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專輔教師輔導自我效能、情緒調節策略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2022) 劉宛菁; Liu, Wan-Jing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專輔教師於輔導自我效能、情緒調節策略與職業倦怠上的現況。研究對象主要為全臺國中專輔教師,採用問卷調查法,共收回215份有效問卷。本研究採用之研究問卷為許憶雯(2010)編訂的「國中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量表」、汪曼穎等人(2010)翻譯的「情緒調調控問卷」以及劉淑慧(1987)編訂的「工作感受量表」做為研究工具。研究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中介分析研究結果。研究發現國中專輔教師輔導自我效能感屬於中上程度;情緒調節策略傾向使用重新評估;職業倦怠感屬於中下偏中程度。而不同年齡、婚姻狀態之國中專輔教師於輔導自我效能、情緒調節策略及職業倦怠皆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歷之國中專輔教師於輔導自我效能、重新評估與職業倦怠有顯著差異。專輔年資「滿1—3年」之國中專輔教師的輔導自我效能顯著低於專輔年資「滿7-9年」之國中專輔教師。而校內專輔人數1人之國中專輔教師於「輔導網絡資源運用之效能」上顯著高於校內專輔人數2人之國中專輔教師。此外,國中專輔教師的輔導自我效能與情緒調節策略有部分顯著正相關;輔導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為顯著負相關;情緒調節策略與職業倦怠有部分顯著負相關,且國中專輔教師之輔導自我效能會透過重新評估影響職業倦怠。本研究之研究發現與結果歸納整理,並提出建議,以供參考。Item 清潔人員執行環境清潔行為影響因素(2023) 鍾瑞惠; Chung, Jui-Hei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影響清潔人員執行環境清潔行為與其本身的知識、態度、職業疲勞程度的關係。研究方法:採取橫斷式研究,參考國內外文獻,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彙整出自填式問卷,其中包括清潔知識、清潔態度及清潔行為等問項。問卷初稿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效度評估後,進行預試,並根據預試結果進行信度分析,根據信度分析結果刪除不適合的題目,且修正語句及修改版面後,編製成正式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之職業疲勞程度問卷乃使用臺灣大學鄭雅文老師等人參考丹麥學者研發之「哥本哈根疲勞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 CBI)中文量表」。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醫學中心及地區醫院委外清潔公司派遣至醫院專責之清潔人員,共取得108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研究對象整體清潔知識答對率達93.8%,清潔態度趨近於正向態度,執行清潔行為的頻率偏高。就雙變項分析結果而言,清潔知識與清潔行為具顯著正相關(r= 0.35 ,P< 0.001),即對清潔知識了解越多執行清潔行為的意願越高。清潔態度與清潔行為具顯著正相關(r= 0.39,P< 0.001),即清潔態度越正向其清潔行為表現越好。有他院服務經歷者在職業疲勞程度之個人疲勞(t= 2.26,P< 0.001)及工作疲勞(t=2.76 ,P <0.05)的程度大於沒有任職過其他醫院經歷者。不了解醫院與清潔相關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者的個人疲勞(t= 6.85,P< 0.05)大於了解醫院與清潔相關之感染管制作業規範者。 建議:未來在修定相關作業規範與流程能更明確且精簡,應規劃完整培訓計畫,提供實務操作訓練與考核認證,以養成清潔人員的正確知識。運用現場作業稽核的方式,協助清潔人員養成正確操作步驟。Item 工作便利?還是工作壓力?教師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之關係──以教師工作價值觀為調節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連志剛; 黃建翔; 張育菁; 阮宜庭; Chih-Kang Lien, Chien-Hsiang Huang, Yu-Ching Chang, Yi-Ting Ruan考量現代快速緊湊的工作型態導致的壓力反應與後果,本研究旨在探討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對教師工作倦怠的影響,以及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是否透過工作壓力的中介效果,進而造成教師工作倦怠,和教師工作價值觀能否調節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之公務使用與工作壓力的關係。本研究以調節式中介模式進行檢驗,探究教師工作價值觀對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所導致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減緩效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施測,以國小、國中、高中職教師為對象,採分層隨機方式進行抽樣,總計有717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 教師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教師工作壓力具有正向關係;2. 教師工作壓力對於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間具中介影響關係;3. 無論教師高或低的工作價值觀皆會正向調節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教師工作壓力間的關係;4. 教師工作價值觀會正向調節工作壓力於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與工作倦怠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下班後即時通訊軟體公務使用情形、教師工作壓力、教師工作倦怠及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參考。Item 微型創業者的創業資源、工作壓力與堅毅人格、社會支持對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2011) 紀怡安; Yi-an Ji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從資源保存理論觀點,探討影響微型創業者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目的有五:1.探討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微創者在工作倦怠上的差異;2.探討不同工作壓力程度與創業資源多寡對微創者在工作倦怠上的差異;3.探討創業資源、工作壓力、堅毅人格、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的關聯性;4.探討微創者在面對工作環境中的創業資源、工作壓力與其所具備的堅毅人格、社會支持對工作倦怠的預測力;5.探討堅毅人格與社會支持對微創者在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是否有調節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研究參與者共305位,主要為參加管科會舉辦之創業輔導課程的微型創業者。採用的研究工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工作壓力量表、創業資源量表、堅毅人格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根據研究目的以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假設考驗。 研究結果:1.年齡越大、已婚或創業前工作年資較資深之微創者的工作倦怠較低;2.創業資源雖不具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效果,然高創業資源比低創業資源之微創者有較低的倦怠,且低工作壓力比高工作壓力之微創者有較低的倦怠;3.創業資源越多、工作壓力越小、堅毅人格越高及社會支持越高,則微創者之工作倦怠越低;4.堅毅人格(主要為投入感與挑戰感)與社會支持(主要為實質性支持)可有效減低工作倦怠,工作壓力(主要為角色壓力)會顯著增加工作倦怠,反而個人責任會顯著減少倦怠感,至於創業資源的顯著性則因堅毅人格的投入而被排除;5.堅毅人格與其中的投入感、挑戰感能有效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6.社會支持與其所包含的情感性、實質性及訊息性支持無法有效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 結論: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實務提出三點建議:1.增加創業前的工作經驗與社會磨練、強化可提升組織效率的組織資本以及主動爭取親友的實質性支持以加強能有效減低倦怠之外在資源;2.為減少角色所帶來的壓力,建議微創者增進自我覺察能力以了解自我在角色負荷上的有限性與對滿足不同需求的重要性做排序,並採用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如尋求支持、蒐集資訊、計畫式的問題解決等;3.建議微創者學習從壓力情境中找尋意義感,及其從壓力事件中可獲得學習與成長的價值,以培養正向的思考與態度來因應壓力。最後,亦提出本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Item 臺北縣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職業耗竭與離職傾向之研究(2008) 陳家棟; Chen, Jia-Dong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臺北縣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的職業耗竭與離職傾向及兩者間的關聯。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普查,調查對象為臺北縣的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包括庇護工場職場輔導員、技術輔導員、個案管理員、社區化支持性就業服務員、政府就業服務站的身障就業服務員、勞工局職業重建管理員、高中職業輔導員等);共發出112份問卷,回收86份,其中80份有效。從研究結果我們有下列發現: 一、與若干助人工作者(如「大專輔導教師」、「國中輔導人員」)比較起來,臺北縣身心障礙就業服務人員的職業耗竭程度較高。 二、在臺北縣身心障礙就業服務人員的背景變項中,未婚/已婚/同居者的職業耗竭高於離婚/分居者;社工/心理/復健/特教相關科系畢業者的職業耗竭高於非相關畢業者;不同就業輔導模式的職業耗竭有差異;年齡與職業耗竭有負相關。 三、有近四成的受試者之離職可能機率在五成以上;學校職業輔導員全體及近三分之ㄧ的社區化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已做出離(調)職決定。 四、臺北縣身心障礙就業服務人員的職業耗竭與離職意願之間有相關;學歷與「是否近期有應徵」之間有相關;就業輔導模式與「確定是否近期離(調)職」有相關;薪資與「確定是否近期離(調)職」間及與「近期是否有應徵行為」間有相關。 五、臺北縣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的職業耗竭可預測其離職意願強度。 研究者另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各界及未來研究參考。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台北市某特教學校為例(2009) 陳智華本論文採問卷調查,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關係,以台北市某特教學校教師為對象,有效樣本為100人,回收率95%。應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1. 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為中等程度以上,以社會支持與工作負荷的壓力較大。 2. 教師在面對壓力時,主要因應方式為解決問題,其次依序為屈服問題及休閒活動、,最少使用的是情緒調適或逃避問題。 3. 教師的整體工作倦怠感中等程度以下,依序為低個人成就、情緒耗竭及無人性化。 4. 教師背景因素中,女性教師在社會支持的壓力大於男性;年齡上以40歲以上者的工作壓力較小;教育程度上,碩士者的壓力大於學士者;任教年資以16年以上者的壓力較小;特教年資以11年以上者的壓力較小;教師兼導師在工負荷上的壓力感大於教師兼行政及巡迴教師;任教階段別中,以國中部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任教理由為所學相符者的壓力大於興趣理想者;0個子女數的教師在學生問題的壓力大於2個子女數以上的教師。 5. 專業知能、學生問題、工作負荷、社會支持及整體工作壓力與屈服問題呈現正相關;整體工作壓力與逃避問題呈現正相關。 6. 屈服問題與情緒耗竭、無人性化、低個人成就、整體工作倦怠呈現正相關。 7. 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整體間呈現正相關。 8. 工作壓力與屈服問題對工作倦怠有預測力。Item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研究~ 以三鶯地區教師為例(2007) 簡驪潔; Chien Li Chieh本論文採問卷調查,探討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關係,以台北縣三峽鎮、鶯歌鎮公立國中正式教師為對象,有效樣本為219人,回收率88 ﹪。收集資料以各校正式教師的比例,隨機抽取44 ﹪為樣本,應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發現為: 1.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為中等程度以下,以學校組織架構與氣氛、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壓力較大。 2.教師在面對壓力時,主要因應方式是解決問題,其次為屈服問題與休閒活動,最少做的是逃避問題或情緒調適。 3.教師的整體工作倦怠感為中等程度以下,依序為個人低成就感、情緒耗竭和無人性化。 4.教師背景因素中女性的壓力大於男性;年齡上以30~39歲者的工作壓力較大;以擁有子女數一人者及二人者壓力大於無子女者;最小子女年齡十九以上者壓力較小;在人際關係的壓力上兼任導師壓力大於兼任行政者。 5.工作壓力與休閒活動呈負相關;生涯發展壓力與解決問題、情緒調適及休閒活動呈負相關;教師工作本身的壓力與逃避問題呈負相關。 6.屈服問題與個人低成就感呈正相關;解決問題與情緒耗竭、無人性化呈負相關;休閒活動與情緒耗竭呈負相關;逃避問題與個人低成就呈正相關。 7.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整體之間呈現正相關。 8.工作壓力與解決問題對工作倦怠有預測力。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乃針對學校或相關單位、教師個人及後續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 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工作倦怠、預測力Item 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復原力及病人安全文化相關因素研究(2015) 林宛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復原力及病人安全文化 相關因素研究。研究對象為北市某醫學中心之護理人員為母群體,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經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得有效樣本275份。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職業倦怠程度介於中-高程度;復原力整體量表屬中上程度,而病人安全文化之整體態度評分介於負向與中立之間。 二、 以職業倦怠三層面中以情緒耗竭最為嚴重,其次為個人成就感低落及缺乏人性化;而不同年齡、照顧病患人數、擔任護理人員總年資、薪資所得的護理人員,在職業倦怠上皆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 以復原力得分而言,不同護理人員背景變項無顯著差異存在。 四、 以病人安全文化整體而言,不同護理人員背景變項皆無顯著差異存在。在安全風氣得分上擔任護理人員總年資具有顯著差異存在;對壓力認知得分上,以年齡具有顯著差異存在;在管理感受上,以工作單位具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 經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職業倦怠對病人安全文化的具有直接影響效果,而「復原力」在「職業倦怠」對「病人安全文化」的影響關係之間具有中介效果,代表本研究之中介模式為部分中介。 六、 本研究依結論建議減少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程度、應重視復原力的提升,以提高病人安全文化的專業態度。Item 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工作特質與職業疲勞之相關性研究(2019) 顏芯澄; Yen, Hish-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工作特質及職業疲勞之相關性,並瞭解個人背景因素及工作特質對職業衛生護理人員職業疲勞之重要預測因子。以符合法定資格並在職中的專任職業衛生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結構式問卷「工作特質量表」及「職業疲勞量表」為研究工具,回收334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97%。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複迴歸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於職業疲勞各構面分數由高至低依序為「工作過度投入」、「個人疲勞」、「工作疲勞」及「服務對象疲勞」。 二、研究對象之個人疲勞、工作疲勞、服務對象疲勞與工作控制、工作心理負荷、工作體力負荷、就業缺乏保障、職場正義、主管社會支持、同事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性;工作過度投入與工作心理負荷、工作體力負荷、職場正義、同事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性。 三、研究對象之個人疲勞顯著預測因子有認為職場健康風險評估課程不足、工作心理負荷、就業缺乏保障;工作疲勞顯著預測因子有認為職場健康風險評估課程不足、工作控制、工作心理負荷、就業缺乏保障、同事社會支持;研究對象之服務對象疲勞顯著預測因子有年齡、認為職場健康管理實務課程不足、事業單位行業別、事業單位勞工總人數、工作控制、工作心理負荷;工作過度投入顯著預測因子有目前工作場所年資、職護在職課程時數、事業單位地區、每週平均工時、是否輪班、事業單位是否聘請其他健康促進人員、事業單位是否聘請臨場服務醫師、工作心理負荷。Item 音樂治療對改善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之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6-07-??) 陳淑瑜; Shu-Yu Chen特教教師因職業倦怠引發之身心問題及影響,在國外受到高度關切。而在臺灣,因重視融合教育、零拒絕與家長賦權的推展,目前仍強調特教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工作職責,鮮少討論協助教師因應職業倦怠的方法。研究指出,若能有效實施使個體身心恢復或舒緩個人工作壓力的介入策略,將有助於減緩教師的職業倦怠。然而,國內十分缺乏解決職業倦怠的方法,仍有建構創新方案並取得成效證據的需求。音樂治療雖在國外已被視為因應職業倦怠的緩和性心理策略,對改變壓力狀態時的生理機制也有以實證為基礎的研究支持,但國內外皆缺乏改善特教教師職業倦怠相關的實驗研究,在實務應用或學術研究上仍深具意義,值得探討。本研究從33位報名的臺北市國小特教教師當中,依高風險程度篩選出17名參與者,隨機分派至三個小組,分別是兩個實驗組接受「音樂治療」策略、一個對照組接受「音樂放鬆」活動,藉以比較三組教師於介入前後之職業倦怠心理評測指標與腦波放鬆生理評測指標的差異情形,同時分析不同組別特教教師的背景資料、身體症狀及參與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實驗組在「音樂治療」策略介入後,倦怠感減少且放鬆度提升;但對照組在放鬆度提升的同時,倦怠感並未降低,即「音樂放鬆」活動在促進對照組正向放鬆介入成效的同時,並未減少其倦怠感的負面影響。整體而言,以音樂治療為介入策略,對因應特教教師的職業倦怠有顯著的成效及實務上的效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