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心流體驗理論應用於認真休閒之趨勢研究:以 2000 至 2020 年臺灣期刊論文為例
    (2021) 林思瑜; Lin, Szu-Yu
    本研究探討正向心理學代表性理論之一——心流體驗,應用於認真休閒之發展趨勢。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建立篩選基準,篩列2000至2020年間44篇標的期刊,針對基本資料、研究議題、研究方法與研究建議等四大面向之類目進行編碼分析。分析後之趨勢概況顯示,活動類別以球類項、野外項為最多,關聯變項則以「涉入程度」頻次最高,「參與動機」次之。其中,絕大多數期刊採用量化研究法,僅1篇採質量混合,且統計方法以結構方程為最多。此外,不同活動類別之期刊,心流體驗之變項定位具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與國際研究趨勢相比,國內研究者更傾向於採用量化研究法。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根據本研究結果,依不同活動項目,探討心流體驗作為特定變項之影響;並建議回應國際趨勢,適當採用質性方法進行研究,加以釐清並詮釋認真休閒行為的本質與經驗脈絡。
  • Item
    社會資本、休閒行為對健康影響模式之建構與驗證
    (2012) 李淑玲; Shu-Lin Lee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市民社會資本、休閒行為與健康的情形及其相關,並探討臺北市市民之背景變項、社會資本、休閒行為對健康之預測功能以及社會資本、休閒行為對健康之直接和間接影響效果及影響路徑。 首先經由文獻分析有關社會資本、休閒行為與健康之相關概念,再探討其內涵與因素,然後綜合相關研究,以瞭解社會資本、休閒行為與健康之影響因素。其次,以自編「社會資本、休閒行為與健康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依據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採分層比率抽樣,問卷共發出1000份,有效問卷計338份,有效問卷率33.8%。所得資料採用次數分配、因素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歸納出以下的結論:一、臺北市市民之社會資本趨向中等程度且對規範評估最高;二、臺北市市民之休閒動機趨向中上程度且頗為一致,並以社會性動機最高;三、臺北市市民之休閒參與以日常閒逸型態參與程度較高;四、臺北市市民之休閒阻礙趨向中下程度且以結構性阻礙最高;五、臺北市市民之休閒滿意度趨向中上程度且以放鬆面向最滿意;六、臺北市市民自覺健康之評估趨向中上程度且對社會健康評估最高;七、社會資本愈高,休閒動機愈高,休閒參與程度愈高,休閒阻礙愈低,休閒滿意度愈高;八、社會資本愈高,自覺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整體健康愈好;九、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有相關;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有相關;十、休閒行為與健康有相關;十一、臺北市市民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社會網絡、規範、社會參與、信任、社會性動機、藝能活動參與型態、日常閒逸參與型態、個人內在阻礙、心理面向滿意度能有效預測健康;十二、社會資本能夠直接正向的影響健康;十三、休閒行為之休閒阻礙能夠直接負向的影響健康,而休閒滿意度能夠直接正向的影響健康;十四、休閒滿意度在社會資本影響健康之路徑,具備中介變項之作用。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以及所歸納的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政府機關、休閒實務者、臺北市市民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布農族青少年休閒行為之研究—以花蓮某部落為例
    (2010) 鍾怡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布農族青少年休閒行為之現況,瞭解在環境影響文化變遷之下,布農族青少年所呈現傳統休閒行為及現代休閒行為之情形,並探究布農族青少年休閒行為的原因為何。休閒本有的創造性能夠型塑文化,而不同種族也會因文化差別在休閒上呈現差異,例如誇功宴(malastapang)不僅是布農族人的特有文化,也是布農族的傳統休閒行為之一,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影響,布農族青少年從事傳統休閒的機會日漸減少,增加許多現代休閒行為,受到社會、環境、文化、教育、家庭、同儕及個人內在心理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現今布農族青少年之休閒行為呈現同時兼具傳統休閒與現代休閒的多元化樣貌。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現象學取向,以半結構式問題深入訪談六位布農族青少年,瞭解布農族青少年休閒之全貌,並透過動態場域理論、文化認同理論及休閒阻礙理論,探討影響布農族青少年休閒行為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結果如下: 1.布農族青少年之休閒行為受到文化涵化的影響故存在傳統休閒及現代休閒兩者。 2.布農族青少年因「環境提供機會」、「重要他人影響」及「個人內在支持」影響而有機會從事傳統休閒行為。 3.布農族青少年因「環境產生改變」、「同儕友伴影響」、「個人內在阻礙」而阻礙從事傳統休閒行為。 4.布農族青少年因「社會環境提供支持」及「個人內在支持」而從事現代休閒行為。 5.布農族青少年之現代休閒行為也因「更換環境」及「同儕改變」有不同面貌。 6.布農族青少年在環境不利的影響下仍能透過「自我決定」繼續從事傳統休閒。 7.「適應」或「融合」是布農族青少年延續傳統休閒的方法。