點醒,學習自我照顧、因果輪迴觀為無子的遺憾找到出口。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給不孕婦女、醫療相關人員、諮商心理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