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年女性回流高等正規教育的學習經驗與自我認同關係之探究–以碩士班為例(2024) 胡文菁; Hu, Wen-Ching在父權社會中,女性常因為過去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或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而中斷學習或工作,造成她們在教育或職場生涯上的不連續性,這使得女性在現代社會結構中相對弱勢,並形成低自尊的現象。雖然有許多途徑可以發展個人對自我的認同感,但周圍許多過去受到社會結構限制的中年女性在回流高等正規教育後,皆提升了她們的自我認同。據此,本研究透過質性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對五名45~64歲之間的女性進行訪談,深入探討中年女性回流高等正規教育的學習經驗與自我認同間的關係。本研究結論如下:(1)中年女性回流高等正規教育的動機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為滿足個人學習興趣、為滿足他人期待、追求生活變化、增進服務社會之能力、提升個人社會地位及工作機會,以及增進跨世代交流和多元學習機會;(2)在中年女性的學習經驗中,本研究結果之重要發現包括在強調人際關係和情感連結的學習環境中,能提升其學習效果;透過課堂上的討論和分享,能使其意識到個人知識經驗的價值;在安全且支持的學習環境中,能促進她們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能培養她們聯結性思維和批判性思考之能力;教師的關懷與鼓勵能增強其自信,使能應對各種挑戰;與不同世代的同學互動和分享經驗有助於增進彼此的包容、理解與進步;(3)中年女性回流高等正規教育對她們的自我認同有正向積極的影響,包括自我概念與自尊的提升、社會角色的轉變使她們重新認識自己,以及個人行動力的增強。Item 全英語教學暨海外服務學習創新方案提升中途學校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學習動機與創造力之行動研究(2024) 楊幸甄; Yang, Hsung-Chen本研究主要在探究教學現場上所面臨中途學校學生學習成效不佳及英語學習動機低落等實際問題,為解決學生學習困難點,採行動研究法來實施研究,藉由課室內的全英語教學和課室外的海外服務學習,探究學生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之成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和創造力提升之情形,並找出適合中途學校學生的創新課程方案。本研究對象為中途學校學生,全校共14人,每堂以高中部一班跟國中部合併班一班,共2班8堂課,以質量兼具的方式收集資料,研究期程為非連續性,總期程大約四個月。研究結果發現:創新方案在學生英語學習表現上,英語口說能力有正向提升;此方案亦助於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尤其在學習情境層面上更為明顯;創造力則以創造性傾向特質有正向影響,以特質來看,冒險性和好奇性效果最為顯著,顯示此趟海外旅程的影響意義深遠,最後以整體教學歷程與學生回饋進行反思,得出創新方案對於中途學校學生的課程設計策略:全英語教學可結合多模態、多元化課程活動與遊戲、課程連結學生生活以及重視各班與個體差異性。將依據研究結果,探討創新方案的意義與價值,提出相關實務建議,以供其他具有相同性質或想發展特色課程之學校應用,亦做未來研究參考使用。Item 視覺障礙長者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之學習成效與學習行為分析(2023) 莊慧娟; Chuang, Hui-Chuan本研欲了解視障長者在接受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課程後,在旅遊教育知識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心流經驗以及遊戲接受度各方面之表現,並運用序列行為分析的方法,分析視障長者在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的學習行為表現,最後輔以質性訪談了解視障長者對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課程的困難與成就之處。本研究結果說明如下:1.本研究視障長者在旅遊教育知識學習成績表現方面,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習成績前、後測分數皆達顯著差異,顯示視覺障礙者的學習表現有顯著提升。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在旅遊教育知識的學習成績後測未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說明兩種不同教育方式,在學習效果上沒有差異。2.本研究視障長者在學習動機表現方面,實驗組學習動機表現前、後測達到顯著差異;而控制組之學習動機表現前、後測未達顯著差異。實驗組視障長者之學習動機能顯著提升說明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是本研究觸動學習行動的根本。而兩組在學習動機後測得分未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說明本研究視障長者平時經常性地參與學習活動與各項體驗活動,使得兩組之間的學習動機在課程後並無顯著差異。3.本研究實驗組心流經驗量表表現方面,各維度表現結果皆高於Likert 5點量表的中位數3,且平均數皆在4以上,顯示本研究所使用的教育知識桌上遊戲能讓實驗組視障長者有較高程度的心流表現,意即視障長者相當投入在遊戲當中,融入課程與學習旅遊知識目標,而忽略對學習時間的感受。4.本研究實驗組遊戲接受度表現方面,各維度結皆高於Likert 5點量表的中位數3,且平均數皆在4以上,顯示視障長者對於遊戲式學習有顯著良好之接受度,視障長者可以透過此遊戲有效地學習旅遊相關之知識技能,且遊戲規則簡單且容易理解。5.本研究實驗組高和低學習成績者在學習動機、心流經驗和遊戲接受度方面,實驗組高和低成績分組學習成績結果表現有顯著差異,但在學習動機、心流經驗和遊戲接受度表現沒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說明高學習成績視障長者除了能專注投入課程之外,對於學習內容更熟稔,因此有較優異的學習成績表現。而實驗組學習動機、心流經驗以及遊戲接受表現結果並沒有顯著差異,則說明學習成績高和低分組對於課程都有期待與動機並投入課程與接納遊戲。6.本研究實驗組高和低心流經驗者在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和遊戲接受度的差異方面,各維度之間表現結果並沒有顯著差異。說明視障長者無論學習成績高或低分的表現結果,並不會影響視障長者在學習動機、心流經驗和遊戲接受度。7.本研究實驗組在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心流經驗及遊戲接受度之間相關分析方面,心流經驗表現與學習動機及遊戲接受度具顯著相關性。說明視障長者在本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心流經驗表現愈高,對學習動機與遊戲接受度產生相互作用且彼此影響。8.本研究實驗組在學習行為分析方面,視障長者有四項相同明顯地學習行為特徵,分別為視障長者能自主學習、視障長者能清楚知道學習目標而溝通互動、視障長者持續發展高層次認知歷程及桌上遊戲能帶給視障長者在遊戲過程中歡樂的情緒反應。9.本研究實驗組在遊戲式學習方面的困難方面是視障長者因視覺功能不利而有個別學習需求。視障長者在遊戲式需要較多時間認識遊戲配件,且須以動作指引遊戲配件方位、以直接觸摸等方式輔助視障長者學習。本研究實驗組在遊戲式學習方面的成就方面有三,一是成功引起視障長者去旅遊的意願與動機;二是視障長者認同點讀筆能幫助自己在遊戲當中學習旅遊地理知識;三是本遊戲確實能引起視障長者協作學習的動機,亦認同遊戲能相互交流視障長者間的想法,並提升自己的學習表現。目前有關視覺障礙長者使用旅遊教育知識桌上遊戲式學習相關文獻仍待擴展之下,本研究發現為這個研究缺口提供了一獻。Item 視障長者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之學習成效與學習行為序列分析(2023) 曾家誼; Zeng, Chai-Yi近年受到高齡化浪潮的影響,視障長者的人口也隨之攀升。多數視障長者缺乏烹飪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障長者的生活品質、獨立性與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然而,視障長者烹飪技能的學習卻較少受到關注。學習烹飪技能對視障長者有其必要性,但烹飪的困難度可能使視障長者望而止步。若能透過遊戲式學習的方式,可以提升視障長者對烹飪技能的學習動機與興趣。透過「電鍋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桌遊,在遊戲中提供多感官鷹架,使視障長者能完整的參與遊戲,並且透過遊戲學習烹飪。故本研究以視障長者的烹飪技能為學習內容,透過遊戲式學習的方式,探討視障長者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之學習成效與學習行為。本研究將三十二位視障長者分為兩組,實驗組進行遊戲式學習,透過錄影紀錄並將學習行為進行編碼與序列分析,而控制組則進行傳統講述式課程。透過學習前後測、學習動機量表ARCS、心流經驗量表FSG與遊戲接受度量表,觀察視障長者的學習表現。研究結果顯示,以視障長者為中心設計的遊戲式學習與傳統講述式課程,皆能使視障長者有效的學習烹飪技能。「電鍋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有助於促進視障長者的學習動機,使視障長者在遊戲中產生高度的心流經驗且具有良好的遊戲接受度。「電鍋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的各變項皆為正關係,且能促進視障長者的社會互動與正向積極的學習行為。 「電鍋烹飪技能遊戲式學習」促進了視障長者的社交互動與討論行為的發展,視障長者展現了專注且積極的學習行為,遊戲提供反覆練習的機會,使視障長者更投入於課堂並發展遊戲策略。遊戲提供的同儕支持與多感官鷹架提升視障長者對遊戲的可及性,也增加了視障長者的成功機會。 關鍵字:遊戲式學習、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心流經驗、遊戲接受度、視障長者、烹飪、序列分析Item 社會情緒學習在臺灣推動現況暨其對兒童社會情緒學習、 學習動機、主觀幸福感影響之研究(2022) 林秀玲; Lin, Hsiu-Ling社會情緒學習(SEL)是由美國學業、社交與情感學習協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CASEL)所提出,包含了五個核心能力: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和負責任的決定。本研究將針對SEL探討課綱、教學、工具與課程。本研究共獲得以下四個成果:研究一使用質性內容分析法,比較臺灣綜合活動和美國伊利諾州SEL課程設計,比較後發現有四點相似:三大學習主軸、提供安全支持的情境、強調覺察與探究、重視師生共同學習,對於未來透過綜合活動推動SEL有以下五點建議:針對五大核心設計課程、收集合適的教學資源、針對不同年級發展課程、推動教師培訓或研習、開發可驗證SEL教學成效的工具。研究二透過採訪8個SEL教學得獎的老師,經質性分析後得出以下五點:SEL是以情緒覺察為首要的人際互動學習、實施過程要強調體驗與示範、可提升學生情緒覺察、情緒管理與自我效能、需面對教學與輔導的挑戰。研究三旨在探討小學生之社會情緒學習表現,以臺北市小學生為樣本對象,並經由自行編制的社會情緒學習量表進行問卷施測,全部回收有效問卷為220份。在信度方面,各分量表具有可接受到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 .88~.91)、全量表Cronbach’s α係數為.96,穩定的重測信度(rs= .74~.85),以及理想的組合信度(.62~.85)。經分析發現,本量表與焦慮、違規行為、學習動機、幸福感均達顯著相關,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可做為評量學生SEL表現的測量工具。研究四使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結合綜合活動課程,為高年級小學生設計SEL課程(5週),透過準實驗研究,證實實驗組學生在「社會情緒學習」、「學習動機」、「焦慮」、「違規行為」、「主觀幸福感」等表現,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之表現。Item 講座型影片中,生動、活潑的教學行為對學生情緒知覺、學習動機、認知負荷與學習表現之影響(2022) 楊珽雯; Yang, Ting-Wen2019年末COVID-19的盛行,使線上課程日漸增多,講座型影片為最常使用的線上課程教材之一。講座型影片的主要特點是教師影像會呈現在影片中,因而影片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呈現方式(包含:手勢、面部表情、聲音等)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是備受關注的議題。過去研究對於講座型影片中,教師教學行為呈現方式對學生的認知過程與學習表現的看法並不一致。從認知負荷角度出發的研究,認為包含較多非語言訊息的教學行為,例如:教師的手會跟著教學教材做動作等,會分散學生對於教材重點的注意力,產生認知負荷超載的風險,以致學習成效不佳;從情緒與動機理論角度出發的研究,認為帶入情緒的教師教學行為,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以點頭表示認同等,可以讓學生透過該教學行為體驗到教師是享受的,進而喚起學生正向情緒知覺與學習動機。值得注意的是,過往雖有不少研究探討影片中教師行為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多數研究都只單獨探討手勢、面部表情、聲音的影響,尚未有研究探討影片中教師整體教學行為呈現融入情感的程度對學習之影響。是以,本研究的目的之一為探討講座型影片中,高融入情感的教師行為表現對學習者的情緒知覺、學習動機、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的影響;目的之二為探究在高融入情感的情況下,教師行為呈現的整體性程度對學習者的情緒知覺、學習動機、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的影響。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將提出講座型影片設計之參考建議。本研究使用的教材為講座型影片,主要操弄的變項為教學行為呈現融入情感的程度(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低融入情感教學行為)以及在高融入情感的情況下,教師教學行為呈現之整體性程度(有無呈現教師影像)。128名高中三年級學生被隨機分派至包含不同教師教學行為呈現之影片的三個組別: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但無教師影像組、低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並測量其情緒知覺、學習動機、認知負荷與學習成就表現。分析結果指出,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在情緒知覺與學習動機上優於低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在情緒知覺與學習動機上也優於高融入情感教學行為但無教師影像組。但在認知負荷及學習成效上,無論是高、低融入情感教學行為組之間或是在高融入情感教學的情況下,有無呈現教師影像組之間均無顯著差異。整體而言,高融入情感的教師教學行為(像是:生動、活潑)呈現非但不會增加其認知負荷,還會提升其情緒與動機,但因其教學內容為事實性知識且參與者無先備知識,因此該教學行為呈現對立即學習成效無明顯助益。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建議在講座型影片中,教師可呈現高融入情感的教學行為(像是:生動、活潑)。Item 桌上遊戲應用於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職業知識教學之探究(2022) 陳靖宜; Chen, Ching-Yi近年興起的遊戲式學習,不少研究指出遊戲式學習有助於提升研究參與者的學習成效、動機等效益,其中桌上遊戲在遊戲規則、時間、參與人數等亦有著高度彈性之優點,非常適合運用於教學現場。但目前較少針對職業教育相關課程進行遊戲式學習之教學,及為智能障礙學生設計一套職業教育桌上遊戲。因此,本研究以市面上現有的桌上遊戲118人力銀行,進行牌卡的修改與遊戲機制的調整,以符合智能障礙學生遊玩的桌上遊戲來作為教學媒材,並探究其學習成效、心流經驗、學習動機、遊戲接受度,及學習行為模式之表現。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32名臺灣北部兩所就讀於高職的智能障礙學生並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各16名。實驗組採遊戲式學習,控制組則接受一般講授方式,以進行各兩節職業知識教學。從統計分析之研究結果,可歸納以下四點:一、針對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特質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亦有助於提升其學習成效並產生正向情意表現。二、遊戲式學習有助於促進職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動機、心流經驗並可降低其分心行為之比率。三、智能障礙學生對於本研究所使用的「職業教育桌上遊戲」具有極高之接受度,亦顯示該桌上遊戲具備有用性、易用性及遊戲元素之三大向度之機制。四、在依變項學習成效-後測、學習成效-延宕後測、心流經驗、學習動機、遊戲接受度中,除學習成效-延宕後測和心流經驗無顯著相關,其他變項彼此皆為顯著正相關。從序列分析結果探討實驗組的學習行為模式,可歸納以下三點:一、遊戲式學習提供智能障礙學生主動嘗試多元學習方法(如:牌卡文字線索、牌卡圖案線索、影片線索、知識討論、策略討論等學習方式)之機會。二、高學習成效組會出現反思討論的行為表現,而低學習成效組的學習效益較為不佳。三、高心流經驗組相較於低心流經驗組,更傾向嘗試多種策略答題,如:持續知識討論、知識討論轉換至策略討論、策略討論轉換牌卡操作,且高心流經驗組在分心後,仍可回到活動知識上繼續討論。針對相關障礙特質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是有助於提升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成效,加上遊戲式學習與同儕協作機制的優點,可引發智能障礙者的學習動機、與同儕互動交流、正向情意產生、多元策略嘗試與反思等較為積極的學習行為與表現。此外,本研究也提出教學實務、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Item CLIL童軍雙語教學對國中生童軍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及創造力之影響(2022) 江潔; Chiang, chieh本研究旨在了解影響國中生經過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童軍科雙語教學後,在童軍科及英文科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及創造力表現之關係。本研究使用的方法為準實驗設計研究法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84名七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派成實驗組(CLIL雙語教學法)45名、控制組(全中文教學法)39名。經過教學九週共計18堂課,每節課45分鐘。以「童軍科學習動機量表」、「英文科學習動機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竹筷子的不尋常用途」、「童軍繩結單元課程試卷」、「童軍雙語課程英文試卷」、「英文科段考成績」、「學生質性回饋建議」、「學習單」及「觀課紀錄」作為研究工具,透過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CLIL雙語教學融入童軍課程後不影響學生對童軍課程的學習動機。2. CLIL童軍雙語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有部分正向影響,尤其在學習情境層面上更具有顯著提升,顯示教學情境在雙語教學中的重要性。3. CLIL童軍雙語教學不影響學生在童軍課程上的學習表現。4. CLIL童軍雙語教學後實驗組在語言學學習目標的達成率高且達到顯著。5. CLIL童軍雙語教學後實驗組在變通力提升效果最為顯著。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探究雙語教育之意義與價值,並對未來研究及國中雙語教育相關實務提出建議。Item 探討3D VR芳香療法2.0虛實結合課程對機構老人身心健康之成效(2021) 劉冠儀; Liu, Kuan-Yi背景:機構老人因行動不便、生活空間受限、社會行為退化,影響身心健康狀態,而近年來3DVR及芳香療法在醫療照護及舒緩身心功能的成效已愈來愈越受到肯定與認同。本研究即以3DVR與芳香療法的虛實結合課程,讓長者從虛實互動學習中,舒緩身心壓力,提升生活品質。方法: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為北部地區2家機構60位老人,區分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以憂鬱、壓力、身心症狀、焦慮等問卷蒐集介入前、後身心健康狀態的變化情形,再以SPSS-23.0進行成效分析,以瞭解本研究虛實結合課程介入前、後的差異。結果:研究表明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並不會影響機構老人參與虛實結合課程之學習動機。而經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結果,憂鬱狀態、壓力狀態、身心症狀狀態、焦慮狀態等身心健康狀態均有顯著的改善。而腦波檢測結果,則發現本研究對專注力的提升亦有影響,但仍需後續研究加以驗證。結論:本研究在3DVR芳香療法2.0虛實結合課程實施後,能改善老人身心健康狀態並強化學習動機。未來繼續以創新科技的虛實結合模組,連結健康促進的要素,做更深更廣的課程開發與推展,以符應社會人口高齡化的需求,達到持續照顧老人身心健康的目標。Item 社區大學學員參與課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休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2021) 郭彥谷; Kuo, Yen-Ku本研究探討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參與課程時,本身的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休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關係。選擇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社區大學為研究場域,並以已參與課程之學員為研究對象,從學員的學習動機出發,加入學習滿意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理論探討,進而確認學習成效,完整建構社區大學之學習參與理論模式;再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研究之信效度與研究假設,更進一步探中介效果與調節效果的情形,藉此瞭解理論內涵。研究發現參與社區大學學員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休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皆有中等以上程度,其中學習滿意度在整體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效果,且休閒滿意度在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三者之間的關係皆具有調節作用。研究結論提出對於社區大學之建議,提供社區大學實務教育工作者後續之參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