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輔導自殺議題個案的困境與復原力之研究
    (2022) 陳敬昀; Chen, Ching-Yu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學校輔導工作中,輔導自殺議題個案的困境與復原力展現經驗。本研究採立意取樣,邀請10位服務年資介於5年到10年的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擔任研究參與者。每位研究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個別深度訪談,訪談時間約1.5至2小時,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之現象學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輔導自殺議題個案的困境有面對個案頻繁自殺危機產生的身心壓力、對自身處遇能力的懷疑、處遇期間對生活其他層面的影響、輔導界線的拿捏以及系統資源的合作有限性。展現個人內在的正向特質,發展適合自身的自我照顧策略,督導、同事及親友的專業與情感支持,皆為國中專任輔導教師順利度過挑戰的復原關鍵。善用過去輔導經驗帶來的學習機會,每一次的自殺議題輔導歷程所學將能發展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不一樣的處遇能力,以增加自殺輔導工作的成功經驗,提升未來突破困境的復原力。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相遇的時刻-一位國中輔導老師陪伴學生的敘事研究
    (2011) 許維峰
    本研究旨在從我陪伴學生的經驗中,探討我與學生相遇及非相遇的師生關係內涵、相遇在教育中的意義及我是如何在教育現場與學生相遇。研究方法採用敘事研究法,除了我的自我敘說外,也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五位學生接受訪談,並依據Lieblich等人(1998)提出的「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分析模式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研究發現如下: 一、我與學生相遇之師生關係的內涵為(1)像朋友般的師生關係;(2)像「第二個」家人般的師生關係;(3)像與「生命導師」互動般的師生關係;(4)處處皆可相遇。 二、我與學生非相遇之師生關係的內涵為(1)上對下的關係;(2)角色關係。 三、我認為相遇在教育中的意義為(1)相遇讓老師成為真實的存有;(2)相遇讓老師得著滋潤,獲得感動與力量;(3)相遇讓老師的心境超越義務性的情感工作,進入自發性的情感工作;(4)相遇讓老師發揮影響力,由內而外的轉化學生;(5)相遇可以提供學生安全堡壘,轉化家庭失能的社會現象;(6)相遇避免學生被物化;(7)相遇讓學生不再壓抑自己,在生命導師的接納引導下,在關係中成為真實的人;(8)唯有相遇,才能真正地陪伴。 四、我如何與學生相遇為(1)省思角色的「應該」,以人的樣貌與學生交流;(2)放下印象、暫緩意圖,以開放的態度直接與學生對話;(3)建立安全信任,以尊重敞開的心關懷回應學生;(4)放下單向的獨語,以積極的傾聽感受回應學生;(5)相信人性的美善,以真實的自我投入關係;(6)超越對外在表現的專注,以人性的本然接觸學生的內心世界;(7)放下知識為主體的專業迷思,以整全的存有與學生交流;(8)覺察倫理的迷思,以坦然的態度接受相互的滋養;(9)放下單一價值的偏頗,以多元的眼光欣賞學生整全的存有;(10)超越表面的批判,以同理的心情體貼學生的需求;(11)超越對成果的專注,以陪伴的心情支持學生生命成長。 最後,研究者進行綜合討論,並提出研究限制與建議,以及研究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