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與日本圖書教師教授國小資訊素養課程內涵之比較研究
    (2021) 陳怡親; Chen, Yi-Chin
    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改革的興起,更多人意識到高速發展社會之下資訊氾濫所帶來的問題,資訊素養儼然成為現今重要的教育議題,圖書教師作為資訊素養教育之核心人物,在校園內透過什麼方式如何帶領學生在教學中掌握資訊素養能力,相當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與日本圖書教師同樣在新課綱頒布的背景下實施國小資訊素養教育之異同,進行比較教育研究,並且依照圖書教師實施資訊素養教育之制度、內涵與概念、授課模式、授課內容四項架構加以闡述。選擇日本為比較對象的原因除了兩國教育文化相近,日本已實施多年圖書教師制度,同時此次教育改革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一併納入所有領域之教學,與臺灣相似情境下,值得深入分析兩國圖書教師如何進行資訊素養課程,有何異同或值得學習的地方。此外,有關資訊素養內涵與概念之依據,本研究參照AASL最新提出之資訊素養標準框架作為分析臺灣、日本兩國資訊素養教育內涵之主要參考資料,研究方法主要採文獻分析進行兩國之比較教育研究,再輔以深度訪談法,驗證文獻資料的同時進行補充,最後整理歸納出以下八點結論:一、臺灣圖書教師利用校訂課程實施資訊素養教育;日本圖書教師利用自己授課時間或空閒時間與其他學科老師協作。二、臺灣圖書教師計畫設有時數減免;日本圖書教師通常無減免的時數。三、兩國圖書教師利用私下有空的時間與其他老師協調規劃;日本圖書教師透過圖書館利用年度計畫規劃資訊素養課程。四、兩國圖書教師在課程設計所劃入之資訊素養內涵與標準皆符合AASL之核心概念。 五、兩國政府、圖書教師皆重視融入資訊素養教育的協同方式,整體而言需加 強一般教師對協同的認知。 六、臺灣圖書教師使用國外專業之資訊素養教學策略;日本主要依照文部科學省 之探究架構,兩國皆以探究式教學融入資訊素養教育。 七、兩國圖書教師皆配合學科內容選擇易於結合之領域,國語文最適合結合資訊 素養教育。 八、兩國圖書教師規劃之學習活動依課程內容有所不同,但整體皆基於探究學習 架構融入資訊素養內涵學習。 整體而言,臺灣與日本圖書教師的資訊素養課程皆符合AASL的資訊素養核心概念,由於兩國資訊素養政策及圖書教師制度的不同,導致臺灣與日本在圖書教師教授資訊素養教育制度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有關我國未來資訊素養政策及圖書教師制度發展的建議,針對不同研究方法、觀點指出日後可能之研究方向,以期能協助完善我國圖書教師制度並展現臺灣未來資訊素養教育的多種可能性。
  • Item
    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探討
    (2015) 陳意鈴; Yi-Ling Chen
    資訊素養教育是資訊社會時代重要的教育議題,國外透過資訊素養標準的訂定提供各級教育單位落實資訊素養教育的參考。反觀國內,大專院校開設資訊素養教育相關通識課程的情形已日趨成熟,但學校教育體制下資訊素養教育的實踐呢?因此,興起本研究從資訊教育課程與圖書教師和圖書館主任推行的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來探究我國資訊素養教育的整體實踐情形之目的。 本研究為質性取向,以立意取樣針對國中小資訊教師以及國高中的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法,以瞭解教師在教學現場的教學理念、教學規劃、實踐,與建議,並進一步分析資訊教育課程實踐所蘊含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研究結果發現,在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部分:(一)資訊教師的教學理念蘊含資訊素養的內涵概念;(二)課程規劃大多有固定架構,教師對課綱與資訊教育能力指標參考程度不一,課本斟酌參考;(三)課程實踐有基本課程架構並普遍重視資訊安全與倫理,部分教師實踐資訊融入教學應用,評量方式以單元實作作業為主,其中蘊含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四)教師撰寫教學計畫表時參考課綱與資訊教育能力指標,對內容則多數無特別觀感,教師建議增加能力指標;國中教師普遍對未來國中獨立課程表示樂觀,同時關注未來課程內容規劃,建議資訊教育課程需要被落實。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實踐部分:(五)教師包含技能、認知,以及情意與個人學習面向的教學理念;(六)多由授課教師與館員共同規劃,並更新既有教學簡報,以參考網路資源或以館內資源介紹為主,教學實踐以新生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為主;(七)遭遇困境為資訊素養教育不受重視、教師本科課程壓力,與學生缺乏動機等,並提出落實資訊素養教育與由學科教師帶領推廣等建議。 基於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育政策與課程規劃的建議,並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期望對於我國學校教育的資訊素養教育實踐有所助益。
  • Item
    我國生醫領域研究生資訊素養初探—以分子生物學研究生論文題目發現歷程為例
    (2013) 黃昭妍; Huang, Jhao-Yen
    為因應龐大且複雜的生物資訊環境,國外已將資訊素養納入生物醫學領域高等教育的核心能力,反觀國內尚未發展完善的訓練課程,也未有資料顯示此領域學生的資訊素養程度,實難為教育單位提供資訊素養教育的具體建言。本研究藉由美國ACRL之Sci-Tech架構設計訪談大綱,以瞭解國內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生如何利用資訊素養完成發現論文主題的任務,並探索其資訊素養教育與其資訊素養程度的關連。本研究以分子生物學做為研究場域,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國內20位分子生物學之博碩士研究生,並利用訪談所得資料分析受訪者之資訊素養程度、資訊尋求途徑及資訊素養教育。 研究結果顯示:在發現論文主題之過程中,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生會與指導教授共同擬定可行的論文主題,利用各種資訊尋求途徑與檢索策略,有效率地檢索所需文獻,並以初步標準評估資訊的關連性、即時性、準確性以及權威性。受訪者皆能透過驗證方法評估資訊的正確性,整合資訊並正確傳達給他人,同時也關心資訊的社會、經濟、法律、倫理相關議題,更能透過參加研討會、年會或閱讀文獻等方式自我學習。在資訊尋求途徑方面,受訪者的資訊管道多元,包括正式與非正式兩類,且不同資訊需求有不同資訊尋求途徑。此外,受訪者大多表示學校課程和實驗室是提供資訊素養教育的主要場域,從中可學習到進行研究的技能與知識。 本研究發現我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生之資訊素養有四個主要特點:一是使用專業資訊;二是使用最新資訊;三是快速掌握相關領域資訊;四是運用多元資訊尋求途徑,有效地滿足個人資訊需求。此外,生物醫學領域中是以師徒制教學模式,並且是一種以實驗室為單位的組織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唯獨圖書館服務與資源能見度低,是現有教育單位需要思考與改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